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选择徐州六马种猪科技有限公司种猪场作为伪狂犬病净化创建场,通过开展对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种猪、待售种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gE抗体)和疫苗免疫抗体(gB抗体)检测,进行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的本底调查,了解各阶段猪群健康状态、免疫情况、免疫抗体水平和野毒感染状况。根据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状况,采用不同的净化方案,进行猪伪狂犬病净化。通过净化,该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种猪及待售种猪连续2次以上抽检结果均为伪狂犬病gE抗体阴性且gB抗体合格率70%以上,达到猪伪狂犬病净化创建场标准;同时,猪群的健康状况、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均有明显提高,为今后猪场伪狂犬病净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型集约化猪场成功清除伪狂犬病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彻底清除种猪群中的伪狂犬病病毒、提高猪群健康水平、保障种猪质量,笔者对猪群采取严格的疫苗免疫、基础猪群检测淘汰、整体防疫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进行猪伪狂犬病的清除与净化.3个种猪场共有4 713头基础公母猪,每个猪场分3个阶段检测,每个阶段间隔2个月.通过场内全群检测淘汰法,共检测12 631头份,淘汰(或隔离)伪狂犬病阳性猪和可疑种猪共182头,在3个大规模种猪场成功地清除了伪狂犬病.2004年7月至2007年12月对种猪后代(测定种猪、后备猪和重胎母猪)、各阶段猪共抽检16 314头份血清进行PRV-gE抗体的检测,结果全为阴性.表明猪伪狂犬病被成功清除净化后,猪场一直保持伪狂犬病阴性.该项清除净化工作共投资48.5万元,新增纯收益210万元,有效提高了猪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2011年之前,我国猪群中除少数种猪群带毒,呈现gE抗体阳性之外,临床上发病很少见,很多种猪场均为伪狂犬病阴性猪场.但从2011年以来,华北、华中、华东及东北等部分地区的猪场先后发生猪伪狂犬病流行;2012年又在河北、河南、湖北及山东等地区的一些猪场出现爆发性流行,而且发病猪群都接种过伪狂犬病疫苗,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控方法,试验采用PCR方法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云南昆明3个阳性种猪场进行猪伪狂犬病净化防控研究。结果表明:因地制宜制订种猪场猪伪狂犬病净化综合防控方法,对种猪群采血进行检测,淘汰或隔离阳性感染猪,引入阴性种猪,加强饲养管理,最终使猪伪狂犬病得到净化。3个猪场净化防控技术净现值多为正数,效益成本比均大于1。说明所制订的防控措施具有经济学上的合理性,检测淘汰法的净化效果好于管理免疫法。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种猪场的生产效益及品牌效应,笔者以某猪场为例,展开2年的种猪场狂犬病清理、疫苗种植、消毒等净化工作。结果表明,该工作取得了种猪场全面净化及生产效益提升的良好效果。说明伪狂犬病毒净化工作要严格把控引种伪狂犬病监控及管理,进行全方位的伪狂犬病毒净化管理,保证种猪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6.
1.严把引种关。伪狂犬病在我国之所以流行广泛、危害巨大,与种猪频繁交换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严把种猪引进关,严禁从疫场引进种猪。猪场尽可能自繁自养,如需要引种,一定要从猪伪狂犬病阴性或野毒感染阴性种猪场引入,并严格隔离检疫2个月,采取血样进行检测,猪伪狂犬病抗体或野毒感染抗体为阴性者可与本场猪群混群饲养,与本场猪群一样每半年做1次血清学检测。对检测出的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猪要隔离饲养,注射疫苗后育肥猪处理,不能做种用。  相似文献   

7.
党晓鹏  宁明正 《猪业科学》2015,(10):138-139
某农户小型种猪场疑似感染伪狂犬病病毒,为了检测出野毒感染猪,净化伪狂犬病,提高猪群健康水平,采用PRV 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该场免疫了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猪群进行5次野毒感染检测;同时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有临床症状的新生仔猪进行PRV病原检测。经过连续监测、综合防控并适时淘汰,该猪场的PRV野毒感染率降为1.72%,发病仔猪伪狂犬病毒野毒阳性率均降为零。猪场新生仔猪成活率提高,猪群基本无PRV感染,净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江西省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感染状况,对15个已使用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的种猪场l 420份送检血清,采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鉴别ELISA方法进行血清学抗体监测,检测出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阳性186份,阳性率为13.1%.结果表明,江西猪群中存在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且某些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伪狂犬病是威胁我国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该病曾在我国长时间流行,随着疫苗的普遍应用,逐渐得到控制,发病率大大降低,在规模化猪场很少能再检测到猪伪狂犬野毒抗体。但2011年底以来,伪狂犬病再度在我国流行。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伪狂犬病重新发生的病例,有一些本来伪狂犬病阴性的种猪场,也有不同程度的转阳现象。甚至在2014年6月的广东种猪拍卖会期间,由于部分种猪群被发现感染了伪狂犬病毒野毒,种猪拍卖环节被迫临时取消。  相似文献   

10.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遂如 《养猪》2013,(1):105-107
2011年之前,我国猪群中除少数种猪群携带伪狂犬病野毒,呈现gE抗体阳性之外,临床上发病很少见,很多种猪场均为伪狂犬病阴性猪场.但从2011年以来,华北、华中、华东及东北等部分地区的猪场先后发生猪伪狂犬病流行;2012年又在河北、河南、湖北及山东等地区的一些猪场发生暴发流行,而且发病猪群都接种过伪狂犬病疫苗,造成很大的损失.本文就当前如何防控猪伪狂犬病的发生与流行,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养猪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研究推广种猪群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的技术。[方法]在3个试验猪场的种猪群中开展应用研究。对试验种猪群采取g 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免疫,每隔3个月检测PRV-g E抗体,淘汰阳性猪,采取外引种猪隔离、检疫、灭鼠、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结果]持续性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期间,随着检测次数的增加,3个猪场不同类别种猪群的伪狂犬病阳性率不断下降,到第3次检测时全部为阴性;3个猪场30%的后代猪群的伪狂犬病g E抗体检测结果全为阴性。在根除猪伪狂犬病2年后,3个猪场的抽检结果全为阴性。[结论]持续性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3个试验猪场的猪伪狂犬病得到净化,提高了猪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断奶前仔猪神经症状及死亡,断奶后仔猪、育肥猪呼吸道病等症状及死亡。伪狂犬病对育肥猪场的影响较大,对种猪场的影响更大。因为与其他病毒细菌相比,伪狂犬病毒感染后会在三叉神经内定植,形成终生带毒,这是伪狂犬防治、净化工作的难点所在。为防止种猪群转阳或传毒,控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目标猪场实施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的全面免疫,配合定期的血清学检测,对3个养猪场进行了猪伪狂犬病净化研究。在净化过程中,对3个猪场的生产公母猪群、后备猪群进行血检,对阳性猪、可疑猪实施淘汰,后备猪必须是阴性才留作种用,并辅以良好的饲养管理,最终使整个种猪群伪狂犬病的阳性数为零,表明利用伪狂犬基因缺失的弱毒疫苗对生产的公母群、后备猪群进行全面免疫接种并配合血检淘汰阳性种猪的方法来净化猪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以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急性死亡、断奶-育肥猪莫名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已成为猪场重点防控的病毒性传染病。20世纪80年代,该病在我国大面积暴发流行,给国内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随着伪狂犬病疫苗的广泛应用,该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国内一直处于平息状态。但自2011年以来,猪伪狂犬病卷土重来,先后在全国不同地区暴发流行,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伪狂犬病毒是否发生变异或毒力增强"、"猪伪狂犬病防控方案是否出现漏洞"、"传统疫苗还能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等种种猜测一直在业内流传,笔者所在实验室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相继从临床分离到三十多株伪狂犬病新变异毒株,一些研究结果和数据分析或许为猪伪狂犬病疫情再发找到了佐证。针对猪伪狂犬病流行新形势和发病新特点,结合临床疫情处理和成功防控案例,及时调整免疫策略,探寻一种更为有效的伪狂犬病免疫方案,在当前变异伪狂犬病阳性感染场或受威胁场推广应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2011年以来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导致了免疫猪群暴发该病,对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种猪场应抓住严防非洲猪瘟的有利契机,同时做好猪伪狂犬病的净化非常重要。文章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净化方案、净化措施,为养猪场实施净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猪的以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是危害养猪业的重大疫病,净化是彻底控制猪伪狂犬病的唯一出路。本文采用IDEXX ELISA试剂盒评价猪伪狂犬病的PRV-gE和PRV-gB抗体情况,通过阴性后备种猪快速补充替换、免疫程序调整与优化、圈舍分区隔离、gE阳性种猪淘汰和持续监测等净化方案,3年内初步实现了新疆某规模化猪场全场母猪伪狂犬病净化的目标。在净化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该猪场的配产率和产活仔率得到了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规模化猪场猪瘟病毒及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严峻状况,选取山东省某规模化猪场核心种猪群开展猪瘟及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结合血清学、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在系统研究了该场两种疫病的流行病学、带毒状况及疫苗免疫状态的基础上,对种猪群进行为期约一年的猪瘟及伪狂犬病净化工作,在良好的卫生防疫措施的基础上,精选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淘汰带毒猪及抗体阴性猪。结果显示:经过两次净化,种猪群的猪瘟病毒带毒率下降到3.03%,伪狂犬病病毒带毒率下降到3.23%,生产成绩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净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有利于疾病控制与净化的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猪场疾病的控制与净化,除了注重必不可少的生物安全措施外,还应从管理角度入手。笔者以广西良圻原种猪场为例,从5个主要方面来阐述猪场管理措施对疾病控制与净化的重要性。1实施超早期断奶技术,建立健康猪群在2001—2002年,良圻原种猪场实施超早期断奶(SEW)技术(12~14日龄断奶),有效控制或降低了伪狂犬病和其他疾病的传播风险(如表1所示),第二种猪场(二种,生产纯种猪)的后备种猪由超早期断奶或国外引种所  相似文献   

19.
伪狂犬病发生于疫苗免疫猪群,一些阴性猪场变成阳性,猪场母猪带毒问题普遍,部分猪场种猪群gE转阳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阴性猪场转阳从育肥猪开始,或者引进阳性种猪导致伪狂犬病暴发或转阳。  相似文献   

20.
猪伪狂犬病(PR)在我国曾经长期流行,但随着疫苗及相关防控措施的应用,该病逐渐得到控制。但自从2012年以来,我国自北向南陆续较多猪场暴发伪狂犬疫情,并且在这些出现疫情的猪场中,部分免疫猪场gE抗体阴性猪群的阳性率大幅攀升、短期(2至5周)内由0增加至50%~90%以上的情况。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免疫猪场,在实际生产中和实验研究中也发现了伪狂犬病毒变异,毒力返强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