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4 毫秒
1.
南粳5055是优质软米。通过2016年试种,表现出其特征特性和栽培关键与一般粳稻品种不同。该品种病虫害发生较重、耐肥性能差。据此提出了该品种直播和移栽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南粳46”直播稻播种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粳46”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培育的优质食味、中熟晚粳稻新品种。为摸清该品种在太仓市人工直播栽培条件下的适宜播种期及其产量构成情况,特进行了其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南粳46”在太仓市以6月15日左右播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选用近2年刚通过审定或即将通过审定的15个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系)进行适应性筛选研究,考察丰产性、综合抗性及稻米品质等特性,旨在筛选出适宜江苏省盐城市机插秧栽培条件下的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研究结果表明,农粳1402、南粳9036、南粳9108、南粳5718、淮稻5号等品种产量潜力较高,综合抗性较好,稻米品质较优,适宜在盐城地区机插秧栽培模式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南粳60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超级粳稻品种南粳5055为母本,与优质粳稻品种辽粳371为父本杂交配组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等作麦茬稻种植.南粳60在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稻米品质达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省张家港市种植的优质食味粳稻品种,2020年对10个"南粳"系列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系)的生育特性、产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南粳46"的全生育期较长,适宜在休耕田块作为优质生态米进行推广种植;其他通过审定品种的全生育期适中,适宜在稻麦轮作田块种植,其中"南粳3908"和"南粳晶谷"的丰产性较好;未通过审定品种只适用于进行试验示范,待审定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旨在筛选适宜当地机插的优质丰产粳稻品种。2019年,在淮安市稻麦综合示范基地,以13个国(省)审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参照机插粳稻高产栽培管理方法,比较不同品种综合生产力。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生育期在129~155 d,亩产量变幅为673.16~775.28 kg,较苏秀867(CK)产量高的品种有淮稻268、金粳698、南粳505、金粳818、徐稻9号等8个品种,而综合比较供试品种生育期、产量、品质及其抗性,适宜当地机插的优质丰产粳稻品种以金粳698、徐稻9号、南粳2728为主。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苏中沿海地区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选取了3个南粳系列优质食味粳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南粳9108和南粳2728产量较高、生育期较长,且综合抗性好,可在苏中沿海地区推广种植;南粳505产量较低,需在下一年度进一步继续研究其适宜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2014年和县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和县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粳稻新品种,2014年和县农技推广中心开展了11个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嘉育中科4号、南粳5055、南粳9108、武运粳23、武运粳29、镇稻18和镇糯19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
直播水稻不同茬口品种选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直播水稻生产上不同茬口品种选用的问题,通过采用不同熟期类型的品种,按茬口分期播种,得出在迟熟中粳稻区,大麦茬宜选用迟熟中粳类型品种,小麦茬宜选用中熟中粳类型品种,有利夺得直播水稻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加强优质水稻品种在亭湖区的推广应用,开展了优质粳稻品种南粳9108机插栽培特性、种植表现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初步明确了南粳9108生育性状、产量构成、稻米品质等参数,并集成了该品种机插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南粳9108在沿海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周守年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5):26-27,31
晚粳W328为优质、抗病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新品种,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育成。为在安徽省及其适宜区域推广栽种,充分发挥其优质高产特性,根据试验示范结果特制定晚粳W328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规范其田间管理和栽培技术,以达到其高产和优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粳稻种质资源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新疆粳稻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了解新疆粳稻育成品种的遗传相似性。【方法】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70对SSR引物,以新疆粳稻育成品种及引进资源为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SSR指纹图谱。【结果】有63对引物具有多态性片段,共检测到388个有效等位基因,平对每对引物6.1587个等位基因;引物平均多态性频率为0.2371。89个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2~0.88,相似性较高,以0.73为标准,可分为5大群。【结论】新疆粳稻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相似性较高、多样性不够丰富,遗传基础相对比较狭窄,加强新的基因资源鉴定利用及育种材料创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结果表明,豫南粳稻高产优质的主要障碍是高温引起灌浆结实能力下降、品质降低;高温高湿在抽穗灌浆期引起稻瘟病、纹枯病严重发生;三化螟三代在怀苞抽穗期集中危害。推迟粳稻播期和抽穗灌浆期,可有效改善粳稻抽穗灌浆期生态环境,排除上述障碍。该对策得到了田间试验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粳稻品种食味及相关品质性状的变异特点及相关性,对62份粳稻品种食味值、部分理化品质性状、淀粉的黏滞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2份粳稻品种测试性状变异系数在3.96%~90.0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1.279~2.038,62份粳稻品种在品质性状上可划分到4个类群。品种食味值、部分理化性状、RVA谱特征值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同时构建了3个回归方程。本研究结果为粳稻优质食味品种选育与性状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云南省地方籼稻和粳稻的稻瘟病抗性和农艺性状差异,筛选适宜于种植区环境的优异地方稻种,为稻瘟病的抗性育种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地方籼稻和粳稻品种各23份为材料,利用8个稻瘟病菌株进行室内苗期稻瘟病抗性鉴定及抗瘟基因推导,并结合田间农艺性状测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异地方稻种。【结果】抗性频率为0.0%~25.0%、25.1%~50.0%、50.1%~75.0%和75.1%~100.0%的粳稻品种分别有4、5、6和8个,籼稻品种分别有0、4、7和12个。粳稻和籼稻接种8个稻瘟病标准菌株后,籼稻的稻瘟病抗性整体高于粳稻。46个水稻品种的抗瘟基因组成较复杂,其中,能推导出抗瘟基因的品种共17个,其中粳稻品种7个,籼稻品种10个;抗性基因组成复杂的品种(可能含有的抗瘟基因在6个或6个以上)有23份;含有未知抗瘟基因的品种有6个,均为粳稻;Pik、Piz-t、Pib、Pi1、Pi11和Pita-2基因在籼稻中出现的次数高于粳稻,其中Pita-2基因仅存在于籼稻品种吉强糯和天杂58中;Pik-s、Pita、Pi3、Pi12和Pii基因在粳稻中出现的次数高于籼稻,其中Pi12基因仅存在于粳稻品种日本谷和华街中。农艺性状调查测定结果显示,在株高、穂长、结实率和千粒重方面,粳稻品种间的差异明显大于籼稻品种;在产量方面,籼稻品种间的差异小于粳稻品种。筛选出的高抗稻瘟病品种:镰刀谷(粳稻)、香糯(籼稻)、毫糯早(籼稻)和老品种糯谷(籼稻);高产品种:日本谷(粳稻)和粘珏香(籼稻);矮杆品种:冷水汕优(粳稻)和白壳糯(籼稻);多穗品种:日本谷(粳稻)和老品种糯谷(籼稻)。【结论】籼稻所含的抗瘟基因数量和稻瘟病抗性整体较粳稻高,说明籼稻的抗谱范围更广。筛选出的粳稻品种冷水汕优和日本谷可用于优质高产品种选育,籼稻品种香糯和毫糯早可用于稻瘟病抗性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6.
九稻67号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以早熟、优质、抗寒性极强水稻品种龙粳8号(龙选948)为母本,以大穗、优质、抗病水稻品种通育211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后代穿梭选育,系谱法处理育成的大穗型优质水稻新品种。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品种产量、抗性、米质等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并针对品种特性提出了高产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优质常规稻的育种现状,为优质常规稻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国家水稻数据中心公布的优质常规稻品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当前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广西优质常规稻整体米质水平改善明显,个别米质指标有待加强;产量水平表现稳定;穗粒指标改善明显.但粒型上与国际品牌存在差距;个别米质指标不匹配;品种抗病性差;优质香稻品种缺乏;功能型米品种开发严重落后.[建议]重点改良粒型、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选择中低直链淀粉含量和高胶稠度的材料,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提高品种的抗性对优质香稻品种和功能米进行引进与开发.  相似文献   

18.
灌溉方式耦合氮肥运筹对寒地粳稻产量形成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灌溉方式耦合氮肥运筹条件下寒地粳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规律,以东农425和松粳6号为试材,设置3种灌溉方式(W1正常灌溉;W2轻干湿交替灌溉;W3重干湿交替灌溉)和3种氮肥运筹(基肥蘖肥穗肥粒肥分别为6310(N1)、5311(N2)、4321(N3)),研究灌溉方式耦合氮肥运筹对寒地粳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花粉粒育性、籽粒灌浆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为寒地粳稻丰产、高效栽培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灌溉方式耦合氮肥运筹对上述指标存在显著互作效应。与W1相比,W2和W3处理下两粳稻品种干物质转运率和贡献率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增大,灌浆时间缩短,提前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有效穗数、穗粒数和花粉粒育性降低。W2处理下两粳稻品种千粒重提高,东农425干物质积累量和输出量无显著差异,结实率和收获指数提高,而松粳6号干物质积累量、输出量、结实率和收获指数显著下降;W3处理下两粳稻品种千粒重、干物质积累量、输出量、结实率和收获指数下降。两粳稻品种根冠比均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而增大。在相同灌溉条件下,与N1相比,东农425和松粳6号均表现为N2有效提高干物质积累及转运能力、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收获指数、花粉育性和最终产量,为最佳氮肥运筹方式;N3处理下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所提高,结实率、收获指数、茎鞘物质转运率和贡献率均降低。综上,东农425以W2N2为最佳耦合方式,松粳6号以W1N2为最佳耦合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利用籼粳稻特异InDel标记分析云南糯稻品种的籼粳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根据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基因组序列设计的34对特异性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引物,对采自云南省7个地州17个县的181份糯稻品种进行籼粳性分析。通过对这些糯稻品种DNA样品在这34个InDel位点上的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确定各个糯稻品种的籼、粳性。结果表明:141份测试品种被鉴定为典型籼稻,18份为籼稻,8份为典型粳稻,13份为粳稻,1份为偏粳稻。主成分分析表明,云南糯稻籼粳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直播稻主要特点及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直播稻具有省工、节本、增收和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优势,是实现水稻轻简高效栽培的有效途径。浦口区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试验示范该技术,2002年以来随着规模农业的发展,直播稻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直播稻主要特点表现为:产量持平略增,效益高;根系发达、分布浅,分蘖多;生育期缩短,叶龄少,株高降低;穗粒结构表现为穗数多,粒数少;病虫草害发生出现了新的特点。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一是选用早熟晚粳或迟熟中粳的大穗型抗性强的品种;二是适期早播,提高播种质量;三是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四是合理运筹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