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刺五加种质资源研究结果表明,各质量性状存在较大变异,以皮刺颜色、叶色、花色、新稍颜色等变异最大;各数量性状亦存在较大变异,其中皮刺密度变异较大,变异系数达89.07%。各数量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刺五加茎粗与叶长、叶宽及枝条重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因此,通过对刺五加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将促进其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2.
东北天南星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北天南星种质资源研究结果表明,各质量性状存在较大变异,以茎色、叶形、叶缘形态、佛焰苞颜色等变异最大;各数量性状亦存在较大变异,其中小叶柄长度变异较大,变异系数达70.03%。东北天南星各数量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球茎重量与株高、茎粗等表现为显著相关。因此,对东北天南星进行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品种选育具有较大潜力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吉林省磐石市野生东北天南星数量性状进行研究,并对东北天南星的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评价,以期为东北天南星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东北天南星的球茎、茎、叶片进行测量,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野生东北天南星间各主要数量性状差异均显著(P〈0.05);东北天南星不同个体问主要数量性状均有变异;野生东北天南星各数量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磐石市野生东北天南星种内变异较大,植株间的生物学性状差异也较大,因此开展东北天南星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及利用的研究,可为选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的东北天南星品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火龙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为火龙果品种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基础。以58份火龙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14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进行描述和测定,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方法,结合多样性指数,对火龙果表型性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58份种质资源绝大多数性状呈现出变异程度高、类型丰富的特点,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234~1.809;9个数量性状变异范围较大,变异系数为11.25%~35.32%,其中Vc含量变异系数最大;各数量性状间大部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说明58个火龙果种质资源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亳州紫菀生长发育规律,为亳州紫菀高效种植和制定G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田间试验基础上,定期观察亳州紫菀的生长发育过程,并测定营养器官的数量性状动态变化。[结果]在紫菀发育过程中,先由母根茎节处的芽形成地上幼苗,随后茎基处膨大形成根茎,再由根茎处生出须根;数据分析显示,7—9月为紫菀营养积累关键期。[结论]母根茎的质量、截取长度和芽的数量将影响后期长势;7—9月为亳州紫菀药材形成关键期,注重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资料查阅和文献检索的方法,从本草沿革、资源分布、资源化学、种质变异及分子系统等方面对中药紫菀的本草学和现代资源研究进行综述,并实地调查亳州道地药材紫菀种质资源概况,其中正品紫菀为紫菀属紫菀的根和根茎,主要为栽培品。近些年亳州紫菀栽培种质质量下降;地方习用品种来源于紫菀属和橐吾属部分植物,种类繁多。中药紫菀优质种源选取、药材质量控制、分子系统、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郭伟娜  程磊牛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9943-9944,9947
通过资料查阅和文献检索的方法,从本草沿革、资源分布、资源化学、种质变异及分子系统等方面对中药紫菀的本草学和现代资源研究进行综述,并实地调查亳州道地药材紫菀种质资源概况,其中正品紫菀为紫菀属紫菀的根和根茎,主要为栽培品.近些年亳州紫菀栽培种质质量下降;地方习用品种来源于紫菀属和橐吾属部分植物,种类繁多.中药紫菀优质种源选取、药材质量控制、分子系统、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毛红椿优树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江西宜丰毛红椿优树子代为研究对象,在浙江富阳进行苗期试验,分析苗期苗高、地径、根干重、茎干重、根茎比、根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8个性状。家系间高、地径、根干重、茎干重和根茎比等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说明毛红椿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选育潜力。各性状遗传力差异较大,苗高的遗传力相对较高,为0.80;地径、根干重、茎干重和根茎比4个性状的遗传力为中等,在0.53~0.68之间;而根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3个性质的遗传力相对较低。苗高与地径、茎干重之间显著正相关,而与根总体积显著负相关;地径与根干重、茎干重、根表面积和根总体积之间都显著正相关;根系性状(根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总体积)之间都显著正相关。以苗高、地径2个主要苗期生长性状,采用独立选择法,选出8个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  相似文献   

9.
调查、分析了吉林省长白山区50份蓝靛果忍冬的果实性状,以揭示其不同果实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其种质资源收集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蓝靛果忍冬不同资源之间果实表观性状、营养成分以及活性成分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蓝靛果种内存在着较大的变异。果实数量性状与果实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46个玉米自交系耐深播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播是玉米苗期避旱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玉米种质资源的耐深播特性对于选育耐深播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播深10 cm条件下,对46份玉米自交系的根茎长、胚芽鞘长、根茎与胚芽鞘总长、出苗率进行了鉴定评价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个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出苗率变异最大,根茎与胚芽鞘总长变异最小;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的相关性,其中根茎长与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而根茎与胚芽鞘长之和与出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鉴定,筛选出了一批耐深播性强的玉米自交系,能为玉米耐深播种质筛选和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祁紫菀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紫菀生产中种苗来源混乱、质量参差不齐等主要问题,本研究搜集整理出河北安国紫菀种苗17份,以茎毛数、茎粗和芽距为主要因素,采取正交试验设计L9(34)进行种苗不同处理,田间种植采取多因素多点、随机区组设计,以出苗率、生长势、株高和产量等性状为依据,把紫菀种苗划分为3级.其中,1级种苗茎毛数>4,茎粗>0.3 cm,出...  相似文献   

12.
冯俊霞  陆敏  郭瑞霞  戚秀菊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23-3325,3329
以槲皮素为标准品,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材紫菀(Aster tataricus L.f.)中总黄酮含量,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51×10-7 g/L,线性回归方程为y=531.840 48x-3.544 48,相关系数R2=0.999 03,线性范围为6.7×10-6~6.0×10-4 g/L;紫菀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4.896×10-3g/L,样品测定的RSD为0.92%,平均回收率为93.19%.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以为中药材紫菀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建立紫菀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化体系的必要性、现实意义和方法,并对体系的效果进行评估。紫菀作为亳州大宗药材之一,种苗质量标准的缺失,导致种苗市场混乱,种苗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紫菀规范化生产。本文综述近年多种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分级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紫菀种苗分级标准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短葶山麦冬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调查短葶山麦冬9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基础上,运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各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短葶山麦冬性状变异情况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和内在联系规律。结果表明:短葶山麦冬各单株性状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地上部性状与地下部性状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叶长与根长是最易改良的性状;分支数、根数是易于协同改良的性状;单株块根数、多块根根数、单株鲜产量是易于协同改良的性状;分支数、根数与单株块根数、多块根根数、单株鲜产量是不易协同改良的性状。因此,短葶山麦冬种内性状变异较大,各性状间存在较复杂的相互关系,在性状选择与良种繁育时应该注意协调好。  相似文献   

15.
梁玥怡  何淑婷  朱志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1920-1921,1924
[目的]研究去除花蕾对紫菀药用器官根系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药用植物紫菀为研究对象,以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4组花蕾的去除数量分别为0、10、20和30个/株,比较其药用器官根系生长量的变化。[结果]随着去除花蕾数的增多,单株根系生物量和单位面积根系产量均明显增大。在试验的种植密度下,4种花蕾去除水平单位面积的根系产量分别为10 075.5、10 439.8、10 967.4和11 997.6 kg/km2。在去除数量达到30个/株(约为单株花蕾数的75%)时,单位面积根系产量有大幅增长,但去除20个/株和30个/株处理之间在根系产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紫菀的生殖生长对根系生长有很强的抑制性影响。在大田种植紫菀时,与不摘除花蕾相比,采用人工摘除50%~75%的花蕾,可使根系产量提高9.0%~18.6%。[结论]试验揭示了紫菀生殖器官耗损对其药用器官生长的影响,为田间种植紫菀获得较高的药用器官产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水培法,以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F1经染色体加倍获得的DH群体168个株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铬(Cr6+)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发育性状。结果表明:随着Cr6+处理浓度的增加,小麦幼苗各性状值逐渐降低,其中生物量变化最为显著,且根、茎鲜重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干重。根受Cr6+胁迫影响大于幼苗,根据根长抑制率公式计算,两种处理浓度下根长抑制率分别为37.96%、41.68%;小麦幼苗各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主根长度差异最大,根长抑制率效应显著,由根长抑制率线性回归方程计算,Cr6+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半致死浓度和极限浓度分别为125.38 mg/L和280.36 mg/L。  相似文献   

17.
小麦抗逆育种几个抗旱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旱地冬小麦F1代的抗旱性状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遗传效应及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的3个抗旱性状和4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且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以加性效应为主;其广义、狭义遗传力较高,宜早代进行选择。研究亦表明,各性状正向优势强弱及正向越亲优势力株高>德基节≥千粒重≥抽穗度>穗粒重>单株数,7个性状在F1代中皆为部分显性遗传。F1代的株高、穗茎节长、就粒重、个粒重、抽穗度与双亲平均值里极显著正相关,故可根据双亲平均值预测F1代的表现,提高亲本选配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