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国强 《养猪》2020,(2):14-16
2019年1—12月,江西迈吉生化营养有限公司对来自12省份的693份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进行了AFB 1(黄曲霉毒素B 1)、ZEN(玉米赤霉烯酮)、DON(呕吐毒素)、FB 1(伏马毒素B 1)和T-2毒素的检测。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有高达100%的饲料及饲料原料受到霉菌毒素不同程度的污染,有91.77%的饲料及饲料原料受到2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污染。呕吐毒素仍是污染最为严重的毒素类型,尤其是在麸皮中的污染表现得更为突出,其他霉菌毒素共存现象依然普遍。  相似文献   

2.
饲料中的霉菌和其毒素对养殖企业的养殖成本影响十分巨大。本试验以北京大兴种猪示范基地为观察对象,检测不同饲料和饲料原料的蜡样芽孢杆菌、烟曲霉菌以及呕吐毒素(DON)、烟曲霉毒素(FB)和玉米赤霉烯酮(ZEN)3种毒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66份饲料原料和全价饲料样本中,蜡样芽孢杆菌样本的总体检出率为75.8%,烟曲霉菌检出率为69.7%;饲料原料中DON、FB和ZEN检出率较高,成品饲料DON检出率100%,FB检出率83.3%,ZEN检出率66.7%。结论 :北京地区的饲料霉菌及其毒素污染情况严重,应尽快制定饲料原料毒素污染限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掌握我省肉牛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养殖场户及饲料加工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避免霉菌毒素污染对饲料品质和肉牛健康的危害,降低经济损失。[方法]本研究对来自河南省泌阳县8个养殖场户的22份肉牛饲料原料进行分析,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A(OTA)、呕吐毒素(DON)及T-2毒素(T-2)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2份饲料原料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其中,72.73%的饲料原料受到2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污染。AFB1是污染最为严重的毒素,检出率高达90.91%,超标率达59.1%,尤其是在麦秸、花生秧和玉米中的污染表现得更为突出。其次是T-2毒素,检出率为77.27%,在麦秸和青贮玉米中污染严重。DON、 ZEN及OTA毒素检出率为36.36%、 27.27%及27.27%,其中,DON毒素的最大检测值为5 830.3μg/kg。[结论]以上结果表明,泌阳县肉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现象普遍存在,霉菌毒素共存现象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2014年我国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从市场收集245个饲料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样品中霉菌毒素的含量。调查结果发现,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的污染均较严重,其中玉米及其副产品易被污染。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2018年广东省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现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部分企业的实地调研,对我省饲料企业的主要饲料原料(玉米、麦麸、面粉、DDGS及粕类)中霉菌毒素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借鉴省级饲料检测机构部分抽检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麦麸、面粉、DDGS、粕类(豆粕与花生粕)等5种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AFB1)的检出率分别为72.2%、64%、62.9%、91.6%、73.1%,超标率分别为11.1%、2.5%、3.7%、33.3%、9.7%;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检出率分别为88.1%、71.7%、59.3%、91.6%、68.3%,超标率分别为41.8%、7.7%、0%、6.7%、0%;呕吐毒素(DON)的检出率分别为88.8%、100%、88.8%、75%、65.8%,超标率分别为31.4%、64.1%、29.6%、0%、0%。猪、禽及水产配合饲料中AFB1、ZEN和DON的检出率为83.3%~100%,赭曲霉毒素(OTA)的检出率为15.3%~29.%;但配合饲料中上述毒素含量均未超标。以上结果表明:2018年广东省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比较普遍,广泛存在AFB1、ZEN和DON等3种霉菌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青岛诺和诺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中国饲料及饲料原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调查表明: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6种霉菌毒素在被检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均普遍存在。在被检饲料和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并非主要的霉菌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甚为严重。因此,养殖者应充分认识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预防霉菌毒素的污染,以保护动物正常的健康、生产及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据美国谷物协会资料介绍:全世界的饲料谷物有25%以上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中国饲料及饲料原料受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表明:饲料及原料中AFB1、T2、DON、F2检出率达100%。中国农科院畜牧所于21世纪初的一项调查表明,配合饲料中不同  相似文献   

8.
2006~2007年中国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作者评估了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我国饲料原料和全价饲料中6种主要霉菌毒素的检出水平和分布特点,得出如下结论:①我国饲料原料和全价饲料中超标率和检出水平最高的霉菌毒素是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田间型毒素)。人们一直重视的黄曲霉毒素(仓储型毒素)超标率和检出水平均比较低;②饲料原料和全价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往往同时存在,由于不同毒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将加剧毒素的毒性作用和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③副产品原料,特别是玉米副产品如干燥酒糟(DDGS)和玉米蛋白粉中霉菌毒素的污染非常严重;④与单一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原料相比,全价饲料中的多种霉菌毒素的检出水平才是相对比较准确和客观的控制指标;⑤控制霉菌毒素危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控制原料质量和使用有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国饲料及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污染情况,于2012年对来自全国的205份送检样品进行了3种霉菌毒素的HPLC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仍然严重,检出率高达66.21%,超标率高达27.75%;黄曲霉毒素B1污染情况并未减轻,最大值达488.86μg/kg,高出国家标准近25倍,其平均值为23.02μg/kg,高出国家标准;与其他原料相比,饼粕类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更为严重,污染率可达76.47%。此次调查结果为今后控制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型霉菌毒素吸附剂——酵母细胞壁提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代谢次生物。目前,已知污染饲料的霉菌毒素约有100多种,主要为青霉菌属、曲霉菌属和镰刀菌属所产的多种霉菌毒素。饲料和饲料原料霉变并由此造成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危害。尽管人们采取了各种防霉措施,但由于饲料作物在田间、储藏、加工等诸多环节均可受到霉菌感染,防霉工作很难完全有效,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现象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11.
霉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粮食作物受霉菌毒素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部分粮食会作为饲料原料使用,这就导致饲料不可避免地被霉菌毒素污染,进而引起饲料资源的浪费或者动物健康的受损。本文就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对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的粮食饲料等农作物产品受霉菌污染。在我国,王若军等(2003)分别从华南、华北和华中的饲料厂、仓库及客户中采集了109个样品,检验其中的霉菌毒素,结果发现,被检全价料中黄曲霉毒素B1等6种毒素的检出率均在90%以上,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率高达100%。经霉菌污染的饲料,不仅适口性下降,营养价值降低,饲养效果变差,而且在饲喂动物后还会严重危害动物的健康,甚至导致动物死亡。本文就霉菌毒素的产…  相似文献   

13.
广西地区配合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分布在10个不同市县的19个规模化种猪场30批种猪配合饲料及全区的猪、牛、禽、鱼配合饲料47批,合计77批全区有代表性的饲料样品进行了6种常见霉菌毒素的检测,结果表明:①所测饲料普遍受到6种霉菌毒素的污染,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T-2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率为100%。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在所测饲料中污染较为严重,超标率为10.0%~100%;T-2毒素、赭曲霉毒素A和黄曲霉毒素B1污染相对较轻,未超标。②所检种猪配合饲料中至少含有一种霉菌毒素的污染率为100%,同时含有5种所检霉菌毒素的污染率为52.6%,同时含有2种超标的霉菌毒素(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的污染率为36.8%。③种猪场配合饲料比全区各地配合饲料样品污染要轻。  相似文献   

14.
作者综述了1992—2007年中国和亚太地区的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6种主要霉菌毒素的检出水平和分布特点.分析了危害我国饲料安全、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的主要霉菌毒素以及控制策略.得出如下结论: (1)由于霉菌的生长受温度和湿度影响.不同霉菌毒素的发生概率和污染水平具有显著的地域性。中国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超标率和检出水平最高的霉菌毒素是镰刀属霉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均属田间型毒素)。过去我们一直重视的黄曲霉毒素(仓储型毒素)超标率和检出水平均比较低。而来自东南亚地区的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黄曲霉毒素超标率和检出水平较高。而镰刀菌属毒素的超标率和检出水平则比较低。 (2)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往往同时存在。由于不同毒素间具有协同作用,这将加剧毒素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和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霉菌毒素造成动物的生产性能下降和免疫机能抑制.导致动物患病甚至死亡.并能通过动物的肉、蛋、奶、内脏进入人类的食品链中,危害人类的健康。 (3)由于加工过程中霉菌毒素的浓缩效应,副产品原料.特别是玉米副产品如DDGS和玉米蛋白粉中.霉菌毒素的污染非常严重。 (4)与单一能量和蛋白饲料原料相比,配合饲料中的多种霉菌毒素的检测水平才是相对比较准确和客观的控制指标。 (5)由于我国饲料原料中超标率和检出水平最高的3种镰刀菌属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均为田间型毒素.因此预防霉菌毒索对动物危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在采购环节控制原料质量和饲料生产中使用有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相似文献   

15.
来自美国谷物协会的资料指出,从2002年以来霉菌毒素对全世界猪业的危害日渐突出。全世界的谷物有25%以上受到霉菌毒素污染,我国的这种污染更严重,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一项调查表明,国内饲料公司生产的商品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率高达80%以上,这显示生猪中少有霉饲料危害的幸  相似文献   

16.
饲料原料如谷物易于霉菌的生长及霉菌毒素的污染。在日粮中添加霉菌抑制剂,如有机酸可防止霉菌生长,但是不能有效地预防霉菌毒素的污染。向日粮中添加霉菌毒素结合剂可防止猪通过采食受污染的饲料而摄入毒素。常见的霉菌毒素结合剂能够有效地预防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而对其他霉菌毒素的作用很有限。在含有易于酸败(由于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原料的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剂看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张长皓 《饲料广角》2010,(15):32-32,34
当前,霉菌毒素仍然是困扰畜牧业的一大难题。2003年王若军等对我国霉菌毒素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玉米样品中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率高达100%,平均含量分别为820和104.99μg/kg,分别超过国家标准69.2%和30.8%。时至今日,我国南方地区阴雨连绵,霉菌毒素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应放眼全球,重新审视霉菌毒素检测技术,以及美国如何应对霉菌毒素危机。当我们遇到不明原因的生长缓慢、食欲不振、免疫失败和母畜繁殖障碍等问题时,让我们检查一下是不是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了?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粮食、饲料中。据调查 ,每年约有 1/ 4的谷物会受到污染 ,约 1%的产品因污染而报废。 1996年陈必芳、蔡静平调查了全国 10 4个饲料加工厂的 62 7份样品 ,检测出 2 3个属中的 73种霉菌 ,饲料的污染率达99 %。带菌量超过禁用限值的占 19.9% ,黄曲霉毒素 B1污染率为 87.7%。可见 ,我国饲料的霉菌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这无疑是制约我国养殖业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1 饲料中主要的霉菌毒素1.1 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AFT)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及某些青霉的代谢产物。目前已分离的黄曲霉毒…  相似文献   

19.
调查显示,近几年来我国的饲料原料和产品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污染,给整个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带来了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危害较大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呕吐毒素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黄曲霉毒素B1、T-2毒素、赭曲霉毒素A、伏马毒素(B1+B2)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指导帮助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降低霉菌毒素对饲料产品质量及畜禽养殖产品危害,减少经济损失,2020年对16种60份植物性饲料原料进行调查采样,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