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总结了高淳丘陵地区水稻晚萑对下一茬油菜、小麦的不利影响,如播栽质量降低、不利于秋发冬壮、产量降低,提出可以采取油菜板茬移栽技术、稻田套种技术、晚麦独秆栽培技术等方法实现晚茬麦油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2.
采用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晚播独秆栽培技术、撒播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技术等4种麦作方式,分析不同麦作方式下小麦的生育特征、产量及抗倒能力,结果表明:同一小麦品种采用不同麦作方式,全生育期、总叶片数等除晚播独秆栽培技术较短(少)外,其他3种方式基本一致;产量及单茎抗倒力矩均表现为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撒播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技术晚播独秆栽培技术。因此,采用当前农业生产上提出的超高产栽培技术能够获得高产稳产,是江苏中部地区稻茬麦栽培主推的种植技术。但综合考虑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等因素,秸秆还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因也能保持相对较高的产量水平,是当前稻茬麦生产中同步推行的麦作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杨洪建 《当代农业》2014,(20):28-29
四、突出主推技术,强化集成示范"小麦机械条(匀)播高产栽培技术、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小麦全苗壮苗技术、稻田套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晚播小麦独秆栽培技术"等江苏省小麦生产主推技术,是针对提高播种质量、高产栽培和防灾减灾等提出的配套技术措施。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强主推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要积极培育并充分发挥机耕作业专业化服务优势,大力推广机条(匀)播,高产创建万亩片和旱茬小麦要努力全面推广使用机械条播,  相似文献   

4.
束林华 《农家致富》2012,(21):28-29
5.晚播小麦独秆栽培技术针对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足、难以带蘖越冬、分蘖成穗率低、穗型偏小等生育特点,采取加大播种量、增加基本苗实现争足穗,采取"减氮增磷钾、前控后促"的肥料运筹和管理措施实现攻大穗,夺取晚播小麦高产稳产。由于主要依靠主茎成穗,因此形象地称之为"独秆栽培",是适应腾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信阳小麦生产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生态条件、田间管理、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种麦经济效益等方面阐述了信阳稻茬麦区小麦生产特点,提出了浅犁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技术、粳稻套播小麦技术、稻茬免(少)耕机条播技术、稻板茬免(少)耕机械均匀撒播技术和晚播独秆栽培技术五项主推技术,解决了信阳稻茬小麦产量低、品质差和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晚茬麦是指从播种至越冬期间0℃以上积温少于450℃的小麦,由于冬前积温不足,容易造成生育前期苗小、苗弱、根系发育差,最终导致后期成穗少、产量低。但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晚茬麦若采取独秆栽培技术,仍然可以获得每亩(1亩=1/15ha)400kg以上的高产。  相似文献   

7.
晚茬麦,是指从播种至越冬期间0℃以上积温少于450℃的小麦,由于冬前积温不足,容易造成生育前期苗小、苗弱、根系发育差,最终导致后期成穗少、产量低。但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晚茬麦若采取独秆栽培技术,仍然可以获得每667平方米(1亩)400公斤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笔者介绍了小麦晚播独秆栽培技术要点,并对其在实际生产上的应用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晚茬小麦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为促进晚茬小麦的推广种植,通过多年多点晚茬小麦种植试验和生产调查,总结了晚茬小麦成因、生育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不能适期播种的条件下,经小麦栽培学的多年研究而形成的技术。可获得与早茬、中茬小麦相近的单位面积产量。栽培学上把年前主茎叶片仅4片以下,仅有一个或以下分蘖,冬前积温低于420℃的小麦称作晚播或晚茬小麦。  相似文献   

11.
山东小麦高产栽培体系与配套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东小麦高产栽培分精播、半精播、旱作和晚茬麦四大技术体系与八项配套技术(精播、千斤规范、半精播、中产变高产、旱作、晚茬四补一促、独秆栽培和稻茬盖播)。这些高产体系和配套技术是指在一定的播期范围内和不同的土、肥、水等生产条件下,以冬前积温为依据,以调整合理的群体起点为开端,以建立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为中心,以提高光能利用率,求得穗、粒、重最大乘积为目的,以相应的综合配套技术为手段,来协调小麦高产生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统一。其中控制小麦的叶蘖生长与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掌握栽培体系的技术特点是高产栽培的关键。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适期播种的冬小麦叶蘖生长规律、群体结构及四大栽培体系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小麦晚播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已成为制约我国小麦生产的关键问题,在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区,这一矛盾尤为突出。旨在通过归纳稻茬小麦晚播定义依据,总结稻茬小麦晚播原因及高产限制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稻茬晚播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为稻茬晚播小麦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小麦独秆栽培法,是山东省近年来首创并大力推广的一项晚播丰产简化栽培新技术,它的关键是在大播量的情况下,通过重控营养生长,猛促生殖生长,创建大密度、小株型、低消耗的群体结构,促进晚播高产。该法经山东、北京大面积推广,最高亩产达648.6公斤,比常规栽培亩增65.7公斤,节省标准氮肥10~15公斤,节水显著,省工1~2个。由于独秆麦后期氮肥施用充足,籽粒蛋白质含量比常规麦提高1%左右,显示  相似文献   

14.
<正>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不能适期播种的情况下,经小麦栽培学的多年研究而形成的技术。可获得与早茬、中茬小麦相近的单位面积产量。栽培学上把年前主茎叶片仅4片以下,仅有一个或以下分蘖,冬前积温低于420℃的小麦称作晚播或晚茬小麦。聊城市一般指10月15日以后播种的小麦,该技术适合聊城的气候条件、生产条件,与夏玉米直播晚收技术配合使用,可实现小麦、玉米的周年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束林华  陈震 《农家致富》2010,(17):34-34
六、晚播小麦独秆栽培技术 1.技术概述 针对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足.难以带蘖越冬.分蘖成穗率低.穗型偏小等生育特点.加大播种量.增加基本苗,采取“减氮增磷钾、前控后促”的肥料运筹和管理措施.争足穗、攻大穗.实现晚播小麦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龙口、莱州小麦—玉米二熟制光热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龙口、莱州超高产试验基点的气象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后提出,在现有基础上将小麦播期适当推迟,尽量把≥16℃的有效温度让给玉米,充分挖掘生育期较长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提高周期粮食产量,当作为二熟制小麦—玉米超高产的主攻方向。沿着这一方向,针对当地光、热资源实况,提出三套切实可行的二熟制耕作栽培技术体系:一是迟中播(或晚播)小麦/套种晚熟玉米;二是中播(或迟中播)小麦/直播中熟玉米;三是晚播独秆小麦/直播中晚熟(或中熟)玉米。经比较认为,莱州基点温度条件相对较好,对玉米有一定优势,宜以晚播独秆小麦/直播中晚熟玉米为主;龙口基点光照条件相对较好,对小麦颇具优势,应以中播或迟中播小麦/直播中熟玉米为主,适当保留迟中播(或晚播)小麦/套种晚熟玉米的耕作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独秆小麦与夏玉米一体化种植亩产1.5吨粮的实践与体会张道玺,刘安民,刘清毅,赵卫祥,林艺庆(龙口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65700)龙口市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全省粮食高产区之一。近年来我们对独秆小麦与夏玉米一体化种植亩产1.5吨粮的栽培模式进行了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8.
为了便于秸秆禁烧工作开展,防止前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种植小麦后易出现的缺苗、断垄、小苗吊死等现象,针对江苏省沛县稻草秸秆还田后种植小麦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秸秆还田的深度、小麦品种、播种方式、播种量、施肥等技术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对稻茬麦栽培技术进行集成示范,摸索出适合沛县地区的晚播独杆麦高产栽培技术,并在生产上取得显著成效,为类似生产区域的稻茬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麦是滨海县越冬栽培的主要农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在5.33万hm~2左右。随着气候变化、种植结构调整和栽培模式改变,小麦上茬玉米、水稻收获期发生较大改变。上茬为玉米茬口的早播(10月10—20日),面积为1.67万hm~2;上茬为稻套麦播种(10月25日至11月5日),面积为6 666.67 hm~2;上茬为水稻偏晚播及极晚播种(11月15日至12月30日)的稻后麦,面积为3万hm~2。本文分析了滨海县小麦早播和晚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小畅  麻建东 《农技服务》2012,29(2):134-135,137
从泗县山芋茬小麦生产情况及存在问题和生育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晚播小麦"四补一促"高产栽培技术,从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了山芋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