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浮床栽培植物的生长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69-6770
[目的]为推广人工浮床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芦苇、美人蕉、牛筋草、香蒲、水稻等为供试植物,采用人工浮床栽培技术研究供试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其对水体的影响。[结果]美人蕉、水蕹菜、牛筋草、香蒲、芦苇、荻、水稻的成活率和生长量都较高,适宜采用人工浮床栽培。浮床栽培美人蕉与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372和1.212 mg/g,浮床栽培水芋头与水稻的根系活力分别为154.25和138.56μg/(g.h),均与旱地栽培差异不显著。水稻和芦苇对水体的净化效果较好,其氮磷吸收量分别为118.70、11.06和214.29、17.69g/m2。[结论]水稻和美人蕉在浮床栽培条件下生长良好,浮床栽培植物可通过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等途径抑制藻类的繁殖。  相似文献   

2.
苹果绵蚜是国内外重要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本文综述了苹果绵蚜的地理分布、寄主与危害、天敌昆虫种类,同时对苹果绵蚜蚜小蜂、异色瓢虫和黄足肥螋3种天敌昆虫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绵刺是蔷薇科绵刺属植物,为阿拉善荒漠区特有植物。其具有独特的克隆生长构型,即同一植株同时具有两种典型的克隆生长构型;游击型克隆生长构型和密集型克隆生长构型,而成为研究克隆种群生态学代表性的材料。由于绵刺生存环境中资源异质性的广泛存在和干扰的随机发生,因而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两种克隆生长构型是可塑的,这种可塑性是绵刺对环境资源利用最优的进化对策。本文对不同干扰和不同资源的方差分析,得出绵刺在适应环境中所表现的觅食行为和风险分摊等生态对策,并对游击型和密集型及资源利用方式的定义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水稻肥床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肥床塑盘旱育抛秧是一项先进的稻作技术,具有节水、节地、节本、节工、高产,适应机械化和产业化生产等优势,一般亩产在700kg左右,高产田块亩产在800kg以上,比肥床旱育手栽增产13.39%.现根据东台市5年来的高产栽培实践,结合试验、示范资料,制定以下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肥床旱育秧的概念,分析了肥床旱育秧苗的特点,指出了肥床旱育秧的技术要点,包括苗床选择与培肥、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等内容,旨在指导和推广肥床旱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6.
绵麦367和绵麦51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大穗型小麦新品种,突出特点是株高适中,茎秆韧健,耐肥抗倒,穗层整齐,穗子长大方正,穗粒数多;抗旱耐瘠、耐寒性强,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高产稳产好,适应性广泛,是小麦高产创建和高产示范的首选品种,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为了更好地发挥绵麦367和绵麦51的高产潜力,本文重点阐述了两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特点,为大面积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绵杂麦168’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抗性,采用"四同步一交叉"育种技术和方法,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光型两系不育系MTS-1与恢复系MR168配组,育成早熟,穗大粒多,结实正常,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产量高,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的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通过国家和省级双审定。总结了‘绵杂麦168’的选育历程,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高产栽培、繁育技术措施;简述了‘绵杂麦168’在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中的突出表现,认为‘绵杂麦168’是中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阿拉善荒漠绵刺克隆生长格局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绵刺在不同环境胁迫下 (干旱、盐碱化、贫瘠化和随机干扰 )所形成的独特构型特征 ,即克隆性 ,是了解绵刺生态适应性的关键 .绵刺的克隆性是由根部劈裂形成间隔物较短的密集型克隆生长构型及枝条自然压枝形成间隔物较长的游击型克隆生长构型所构成 .该文对绵刺两种克隆生长构型的分枝数目、分枝角度和分枝强度等克隆格局参数进行绵刺克隆生长格局研究 ,并结合绵刺种群格局分析 ,指出绵刺克隆格局在绵刺生存对策中所表现的对异质性资源响应的方式 ,这种响应方式在克隆生长构型改变、风险分摊、营养扩散和种群增长过程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可塑性 ,从而表明绵刺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  相似文献   

9.
水稻抛秧和机械栽插是水稻轻型栽培的主要方式,首要环节是提供适龄壮秧。据轻型栽培要求,培育壮秧,须选择理想床土,并对塑盘育秧秧苗生长的土壤环境进行合理培肥,以确保轻型栽培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对高产组合绵5优527和汕优63的栽培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绵5优527的分蘖力、根系生长量、根系活力、绿叶量、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汕优63,特别是后期生长优势更为明显,进而抽穗后单株地上部干重和稳部干重比汕优63高。因而绵5优527的高产生理基础表现为强大的养分吸收能力和光合生产能力,能够为籽粒灌浆提供充足的“源”。  相似文献   

11.
进行南方铁杉大苗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南方铁杉苗木成活生长的关键是高床、深沟,以苗床宽6 m、栽植密度1.4 m×1.4 m、按苗木生长节律追肥的苗木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12.
合适的栽培床结构可以增加作物根系的通气性,满足作物根部所需的生长条件。在相同基质用量、肥水管理和植株密度等前提下,对浅泡沫栽培床、深泡沫栽培床和花盆3种栽培床形式进行了试验,结果种植在深泡沫栽培床内的黄瓜,无论是营养生长、净光合速率,还是产量,均显著高于其它2个栽培床形式。  相似文献   

13.
甘蔗绵蚜虫属同翅目,蚜虫科,俗称蔗。学名CeratovacunalanigeraZehatner。甘蔗绵蚜虫除为害甘蔗外,还为害野生大芒草、芦苇等植物。在雷州半岛蔗区终年发生,普遍分布。绵蚜虫主要以成、若虫群集叶片中脉两侧,吸食蔗叶内汁液为害,并分泌蜜露,招致煤烟病,影响光合作用,致使甘蔗生长萎缩,影响甘蔗生长,产量降低,糖分减少,糖质变劣,甚至不能制成片糖。如作种苗或留作宿根,发芽率低。绵蚜虫多严重发生于下半年,是甘蔗中后期的重要害虫之一。一般受害后损失5%-10%,严重的达30%-40%。1形态特征绵蚜虫成虫分有翅和无翅二种。…  相似文献   

14.
国审小麦新品种绵麦367和绵麦51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麦367和绵麦51是由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最新育成、来源于同一组合的大穗型高产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2010年和2012年分别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成为国家级推广品种;2011年和2013年分别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示范推广,绵麦367被农业部推荐为2013-2014年度全国小麦主导品种。重点阐述了绵麦367和绵麦51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声波对动、植物生长的作用,早在20多年前,国外已有关于"给动物听音乐有益生长"的报道,同时,美国科学家丹·卡尔逊还发明了植物声肥技术,而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植物声频助长技术成为现代物理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植物声频助长技术是根据植物的声学特性,利用音箱发声对植物施加特定频率的声波,当声波的频率与植物本身固有的生理系统波频一致  相似文献   

16.
五种荒漠珍稀濒危树种引种及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合木、半日花、绵刺,沙冬青,蒙古扁桃是分布在我区荒漠地区的重要珍稀濒危树种,均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植物,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几年来通过在内蒙古琳科院树木园引种栽培,对它们的生态特性,适应性及生长表现有了新的了解,也摸索到育苗栽培引技术要点,为今后更广泛地开展对荒漠植物的引种栽培积累了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降糖草、草莓、吊兰3种植物在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的生长状况,为利用浮床技术种植陆生植物处理污水奠定良好基础。[方法]采用室内试验进行植物对供试水样中氮、磷的去除率测定,选用根长、株高、鲜重、常见病害、虫害5个指标对其在室外水体中的自然生长趋势进行同步记录,整理分析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与室外水体中自然生长适应性表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氮、磷的去除效果上表现为降糖草>草莓>吊兰,自然生长适应性综合评价表现为降糖草>草莓>吊兰;浮床植物的病虫害发生率较低,这与生态环境的变迁致使病菌及虫害失去了原有滋生环境、水体的生态隔离切断了病虫害的传播途径有关。[结论]可以对降糖草作为浮床植物继续深化研究,并对陆地植物进行广泛筛选,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及水体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对石羊河下游绵刺群落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羊河下游绵刺群落由10科27属30种植物组成,单科单属种占绵刺群落植物种类的50%,科属组成分散,植物种类单一。灌木的密度和盖度明显大于多年生草本和1年生草本。群落密度山间谷地最大,沙砾质荒漠最小;群落盖度沙砾质荒漠和山间谷地相差不大,山前洪积扇地最小。绵刺为群落优势种,在沙砾质荒漠上密度和盖度最大,在山前洪积扇地密度和盖度最小。绵刺群落在山前洪积扇地和山间谷地物种比沙砾质荒漠相对较丰富。从物种多样性特征来看,绵刺群落在山间谷地上分布的绵刺群落相对稳定,在山前洪积扇地和沙砾质荒漠的分布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休眠绵刺枝条在蒸馏水、不同浓度无机盐、有机肥和外源激素在室内的培育,以休眠枝条的放叶时间和数量作为绵刺休眠被打破的衡量尺度进行绵刺休眠打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4种无机盐都能打破绵刺休眠,并促进放叶,其效果由好到差的顺序是:K+〉NH4+〉Mg2+〉Na+Ca2+,K+使绵刺12h放叶,且浓度越低,处理效果越好,无机盐中以0.1%KCl、0.1%NaCI、0.1%MgCl2和0.01?CI2:使绵刺苏醒效果最好;有机肥中以0.01%二胺效果最好;外源激素中以0.002%赤霉素、0.02%细胞分裂素和0.002%的生长素处理效果好,且以细胞分裂素最好.以植物对干旱的3种适应方式来看,绵刺属对水分敏感性植物,通过高效的生理转换,实现对水分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苹果绵蚜的抗性寄主选育及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绵蚜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原产于美国东北部,随着各国经济交流以及苹果苗木的进出口,现已分布到世界各地。苹果绵蚜一年可发生多代,严重影响苗木的生长以及苹果的质量,对苹果产业造成一定的损失。由于其体表覆盖一层蜡质绵絮,给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各苹果产区都视苹果绵蚜为重点防治对象。本文重点介绍苹果绵蚜的无公害防治方法,并针对寄主抗性部分进行了系统阐述,以便为苹果绵蚜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和抗性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