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高温的夏季和秋季多发.该病是由于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毒索引起的一种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出生乳兔和断乳期仔兔.致死率很高。断乳后的幼兔的发病率也不可忽视。饲养管理不良、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低、饲料污染、饲料和天气突变、卫生条件差等导致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改变.使肠道的大肠杆菌大量繁殖而发病.也可继发于球虫及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每吨饲料添加1kg微生态制剂,以研究该制剂对断奶仔兔肠道微生物菌群及其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可改善肉兔肠道菌群的生长状态,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提高乳酸菌的数量,维护肠道生物多样性,刺激肠绒毛的发育.说明该制剂可维护断奶仔兔肠道菌群平衡和促进肠道发育.  相似文献   

3.
<正>兔泰泽氏病是由毛样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急性腹泻、严重脱水并快速死亡,危害性很大。流行病学患兔、隐性感染和耐过兔为本病的传染源。感染兔从粪便中排出含有芽孢的病原菌污染饲料和饮水,以消化道传染为主。各年龄段和各品种兔均易感本病。但以1~3月龄仔幼兔发病率最高,成年兔也可感染,但相对  相似文献   

4.
正兔饲粮的合理选择和配比,可以更好的提高兔的生产性能,减少肠道不适。本文就其饲粮原料利用率、质量、营养含量、价格和适口性的基础上,做以简要分析和探讨。1能量饲料谷物广泛地用作能量饲料。大麦和小麦使用最多,燕麦、玉米、高粱和小黑麦也可作为兔的饲粮原料。玉米淀粉对肠道消化具有高抗性,因而,玉米在青年兔的饲粮中不建议大量使用。谷物加工副产品的用量可占饲粮总量的1/3。它们提供部分纤维和大部分蛋白质。木薯粉和甘薯可  相似文献   

5.
正家兔养殖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0%~70%。因此,饲料投喂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养兔场的经济效益。一、分段投喂1.前期。即断奶后1个月内的幼兔。由于此阶段幼兔自身的生理特点,使其极易发生肠道疾病,特别是易感染大肠杆菌和发生球虫病。此时最稳妥的办法是降低饲料投喂量,以减轻幼兔胃肠道的负担和降低发病率。即在30~35日龄断奶时,饲喂量为50~55克/只。2.后期。即断奶1个月以后至  相似文献   

6.
<正> 兔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高温的夏季和秋季多发。该病是由于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霉素引起的一种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出生乳兔和断乳期仔兔,致死率很高。断乳后的幼兔的发病率也不可忽视。饲养管理不良,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低、饲料污染和天气突变、  相似文献   

7.
60头50日龄的德系安哥拉兔,分成5组喂以不同水平的粗纤维和能量饲料,各组分别为(CF%/DE Mcal/kg):3.6/3.472,9.6/3.115,14.2/2.746,19.2/2.448,23.9/2.103,经过一周,第一、二组的腹泻发生率为60及13.3%,试验结果表明,兔低纤维高能饲粮引起的腹泻与改变肠道内环境及微生物区系有关;整个饲养期内其生长速以14.2/2.746组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正>兔梭菌性腹泻是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兔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剧烈腹泻、排泄物腥臭和迅速死亡为特征。一、流行病学除哺乳仔兔外,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家兔对该病均易感,但1~3月龄仔兔发病率最高。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或损伤的黏膜感染,发病诱因有饲养管理不当、青饲料短缺、粗纤维含量低、饲喂高蛋白饲料或长途运输、天气骤变  相似文献   

9.
以加利福尼亚兔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双酶梭菌制剂对家兔生长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用45日龄断奶加利福尼亚仔兔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按1g/kg添加双酶梭菌制剂.饲喂30d后,测定家兔的增重和消化道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双酶梭菌制剂后,可促进家兔的生长和肠道中的消化酶活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正>兔腹泻病除由细菌、病毒、真菌及其毒素、某些寄生虫(球虫和肝片吸虫)等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而外,饲料及饲养管理不当引起消化紊乱,则是最常见的病因。过量使用磺胺和抗生素类药可致獭兔肠道正常菌群失调,进一步也可以引起病兔腹泻。这些诸多因素中,最常见的病因是饲料配合不当、精饲料含量过高、缺少粗纤维、不清洁的草料和饮水、饲料霉烂变质以及气候寒冷及兔舍潮湿等。  相似文献   

11.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梭菌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及其所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肠道急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最为常见,即使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好的兔场也有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断乳以后的家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因此对养兔业的发展危害极大。其病原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病兔和带菌兔及其排泄物,以及含有本菌的土壤、饲料、蔬菜、污水、人畜肠道内以及粪便都常含有。当兔舍环境卫生条件差或消毒不彻底时.病原菌迅速大量繁殖,此时常因饲养管理不善和各种应激因素造成兔的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本病的暴发。2005年4月。我县近郊一养兔专业户饲养的兔突然发病、死亡.并伴有剧烈的腹泻等症状.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无效,造成大量死亡,经诊断为兔魏氏梭菌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患兔流行性腹胀病家兔肠道细菌的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整体差异。[方法]提取流行性腹胀病兔及健康兔肠道内容物细菌总DNA,应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基因扩增技术(ERIC-PCR)建立肠道菌群的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整体差异。[结果]病兔大肠样本DNA条带明显少于健康兔对照,而小肠样本在二者间无明显差异,说明病兔与健康兔大肠肠道菌群存在整体差异。病兔大肠样本DNA在约350 bp处出现1条主带,同时伴有若干较弱的带,而健康兔对照大肠样本DNA条带均无明显规律。病兔大肠肠道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2.03±0.49),健康兔大肠肠道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3.30±0.31),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兔流行性腹胀病发病兔大肠中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降低,可能存在单一或几种特定的肠道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3.
一、病因养兔者所说的家兔大肚子病,其实是家兔肠梗阻,不同年龄段的兔子均可发生,以断奶至3月龄的幼兔发病率最高。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饲料原因:(1)难以消化的粗饲料比例过大,饲料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到大肠段时,食物中的大部分水分被肠壁吸收,饲料团变硬堵在结  相似文献   

14.
家兔肚胀气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以寒冷潮湿的冬春季节最为常见,发病兔多为2~4月龄的幼兔。该病主要是由于家兔受冷受冻、采食过多含水分高的冷冻饲料、霉变饲料以及饲料的突然改变而引起的。患病兔的主要症状为:腹部突然胀大如鼓,内有大量气体,肠蠕动紧张,精神不  相似文献   

15.
幼兔是指从断奶至3月龄的小兔。这一时期的幼兔由吃奶转为吃饲料,不再依赖母兔而完全独立生活。此时幼兔的消化器官仍处于发育阶段,消化机能尚不完善,肠道黏膜自身保护机能尚不健全.因而抗病力差,易受多种疾病的侵袭,是养兔生产中难度最大、问题最多的时期。具体影响幼兔成活率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3种抗球虫药对兔球虫病的疗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比较3种化学抗球虫药对兔球虫病的疗效,将5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5组,Ⅰ组为无感染不用药空白对照组,Ⅱ~Ⅳ组各免均感染,Ⅱ组为不用药对照组,Ⅲ组为莫能菌素组,Ⅳ组为地克珠利组,Ⅴ组为氯苯胍组,用药组饲喂含药饲料3d,人工感染兔混合球虫卵囊1×10~5个,观察效果。结果表明,地克珠利组和莫能菌素组对抑制兔球虫卵囊产生,减轻肠道病理损害,降低幼兔死亡率,增加兔只体重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极显著,优于氯苯胍(P<0.01);氯苯胍抗球虫效果较差,与不用药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氯苯胍不宜单一长期使用,应选用新型高效抗球虫药或变换用药或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7.
鸡大肠杆菌病是肠道的常住菌,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仔鸡,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的致病性菌株所引起的疫病,在养鸡生产中危害甚大。近年来,应用有益微生物的制剂,该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具有调节畜禽肠道微生物群落,维持肠道正常菌群,抑制病原菌,对病原性大肠杆菌的生成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用其发酵饲料,可以有效的调整微生物菌群,对提高和增强动物体内器官的功能,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和抗病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家兔肚胀气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以寒冷潮湿的冬春季节最为常见,发病兔多为2~4月龄的幼兔。该病主要是由于家兔受冷受冻、采食过多含水分高的冷冻饲料、霉变饲料以及饲料的突然改变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陈基 《福建农业》2000,(9):20-20
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以冬、春两季为甚,常引起大批兔发病死亡,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冰鲜杂鱼和配合饲料对钝吻黄盖鲽(Pseudopleuronectes yokohamae)生长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以同一批培育的钝吻黄盖鲽幼鱼(体长为10.16 cm±0.06 cm)为研究对象,经42 d的投喂试验,采用体尺性状测量、肠道组织石蜡切片制作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了冰鲜杂鱼(FF组)、配合饲料(CF组)及二者混合投喂(MF组)对钝吻黄盖鲽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冰鲜杂鱼组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幼鱼肠道及其菌群结构分析显示,投喂冰鲜杂鱼能显著提高幼鱼肠道绒毛长度和基层厚度(P<0.05),提高幼鱼肠道菌群多样性,并促进红杆菌科等有益菌在肠道中的分布;混合投喂组各项指标介于冰鲜杂鱼组与配合饲料组之间。研究表明,在钝吻黄盖鲽的养殖过程中,可在配合饲料中适量添加红杆菌科的有益菌以促进钝吻黄盖鲽的生长和营养吸收,而钝吻黄盖鲽人工配合饲料的配方还应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