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角鳖(Apakmespinifem),学名刺鳖,隶属于龟鳖目,鳖科,美洲鳖属.分布于加拿大最南部至墨西哥北部.多生活于淡水池塘、湖泊、沼泽等水域,食性杂,以甲壳动物、软体动物、鱼、昆虫等为食、由于背甲前缘有圆锥状突起.因而以角鳖来命名,角鳖吻长,形成吻突。背甲椭圆形,上有散落的小疣.在甲壳的边缘周围有阴暗的斑点组成的黑线或暗纹,背甲呈橄榄绿或淡褐色,具有黑色眼状斑纹及暗色斑点,且四肢较扁.指、趾间蹼发达。  相似文献   

2.
《海洋与渔业》2009,(3):39-39
病名:疖疮病(鳖穿孔病、白点病、鳖洞穴病) 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Aeromonas punctata subsp.puncta)。  相似文献   

3.
蒲氏粘盲鳗狭纹虎鳖欧氏锥齿鳖弧形长尾鳖沙氏锯尾鳖梅花鳖斑竹鳖日本须鳖斑点丽鳖灰星鳖白斑星鳖阔口真鳖黑印真鳖暗体真鳖远鳍真鳖沙拉真鳖黑边翅鳖日本翅鳖长吻基齿鳖尖头斜齿鳖路氏双吉鳖锤头双吉鳖短吻角鳖长吻角鳖台湾犁头摇颗粒犁头鳃许氏犁头鳃及达犁头鳃中国团扇摇华鳃何氏鳃斑摇孔摇赤红 盆齐氏虹 鱼种E夕乙atre云“sb移rger云刀‘te犷odo淞t“s韶b犷aCa犷eha犷艺aso叨s云。”云Alo娜as。二l夕玄。肠sGale“5 sa”云er艺Halael肠r乞‘sb肠犷ge犷名Ch感lose互11艺劲哪尸la夕艺05“仍O,eetolob“s夕apo,‘么e肠sCazl公se夕11玄…  相似文献   

4.
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网络快讯主办单位:中国水产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水产学会《科学养鱼》编辑部科研园地鳖红脖子病防治技术初探鳖的红脖子病为细菌性疾病,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其病原体系嗜水气单胞杆菌嗜水亚种。发病的主要症状是:发病初期腹部和颈部...  相似文献   

5.
9.问:红脖子病和大脖子病是不是一种病? 答:红脖子病和大脖子病是一种病。病鳖背甲失去光泽而呈暗黑色,颈部肿大,行动迟缓,鳖体消瘦。随着病情的日趋严重,颈部充血发红,成为红脖子现象,以致颈部不能正常伸缩。严重时,病鳖眼睛失明,口鼻、舌头都出血。解剖病鳖,见肝、脾脏均肿大,质脆易碎,口腔、食道、胃、肠的粘膜层呈明显的点状、弥蔓性出血占80%。从红脖子病鳖分离到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Aeromonas,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从大脖子病鳖分离到的也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因病原菌相同,故为同一种病。防治方法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养鳖热潮席卷全国。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防病措施不力等原因,鳖病时有发生,个别地区流行严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现将作者近年来防治研究赤斑病的结果介绍如下:赤斑病又称红斑病,红底板病,腹甲红肿病。1.病状:病鳖腹部有出血性红色斑点或斑块,严重时斑点连接成片,故称红底板病.口鼻呈红色,解剖检查,舌呈血红色,喉部红肿,肝脏呈黑紫色,肠道亦发生充血呈红色.病鳖闭口不援食,肠内无食物,对外界反应迟钝,极易在岸边捕捉到。2.病原体:为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3.危社与流行:在长江流…  相似文献   

7.
鳖产气单胞菌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是养鳖和开展鳖病研究最早的国家。但与鱼病相比进展得非常慢。80年代初据江草、木村、福田等日本学者报道,共发现10种鳖病。其中属细菌性疾病有3种:气单胞杆菌病、皮肤腐烂病和穿孔病。主要病原菌为产气单胞菌,其次是假单胞菌等。 8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也开始对鳖病进行研究,报道过赤斑病、红脖子病、疖病、出血性败血病等。主要病原菌为嗜水产气单胞菌嗜水亚种(有的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笔者等1993年从厦门东浮养鳗场的病鳖中也分离到嗜水产气单胞菌。 由此可见产气单胞菌是鳖的主要致病菌。故本文着重探讨产气单胞菌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清溪乌鳖(Qingxi black strain of Pelodiscus sinensis)是基于太湖花鳖(Taihu strain of P.sinensis)体色黑化个体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为研究体色黑化对中华鳖群体分化的影响,通过测定太湖花鳖、清溪乌鳖的23项形态学指标、3项生物学指标及营养组成,对太湖花鳖和清溪乌鳖种质性状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显示:(1)形态学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一致且两者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背甲、腹甲、四肢和头部的形态差异;差异系数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2)太湖花鳖的可食净重占比显著高于清溪乌鳖;而背甲重占比,太湖花鳖显著低于清溪乌鳖。(3)太湖花鳖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18.15%,♀:18.08%)显著低于清溪乌鳖(♂:18.85%,♀:18.89%);而粗脂肪含量,太湖花鳖(♂:0.56%,♀:0.56%)显著高于清溪乌鳖(♂:0.43%,♀:0.45%)。(4)清溪乌鳖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的含量比值(♂:84.44%,♀:85.54%)和呈味氨基酸/总氨基酸的含量比值(♂:38.65%,♀:38.35%)显著高于太湖花...  相似文献   

9.
健康养殖     
渔工 《海鲜世界》2005,(4):64-64
(三)红底板病 1.病原 鳖红底板病病原为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2.症状 鳖发病初期腹甲出现红斑,继而出现溃烂、水肿,露出腹甲骨板,口鼻呈红色,咽喉部分红肿,其肠道充血、无食物,肝呈紫黑色.4~5月为发病季节,对越冬后亲鳖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0.
红脖子病也叫肿脖子病人脖子病,阿多福病等。该病对各种规格的鳖都有危害,尤其对成鳖危害最为严重。此病发病率高,一般死亡率在20-30%,最高可达60%。一、病原与病症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可引起鳖败血症,能产生溶血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1.该病初发时,病鳖腹部出现赤斑,舌尖鲜红,颈部有少量出血点,继而脖颈充血红肿。主要症状:伸缩困难,有时发现头往后仰。大多数病鳖外部无损伤与溃烂现象,但有极少数颈部发炎、坏死和溃烂,裙边收缩,后期周身水肿,伴着明显的红底板,眼睛白浊,重者失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