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善坚 《内陆水产》1997,22(4):26-26
随着人工养鳖的迅速发展,鳖病日趋增多且不断在变化。1996年杭州地区普遍发生稚鳖的白点病,而去年稚鳖阶段广泛发生的白斑病相对发病率减少。稚鳖白点病据报道在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等地有发生,死亡率达30%-85%(程天印等,1995。伍惠生,1995。),笔者在1996年萧山中南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发生的一稚鳖白点病病例中,采用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短期浸泪与全池遍洒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症状患病的是规格15-40g稚鳖,在其背甲、腹甲、颈部及四肢基部等处,肉眼可见粟粒状白色斑点,在背甲上白点向外突…  相似文献   

2.
黄喉拟水龟     
《海洋与渔业》2012,(5):72-73
形态特征 背甲椭圆形,棕黄色,中央一条嵴棱明显,两侧棱不清晰。背甲后部边缘呈锯齿状;腹甲黄色,每块盾片上有黑色斑点(有部分龟腹甲上无黑斑.民间称之为“象牙板”。)腹甲前段向上翘,后缘缺刻较深。头小,头顶部淡橄榄色且较平滑,吻前端内斜达喙缘,  相似文献   

3.
《淡水渔业》1973,(9):4-8
(一)习性鳖(又称元鱼或甲鱼)属于爬行纲,鳖目,鳖科,鳖属。形似龟,背、腹甲上有柔软的外膜,背甲椭圆形,周边具有肉质的裙  相似文献   

4.
山瑞鳖又称山瑞,属龟鳖目鳖科,是暖水性淡水名贵珍稀爬行动物,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省区。它体形较肥厚且呈椭圆形,颈两侧和背甲前缘有肉瘤突起,皮肤粗糙,背甲隆起呈褐色或灰绿色,腹甲白色带黑色斑纹,体后裙边宽大,与普通鳖(甲鱼)基本相似。山瑞喜栖息于有沙底的江河、大水塘和水沟中,尤其喜欢在流水清新的山涧溪河。它为肉食性,通常以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虾  相似文献   

5.
角鳖,中文学名:刺鳖,俗称角鳖,拉丁文名:Apalonespinifera,英文名:Spiny Soflshell Turtle,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eSueur,1827。隶属于龟鳖目,鳖科,美洲鳖属。有七个亚种,分布加拿大最南部至墨西哥北部,亚种之间在形态、大小间略有差异。近年来引进我国,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于2008年开始在海南基地对其人工养殖及繁殖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实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养鳖热潮席卷全国。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防病措施不力等原因,鳖病时有发生,个别地区流行严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现将作者近年来防治研究赤斑病的结果介绍如下:赤斑病又称红斑病,红底板病,腹甲红肿病。1.病状:病鳖腹部有出血性红色斑点或斑块,严重时斑点连接成片,故称红底板病.口鼻呈红色,解剖检查,舌呈血红色,喉部红肿,肝脏呈黑紫色,肠道亦发生充血呈红色.病鳖闭口不援食,肠内无食物,对外界反应迟钝,极易在岸边捕捉到。2.病原体:为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3.危社与流行:在长江流…  相似文献   

7.
鳖烂甲病的死亡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鳖烂甲病的死亡原因及防治方法伍四清,程太平(湖北省沙市市水利局)(湖北农学院养殖系)1991年夏天在湖北荆州地区一养殖场发现一种以腐烂背甲为主要特征的鳖病,我们称之为"烂甲病"。该病的特征是初染病的鳖,在背甲部有少量疣状突起,用刀片划破可挤出淡黄色病...  相似文献   

8.
蒲氏粘盲鳗狭纹虎鳖欧氏锥齿鳖弧形长尾鳖沙氏锯尾鳖梅花鳖斑竹鳖日本须鳖斑点丽鳖灰星鳖白斑星鳖阔口真鳖黑印真鳖暗体真鳖远鳍真鳖沙拉真鳖黑边翅鳖日本翅鳖长吻基齿鳖尖头斜齿鳖路氏双吉鳖锤头双吉鳖短吻角鳖长吻角鳖台湾犁头摇颗粒犁头鳃许氏犁头鳃及达犁头鳃中国团扇摇华鳃何氏鳃斑摇孔摇赤红 盆齐氏虹 鱼种E夕乙atre云“sb移rger云刀‘te犷odo淞t“s韶b犷aCa犷eha犷艺aso叨s云。”云Alo娜as。二l夕玄。肠sGale“5 sa”云er艺Halael肠r乞‘sb肠犷ge犷名Ch感lose互11艺劲哪尸la夕艺05“仍O,eetolob“s夕apo,‘么e肠sCazl公se夕11玄…  相似文献   

9.
鳖的赤斑病和红脖子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惠生 《河南水产》1994,(4):10-11,23
近年来,养鳖热潮席卷全国。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防病措施不力等原因,鳖病时有发生,个别地区鳖病严重地流行,造成经济损失。鉴于此,现将作者多年从事鳖病防治研究的结果介绍如下。1 赤斑病 又称红斑病、红底板病、腹甲红肿病。1.1 病状:病鳖腹部有出血性红色斑点或斑块,严重时斑点连接成一片,故称红底板病。  相似文献   

10.
中华鳖肿瘤病是近年来在浙江省部分养殖区出现的一种疾病,具体表现为鳖体某些部位发生肿块、肿胀或畸变赘生物。患有该病的鳖均为次品,严重时发生较多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但究其病因、病症不尽相同。 1.脂肪肿瘤 (1)症状与诊断:该病近年在杭嘉湖地区时有发生。患病鳖体早期外形基本正常,无腐皮、疖疮等病症,只有背甲某些部位有小隆起,多发生于右前肢处背甲。解剖发现,隆起部位下方脂肪处形成(1.2~1.5)cm×1cm×1cm左右大小的桃状粉红色肿瘤,其由外、中、内3层组成。外层为肌肉质包被,上布满微细血管…  相似文献   

11.
叶普仁 《水产科技》1995,(5):20-21,24
钟形虫病是很普通的鳖病,整个养殖周期都可能发生,各种规格都会出现。由于鳖有晒背等习性,能杀灭背甲一部分钟形虫,因而,在环境安静、有足够晒背场地的鳖池,单一钟形虫病不会引起死亡,只会造成食欲减退、消瘦,影响生长发育。但是,由于它的寄生,损伤表皮,导致病源的侵入,产生其它鳖病,危害较大,那是需要充分重视的。  相似文献   

12.
中华鳖七群体体形和腹部黑斑图案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思发 《水产学报》2004,28(1):15-22
对我国中华鳖代表性7个地方群体的成鳖阶段和后备亲鳖阶段的体形和腹部黑斑图案进行了,比较和分析。(1)把包括背甲周长、背甲宽、裙边后侧宽等16个参数转化为以背甲长为基数的15项比例性状进行多元函数分析。聚类分析表明,太湖鳖和崇明鳖较近,黄河鳖和淮河鳖较近,洞庭湖鳖和鄱阳湖鳖较近。主成份分析表明,把7群体一起分析的绘图,相互覆盖较多,不易分清:若是取3个群体,如对黄河鳖、洞庭湖鳖及太湖鳖分析绘图,则趋同性和趋异性十分清楚。判别分析表明,7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在44%~73%之间,黄河鳖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高;(2)裙边宽厚度是中华鳖的重要经济指标。黄河鳖、淮河鳖及洞庭湖鳖的裙边均较宽而厚,其裙边后侧宽/背甲长之比超过7群体总平均值1~4.6个百分点;(3)中华鳖体色存在群体间固有的差异。首先表现在腹部的黑色斑块的有无和多少上,在后备亲鳖阶段,黄河鳖腹部全白的比例达100%,洞庭湖鳖和鄱阳湖鳖及淮河鳖腹部全白的比例在80%~90%;太湖鳖、崇明鳖及台湾鳖腹部全白的比例仅12%~22%。其次表现在腹部黑色斑块的出现频率和黑色程度有从黄、淮河流域和长江中游水域向长江下游水域及台湾增高、增强的明显趋势。黄河鳖、淮河鳖、洞庭湖鳖及鄱阳湖鳖是为“玉鳖”群,太湖鳖、崇明鳖及台湾鳖是为“花鳖”群。中华鳖腹部黑色斑块图案,是既受遗传控制,也受环境影响,还受遗传-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表型。  相似文献   

13.
鳖细菌性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较高经济效益的驱动,养鳖业呈现强劲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态势。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当鳖的养殖达到一定水平后,对鳖病的防治就显得紧迫而0突出了。养鳖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鳖病。高密度的养殖方式,欠妥当的饲养管理方法,不断诱发鳖的传染病。据调查,鳖病种类多且复杂,主要表现有腹甲充血(红底板)、体表或裙边腐烂出山(腐皮病)、脖子红肿(红脖子)、口鼻充血或流血(出血病)和背甲、四肢点状白斑甚至穿孔(疖疮病)等症状。一旦疫情蔓延,治愈率低,死亡率高。为弄清楚病因,我们对此开展了研究,对发病鳖进行了致病…  相似文献   

14.
鳖穿孔病的治疗方法笔者在生产实践中初步摸索到一种治疗鳖穿孔病的较有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病因:饲养环境恶化或残饵腐败造成水中细菌繁生,并以鳖本身有外伤为主要原因。症状:轻者是在背甲裙边和腹甲部位出现疮疤,其疮疤周围边缘部充血。如果症状进一...  相似文献   

15.
鳖的繁殖和养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鳖(Amyda sinensis)又叫团鱼或甲鱼,产于我国。体呈椭圆形,背甲中央凸起,边缘凹入,腹甲发育的不完整,背腹甲均无角质板,仅以软皮复盖着。背面为橄榄绿色,有许多棕色小点,腹面为黄白色,头部有许多黑色细纹,前后肢各有五趾,只有内侧三趾有爪,趾间有蹼。五年始能性成熟。现将鳖的繁殖及养殖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驼背龟的头部光滑无鳞,吻不突出于喙缘,上喙有明显的勾曲。眼睛大,鼓膜圆而清晰,眼后有一条金黄色宽弧纹。背甲棕红色或棕黑色,背梭隆起,中线牙白色或浅黄色,少数黄褐色。每枚盾片边缘颜色较深,腹甲棕黑色,外缘与缘  相似文献   

17.
日本鳖主要分布于日本关东以南的佐贺、大分、福冈等地,其生物学特性与中华鳖基本相似,与中华鳖其他品系相比主要区别是日本鳖裙边与背甲长的比例为35%左右(普通中华鳖为25%左右),体色为"青背白肚",腹部中间具三角形的块状花斑,背部以背甲为中心有微白色细条斑、中心以外为小米粒状微白色小斑,皮肤厚度为8 μm左右,消化道的中肠比同体重的中华鳖长15%、宽9%、肠壁厚12%左右.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无论野生鳖,还是养殖鳖,在每年的一定时段内都有晒背行为。对鳖的这种习性多数文献认为是为了提高鳖的新陈代谢、杀灭体表的寄生虫和增强裙边的韧性,也有的文献认为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并没有作更深层次的探讨。笔者在近十年养鳖生产实践中,对鳖的晒背习性作了长期仔细观察,认为晒背是鳖必不可少的一种生理反应,主要目的是为了排除体内的毒素,以下是对鳖晒背习性特点和机理的浅析,供大家参考。一、鳖晒背的特点1.初次晒背的个体规格鳖从蛋壳中孵化出就有晒背行为,但一般在10克以上才形成晒背习性,即只要天气好鳖就…  相似文献   

19.
去年6月3日,笔者应龙海市紫泥镇吴亚村养鳖场的邀请.去看病鳖。该场5月24日开始发病一每天死鳖10多只,高峰期达20多只,经笔者几天的现场指导,鳖痫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该鳖场,养殖水面1.6亩,水深0.9米,放养稚鳖1800只.平均只重18—20克,水质一般。据养殖户口述:病鳖一般不摄食,伏产食料台上,有的停靠池边,鳖体表生毛,爪部肌肉糜烂,裙边有缺口,背甲有白斑,不久即死去。鳖场发病后养殖户以为得了水霉病,先后使用孔雀绿,土霉素渣、及磺胶类药均无效。笔者到现场后,打捞两只病鳖,检查结梁如下:1.体表有钟形虫,2.爪掌…  相似文献   

20.
斑点池龟     
《海洋与渔业》2012,(3):72-72
形态特征 哈米顿氏龟头部宽大,头颈均为黑色,头部布满无规则的黄或白斑点,喙成流线型。背甲黑色,布满黄或白斑点,背甲长椭圆形,中央有明显的三条嵴棱。腹甲黑色,也布满黄或白斑点,前缘平切,后缘缺刻较深。四肢灰褐,布满细小斑点,指、趾间有蹼,尾黑而短,有细小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