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钦 《农家科技》1997,(8):26-27
<正> 地黄,又叫生地、干地黄、熟地等。以根茎块入药。鲜地黄具有清热、凉血、生津的功能,熟地黄有滋阴补血、乌须黑发、利耳目、调经血等功效。采用人工栽种培育地黄,是一项农民致富的好门路。(一)繁殖方法采用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均可,但在生产上主要是利用根茎繁  相似文献   

2.
地黄适应性较强,适宜温度15℃~30℃,日平均在20℃以上发芽快,日平均温度8℃以下根茎不萌发。地黄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条件,砂质壤土、冲积土、油砂土最为适宜,地黄产量高,质量好。土量高,质量好。土壤过粘、过硬、瘠薄则根茎皮粗,扁圆形或畸形较多,质量差,产量低。其栽培管理技术如下:1.选地整地选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的中性和微酸性壤土或砂壤土。深耕30厘米,结合深耕,667平方米施入有机肥3000公斤,耙细整平做畦,畦宽120厘米畦高15厘米,畦距30厘米,也可垄作,垄宽60厘米。2.播种地黄大田生产用根茎繁殖。播种地黄应于…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花黄精根茎繁殖苗在毛竹林冠下进行种植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极为显著,以半阴坡和下坡的生长量最高。其中:半阴坡的平均保存率、地径、高、根茎总质量等各项生长指标分别达90.1%、0.54 cm、59.5 cm、1 195.7 kg/hm2(干重),下坡的平均保存率、地径、高、根茎总质量各项生长指标分别达91.4%、0.53 cm、58.6cm、1 211.0 kg/hm2(干重)。多花黄精的保存率、高径生长量和根茎质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半阴坡阴坡阳坡,下坡中坡上坡。  相似文献   

4.
一、育苗1、根茎繁殖。培育种根于4月下旬或8月下旬进行。在田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母株,按株行距20×10cm种植。在初冬收割地上茎叶后,根茎留在原地作为种株。2、分株繁殖。薄荷幼苗高15cm左右,应间苗、补苗。利用间出的幼苗分株移栽。3、扦插繁殖。5~6月份,将地  相似文献   

5.
孙丽娟 《北京农业》2007,(19):14-15
<正>地黄来源于玄参科植物怀地黄的块根,原产于河南省古怀庆府(现新乡地区)简称地黄,别名:生地、怀生地、酒壶花。干地黄经过炮制后为熟地。生地和熟地药性有所不同,不能混同和替代使用。地黄是以根茎供药用,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生地黄是多年生草本,株高25~40厘米,前茬以禾本植物较好,忌重茬。  相似文献   

6.
何首乌属蓼科、宿根、爬藤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其生长适应性很强,对气候、土质要求不高,且经济效益可观。1.繁殖技术。何首乌一般用种、扦插和根茎繁殖,常以扦插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一般在4月上旬或中旬播种,苗床开沟条播,行距20cm,沟深3.5~4.5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  相似文献   

7.
石灰岩植物桂林唇柱苣苔叶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石灰岩植物桂林唇柱苣苔采用不同扦插基质、不同时间和不同叶片大小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4种扦插基质中,石灰岩土与珍珠岩+细园土最好,平均成苗率>95 %,可形成2~3个不定芽,叶多为6片,叶长4~5 cm,火烧土最差;3种扦插时间中,3月扦插的平均成苗率最高,为(98.67±2.31) %,叶长(4.31±0.09) cm;1.0 cm×0.5 cm ≤繁殖叶片≤ 1.5 cm×1.5 cm时,平置法比直插法效果好,平置的平均成苗率为(88.67±8.08) %,比直插高20 %~30 %,繁殖叶片大小为2.0 cm×2.0 cm时,直插的效果比平置略好,平均成苗率为(94.00±5.29) %,比平置高10 %以上.  相似文献   

8.
地黄的繁育     
1.建立留种田选择无病、根茎短、生长集中、高产的植株,单独进行繁殖。 选择优良品种是防止地黄退化的关键措施。2.防止混杂在春天或秋天栽的留种田中,根据幼苗形态逐株进行检查,发现劣株立即刨出,这就是去杂。去杂应尽早进行,如果根茎已经膨大,就不容易将杂种地黄的根茎刨除干净,达不到去杂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1繁殖方法1.1分根繁殖。于土壤结冻前,选健壮无病虫害植株,将其地上部分割去,上盖土粪10~15cm。翌年"清明"前后,扒开土粪,并浇稀薄水粪。"谷雨"至"立夏"前后,苗高15~25cm时,挖出母株,顺其根茎,带着下端一段白色根茎劈下即可,选粗壮及须根多的做种苗。  相似文献   

10.
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5-40厘米,地黄以地下根茎供药用。地黄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喜光、喜肥、忌积水,栽培时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地黄用种栽繁殖,每亩用种栽为40公斤左右,每公斤20元。当年可产干地黄600-1000公斤,当前每公斤价格为6元-10元。板兰根:板兰根: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板兰根株高 40cm左右。板兰根以根、叶供药用。喜冷、凉环境,耐寒、怕涝。要求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低洼地及土质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地黄不同部位乙醇浸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能力,采用DPPH法、过氧化氢清除法、还原能力测定法三种评价体系,研究了河北省涉县产地黄不同营养器官乙醇浸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地黄不同营养器官乙醇浸提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不断增强,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抗氧化活性趋于稳定;(2)地黄不同营养器官乙醇浸提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叶根茎;对过氧化氢清除能力:根叶茎;还原能力:叶根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林下套种知母的生长特性及活性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为知母的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繁殖方式(种子繁殖与分株繁殖),杏林下不同种植密度[行距(30cm、40cm/20cm)和株距(10cm、20cm、30cm)]及不同基肥配比(基肥种类与施肥量)对知母生长指标和有效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杏林套种知母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最佳模式:基肥种类与配比为农肥粪200kg/hm~2+复合肥3 700kg/hm~2,种植方式采用早春或晚秋分株繁殖,密度为株行距30cm×(40cm/20cm);此时,知母分蘖数较少、株高较矮,根茎鲜重最大,根茎长度较大,分别为3.51个、72.80cm、30.33g和12.79cm;有效活性成分芒果苷和知母皂苷BⅡ含量达最高,分别为2.67%和14.03%。【结论】杏林套种知母宜在早春或晚秋分株繁殖,移栽时基肥最好用有机肥搭配复合肥,行株距保持在30cm×(40cm/20cm),知母的药用成分芒果苷和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最高,且符合2015版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13.
地龙骨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育苗移栽及根茎切段繁殖.根茎繁殖速度快、出成品早,但单位面积用种栽量大,繁殖系数低.种子繁殖的最大特点是繁殖系数高,有利于迅速扩大面积,形成规模生产,每500克种子出苗3万株,育苗当年不用搭架,主根茎长达10厘米、粗1厘米、侧根茎长3~5厘米,形成越冬芽5~8个、根茎生长点4~5个,容易形成庞大的根群.下面介绍种子育苗的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 1 育苗1.1 根茎繁殖。培育种根于4月下旬或8月下旬进行。在田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母株,按株行距20×10cm 种植。在初冬收割地上茎叶后,根茎留在原地作为种株。1.2 分株繁殖。薄荷幼苗高15cm左右,应间苗、补苗。利用间出的幼苗分株移栽。  相似文献   

15.
田洪刚 《农技服务》2010,27(8):1037-1037
为了研究不同根茎粗的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母株对分蘖繁殖出苗数的影响,分别采用根茎粗<25 mm、25~30mm、30~35 mm、35~40 mm、>40 mm的母株进行根蘖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在伤根后300 d,母株根茎粗与出苗数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随着吴茱萸母株根茎粗的增加,出苗数相应增加,以根茎粗35~40 mm母株的出苗数最高,平均出苗数为33.2株。但当根茎粗在40mm以上时,由于根系老化,出苗数开始降低。因此,在吴茱萸分蘖繁殖时,以选择根茎粗35~40 mm的母株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芦苇化学防除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苇是多年生禾木科芦苇属植物,别名芦头、芦柴;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在我地作为杂草加以防除。芦苇以地下根茎繁殖为主,根茎主要集中分布在20~30cm深的土中,形成交错的根茎层,3月下旬~5月地下茎芽随时萌发,因此,芦苇根治极为困难。为进一步搞好太浦河综合治理万亩复垦工程,在2003年人工割除、2004年化学防除效果差的基础上,2005年进行有关药种大区比较试验,以探讨根治荒滩芦苇化学防除技术。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10%草甘膦水剂(浙江菱化集团有限公司);41%农达水剂(美国孟山都公司);15%精稳杀得(精氟禾草灵)水剂(日本石原株式会社)。1.…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田间调查,对地黄根腐病的表症诊断和室内病原菌分离鉴定,明确了地黄根腐病的主要种类为枯萎病、白绢病、立枯病、疫病、枯腐病、黑色根腐病。在室内用科农牌1号生物制剂对地黄地病土及病组织汁液进行测定,抑菌效果为97.1%~100%。田间用运城1号种衣剂加20%甲基异柳磷乳油处理地黄根茎,用科农牌1号生物制剂处理土壤,防效为81.3%,小区产量比空白对照高58.6%。科农牌1号生物制剂无毒、无公害,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新产品。  相似文献   

18.
1培育适龄壮苗 1.1适龄壮苗标准苗龄35~40d,株高15~20cm,单株绿叶数6~7张,根茎粗0.5~0.6cm,缩茎段2cm以下。  相似文献   

19.
薛琴芬 《中国农技推广》2009,25(1):53-54,45
地黄属于玄参科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味甘、苦,性凉,有清热、生津、养血、止血、润燥、滋阴补贤、调经补血的功效。种植地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地黄有着重要的作用,贵州盘县种植地黄,一般亩产成品地黄500~750kg,亩纯收入3000~4500元。  相似文献   

20.
《云南农业》2023,(1):50-51
<正>1技术概况1.1技术基本情况人工栽培滇黄精,育苗技术是关键,主要有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滇黄精的种子休眠期较长,种子存在发芽率低、繁殖时间长的缺点,增加了种植成本,不利于大面积种植。种苗依靠根茎繁殖,存在周期短、繁殖系数低、根茎用量大、成本高、抗病性不高的特点,产品品质和产量无法保障,不便于栽培管理及有效推广。研制一种成本低、育苗速度快、出苗率高、技术稳定、产量高、品质好、能实现大规模种植的基于种子繁育的滇黄精育苗方法是客观需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