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乳房炎是影响奶牛生产经济效益最重要的疾病之一,而体细胞数(SCC)是反映奶牛乳房健康及牛奶品质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规模化牧场670头荷斯坦奶牛后腿上部及侧面、乳房、后腿下部进行洁净度评分,探讨乳房及肢蹄洁净度对荷斯坦奶牛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试验运用SAS 8.1统计软件进行最小二乘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除了将洁净度评分作为固定效应外,其他固定效应还包括组别效应、泌乳阶段效应及胎次效应。结果表明:①组别与胎次对体细胞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②泌乳阶段、后腿下部洁净度评分与乳房洁净度评分对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后腿下部洁净度评分为4分的体细胞评分极显著高于1分和2分的(P0.01),后腿下部洁净度评分为3分的体细胞评分显著高于1分和2分的(P0.05);乳房洁净度评分为3分的体细胞评分极显著高于1分和2分的(P0.01);后腿上部及侧面洁净度评分对体细胞评分影响不显著(P0.05)。③奶牛乳中体细胞数随着奶牛后腿下部洁净度评分与乳房洁净度评分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试验结果显示,通过对牛群身体洁净度评分,可以有效了解牛群乳房的健康状况,可为规模化牧场奶牛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乳房及肢蹄洁净度对荷斯坦奶牛体细胞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房炎是影响奶牛生产经济效益最重要的疾病之一,而体细胞数(SCC)是反映奶牛乳房健康及牛奶品质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规模化牧场670头荷斯坦奶牛后腿上部及侧面、乳房、后腿下部进行洁净度评分,探讨乳房及肢蹄洁净度对荷斯坦奶牛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试验运用SAS 8.1统计软件进行最小二乘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除了将洁净度评分作为固定效应外,其他固定效应还包括组别效应、泌乳阶段效应及胎次效应。结果表明:①组别与胎次对体细胞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②泌乳阶段、后腿下部洁净度评分与乳房洁净度评分对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后腿下部洁净度评分为4分的体细胞评分极显著高于1分和2分的(P<0.01),后腿下部洁净度评分为3分的体细胞评分显著高于1分和2分的(P<0.05);乳房洁净度评分为3分的体细胞评分极显著高于1分和2分的(P<0.01);后腿上部及侧面洁净度评分对体细胞评分影响不显著(P>0.05)。③奶牛乳中体细胞数随着奶牛后腿下部洁净度评分与乳房洁净度评分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试验结果显示,通过对牛群身体洁净度评分,可以有效了解牛群乳房的健康状况,可为规模化牧场奶牛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内蒙古三河牛核心群泌乳牛和干奶牛乳房外观洁净度进行全面评分和系统分析,研究影响三河牛乳房外观洁净度的重要部位,分析各部位洁净度评分与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和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相关关系,为三河牛乳房外观洁净度评分体系建立及隐性乳房炎防治提供数据参考。通过采集内蒙古海拉尔区三河牛基础母牛群201头泌乳牛及干奶牛的789份图像信息,在建立三河牛乳房外观洁净度评分体系基础上,对三河牛左后肢、左躯体、左乳区、右后肢、右躯体、右乳区、后乳区和尾部等8个部位进行5个等级的评分,同时进行整体洁净度评分,并运用SAS 9.1.3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三河牛8个部位洁净度评分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左后肢、左乳区、右乳区、后乳区和尾部等5个部位极显著影响整体洁净度评分(P0.0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8个部位洁净度评分变量降维至3个主成分。逻辑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三河牛体况评分对SCC有极显著影响(P0.01),右乳区评分对SCC有显著影响(P0.05),胎次效应对SCS影响极显著(P0.01)。本研究建立了包含8个部位的三河牛乳房外观整体洁净度评分体系(5分制),其主要部位是右后肢、右乳区和尾部,尤其是右乳区洁净程度。右乳区评分对隐性乳房炎指标SCC的显著影响提示其有望作为预防三河牛隐形乳房炎发生的直观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4.
乳房健康是影响奶牛生产性能发挥和乳品质量最主要的因素,为深入了解奶牛乳房健康情况,本文通过DHI数据从长期和当月分析了上海某规模化牧场牛群的乳房健康状况,结果显示,该牧场牛群乳房年平均感染率为31.3%,月感染率与权重体细胞数呈线性相关(r2=0.9401),随着胎次和泌乳天数的增加,体细胞数和感染率升高;该牧场慢性感染牛是风险最大的牛群,牛群存在传染性病原感染。通过2015年12月份的DHI数据分析发现,体细胞数80万个/m L以上的牛占12.4%,但是对大罐奶体细胞数的贡献值却达到60.3%,同时新产牛乳房感染率偏高(28%)。因此从短期看,该牧场应对体细胞数过高的牛采取适当措施,从长期看首先应该减少慢性感染牛比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步态评分对奶牛校正日产奶量、体况评分和体细胞数的影响,以量化肢蹄健康对奶牛生产性能的重要作用和日常饲养管理中预防肢蹄病的重要性,试验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配合线性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步态评分等级对1 070头奶牛校正日产奶量、体况评分和体细胞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步态评分对校正日产奶量影响极显著(P0.01),步态评分≥2分的牛群与步态评分为1分的牛群相比,其校正日产奶量降低了6.95 kg;步态评分对体况评分影响显著(P0.05),即步态评分越低体况评分越高;而且步态评分与体况评分对泌乳天数的回归关系的互作效应极显著(P0.01),即步态评分为1分时体况评分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而上升,而步态评分大于1分时体况评分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对体细胞数而言,步态评分的影响虽然不显著,但是体细胞数有随着步态评分升高而增多的趋势。说明通过适宜的饲养管理保证牛群肢蹄健康和良好步态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牛场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乳房炎及病原菌组成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泌乳性能及体细胞数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9月对江苏某奶牛场140头成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检测和DHI测定,同时对隐性乳房炎阳性乳区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分析了不同乳房炎类型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对测定日泌乳性能和乳中SCC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牛场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正常奶牛比例分别为10.00%、51.10%和37.90%,其中隐性乳房炎以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最多(19头,占26.00%),其次为链球菌单独感染(17头,占23.30%).由1种细菌单独感染的比例为26头(占36.11%),2种或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为44头(占61.11%).乳房炎类型对测定日产奶量、乳糖含量、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4个指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奶牛日产奶量和乳糖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奶,同时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极显著高于正常奶,而临床乳房炎奶和隐性乳房炎奶在所有检测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但临床乳房炎奶比隐性乳房炎奶体细胞数高出约100万·mL-1.不同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混合感染奶牛测定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同时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乳房炎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趋势有显著影响(P<0.01),正常奶牛维持较低SCC的能力较强,隐性乳房炎奶牛在下一泌乳月体细胞增加的可能性较大.不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无显著影响.奶牛生产中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危害性也最大,不同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对测定日产奶量和乳中体细胞数影响最大.该结果为奶牛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牛乳中体细胞评分(SCS)对日产奶量(DMY)和乳成分之间的关系,了解奶牛乳房的健康状况,本研究使用新疆昌吉地区规模化牛场共2 338头荷斯坦牛的33 290条DHI记录和生产性能数据,将DHI记录中的体细胞数(SCC)转化为SCS后分析SCS对DMY与乳成分的影响。运用SAS 9.2软件对产奶量和乳成分进行最小二乘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并对SCS与产奶量和乳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其固定效应主要包括SCS、场、年份、季节及胎次效应。结果表明:SCS、场效应、年份效应、季节效应和胎次效应均对DMY与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SCS的增加,DMY和乳糖率(MLP)呈下降趋势,当SCS为0水平,且SCC为9×10~3~17×10~3个/mL时,DMY和MLP极显著高于其他SCS水平(P0.01);MFP和MPP呈上升趋势,当SCS为9水平,且SCC为4 529×10~3~4 904×10~3个/mL时,MFP和MPP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S与DMY、ML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SCS与MFP、MP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通过分析SCS对产奶量和乳成分间的关系,可为规模化牧场奶牛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预防和降低患乳房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业发展的主要疾病,而牛奶中体细胞数的水平又是奶牛乳房健康程度的具体反映。本研究根据新疆地区不同规模化牛场2011年1月—2014年4月DHI测定资料分析牛场类型、品种、年份、季节、月份对奶牛体细胞评分的影响,以及体细胞评分与其他DHI测定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牛场类型、品种、年份、季节、月份对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体细胞评分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体细胞评分与乳糖率、总固体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因此,通过分析体细胞评分的变化规律,加深对影响体细胞评分因素的认识,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生产实践,通过扩大牛场规模、改良品种、加强管理等手段,提高牛群产量和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发现有助于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房健康的关键乳房性状,为奶牛选种和管理提出建议,研究测定河北省定州某奶牛场一胎泌乳牛的乳头长度(859头牛的平均长度与均匀度)、乳房质地和乳房深度(1 630头),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配合线性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乳头长度、乳房深度和乳房质地对产奶量和体细胞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头胎牛中,乳头长度对产奶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体细胞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乳头越长、均匀度越高的个体,其产奶量越高,体细胞数越低;同时,乳房质地对产奶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乳房较充盈硬实的个体产奶量较高;乳房深度和乳房质地对体细胞评分的影响虽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有乳房越深、质地越硬体细胞数越高的趋势。说明在生产中关注奶牛乳房性状,加强对乳房性状的选择与管理对于提高奶牛产奶性能、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DHI中的体细胞值对奶牛乳房炎的预警作用,以湖南省DHI中心对宁乡某规模化奶牛场2019年3-4月份DHI数据为基础,结合乳房炎快速检测液,筛选临床或隐性乳房炎奶牛,确定为药物治疗效果试验组。采集筛选牛群奶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结合药敏实验开展针对性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发现:从试验组奶样中均分离出各种乳房炎致病菌,其中主要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敏感药物治疗后,患牛乳中体细胞数(SCC)下降极显著(P<0.01)。结论:体细胞数(SCC)作为DHI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奶牛乳房炎起到第一预警作用;DHI报告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使DHI成为牛场发现管理问题、增加养殖效益的有效工具,切实服务于奶牛场的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1.
(接第12期第51页)6体细胞数(SCC)观察发现,有些牧场在引进AM系统后,其散装牛奶的SCC有所增加(Klungel et al,2000;Rasmussenet al,2001、2002;Kruip et al,2002),有关AM系统对乳房健康和牛奶SCC的影响也随之备受关注。然而,同时也发现,如果奶牛的健康状况和牛群的管理从一开始便处于良好状态,那么AM系统不会增加乳房内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荷斯坦牛部分乳房结构特性对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规模化场奶牛乳房结构部分性状进行评价和测定,旨在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与泌乳性能的关系。现场评价和测定我国北方6个规模化奶牛场荷斯坦牛的乳房均衡(2 030条)、乳头长度(1 551条)和乳头位置评分(分前、后乳头,2 839条),使用SAS 9.2 GLM过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影响上述3个乳房性状的因素,同时分析3个单项性状对校正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和胎次对3个乳房性状影响极显著(P0.01);前、后乳头位置和后乳头长度对校正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校正日产奶量与前乳头位置评分值呈正比,与后乳头位置评分值呈反比;前乳头位置和长度对体细胞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体细胞评分随前乳头位置评分的增大而减小;5~5.5 cm的乳头长度对于校正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都最佳。本研究结果为通过乳房性状选择、淘汰并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乳房健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DHI项目推广的意义在于通过测试每头泌乳牛的生产性能,使牧场管理建立在数据化、科学化的管理之上,使得牧场的管理更加精细、高效。其中在DHI测定记录中,体细胞数(SCC)因其与原料奶品质和牛只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显得尤为重要和实用。根据体细胞数的高低很容易判断乳腺炎发病情况,体细胞数越高,奶牛被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乳腺炎的发病率就越高。SCC现已成为衡量奶牛乳房是否健康和奶牛保健状况(牛只其他部位的炎症也会造成体细胞数一定程度的增加)的重要参考指标,在牧场生产管理中已作为一项重要的指导数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湖南省某奶牛场连续21个月的DHI数据中的体细胞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通过饲养调整及环境控制,其牧场体细胞得以改善和生产性能得以提高,即通过DHI(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测定牛乳汁体细胞(SCC),及时发现患有隐性乳房炎牛只,分析牛场引起隐性乳房炎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饲养管理和改善环境,可有效降低乳汁的体...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牛乳中体细胞评分(SCS)对日产奶量(DMY)和乳成分之间的关系,了解奶牛乳房的健康状况,本研究使用新疆昌吉地区规模化牛场共2 338头荷斯坦牛的33 290条DHI记录和生产性能数据,将DHI记录中的体细胞数(SCC)转化为SCS后分析SCS对DMY与乳成分的影响。运用SAS 9.2软件对产奶量和乳成分进行最小二乘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并对SCS与产奶量和乳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其固定效应主要包括SCS、场、年份、季节及胎次效应。结果表明:SCS、场效应、年份效应、季节效应和胎次效应均对DMY与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SCS的增加,DMY和乳糖率(MLP)呈下降趋势,当SCS为0水平,且SCC为9×103~17×103个/mL时,DMY和MLP极显著高于其他SCS水平(P<0.01);MFP和MPP呈上升趋势,当SCS为9水平,且SCC为4 529×103~4 904×103个/mL时,MFP和MPP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S与DMY、ML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SCS与MFP、MP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通过分析SCS对产奶量和乳成分间的关系,可为规模化牧场奶牛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预防和降低患乳房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原料乳体细胞一直是众多研究者研究的焦点,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是衡量奶牛乳房健康状况和原料乳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奶牛养殖业的饲养管理水平。Shook(1989)指出,SCC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统计分析了2009年12月~2010年5月一○三团奶牛场成年泌乳牛DHI报告中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尿素氮数据,以及各乳成分及体细胞数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牛群平均胎次为2.25胎,畜群结构不合理;平均泌乳天数167.3d,从2010年1月日均奶产量下降,表明奶牛饲养管理方案不合理;脂蛋比为0.88,尿素氮含量不稳定,表明奶牛日粮结构不够合理;体细胞数与生产性能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应该加强对牛群乳房炎或隐性乳房炎的检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8.
大庆地区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数与产奶量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即奶牛群改良)是通过测试奶牛的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并收集相关资料,运用先进的牛群管理软件分析之后,所形成的能反映奶牛场配种、繁殖、饲养、疾病以及生产性能等方面综合情况的信息报告。DHI信息报告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就是其中非常重要一项。体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排除病菌感染。修复组织。鲜牛奶中的体细胞数是判断乳房炎轻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不同牧场中的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以100~200g/(头·d)的剂量添加干酪乳杆菌HM-09和植物乳杆菌HM-10及其代谢产物的复合乳酸菌微生态制剂(有效活菌数≥1.5×109 cfu/g),应用牛场DHI数据中的乳体细胞数(SCC)数据对试验牛只进行隐性乳房炎分析,研究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饲喂5~10d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后,奶牛平均体细胞数显著降低23.8%~62.8%。结果表明,本试验所用复合乳酸菌微生态制剂可应用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DHI技术在奶牛场饲养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8年11月-2009年3月对张掖市某乳业公司成年泌乳牛按照DHI要求进行测试的结果为基础,统计分析了日产奶量、乳脂率、蛋白率、体细胞数、尿素氮以及各乳成分及体细胞数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牛群平均胎次为2.25胎,表明畜群结构不合理。从2009年1月,日均产奶量下降,脂蛋比为0.88,尿素氮含量不稳定,表明对奶牛饲养管理调整方案不合理。体细胞数与生产性能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应该加强对牛群乳房炎或隐性乳房炎的检测与防治。经验证与牛群日常生产管理记录等实际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