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试验以茶树品种黄观音为原料,在传统红茶工艺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做青关键工艺制作红茶,研制的黄观音红茶具有花香明显、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的品质特点。  相似文献   

2.
资源县是广西产茶县之一,研究和开发红茶,旨在填补资源县红茶生产历史的空白,带动资源县茶叶发展.试验以红条荼传统加工工艺为基础,将乌龙茶加工工艺中的晒青工序应用到资源县野生茶红条茶加工上,增加复揉工序,对不同晒青时间、揉捻时间、揉捻次数、发酵时间、烘焙温度等进行对比,感官审评样品茶的品质差异情况.结果表明,资源县野生茶红条茶加工工艺的最佳工序及其技术参数是:鲜叶晒青0.5 h→萎凋20 ~ 24 h→揉捻1 h→发酵3.5~5h→复揉0.5~0.7h→120℃初烘0.5h→85~90℃足烘0.7h.  相似文献   

3.
龙脊大叶茶是广西地方特色群体种,本文在传统红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将晒青工艺应用到龙脊大叶茶的红茶加工过程中,并对干燥工序的足火温度设置对比试验,通过检测茶样内含物含量、茶色素含量及感官审评来研究加工工艺对龙脊大叶茶红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引入桂北地区的湖南无性系茶树品种白毫早、玉笋、碧香早进行绿茶、红茶、乌龙茶适制性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桂北地区皆适合制名优绿茶,春季绿茶均表现为香浓味鲜,比较适合制红茶、乌龙茶。  相似文献   

5.
桂红1号茶树新品系是从广西临桂宛田乡地方有性系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培育而成,于2015~2017年进行区域试验,该品系前期试验制作红茶品质优。文章探索其制作绿茶、乌龙茶的适制性,与国家级绿茶对照种福鼎大白、国家级乌龙茶对照种黄旦进行绿茶及乌龙茶工艺试验研究与比较,为下一步品种鉴定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台茶12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当6月中旬茶梢长至一芽四叶时进行分段采收与加工,先采摘一芽一叶初展原料制作高香红茶,再釆摘2~4叶原料制作冰鲜乌龙茶,与单次采摘一芽三叶鲜叶原料制作的红茶、冰鲜乌龙茶作对比,通过感官审评对比两种采摘方式制作的茶样品质,研究分段采摘与加工技术在广西茶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分段采摘、分别制作出的红茶与乌龙茶比传统采摘方式的品质高,适合广西茶园,有利于提高广西茶园的产量与效益,改善广西乌龙茶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桑叶红茶的品种,提高桑叶红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将传统的红茶加工技术应用于桑叶红茶加工的同时,在揉捻工序加入一定比例的玉兰花,使其进行一同发酵。结果表明:通过上述工艺的创新:有效的减轻了常规工艺制作的桑叶红茶中带有不愉悦的青闷气味,获得具有优雅、细腻玉兰花香的桑叶红茶,提高了桑叶红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铁观音’红茶茶青采摘、晒青、晾青以及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制作工艺,成品口感鲜爽、浓醇、甘甜,香气甜润中蕴藏着独特的"蜜兰味"。  相似文献   

9.
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8.6℃,年降雨量1 800~2 000 mm,境内海拔高低悬殊较大,且有温度垂直变化大、小气候突出的特点,是福建省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原来种植的毛蟹等色种茶制出的乌龙茶茶叶香气不足、品质相对较差,价格不高,生产效益低,已不能适应当今乌龙茶市场需求.为提高毛蟹品种茶叶市场竞争力,提供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茶叶综合效益,笔者与德化美湖九龙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毛蟹品种改制红茶的试验,初制的九龙红茶,红汤红叶,毫显香高,滋味醇厚鲜爽,市场畅销,经济效益成倍提高.现将九龙红茶初制加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尤良标 《现代园艺》2012,(11):29-30
乌龙茶亦称青茶,属半发酵茶,是中国六大茶中独具鲜明的茶叶品类。本文概述了各类茶对酶的处理,分析了茶叶酶的活性对乌龙茶做青技术影响及做青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金萱’又名‘台茶12号’,德化县引种种植后,表现出良好的生产特性,初制加工的乌龙茶、红茶,质优价高。主要介绍‘金萱’茶树品种在德化县种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乌龙茶干燥工序(冻干茶),与常规工艺乌龙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可有效保护乌龙茶的"色"、"香"、"味"。通过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单纯的低温干燥工艺制作的乌龙茶虽然不比传统工艺制作的乌龙茶好,但也会形成一种独特的产品风格,可丰富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和产品风格;另外,还可通过高温复火,提高产品风格,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阐述乌龙茶加工制作主要技术要点:茶青先经晒青、做青,促其轻度发酵,然后杀青,揉捻和烘干,使成茶品质具有天然花香及绿叶红镶边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覃塘红茶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覃塘红茶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红条茶传统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同时提出了覃塘红茶最佳加工工艺技术,为今后开展覃塘红茶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覃塘红茶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红条茶传统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同时提出了覃塘红茶最佳加工工艺技术,为今后开展覃塘红茶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日常常见的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4大类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日常饮茶的冲泡工艺,检测茶汤中茶多酚含量的变化趋势,研究传统冲泡工艺对茶叶中茶多酚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冲泡时间长短、冲泡温度和冲泡次数直接影响茶汤中有效成分茶多酚的含量,随着洗茶时间的延长,茶多酚溶出量快速增加;随着洗茶温度的提高,茶多酚溶出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沸水泡茶更利于茶多酚的溶出;不科学的洗茶工序会损失茶叶中较多的茶多酚。不同类别的茶叶其泡茶工序、水温、冲泡次数有一定的区别,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及溶出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铁观音属乌龙茶类,其加工工艺独特、灵活、精湛,优异的品质是"天、地、人"三者孕育的结晶,长期以来受到传统观念制约,认为乌龙茶加工技术是"变幻莫测,高不可攀",给乌龙茶生产、加工、品饮抹上神秘色彩.要除去乌龙茶神秘色彩,寻求提高乌龙茶加工水平有效途径,必须要掌握乌龙茶的品质特征,分析品质弊病所形成的原因.笔者由于长期接触的是清香型铁观音,只阐述了清香型铁观音的品质特征及其国家标准,以及品质存在的弊病和所造成弊病的原因,以期为茶农朋友在制茶过程中减少品质弊病发生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青石榴叶为试材,参考现代化绿茶生产加工技术,对炒青石榴叶茶加工过程中干燥工艺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燥工艺对炒青石榴叶茶品质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烘二青温度烘二青时间炒干温度炒三青时间炒三青温度炒干时间;炒青石榴叶茶产品最佳干燥工艺为烘二青温度85℃,烘二青时间15min,炒三青温度60℃,炒三青时间30min,炒干温度50℃,炒干时间2.5h。  相似文献   

19.
何京 《西南园艺》2003,31(4):53-54
我国的茶叶种类甚多 ,包括红茶、绿茶、花茶、黄茶、黑茶、青茶六大类。茶叶掺假的方式有以类似茶叶的其它植物叶冒充茶叶 ,真茶叶中掺入部分假茶叶 ,或饮用过又被晒干的旧茶叶。茶叶品质的优劣、新与陈、真与假主要是通过感官方法来鉴别的。1 茶叶外观质量鉴别 (干看 )( 1 )外形鉴别 优质茶叶 :绿茶、红茶、花茶以条索紧固、光滑、质量匀齐者为优质。乌龙茶以条索肥壮、圆芽的外形紧密者为佳 ,越圆越紧越细越重就越好。外形扁平的茶叶 ,以平扁挺直光滑为上品。劣质茶叶 :条索、圆形、扁平三种形状的茶叶 ,凡是外形看上去粗糙、松散、结块…  相似文献   

20.
不同季节红茶的感官品质及内含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山东省泰安地区红茶产品的品质情况,选用当地春、夏、秋三季的红茶为试验样品,分别进行了感官审评和内含生化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泰安地区春季红茶感官品质在香气、滋味、汤色方面得分都相对较高,而秋季红茶的品质得分则相对偏低。经生化成分测定发现春季红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