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游彩云  刘菁  梅拥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35-15537
[目的]探讨江西湖口黑豆的皮红色素提取工艺和理化性质,以期探讨其产业应用价值。[方法]进行了传统溶剂提取、微波提取和超声波提取等色素提取方法的比较,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以吸光度为指标,分析热、光、H2O2、Na2SO3和金属离子对黑豆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湖口黑豆色素提取以超声波提取法较优;最佳提取工艺流程为:pH值为1,乙醇体积分数为20%,料液比为1∶40,提取温度为60℃,提取功率为80W,提取时间为20min;色素耐热性、耐光性均较好,而氧化剂、还原剂和金属离子等因素对该色素影响较大。[结论]该试验得到提取黑豆皮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江西湖口黑豆皮红色素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付莉  王丽颖  顾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67-8169
[目的]研究紫茄皮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及性质。[方法]以紫茄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紫茄皮红色素。[结果]当超声波功率为150W时,最佳提取溶剂为4.5%柠檬酸,最佳提取温度为60℃,最佳提取时间为40min,最佳提取料液比为1∶200。紫茄皮红色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对光、高温、Al3+、Fe3+稳定性差,pH值、氧化剂、还原剂、苯甲酸钠、蔗糖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紫茄皮红色素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余珊  郭立强  司珂珂  李容  黄锁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23-2324,2349
[目的]探索超声提取桂西生姜色素的最佳工艺及稳定性。[方法]以生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对生姜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提取生姜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稳定性试验,研究pH、温度、金属离子、常见食品添加剂、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太阳光照对生姜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生姜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65℃,超声功率140 W,提取时间40 min。生姜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耐热性较好,耐光性较差,耐氧化还原性较强;苯甲酸钠和柠檬酸对生姜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金属离子中,Ni2+、Fe3+、Cu2+对色素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以Fe3+影响最大。[结论]该研究为生姜色素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稠李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为稠李色素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超声波技术为辅助,采用浸提法提取稠李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试验表明,稠李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0%,浸提温度80℃,固液比1∶15 g/m L,浸提时间80 min;光照、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对稠李色素的稳定性基本无影响,p H、高温对稠李色素的稳定性有影响。[结论]稠李色素提取工艺简单,稳定性较好,作为天然食用色素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提取陕北大木枣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购于延安市延川县延水关镇的陕北大木枣为试材,通过水浴浸提法获得大枣红色素。通过试验,选择提取大枣红色素最佳的提取溶剂,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3个因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选取大枣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极差分析表明,料液比对色素的提取影响最大,其次是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影响最小。正交试验表明,大枣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O.2mol/LNaOH溶液为提取剂,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0,浸提时间为4h,在此条件下,大枣红色素的产率最高,可达79.5%。[结论]该研究为大枣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红叶杨红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鸣  涂炳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205-2206
[目的]探讨影响色素得率的因素和工艺条件。[方法]以红叶杨新鲜叶片作为原料,研究了4种浸提剂(水、乙醇、石油醚和丙酮)、5种乙醇溶液浓度(15%~100%)、不同波长,浸提温度、料液比和pH值对红叶杨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红叶杨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组合。[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最佳浸提剂、乙醇溶液浓度、吸收波长、浸提温度、料液比和浸提pH值分别为乙醇、75%4、50 nm、70℃1、∶75和1;正交试验表明,提取红叶杨色素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0.5 h、料液比1∶100、75%乙醇浸提剂和浸提pH值为1。[结论]该研究为红叶杨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水提红蓝草红色素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超声波水提红蓝草红色素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声波水浴浸提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红蓝草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在超声波功率为420 W(70%)的条件下,各因素对提取红蓝草红色素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红蓝草红色素的最佳工艺:以水为浸提剂,超声波功率420 W(70%),料液比1∶35,65℃提取35 m in。[结论]为红蓝草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紫色玉米芯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乙醇浓度、柠檬酸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温度4个因子对提取紫色玉米芯色素的影响范围,在此基础上做正交试验,以确定玉米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4个因子中料液比对色素提取影响最大,其次为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和柠檬酸浓度。最佳的提取条件是:乙醇浓度60%,柠檬酸浓度0.8%,料液比1∶10,提取温度为80℃。[结论]紫色玉米芯色素的提取工艺简单,安全无毒,材料丰富,色素含量高,是很有应用前景的天然色素资源。  相似文献   

9.
蓝靛果红色素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蓝靛果红色素提取工艺及稳定性.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法及正交试验确定蓝靛果天然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与结论60%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物料比为1:10,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30℃.与传统乙醇浸提法相比,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从91.4%提升到95.1%,精制后的色素色价提高了10倍.蓝靛果天然红色素的稳定性实验表明:该色素溶液在强光、高热、氧化剂和高浓度还原剂的条件下不稳定,但在室温、低浓度的还原剂下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戴富才  赵娣  孙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98-17300
[目的]用大孔树脂对枣皮红色素进行分离纯化研究。[方法]利用超声波辅助法粗提枣皮红色素,研究了不同树脂对枣皮红色素的吸附和解吸,并对其分离纯化的静态以及动态吸附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研究确定了S-8大孔树脂为枣皮红色素纯化的最佳吸附树脂,S-8大孔树脂对枣皮红色素优化的分离纯化条件为:常温下吸附,洗脱剂为0.3 mol/L NaOH,吸附流速为1 ml/min,解吸剂为0.3mol/L NaOH,解吸流速为3 ml/min。枣皮红色素在上述优化条件下纯化,产率可达到4.45%左右,纯化后色素色价比未纯化的提高5倍左右。[结论]研究可为开发和利用枣皮红色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丽  邓青云  姜益泉  李国元  操德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45-11446,11531
[目的]探讨超声波法提取栀子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栀子果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法,研究了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对栀子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栀子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栀子黄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0 nm,提取功率为60 W,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料液比1∶10 g/ml,提取温度50℃,浸提时间60 min,乙醇浓度50%。[结论]该研究可为栀子黄色素的大规模提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桑叶多糖的碱性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取桑叶多糖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氢氧化钠提取桑叶中的多糖,从浸提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4个方面对提取率进行了分析,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碱性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得出桑叶多糖氢氧化钠提取的最佳条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出的最佳条件是提取液浓度为0.5 mol/L,提取温度为80℃,料液比为1∶50,提取时间为4 h。正交试验筛选出桑叶中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浸提浓度为1.5 mol/L,提取温度为80℃,料液比为1∶50,提取时间为4 h,多糖含量为2.55%。[结论]提取时间对桑叶多糖的提取有比较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比,使得提取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红枣皂甙的提取工艺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研究,为红枣的深度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对红枣皂甙正丁醇提取法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料液比对红枣皂甙得率的影响比较大,其次为乙醇浓度,再次是浸提时间,最后是浸提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浸提温度60℃,乙醇浓度70%,浸提时间2 h。[结论]试验提取工艺条件下,红枣总皂甙提取含量可达红枣干粉的0.99%。  相似文献   

14.
甄天元  慕鸿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493-14495
[目的]确定溶剂法提取橙皮中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橙皮为原料,采用溶剂法提取其中的类胡萝卜素,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提溶剂种类、浸提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类胡萝卜素得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橙皮中类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优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出,以丙酮为浸提溶剂,料液比为1∶15 g/ml,浸提温度为60℃,浸提时间为60 min时,类胡萝卜素得率最高。正交试验最终确定影响橙皮中类胡萝卜素提取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料液比为1∶20 g/ml,浸提时间为60 min。在该条件下,类胡萝卜素的得率达到97.3 mg/kg。[结论]该研究可为橙皮的综合利用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扶庆权  李健  除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65-8167
[目的]优化花生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花生粉为原料提取白藜芦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白藜芦醇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有机溶剂回流提取花生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各因素对花生白藜芦醇得率的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有机溶剂回流提取花生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25(g/ml),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白藜芦醇的得率达到0.46%。[结论]该方法优选了花生中白藜芦醇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郑朝华  陈建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486-14487,14492
[目的]优化葡萄皮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考察葡萄皮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方法]以市售葡萄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葡萄皮总黄酮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考察了乙醇浓度、回流温度、回流时间及料液比4个因素对葡萄皮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研究其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葡萄皮黄酮乙醇浸提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40%,浸提时间1 h,固液比1∶15 g/ml,浸提温度85℃,在此工艺条件下葡萄皮总黄酮含量为65.17 mg/g。葡萄皮提取物中含有对羟基自由基具有清除能力的有效成分,并有较好的清除效果。[结论]该研究得到葡萄皮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并为葡萄皮的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葡萄皮色素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试验数据。[方法]以葡萄皮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葡萄皮色素的提取工艺。[结果]乙醇浓度为50%~90%时,葡萄皮色素的提取效果呈上升趋势。提取温度50~80℃、料液比由14:增加到15:时,葡萄皮色素的吸光度增加明显。提取时间为2 h时,葡萄皮色素的吸光度值最大。各因素对葡萄皮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提取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80%乙醇,料液比17:,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 h。[结论]该提取工艺以乙醇为提取溶剂,成本低廉,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蓝德均  崔旭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95-13096,13114
[目的]获得大叶红草水提取工艺的最优参数,研究色素的应用环境稳定性。[方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色素溶液吸光度为考察指标,以料水比、温度、时间为影响因素,研究阳光直射以及室内光、热贮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当料水比为1∶30 g/ml、温度为40℃、提取时间30 min时提取效果最好。并且通过提取率测定,验证了水是大叶红草色素最佳提取剂。色素在直射太阳光和室内光环境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短时稳定性。pH缓冲体系的存在并不是必要的。色素的热稳定性很差,但在50℃以下热衰减较为缓慢。[结论]在室温并且完全避光的环境下,色素的保存时间不宜超过9 d。  相似文献   

19.
李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08-110
[目的]寻求提取黑花生衣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黑花生衣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水浴浸提的方法,对黑花生衣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温度和微波时间4因素对黑花生衣色素提取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和微波功率为因子进行正交试验,确定黑花生皮色素提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对黑花生衣色素提取效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微波功率料液比微波时间乙醇浓度。黑花生皮色素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70%乙醇,料液比1∶50,提取功率350 W,微波时间3 min,而后在65℃下水浴浸提1 h,测得在523 nm下其吸光度为0.516。[结论]该研究为开发一种新型的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天然色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