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紫罗兰花瓣类黄酮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颜色反应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分析紫罗兰白色品种“艾达”(Aida)、红色品种“弗朗西丝克”(Francesco)的花瓣色素,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2种颜色紫罗兰花瓣类黄酮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白色紫罗兰类黄酮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95%乙醇+5%盐酸为溶剂,料液比1:40,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65℃;红色紫罗兰类黄酮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丙酮为溶剂,料液比1:40,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55℃.[结论]该研究为紫罗兰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稞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稞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青稞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确定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青稞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35℃,乙醇体积分数为50%。[结论]该研究可为青稞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梁晓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63-10867
[目的]研究银杏壳中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乙醇水溶液作提取溶剂来提取银杏壳中的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温度等主要因素对银杏类黄酮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传统醇提取法和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银杏壳中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传统醇提取法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乙醇浓度为75%,料液比为1∶45(W/V,g/ml,下同),提取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类黄酮的得率为0.503 4%。微波法提取银杏壳中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微波温度为60℃,乙醇浓度45%,料液比1∶30,微波提取时间480 s;在此条件下,类黄酮得率为0.815%。[结论]微波提取法操作极为简便迅速,是一种快速、高效、节能的新型提取工艺,与传统醇提法比较,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李玉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24-4825
[目的]确定提取玉米黄色素的优化工艺,得到最基础的提取数据。[方法]通过考察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玉米黄色素提取的影响研究玉米黄色素的提取方法。[结果]色素吸光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温度越高,溶剂的挥发性越大,故以55℃以下温度为浸提温度较适宜。料液比为1∶18时,吸光度最大。吸光度随着浸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当浸取时间达4 h时,浸提液的吸光度升高缓慢,基本上趋于平稳。提取率的变化与吸光度的变化一致。[结论]溶剂法提取玉米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55℃,料液比为1∶18,浸提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5.
柚皮中抑菌物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柚皮提取类黄酮、类柠檬苦素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柚皮为原料,采用“乙醇水浴法”提取类黄酮,采用“二氯甲烷回流法”提取类柠檬苦素.[结果]提取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25 g/m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5h,提取次数2次,类黄酮3次平均提取率为1.211%;提取类柠檬苦素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5 g/ml,温度55℃,提取2.5h,提取次数2次,类柠檬苦素3次平均提取率为0.561%.[结论]所得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预测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可用于指导柚皮抑菌物的提取分离.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山核桃果皮醌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新鲜山核桃果皮为原料,采用不同溶剂萃取其中的总醌,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溶剂种类、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等对醌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醌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溶剂为70%乙醇,最佳提取时间为3 h,最佳提取温度为70℃,最佳料液比为1∶15(g/m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山核桃果皮醌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15(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 h,此条件下,总醌得率达0.84%。[结论]该研究优化了山核桃果皮醌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7.
为优选不同切面颜色土茯苓中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以获得较高含量的土茯苓多糖,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正交试验法对土茯苓中总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总多糖为指标,土茯苓切面红色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蒸馏水作溶剂,85℃回流提取1.5h,料液比1∶10(g/mL),提取3次,提取率达19.40%;土茯苓切面白色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蒸馏水作溶剂,95℃回流提取2h,料液比1∶30(g/mL),提取1次,提取率为48.43%。  相似文献   

8.
四季桂花瓣色素的初步鉴定与提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 ‘Siji Gui’花瓣色素溶液进行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鄄可见光谱法鉴定,并对色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单因素与正交试验设计组合分析。结果表明:四季桂花瓣色素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其次为类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在320 nm处,该类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水溶液作为提取剂,以1 ∶ 20的料液比(花瓣粉末单位为g,提取剂单位为mL),在75 ℃的水浴中提取3 h。类胡萝卜素中的3种常见化合物叶黄素、番茄红素、胡萝卜素,其特征吸收峰分别在443,472 和502 nm处。该类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用丙酮∶乙醇(1 ∶ 1)溶液作为提取剂,以1 ∶ 10的料液比,在50 ℃的水浴锅中提取3 h。图3表5参17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葡萄皮色素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试验数据。[方法]以葡萄皮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葡萄皮色素的提取工艺。[结果]乙醇浓度为50%~90%时,葡萄皮色素的提取效果呈上升趋势。提取温度50~80℃、料液比由14:增加到15:时,葡萄皮色素的吸光度增加明显。提取时间为2 h时,葡萄皮色素的吸光度值最大。各因素对葡萄皮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提取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80%乙醇,料液比17:,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 h。[结论]该提取工艺以乙醇为提取溶剂,成本低廉,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徐子婷  周文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946-14947,14960
[目的]研究楮果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楮果色素最适提取溶剂、最佳测定波长以及pH值,并研究不同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时间对楮果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楮果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适提取溶剂为蒸馏水,最佳测定波长以及pH值分别为490nm和5~7;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楮果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楮果色素大规模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金果榄总黄酮的最优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金果榄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结果]影响金果榄总黄酮提取的主要因素为料液比,其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乙醇质量浓度。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5 h、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5(W/V,g/ml,下同)、乙醇质量浓度60%;在此条件下金,果榄总黄酮得率为8.926 mg/g。[结论]试验优选了金果榄总黄酮的最优提取条件,为金果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葡萄籽油的提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文兵  李晓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06-107,110
[目的]探讨葡萄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温度对葡萄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葡萄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葡萄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选用乙醚作溶剂,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温度45℃,料液比1∶10;在该优化条件下,提取率为12.19%。[结论]所得葡萄籽油颜色鲜亮、透明清澈,气味较纯正,其理化性质符合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3.
杜仲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庭坤  何俊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12-6713
[目的]探讨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杜仲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为杜仲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杜仲叶为试材,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提取工艺从杜仲叶中提取黄酮类物质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浸润时间、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表明,影响黄酮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度〉浸润时间。用超声提取工艺法从杜仲叶中提取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15、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30min。在最佳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平均为2.42%。[结论]超声提取法比常规浸泡法的提取时间明显缩短,且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4.
鸡腿菇子实体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鸡腿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水为浸提液,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浸提温度(60、70、80、90℃)、浸提时间(2、3、4、5h)、料液比(1:10、1:20、1:30、1:4Jo)对鸡腿菇子实体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苹因素试验表明,最佳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分别确定为4h、90℃、1:30。正交试验表明,浸提温度对鸡腿菇多糖得率的影响最太,其次是浸提时间,液固比影响最小。通过对提取条件的优化,结合收益、成本等综合因素选出适合本地条件的优化工艺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h、料液比1:30。验证试验显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多糖得率达7.99%。[结论]该优化工艺的回收率高迭98%,说明工艺条件较稳定,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垦鲜枣1号苹果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分别试验水浴法、回流法、超声法和冷浸法对苹果酸提取含量的影响,然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回流法提取苹果酸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回流法适宜垦鲜枣1号苹果酸的提取;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以50%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60℃,料液比1∶60,提取时间2 h。[结论]回流法简单、高效,适合枣果品中苹果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设计法优化牡丹皮中总酚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金龙  张红梅  徐秀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95-19297
[目的]利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牡丹皮(CortexMoutan)中总酚的提取工艺。[方法]固定提取时间30 min,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为响应因子,以总酚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总酚的醇提工艺参数。[结果]牡丹皮中总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75℃,料液比1∶41。在此优化条件下,牡丹皮总酚的提取得率为40.95mg/g,这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该研究可为牡丹皮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以水为溶媒提取滁菊花精粉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从而得出用水提取滁菊花精粉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随着粒度的减小,滁菊花精粉的提取率增大。当粒度小于850μm时,滁菊花精粉的提取率趋于稳定。随着料液比的增大,滁菊花精粉的提取率增大,当料液比大于1 g∶25 ml时,其提取率的增加不明显。在开始阶段,随着温度的升高,滁菊花精粉的提取率显著增大,80℃时其提取率最大。滁菊花精粉的提取率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50~70 min后提取率趋于稳定。各因素对滁菊花精粉提取率的影响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试验得出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 g∶30 ml,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60 min。[结论]以水为溶媒提取滁菊花精粉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8.
周涌  张岚  李杰  汪龙奎  刘雅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64-8566,8615
[目的]以林蛙皮为原料,利用木瓜蛋白酶水解法制备活性肽。[方法]选取固液比、酶用量、pH、水解时间和水解温度为影响因素,以活性肽的水解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选木瓜蛋白酶酶解林蛙皮制备活性肽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优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4,酶用量14 000 U/g,pH 7.0,水解温度55℃,水解时间4 h。[结论]该研究为林蛙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石榴多酚的工业化制备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采用微波提取法对四川会理石榴皮中的多酚进行提取,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以水作溶剂、料液比1∶20时,多酚得率随提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0℃时多酚得率最高。采用水-乙醇复合提取体系,用30%的乙醇溶液作提取剂,当微波提取条件为:提取功率300W、提取时间90 s、提取次数2次时,多酚得率较高。各因素对石榴皮多酚得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结论]微波提取石榴皮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30%乙醇溶液,料液比1∶20,提取功率30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00 s,提取次数3次,该条件下,多酚得率达26.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