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吴红霞  张润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94-12697
运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2010~2015年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进行预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与总收入的关联关系,得出工资性收入是影响总收入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凌宇 《现代农业科技》2014,(12):337-340
通过对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总量、结构增长及土地财产性收入现状的分析,采用Logi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从而研究影响江苏省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制度障碍。结果表明: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不大,呈现高离散性;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在财产性收入中占比最高;农户的受教育程度、非农劳动力占比、人均年收入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家庭土地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因素。目前土地财产化、市场化制度障碍是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制度障碍,解决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关键还需要从制度创新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璐红  马卫鹏  王晓峰  孔小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51-13152,13155
依据统计数据资料,阐述了江苏省财产性收入现状:一是农民财产性收入基数小,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二是虽持续增长,但增幅有波动;三是增长速度大于纯收入增长速度;四是人均财产性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深刻剖析了影响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原因:一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二是土地制度不完善;三是农村金融制度不健全;四是农村住房制度不健全;五是农村社保制度不完善。基于上述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一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夯实财产性收入基础;二是明晰土地产权主体,探索土地流转形势;三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四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中居住点住房的流转,完善农村住房租赁市场;五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4.
目前,农民的四大收入来源中,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财产性收入比重较小,已受到国家及各地区的重视。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当下,农民主要依靠土地来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从而增加农民的总体收入。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目前状况主要表现为:农民财产性收入基数小,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低;省内地区间农民财产性收入不平衡;城乡差距呈扩大趋势;不同收入组之间财产性收入不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的改革,对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对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研究,分别对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使用权制度、土地流转权和收益权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及增加农民财政性收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广西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主要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根据1980—2010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水平建立消费函数模型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影响广西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工资性收入对消费的弹性不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弹性最小。因此,要拉动广西农村的消费需求,必须改革农村生产经营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加农民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2010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542元。从农民收入结构来看,工资性收入5494元,占52.1%;家庭经营纯收入3798元,占36%;财产性纯收入966元,占9.2%;转移性纯收.3,.284元,占2.7%。工资性纯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主要支撑,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基础性来源,财产性收入增长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从2011年开始,全面实施“十二五”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笔者围绕城关镇现情,就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倍增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霍邱县城关镇基本情况及农民收入先状
  霍邱县城关镇为霍邱县政府所在地,全镇面积为56平方千米,辖12个社区,12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01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122元,增长24.4%,超额完成当年目标任务。其中工资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镇全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4401.39元,同比增长15.4%,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收入的比重为61.79%。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企业大幅度上调了工人的工资标准;二是工资性收入来源多样化。第一、二、三产全面上涨,第二职业收入都已成为目前工资性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净收入是居民收入的重要补充。随着政府采取优惠政策扶持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全镇个体私营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社会就业渠道增加,居民经营净收入水平较高。2012年人均经营性净收入为2087.63元,占总收入的30.7%;全镇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为4592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7%。转移性收入是居民增收的重要支撑。2012年,我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463.12元,占纯收入的6.5%。居民转移性收入的主要途径:一是国家加大了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2012年全镇通过“一卡通”发放财政补贴农民资金0.82亿元,同比增长14.8%,受益3000多农户,人均受益413.3元;二是国家2012年继续提高低保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三是政府加大了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的社会救助力度,使居民家庭非工资性收入得到有效增长。财产性收入对居民收入影响较低。2012年,全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50.31元,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仅为1.5%,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  相似文献   

8.
李晨曦  颜毓洁  范凤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74-16276
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陕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陕西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与全国人均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收入结构逐渐演化为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性收入共同主导格局。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缓慢增长,但比重较低。研究表明,县域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城市化进程缓慢以及农民持续增收的空间有限时制约陕西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需要通过加快县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健全农民持续增长长效机制以及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措施,提高陕西省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9.
关于增加陕西省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期间陕西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且与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和陕西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陕西省农民通过转移就业而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迅猛增长.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贡献力量.在分析影响陕西省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新疆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省,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较好的省份,因此解决好新疆的"三农"问题对于长治久安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基于新疆农民收入水平现状,以2000~2016年的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收入构成的数据为依托,利用GM(1,1)模型对2017~2020年的人均纯收入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家庭经营纯收入对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最大的,农民的工资收入在每年上涨,也慢慢变成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还没有占到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很大比重,转移性收入对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是比较小的,财产性收入对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1.
岳冬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91-3393
以5年为1个考察期,对1981~2005年陕西省城乡居民平均绝对收入差距和平均相对收入差距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发现:在5个考察期内,陕西城乡居民平均绝对收入差距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平均相对收入差距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只有不断对二元制度进行一元化改革和调整,对农业进行持续和足够的投资,才能从根本上缩小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缓解由城乡收入差距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从而有利于和谐陕西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2.
蒿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240-6242
通过对陕西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发现,陕西省农村居民收入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更远远低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在低收入的背后是各收入组、各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事实。在此基础上,从文化差异、地区经济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3个方面阐述了陕西省农村居明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增加陕西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90-19792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中1978~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人均区域生产总值数据,发现两时间序列都服从单位根过程,为非平稳时序。Engle-Granger两步法估计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仅存在农民增收指向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联系河南省实际,分析了导致该结论的可能原因:农村居民数量庞大且收入水平较低,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城镇居民,因此农民增收会显著促进消费增长,尤其是低收入农民增收更有利于扩大内需,1978年以来,河南省农民消费水平和结构持续提升,农民增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服务于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历史根源,而城市倾向经济政策,则成为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从收入结构、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分析齐齐哈尔市农民收入现状:农民收入中71%由家庭经营性收入构成,工资性收入占比不足,财产性收入仍有提升空间,转移性收入水平偏低;2001~2015年农民收入整体上呈波动增长态势,自2011年起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但与省内一些市区相比仍较低;城乡收入绝对差呈现逐年上涨态势,但城乡收入比总体呈下降趋势。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出人均耕地面积、劳动力比重、非农就业人员比重、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农户兼业化程度、生产资料支出、农产品产量、能否上网这8个因素对农民收入影响显著。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等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85~2014年海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人均收入、消费价格指数等数据,探索影响海南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差距的主要因素。利用逐步回归进行变量筛选,消除多重共线性,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受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影响显著;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由收入水平唯一决定,符合绝对收入假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储蓄差距对消费差距影响显著,消费差距函数符合生命周期假说的近似形式。消费水平的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表明:收入和物价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长期边际效应大于短期;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短期边际效应大于长期。消费差距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差距的短期效应略大于长期;储蓄差距对消费差距的长期、短期边际效应都较小,长期边际效应略大于短期。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与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储蓄差距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河北省1995~2009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河北省农村贷款和农村存款对农民收入增长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从短期来看,农村贷款和农村存款的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均产生负效应,并且在修正机制的作用下以10.8%的速度恢复到长期均衡。  相似文献   

17.
幸绣程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251-7256
退耕还林政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对农户的影响不容小视。该研究以贵州省织金县为例,通过比较2000~2013年该县农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并且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对织金县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转移性收入对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作用不显著的结论,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研究了城乡收入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相互关系。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变量序列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年均收入影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后者与职工平均工资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使得寿光农村人均总收入高于寿光乃至潍坊市的城镇居民平均工资,收入角度的比较利益使得城市对寿光农村居民不具有吸引力,极大地减小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压力。从而指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就地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