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化杀杂交小麦母本选择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新型小麦化杀剂GENESIS对70份亲本材料化杀后杂交制种性能进行评价,初步筛选出适合杂交小麦生产、制种产量在3000kg/hm^2以上的目标母本系材料33份,有3份材料(YCH883-9、ST601、9275)的制种产量高达4500kg/hm^2以上,以YCH883-9的制种产量最高,达4917kg/hm^2,占不喷药对照区(CK)产量的91.1%,这充分说明我省是杂交小麦的高产制种基地。同  相似文献   

2.
对杂交糯质玉米垦粘1号的施肥与密度问题进行复因子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及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垦粘1号高产的施肥量与密度组合:密度5.7165万株/hm^2、施肥量210kg/hm^2,或密度6.4500万株/hm^2、施肥量150kg/hm^2;施肥量是增产的关键,密度其次;适当提高施量可增加穗粒数,适当降低密度可提高百粒重。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不同品种类型玉米夏播制种的氮磷钾肥料三要素进行优化量比探讨。结果表明:玉米夏播制种的增产效应,中早熟型是:磷> 氮> 钾;中晚熟型是:氮> 磷> 钾。获得掖单2号制种产量高于5 625kg/hm 2 的施肥区间是:氮(N)187.5~222.0kg/hm 2;磷(P2O5)142.5~163.5kg/hm 2,钾(K2O)148.5~175.5kg/hm2;N∶P2O5∶K2O= 1∶0.75∶0.79。掖单13号制种产量高于3 600kg/hm 2 的施肥区间是:氮(N)231.0~262.5kg/hm 2,磷(P2O5)130.5~154.5kg/hm2,钾(K2O)120.0~148.5kg/hm2,N∶P2O5∶K2O= 1∶0.58∶0.54。  相似文献   

4.
氮、磷是高产玉米必需的营养元素,二者配合施用有更高的肥料效应。试验表明,关中灌 产最佳施一为N146.4-220kg/hm^2.P2O586.1-93.4kg/hm^2,最佳产量为9440-10990kg/hm^2每公手混合养分可增产玉米13.29kg。  相似文献   

5.
苏南稻田麦套春玉米关键栽培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研究了苏南地区稻田小麦套种玉米生产力和技术优化组合问题。结果表明,该地区稻田种植麦套玉米可获得7000-7500kg/hm^2以上的产量,技术优化后单产可达9000-10500kg/hm^2。统计分析表明,播期、密度施肥总量三项技术因子对产量影响较大,密度和产运筹对净收入影响较大,肥料运筹麦幅比和播期对利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三系杂交油菜制种田父,母本产量性状的分析,得出欲夺取每公顷900kg以上制种单产,以2:4的行比为宜,父本在3.3万株/hm^2左右,母本6.0万株/km^2以上的初步结论。杂交油菜制种高产更高产的潜力和主攻方向,主要在于增加父,母本公顷有效角果数和母本单株角果数。  相似文献   

7.
育苗移栽夏玉米适宜栽植密度与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206最优设计,探讨了晋中水地麦区麦后育苗移栽玉米晋单32号的栽培技术措施。研究表明,移栽玉米只有合理配置种植密度和氮磷肥用量,才能获得高产。并得出了单产高于7500kg/hm2的优选技术配合为:密度60000~69000株/hm2,施N11507~18837kg/hm2,施P2O55754~9419kg/hm2。  相似文献   

8.
皖麦29号(皖8550)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皖麦29号(皖8550)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半冬偏冬,单产6750~7500kg/hm2,适于皖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早、中茬麦田种值,在相似生态区可以试种。株高85cm左右,长芒、白壳、白粒角质;千粒重41~46克;高抗白粉病,中抗叶锈,纹枯病轻;抗寒性好,较抗干热风。适宜播期为9月底至10月中旬,播种量可根据播期早晚控制在90~150kg/hm2。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在沿黄扬程干旱灌区,覆膜栽培玉米技术对提高玉米苗期地温,保持熵情和释放土壤速效养分均有良好作用,使出苗期提早7~11d,后续作用使玉米抽雄期和成熟期提前6~8d和4~9d,但对与之套种的夏熟作物的生育过程有明显的延缓作用,覆膜栽培玉米技术使单种玉米,玉米套种蚕豆和小麦玉米带田依次增加籽粒产量1159kg/hm^2,1794kg/hm^2和1699kg/hm^2,相对增产12.6%,18.  相似文献   

10.
玉米“四两”高产技术,旨在鄂西北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进行熟制改革,改旱地两熟制为三熟制。创建两苗(春、夏玉米营养钵育苗)、两膜(春玉米钵苗塑膜覆盖、中高山玉米地膜栽培)、两定(定产定肥)、两保(保土保水)(即“四两”)的农业系统工程措施,实现年产粮食18134kg/hm^2,利润5495元/hm^2,与两熟制比,粮食增产10409kg/hm^2,净增154%。  相似文献   

11.
应用P-Zn二因素五水平最优回归设计,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钙质及中性紫色土肥料优化配方与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钙质紫色土上,玉米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P2O5150kg/hm^2,ZnSO445kg/hm^2;中性紫色土为P2O588kg/hm^2,ZnSO436kg/hm^2。两种紫色土玉米的最佳施肥量为P2O568-90kg/hm^2,ZnSO415-30kg/hm^2。  相似文献   

12.
在甘肃省洮岷高寒阴湿区农田生态条件下,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多点同步研究了影响地膜玉米高产高效与氮、磷、钾施用配比的关系和效应,建立了地膜玉米持续高产施肥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到高寒阴湿区地膜玉米产量高于8000kg/hm^2,纯收益大于6000元/hm^2的技术方案25套。在施优质农家肥7.5万kg/hm^2的前提下,该方案施肥水平上下限分别为纯氮189.6 ̄230.5kg/  相似文献   

13.
于1989年开始进行玉米和龙胆草间种栽培技术研究的结果表明,玉米产量8250kg/hm^2,龙胆草栽种二年,干质产量4500kg/hm^2,市场价25元/kg,创产值11250元/hm^2,相当玉米清种的22.8倍。  相似文献   

14.
淮北地区夏玉米再高产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淮北地区夏直播玉米蕴藏着较大的增产潜力,再高产的关键技术,单产由2700kg/hm^2提高到4800kg/hm^2主要是更换优良品种,单产由4500kg/hm^2增产到7500kg/hm^2以,主要增施产,目前种植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45000~67500株/hm^2;改单施氮肥为配方施肥;改浇“救命水”为浇增产水;改早收为适应晚秋,辅之麦后力争早播,氮肥分次深施,促进平衡生长。  相似文献   

15.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用对覆膜玉米的增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膜玉米具有增产作用,试验表明,在同等施用化肥的前提下,增施有机肥公顷多产玉米1558.5kg,增产25.9%,纯增效益1056.00元/hm^2,根据试验结果,建议生产上应用参考施肥配方,即磷酸二铵375kg/hm^、水素424kg/hm^2,硫酸钾45kg/hm^2、有机肥22500kg/hm^2。  相似文献   

16.
对沿黄灌区高产栽培的主要模式──小麦玉米带田的配方施肥、土壤和作物养分供吸动态规律、化肥施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以及产高农田的土壤肥力变化进行了3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在9×10 ̄4kg/hm ̄2优质农肥的基础上,化肥投施量为375~450kgN/hm ̄2,225~270kgP_2O_5/hm ̄2是该区高产农田(≥1500kg/hm ̄2)的最佳培肥方案,并定出高产农田土壤肥力二级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和1993年分别在临泽、张掖两地采用混料试验设计中的单形格子设计方法,定量地研究了小麦/玉米带田中等量氮肥在玉米基肥、拔节肥和抽雄肥中的最优分配比例。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带田玉米施肥还必须考虑到小麦,将两种作物作为一个综合目标考虑;在带田玉米施纯氮量390kg/hm2的条件下,覆膜玉米(张掖点)氮的分配应为基肥30kg/hm2,拔节肥315kg/hm2,抽雄肥45kg/hm2;不覆膜玉米(临泽点)氮的分配应相应为150,150和90kg/hm2  相似文献   

18.
秸秆还田对玉米高产、稳产、优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在草甸黑土上进行近10年监测。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适量化肥能提高玉米产量;减轻玉米因受气候因素影响引起的产量波动;降低玉米收获时果穗含水量,促进玉米提早成熟;提高玉米籽粒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使玉米产品质量得到改善。在本试验条件下,秸秆施用量以2500kg/hm2,再配施N150kg/hm2、P2O575kg/hm2、K2O375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豫西地区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益生产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寻优,建立了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最佳农艺措施组合的数学模型,找出了豫西地区皮棉产量大于或等于1500kg/hm ̄2,霜前籽棉大于或等于3600kg/hm ̄2,纯收益大于或等于3000元/hm ̄2的综合农艺措施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20.
桦甸市公吉乡1998年玉米高产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在桦甸市公吉乡公郎头村,采取玉米高密度化控栽培技术措施,创造了公顷产14337kg的高产纪录。这一产量水平比一般生产田玉米78285kg/hm2,增产玉米65085kg/hm2,增产831%。公顷纯收入增加45418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