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吡喹酮为当前血吸虫病化疗的首选药物,但在治疗过程中仍有一定的毒性,致使吡喹酮化疗牛血吸虫病引起部分牛发生副反应,据有关资料统计副反应发生率一般为10%。我站于1990~1991年进行了“九○安”对吡喹酮化疗牛血吸虫病副反应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初步表明...  相似文献   

2.
“九○安”对血吸虫病化疗牛药物副反应的抑制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普遍选用吡喹酮化疗牛血吸虫病,它具有疗效高、疗程短、毒性低、投药简便等优点。但吡喹酮有一定的毒性,使用吡喹酮会引起部分牛发生副反应,副反应发生率在10%以上,国内均有此报道。我站于1990-1991年进行了“九○安”对吡喹酮治牛血吸虫病副反应的抑制效果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九○安”对吡喹酮化疗牛血吸虫病副反应的抑制效果明显,抑制率在99%以上,且对吡喹酮的疗效无影响。为了进一步观察初试结果,笔者于1994~1996年结合当年耕牛血吸虫病的化疗工作进行了扩大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1吡喹酮副反应的表现及其影…  相似文献   

3.
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筛选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考察30%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实验性临床试验中,将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吡喹酮注射液高(20 mg/kg)、中(10 mg/kg)、低(5 mg/kg)剂量组,吡喹酮片组(30 mg/kg)和阳性对照组(不用药组)。给药30 d后,吡喹酮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及吡喹酮片组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分别为100.0%、100.0%、77.8%和85.7%。在扩大临床试验中,将自然感染血吸虫病水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吡喹酮注射液推荐剂量组(10 mg/kg)和吡喹酮片组(30 mg/kg),给药30 d后,吡喹酮注射液组的52头患牛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为100%,吡喹酮片组的6头患牛的粪便毛蚴孵化转阴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30%吡喹酮注射液对水牛血吸虫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给药方便,可以替代传统内服片剂,临床推荐剂量为10 mg/kg。  相似文献   

4.
<正> 吡喹酮治疗家畜血吸虫病具有疗效高,安全性大,副反应少等优点。历年来,我们在疫区乡、镇、场广泛地应用吡喹酮进行口服或三胃注射治疗耕牛血吸虫病,在治疗过程中,除有少数牛只出现有瘤胃胀气或腹泻等程度不一的副反应外,一般均无不良反应,并收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去年我们应用上海第六制药厂生产的白色微晶吡喹酮药粉,在全县疫区五个家畜血防专业组中,全面推行口服治疗血吸虫病牛,共治疗耕牛4904头,其中水牛4289头,黄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吡喹酮用于治疗孕牛血吸虫病的临床效果及副反应。方法:选取2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庄设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采用吡喹酮进行化疗,对照组牛群按照常规的血吸虫病防治方法。结果:实验组采用吡喹酮进行干预治疗后,感染率显著下降,对照组经常规的防治后,感染率有所上升。结论:在易感季节,常年敞放外洲饲养的孕牛需多次接受化疗,以减少粪便中血吸虫卵对有螺环境的污染,有效控制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吡喹酮非水溶液注射剂的研制--日本血吸虫病治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本课题组研制的吡喹酮非水溶液注射剂,分别进行了小鼠和牛的日本血吸虫病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按每千克体质量20mg和30mg的剂量肌肉注射吡喹酮的减雌率均达100%,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的牛按每千克体质量10mg和12mg的剂量肌肉注射吡喹酮的减雌率均达100%,每千克体质量8mg的剂量的减雌率为96.41%。自然感染血吸虫病牛按每千克体质量10mg的剂量肌肉注射后30d,粪便转阴率达90.50%。这一结果说明,研制的吡喹酮注射剂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应用吡喹酮缓释剂肌注(每mL含吡喹酮357mg)与吡喹酮粉剂口服分别对我省大邑、旌阳、芦山等县查出的84头血吸虫病病牛进行了治疗和观察.吡喹酮缓释剂组34头,共分为4组,Ⅰ~Ⅳ组,分别肌注15mL/头(共9头),20mL/头(共8头),25mL/头(共9头)及0.05mL/kg体重.粉剂口服组15头,水牛按25mg/kg体重,黄牛按30mg/kg体重;对照组35头,不用药物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缓释剂组可在3个月内有效地控制牛血吸虫病的重复感染.  相似文献   

8.
吡喹酮(Praziquantel)是当今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最理想的化合物.临床治疗不仅无毒副作用,而且疗程短、疗效好.我们在1988年、1993年两年中,采用吡喹酮肌肉注射、口服以及重瓣胃注射等不同剂量、剂型治疗耕牛血吸虫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病样选择:1988年、1993年两年中,采用粪便淘洗沉淀孵化法,从太湖农场农户耕牛2226头中普查,又经复查出阳性病牛500头作为治疗对象.(二)分组:治疗分为四组.①肌注组:1988年在太湖农场新风分场岳台队,采用7.5%吡喹酮注射治疗病牛30头.②口服I组:1993年在太湖农场梅槐分场井泉队,采用口服吡喹酮(30mg/kg)治疗病牛30头.③口服II组:1993年在太湖农场四个分场32个生产队,采用口服吡喹酮(25mg/kg)治疗病牛410头.④重瓣胃注射组:1993年在太湖农场梅槐分场孙台队,采用吡喹酮(25mg/kg)重瓣胃注射治疗病牛30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喹酮用于孕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副反应。方法:选取2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庄设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采用吡喹酮进行化疗,对照组牛群按照常规的血吸虫病防治方法。结果:实验组采用吡喹酮进行干预治疗后,感染率显著下降,对照组经常规的防治后,感染率有所上升。结论:在易感季节,常年敞放外洲饲养的孕牛需多次接受化疗,以减少粪便中血吸虫卵对有螺环境的污染,有效控制传染源。  相似文献   

10.
吡喹酮是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近年来,临床治疗耕牛血吸虫病主要以口服吡喹酮为主,但该方法具有用药量大,成本高,临床副反应较大的缺点,且治疗效果也不十分理想.为此,我们经过对溶媒的反复多次的筛选研制出吡喹酮注射剂,并对该制剂进行了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稳定性与刺激性试验,将该制剂用于人工感染血吸虫病牛的治疗也取得了理想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制剂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加速推广该制剂提供详细的资料,特进行了临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应用吡喹酮粉治疗耕牛血吸虫病副反应及防治措施四川省动物血防站(610041)毛光琼德阳市旌阳区畜牧局江朝元从1992年以来,世界银行贷款确定了应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并提供了吡喹酮药物。该药安全,疗效高,投药方便,但价格贵,在治疗过程中,也有个别发生...  相似文献   

12.
吡喹酮由于具有高效、反应小、使用方便是我国当前治疗耕牛血吸虫病最重要的方法,特别是“世行”贷款血吸虫病项目启动后,吡喹酮治疗和扩大化疗耕牛数呈直线上升,无限制地扩大了扩大化疗的对象和范围,造成病牛数与治疗数比例严重失衡的状况,有必要加强对治疗的宏观调控,使以化疗为主导的防治对策在血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吡喹酮是治疗耕牛血吸虫病的有效药物1978年7月卫生部门开始吡喹酮临床试验,认为对日本血吸虫病具有高效、低毒、疗程短、代谢快、无明显蓄积作用,无诱变性、致畸性和致癌性等优点。1978年8月,上海家畜寄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吡喹酮粉剂口服受治水牛出现副反应症状及处理方法的效果,为大面积治疗水牛血吸虫病提供经验。方法试验对受治的4115头水牛进行副反应症状的观察和治疗。结果受治水牛出现腹泻时肌注痢菌净,静注5%葡萄糖液,瘤胃臌气时用口服鱼石脂或大黄苏打片同时皮下注射新斯的明,过敏时肌注地塞米松。结论吡喹酮是用于治疗水牛血吸虫病完全有效的药物,但在服药过程中,受治水牛会出现腹泻\瘤胃臌气及过敏反应,大部分水牛不经处理副反应会逐渐消失,副反应严重时必须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根据洱源县奶牛服用吡喹酮副反应的调查情况,对大理州查出的血吸虫病阳性牛开展了吡喹酮服用同时加服健神曲25g以预防副反应产生的试验。结果表明健神曲有防止副反应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就目前我国家畜血吸虫病的3种药物进行人工感染水牛血吸虫病的不同途径治疗比较试验,并测定吡喹酮的有效血药浓度。结果以吡喹酮30mg/kg和15-25mg/kg,硝硫氰胺2mg/kS及硝硫氰醚15mg/kg应用口服、肌注或第三胃注射等不同疗法的灭虫效果和灭雌效果显著。建议在我国疫区根据各地习惯、经济和技术条件择药应用。并对牛体内残存雄虫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吡喹酮,是目前治疗血吸虫病较为理想药物。具有高疗效,低毒性、疗程短、代谢快、无明显蓄积作用。近年来,我们在19个乡、镇、场,广泛地应用吡喹酮治疗耕牛血吸虫病,收到了很好效果,但在疗后也出现了部分副反应和极少数较为严重的副反应。从1984—1985年中,共治疗耕牛4374头,其中口服治疗3760头,三胃投药614头;出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病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在我国流行已久,危害严重。吡喹酮作为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在人医方面通常是制成片剂,口服方便,但生物利用度低,治疗耕牛血吸虫病时,剂量大,刺激性强,且给药成本很高。所以,研制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吡喹酮注射剂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通过对多种溶媒的筛选,  相似文献   

18.
1984年,首次将吡喹酮在我州用于治疗水牛血吸虫病,采用口服和第三胃投药两种方法。而采用第三胃投药法,用药量约为口服的1/3,安全可靠,方法简便。我们开展了吡喹酮第三胃投药治疗水牛血吸虫病的研究,并在西昌市、德昌县、普格县、昭觉县推广应  相似文献   

19.
血吸虫病的危害极其严重,现有的防治办法首选是化学治疗,临床应用最多的方式是吡喹酮片剂或粉剂的口服,考虑到给动物投药不便,以及吡喹酮对反刍家畜的应用副作用较多和生物利用率低,研制了吡喹酮注射剂,应用人工感染血吸虫的小鼠,实验吡喹酮注射液的杀虫效果,发现吡喹酮新制剂的治疗达到口服相同剂量吡喹酮同样的减虫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吡喹酮口服治疗耕牛血吸虫病出现过敏反应病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用上海制药厂生产的白色微晶吡喹酮药粉,批号为900538号。在瑞洪、三塘两个家畜血防组进行治疗耕牛血吸虫病的病牛,计2157头,其中水牛1922头,黄牛235头。口服吡喹酮总剂量是:水牛体重为25mg/kg,限量400公斤,黄牛体重为30mg/kg,限量300公斤,均采取一次性灌服药粉的治疗方法。历年来,我们在疫区乡、镇、场,广泛应用吡喹酮药粉口服治疗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