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桂娟  鄢志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47-12349,12369
根据1973~2007年锦州地区5个观测站大风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法和谱分析法分析了锦州地区的大风趋势和周期变化,同时通过普查天气图探讨了锦州地区四季大风的环流形式特点以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锦州地区大风呈波动下降趋势,具有3.5和7.0年的周期变化;大风四季以春季最多,夏季最少,冬、夏季次之;从环流形势分析来看,锦州地区与辽宁的大风环流形势相似,春季和秋、冬季环流形势基本一致,主要形势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两高夹低、南高北低(东高西低)3种类型;夏季以中小尺度系统造成局地大风天气为主。  相似文献   

2.
应用2006—2015年地面观测资料、micaps常规天气图资料对辽宁西部锦州地区偏南大风和偏北大风型沙尘天气的环流形势及地面要素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锦州市沙尘天气以扬沙为主,根据风向可分为偏南大风型和偏北大风型,偏北大风型沙尘发生时均受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850 hPa锋区迅速东移南压,偏北风风速20 m/s以上,冷平流显著;偏南大风型500 h Pa锦州地区受高空槽前西南气流或中纬度较为平直的偏西气流控制,850 hPa受温度脊控制,暖平流明显,对流层低层干燥且升温显著,风力加大,大气层结为中性或弱不稳定;偏南大风型沙尘风力和相对湿度明显大于偏北大风型,伴随强烈的正变温和负变压,偏北大风型以负变温和正变压为主。  相似文献   

3.
亓翠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52-20854
利用MICAPS天气图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卫星资料以及加密自动站资料等,对2010年4月26日发生在莱芜市的大风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天气过程为低涡后部横槽转竖与地面冷锋结合影响,是冷空气影响时动量下传引起的;卫星、雷达等监测资料为提前发布预警提供了支持;对流参数等强对流天气预报指标,在此次过程中指示意义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5—2015年旅顺口区本站气象观测站大风资料,得出旅顺口区8级以上大风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旅顺口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大风的季风特征明显,冬季大风多为冷空气大风,春季初夏的大风主要由低压和倒槽引起,夏季的大风主要受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北上引起。受三面环海影响,旅顺口区大风日数远远高于内陆地区。从近50年大风日数分布规律来看,旅顺口地区大风日数总体呈线性递减趋势。春季和夏季以东南、南东南风向为主,秋季和冬季以北风、北东北风向为主。  相似文献   

5.
基于1966—2015年长海县大风月分布天数,对长海县年、季大风日数和风向频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大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长海县大风日数年际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年变化率为-13 d/10年,全球的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城市效应对大风日数的减少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从四季变化率来看,冬季大风日数减少最快,夏季减少最慢,春季和秋季相同;从大风日数风向频数分布图来看,近50年长海县大风日数累计统计频数分布主要以N(北风)、NNW(北西北风)为主导风向,E(东风)、W(西风)为弱导风向。  相似文献   

6.
雷雨天气由于其突发性和其发生时伴随的闪电、大风、强降水等恶劣天气,常常给飞行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尤其是本场雷雨更是给飞机的起降带来严重影响。本文采用常规天气图、探空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等资料,对江北机场一次初夏突发的雷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为此类对流天气的预报和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6—2015年普兰店地区大风日气象资料,对大风日数年、季变化和风向频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6—2015年普兰店地区大风日数年际变化系数为-6.8 d/10年,大风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四季变化率来看,普兰店地区大风日易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夏季出现大风日的可能性最小。从大风日风向频数分布来看,普兰店地区大风风向出现频率最多为东南偏南和西北偏北2个方向,出现频率最少为西南和东北2个方向。  相似文献   

8.
依据和布克赛尔县气象大风记录资料,分析了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同时依据大风主要影响系统和天气形势特征,用天气学方法对大风天气进行了分型,简述了当地大风的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9.
品茗君山岛     
“万顷碧波卷浪花,孤舟晚泊天之涯,岳阳楼头无事坐,洞庭水试君山茶。”古今文人骚客,或借茶吟诗,或品茗消愁,在岳阳楼留下了很多动人的茶诗。到过岳阳的游客也说,光看岳阳楼,不去君山品茶,是一大遗憾,去年6月,全省地市报副刊研究会在岳阳召开成立大会,恰逢“91湖南汩罗江国际龙舟节”在岳阳举行,我们在一睹水上健儿的英姿后,又有幸得游君山岛,品味君山茶。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66—2015年瓦房店地区大风月分布天数的统计数据,对瓦房店地区大风日数年、季变化及风向频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6—2015年瓦房店市大风日数年际线性变化为y=-0.829 6x+57.456,变化系数为-8.3 d/10年,表明瓦房店市年大风日数变化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从四季变化率来看,瓦房店市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夏季出现大风日的可能性最小;从大风风向频数分布来看,北风主导风向占比最高,其次是南风主导和西风主导,东风主导风向占比最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渤海海峡大风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统计了烟台、大连沿海共6站1975~2005年共31年的逐日风资料,进行了大风的分区对比分析。[结果]分析表明,海岛站不仅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大,能较好地代表渤海海峡大风的情况;渤海海峡大风的主导风向为NW-NNE,大连沿海以北大风为主,烟台沿海春秋季南大风次数明显增多;偏北风和偏南风时风力较大,而偏东风和偏西风时风力较小。南隍城大风增幅大,增速快,大风日数明显偏多,风力偏大。渤海海峡大风增大时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差。[结论]该研究可为渤海海峡大风预报服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3年4月29日大风天气过程,海平面气压梯度弱,预报有一定难度,若漏报将产生严重影响,甚至造成农业损失.因此,对这次弱气压梯度下大风成因进行总结与分析,对大风预报和农业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冷锋过后的偏北大风过程,但地面冷高压前沿气压梯度小,因此这次大风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不是海平面气压梯度,而是由变压风、冷平流、动量下传、前期显著回暖等引起,另外,T639、EC细网格和GFS数值预报模式的10m风场产品对这次过程的平均风向风力预报较好,江苏WRF模式的10m风场预报部分站点平均风力偏大,但对阵风的预报指示意义很好。检验结果表明,江苏WRF10m风场对阵风6级以上的大风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3.
昌乐县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统计昌乐县最近35年(1971~2005年)的大风资料,分析了大风气候特征,得出了大风日数、风向、风速以及强度的变化规律,并且初步分析了产生大风的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14.
石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54-5558
[目的]分析一次渤海气旋引发的大风成因。[方法]选取烟台浮标站和纪姆岛自动站作为实况参照资料,对2010年4月26~27日发生在烟台的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此次大风天气是由于高空强冷空气入侵,促使地面低压快速发展加深为渤海气旋造成的,而高空风动量下传作用使地面风速加大。天气在线和烟台Grapes模式在此次大风预报过程中,对大风的量级、风向以及影响系统预报基本准确,尤其是对10m风场预报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结论]该研究为今后此类大风的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连地区雷暴大风探空资料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加密自动站、探空、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11—2016年5—9月大连地区的16个雷暴大风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雷暴大风发生前的探空特征、雷达回波演变特征以及雷达产品识别指标。结果表明,按照雷达回波形态演变,将雷暴大风划分为低层径向速度大值区、单体型和弓状型3种类型,影响大连地区最多的是低层径向速度大值区型雷暴大风。探空资料方面,单体型和弓状型雷暴大风发生前均显示一定程度的层结不稳定和中等强度对流有效位能,尤其是低层充沛的水汽条件;单体型和弓状型大风均产生在中等强度垂直风切变条件下。3种类型大风的雷达产品特征有一定差异。对单体型雷暴大风的预警难度较大,对弓状型雷暴大风可以做到提前1 h以内的预警。  相似文献   

16.
对张家口坝上地区康保、沽源、尚义和张北4县1960-2017年错季蔬菜温室育苗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各旬不同级别大风日数以及大风出现概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极端风速多出现在20世纪70-80年代;康保、尚义出现风灾的概率略大,沽源出现风灾的概率最小;4月上旬至5月上旬坝上最大风速出现在张北,为29.7 m/s(1981年5月2日);近些年最大风速和大风日数均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4-2008年桂林市13个气象观测站33个雷雨大风个例进行普查,并结合历史天气图分析,总结出产生雷雨大风的3种天气形势。分析33个个例的同期桂林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发现在3种天气形势下桂林市雷雨大风天气的雷达回波(包括基本反射率、径向速度、风廓线、回波顶高、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特征和预报着眼点。这些结论为桂林地区的预报服务及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盛夏最强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艳  张梦远  姚瑶  张硕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402-10404,10428
利用高(低)空观测数据、多普勒雷达等相关资料,从天气背景、热力条件、水汽分布、能量场分布特征、不稳定度参数特征等方面,分析了2006年7月13日吉林省盛夏最强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这次雷暴大风天气是由飑线造成的,低空增温、增湿与对流层中层干侵入的相互作用下使得对流风暴发展旺盛,下沉气流外流,导致地面出现强风;多普勒雷达提供的反射率因子及径向速度图能有效监测雷暴大风,反射率因子回波为带状或线状,在径向速度图上有大风区和中层径向速度辐合,风场上有明显的垂直切变,这些指标对大风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0年后汛期一次东风波雷雨大风天气。[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径向速度资料,对2010年8月4~5日东风波雷雨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雷雨大风发生的环流形势、东风波风场和动力热力结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等。[结果]此次雷雨大风天气发生在深厚东风波槽前的东北风区域。发生时,副高位置偏北(脊线35°N),北支槽的东移迫使副高分裂成东西2环。东环副高西伸、鞍形场环流有利东风波生成发展。随着东风波发展西移,在其槽前影响区域,高空东风分量下传,使低空东北风显著加大,出现雷雨大风天气。雷雨大风发生的区域,中低层气流气旋式辐合,近地层反气旋式辐散,下沉运动明显;并具有中高层趋干冷、低层趋暖湿的热力结构。4日,超级单体风暴处在发展阶段,具有明显中气旋和钩状回波特征(中小尺度特征)。5日,广东中西部出现飑线和大风区、逆风区特征。中气旋、钩状回波和飑线、大风区、逆风区多普勒特征对雷雨大风短临预报具有指示意义。[结论]该研究揭示了一些对当地预报此类东风波雷雨大风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