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干制对玫瑰花芳香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花是著名的药用、茶用材料,干制是其广泛采用的加工方式。为阐明玫瑰花朵干制过程中芳香物质的变化规律,以‘丰花’‘苦水’玫瑰为材料,采用烘箱干制不同时期的玫瑰花朵,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花朵烘干后芳香物质的含量情况。结果表明,采用50 ℃干燥条件,各品种开放花朵、花蕾分别需要烘干5.5、12 h达到质量恒定;玫瑰不同时期花朵干制后共检测出21种挥发成分,大蕾期、半开期检测到的挥发成分种类多于小蕾期与盛花期;定量分析干制后玫瑰花朵特征芳香成分,‘丰花’‘苦水’玫瑰中苯甲醇、苯乙醇、香茅醇等分别在大蕾期保存较多,盛花期保留最少。该研究的实施明确了玫瑰干制过程中芳香物质的保留规律,为进一步优化玫瑰干制技术体系,促进玫瑰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地方特色玫瑰品种‘单县玫瑰’(Rosa rugosa ‘Shanxian Meigui’)和‘丰花玫瑰’(R. rugosa ‘Fenghua Meigui’)(对照)不同开放阶段的花瓣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检测其鲜花芳香成分。结果表明,‘单县玫瑰’鲜花三个开放阶段共检出5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类别有醇类、酮类、酚类和酯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在挥发性物质总量中占比最高且始终高于‘丰花玫瑰’,三个阶段相对含量均在20%以上,盛开期香茅醇含量最高,达26.33%;‘单县玫瑰’仅盛开期检测到较高含量的反式玫瑰醚,而‘丰花玫瑰’同期没有检测到。香茅醇、苯乙醇、香叶醇、乙酸酯类、甲基丁香酚、玫瑰醚等物质构成‘单县玫瑰’的主体香气,与‘丰花玫瑰’相似,但不同开放时期香气物质含量及构成均有所不同。玫瑰花朵发育状态对呈香物质的组成与含量有影响,随着鲜花开放,‘单县玫瑰’香气逐渐变甜浓,盛开期其主体呈香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且高于同期‘丰花玫瑰’,花香较‘丰花玫瑰’浓郁,感官品质更为优良。盛开期是‘单县玫瑰’油用的最佳采收期。本研究可为‘单县玫瑰’的开发利用和玫瑰油用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玫瑰不同部位挥发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以丰花玫瑰为研究对象,利用HS-SPME和GC-MS技术测定丰花玫瑰的花瓣、雄蕊、雌蕊、花萼4个不同部位挥发成分的类型及各挥发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丰花玫瑰不同部位均能检测到挥发成分,且不同部位挥发物含量差异明显;挥发成分以醇类、酚类、萜烯类和酯类物质为主,其中,香茅醇、香叶醇、苯乙醇、丁香酚等物质为主要挥发成分;丰花玫瑰的主要香气物质集中在花瓣和雄蕊部位。丰花玫瑰不同部位各挥发成分含量差异使不同部位表现为不同的香气特征,研究可为探索相关玫瑰品种授粉、受精机理以及深入开发玫瑰芳香物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玫瑰是重要的芳香植物,其精油成分虽已被广泛关注,但玫瑰花朵不同部位对精油整体质量的影响尚未有深入研究。为阐明玫瑰花器官不同部位内源挥发成分的差异,以‘丰花’玫瑰为材料,采用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花瓣、雄蕊和花萼的挥发成分,并用GC-MS对主要芳香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丰花’玫瑰盛花期花瓣、雄蕊和萼片分别含有多种挥发物质,花瓣中主要成分有香茅醇44.20 μg·g-1、苯乙醇123.09 μg·g-1、香叶醇38.33 μg·g-1、橙花醇15.76 μg·g-1,雄蕊中主要含丁香酚245.10 μg·g-1和甲基丁香酚57.43 μg·g-1。‘丰花’玫瑰芳香成分主要储存部位是花瓣和雄蕊,二者挥发成分含量及组成差异明显,各部位挥发成分对花朵整体精油品质贡献不同。研究结果可为国产玫瑰精油生产以及高附加值开发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玫瑰自然香气成分及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紫枝玫瑰(Rosa rugosa‘Purple branch’)为例,研究玫瑰花期中不同月份和不同开放状态下自然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及变化。在2010年5月、6月及7月分别采集在上海崇明地区生长的当天处于半开期和全开期2种开放状态的花朵,采用热解吸结合气质联用色谱的方法,对活体自然香气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一、醇类是紫枝玫瑰最主要的香气成分,其次为萜烯类和酯类。香叶醇和橙花醇的高峰均集中在5月份,两者及其对应酯类的相对含量均逐月降低。萜烯类和醇类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逐月降低,酸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则随着月份变化和气温上升而升高。二、全开期紫枝玫瑰香茅醇及其相应酯类相对含量高于半开期。半开期萜烯类和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高于全开期,而全开期醇类、酯类和酚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占有较大的优势,从而影响了紫枝玫瑰开放过程中的香气变化。因此,上海崇明地区紫枝玫瑰的较佳自然香气状态为5月份的全开期花朵。以上结果为崇明地区紫枝玫瑰的芳香园林应用和产业链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源野生玫瑰鲜花芳香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我国不同产地野生玫瑰鲜花的芳香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野生玫瑰的芳香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差异明显.牟平野生玫瑰共检测出64种成分,醇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荣成野生玫瑰共检测出48种成分,醇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珲春野生玫瑰共检测出56种成分,醇类和酯类化合物是它的主要香气成分;庄河野生玫瑰共检测出56种成分,醇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不同的芳香物质组成,使野生玫瑰产生不同的香气类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玫瑰花朵挥发成分含量随开花阶段的变化情况,以丰花玫瑰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简称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简称GC-MS)技术测定丰花玫瑰在花蕾期、初开期、盛花期、落花期4种开花阶段下挥发成分的类型及各挥发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供试丰花玫瑰在4种开花阶段下的挥发成分以醇类、酯类和醛类物质为主,其中香茅醇、苯乙醇、香叶醇、乙酸香叶酯、乙酸香茅酯、橙花醛等为主要香气物质。丰花玫瑰挥发成分随开花阶段的不同差异明显,各主要香气物质在花蕾期逐步形成,在整个花期表现出不同的含量变化规律。在不同开花阶段,由于丰花玫瑰各挥发成分含量差异,使花朵表现出不同的香气特征,这为玫瑰精油的提取及挥发成分的分阶段深度利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白葡萄成熟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水晶葡萄、白香蕉葡萄和阳光玫瑰3个品种成熟果实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水晶葡萄和白香蕉葡萄分别检查出36、33种香气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烷烃及少量其他化合物,酯类物质含量最多,所占比重较大,水晶葡萄中氨茴酸甲酯和β-紫罗兰酮为特殊致香物质,白香蕉葡萄则以大马酮为主。阳光玫瑰仅含有醇类、醛类、酯类、烷烃和烯烃5类,共29种香气物质,其主要致香成分除主要几种单萜醇类,还有月桂烯、罗勒烯和柠檬烯。[结论]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特征香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百叶蔷薇是国际著名的油用玫瑰种质,而出油率较高的国产玫瑰种质虽抗寒性强,但香气品质与百叶蔷薇存在差距。为探究二者香气品质差异的成因,生产香气品质符合国际玫瑰精油市场需求的产品,分别萃取丰花玫瑰和百叶蔷薇不同部位的内源芳香成分,应用GC-MS分析芳香成分种类及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丰花玫瑰和百叶蔷薇花瓣均具有典型的玫瑰香味,且主要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不显著;二者雄蕊的芳香成分差异明显,其中,丰花玫瑰雄蕊香气成分主要为丁香酚和甲基丁香酚,不具有典型玫瑰香味。与百叶蔷薇相比,丰花玫瑰香气品质浓烈偏干、不柔和,芳香特征与其雄蕊中含有的大量辛香成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香型葡萄果实主要香气物质种类及生长阶段香气物质含量的变化。【方法】以金星无核、玫瑰香、红地球3种不同香型的葡萄样品为试材,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技术定性定量检测香气物质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主要香气物质及不同生长阶段的含量变化。【结果】草莓香型金星无核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的主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水杨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大马士酮、苯乙醇,玫瑰香型玫瑰香葡萄果实中香气物质以α-松油醇、芳樟醇、香叶酸、香叶醇等萜类物质为主成分,中性香型红地球葡萄果实香气物质主成分为C6化合物(青叶醛和正己醇等)。酯类香气物质含量随着生长期持续增长,C13降异戊二烯类物质(大马士酮)在果实幼果期含量最高,芳香族化合物(苯乙醇)含量主要在转色期至成熟期积累,萜类香气物质含量主要依靠幼果期至转色期阶段积累,C6化合物在不同香型的葡萄品种中含量的积累规律是不一致的。【结论】不同香型葡萄品种香气物质组分和积累时期各有差异,金星无核葡萄果实香气主要由酯类、C13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姜精油的香气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试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姜精油香气成分,同时对姜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包括总抗氧化活性、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能力等。[结果]香气成分方面,姜精油共鉴定出52个化合物,包括烯类24种,醇类16种,酸类5种,酮类3种,醛类2种,酯类1种,芳香类化合物1种;抗氧化性方面,姜精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较高的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结论]研究可为姜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南糯山古树红茶香气组分及其含量。[方法]以南糯山古茶树芽叶为原料,按红茶工艺流程,制成工夫红茶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南糯山古树红茶挥发性组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根据谱库标准质谱图进行比对定性,并采用内标法对香气组分进行定量。[结果]南糯山古树红茶精油总量为0.015 780%,香气组分由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酸类、吡咯类、碳氢化合物7类49种化合物组成,其中,醇类(14种)化合物含量最高,占精油总量的59.94%,其次为酸类(5种)、醛类(8种)化合物,分别占精油总量的15.44%、13.30%。植醇、L-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正十六酸、反-2-己烯醛、反式香叶醇、苯乙醛、水杨酸甲酯、顺,顺,顺-8,11,14-二十碳酸、苯乙醇、苯甲醇是南糯山古树红茶香气的主要组分,占精油总量的88.09%。[结论]该研究为茶树种质资源古树茶的评价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志炎  孙长花  张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93-21794
[目的]研究玫瑰酒的人工催陈工艺。[方法]新发酵的玫瑰酒分别放玻璃瓶、橡木桶中常温陈酿,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定期定量测定各香气成分的含量。[结果]玻璃瓶中,陈酿酒的苯乙醇含量先增后减,新酒和陈酿1、2个月后的苯乙醇含量分别为77.33%、85.93%和81.63%,其丁香酚含量变化不大,新酒和陈酿13、个月后的丁香酚含量分别为1.52%、1.44%和1.01%。橡木桶中,陈酿酒的苯乙醇含量逐渐上升,陈酿13、个月后的苯乙醇分别含量为84.56%和87.79%,其丁香酚含量明显上升,陈酿12、个月后的丁香酚含量分别为5.42%和7.93%。橡木桶陈酿的酒中产生的丁香酚、呋喃酮等香气成分结合玫瑰花的特征香气使玫瑰花酒的香气更加复合和具有趣味。[结论]加入橡木陈酿玫瑰花酒是较好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传统工艺压榨的菜籽油(1号)和冷冻凝香工艺压榨的菜籽油(2号)品质及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区别。[方法]通过测定酸值、过氧化值、磷、色泽、生育酚、植物甾醇和反式酸,比较2种工艺对菜籽油品质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方法顶空萃取富集挥发性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冷冻凝香工艺压榨的菜籽油(2号)的理化指标均优于传统工艺压榨的菜籽油(1号);经GC-MS检测和分析,冷冻凝香工艺压榨的菜籽油(2号)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硫苷降解产物相对含量提高,氧化挥发物(醛、醇、酮)以及杂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相对降低。[结论]冷冻凝香工艺既能提高菜籽油的品质,又能增加菜籽油的特殊风味物质硫苷降解产物,起到了留香提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香气风格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香气风格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的差异。[方法]在感官评吸确认的基础上对我国主体浓香型、浓透清、清香型代表烤烟进行常规化学成分、香气物质的检测和多重比较。[结果]清香型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挥发性香气物质在丰富性上较为充分,其次为浓透清烟叶,浓香型烟叶最低;浓香型烟叶中与改善烟气柔和性有关的化学成分较为适合,其次为清香型烟叶,浓透清烟叶最弱;浓香型烟叶具有低糖、低碱、高烟碱比值、高有机酸、低脂肪酸、低挥发性香气物质等特性,浓透清烟叶具有低有机酸、高脂肪酸、低类西柏烷降解物质等特性,清香型烟叶具有高微碱/总碱比、中等脂肪酸、高酚类降解物质等特性。[结论]不同香气风格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蔚慧  赵芳  杨林华  杨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601-13604
[目的]了解李子果实香气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分别对6种李子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萃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萃取得到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出85种香气物质,其中6种李子果实共有成分40种。严格控制样品的恒温时间、温度及解吸附的时间,因此试验中的重复性较好。对澳李13的5次精密度试验得到的色谱峰保留时间和归一化面积的变异系数分别在0.03%~0.54%和5.85%~18.08%,重复性完全可以满足供试样品的定性和定量要求。[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李子果业发展、果品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贮存时间对卷烟烟气致香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确定烤烟型卷烟较佳的贮存时间,为制定适宜库存量、合理库存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A牌号卷烟为试验材料,对比不同贮存时间对卷烟烟气挥发性致香成分总量、主要致香物质(酸类、烯烃类、醛类、酮类、酚类和酯类化合物)及重要致香成分(棕榈酸甲酯、柠檬烯、棕榈酸、新植二烯、5-羟甲基糠醛)的影响.[结果]A牌号卷烟在贮存21~90 d,其烟气挥发性致香成分总量、主要致香物质及重要致香成分含量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贮存60~180 d处于较高值,且变化趋势不明显,但贮存180 d后明显下降.[结论]A牌号卷烟的贮存时间宜控制在180 d之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德阳晒红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探寻提升德阳晒红烟叶品质的切入点。[方法]以德阳传统晒红烟烟叶样本为材料,通过对烟叶化学成分的测定和感官评吸质量的量化评定,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典型相关性。[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钾含量的提高,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中的杂气、刺激性、燃烧性的得分呈现升高的趋势;随着总氮和氯含量的降低,感官评吸质量中香气质、香气量和余味的得分呈现增加的趋势;随着氮碱比和钾氯比比值的增大,感官评吸质量中的杂气、刺激性、燃烧性的得分呈现升高的趋势。[结论]增加烟叶中钾的含量,降低烟叶中总植物碱、总氮及氯含量可以减小烟叶杂气和刺激性,改善烟叶燃烧性,提高烟叶的香气质、香气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