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为提高秸秆还田的利用效率,从2010年起,分别在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柘林镇和庄行镇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秸秆连续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麦秸秆连续还田5年后,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处理和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4.1 g∕kg和2.2 g∕kg,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45 mg∕kg和34 mg∕kg;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处理和秸秆还田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717 kg∕hm~2和814 kg∕hm~2,增产7.79%和8.84%。可见,秸秆连续还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增加水稻产量,秸秆连续还田配施腐熟剂具有促进秸秆分解的作用,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和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秸秆腐熟剂的晚稻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应用"豫园"、"湘润邦"、"九业"3个品牌的秸秆腐熟剂对还田的晚稻草秸秆进行处理,分析试验田施用秸秆腐熟剂后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研究3种秸秆腐熟剂对晚稻的生长、晚稻经济性状、晚稻产量的影响,以及秸秆的腐熟效果。结果表明,3种秸秆腐熟剂均能有效促进水稻秸秆的腐熟,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其中"九业"效果最佳。水稻秸秆还田+"九业"牌腐秆剂+常规施肥处理的晚稻产量最高,达507.9 kg/667m2,比无水稻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处理和水稻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9.8%和5.9%。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有机物料腐熟剂对秸秆还田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设置3个试验处理,分别为:对照,常规施肥,无秸秆还田;不加腐熟剂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有机物料腐熟剂,常规施肥+有机物料腐熟剂+秸秆还田。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常规施肥+腐熟剂对提高玉米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增加产量6.9 kg/667 m~2,每667 m~2增产效益14.49元。秸秆直接还田和与腐熟剂配施对提高土壤有机质,积累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土壤有显著的效果。秸秆还田与腐熟剂配施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秣陵秸秆腐熟剂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配施腐熟剂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增产效果不显著;秸秆腐熟剂还田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在一定程度上有节本、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探讨了油菜秸秆粉碎全量还田与速腐剂应用对土壤理化性状、后茬单季水稻产量性状、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适合芜湖地区应用的秸秆腐熟剂最佳用量,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芜湖市粮食生产水平作出贡献。结果表明,油菜秸秆全量还田可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每hm2以施30kg腐熟剂为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的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明显,与单施化肥的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容重下降。添加了秸秆的处理都比单施化肥的对照稻谷产量高,最多增产500.00 kg/hm~2,增产率为7.62%;添加了秸秆腐熟菌剂的秸秆还田处理均比不添加秸秆腐熟菌剂的秸秆还田处理的稻谷产量高,最多增产438.34 kg/hm~2,增产率为6.62%。化肥+麦秸+腐熟菌剂与化肥+油菜秸+腐熟菌剂的稻谷产量最高。不同的秸秆还田处理都比单施化肥处理的有效穗多。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早稻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的示范对比试验,分析水稻秸秆使用腐熟剂还田后,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能加快秸秆的腐熟进程,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8.
危天进 《农技服务》2014,(11):88-88
试验表明稻草还田300公斤配施腐熟剂处理能提高水稻产量,与学规施肥无稻草还田对照区相比可增加水稻产量75.5kg,增幅15.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比稻草直接还田增产24.4 kg,增幅4.4%,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水稻秸秆还田应用腐熟剂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水稻秸秆还田并应用腐熟剂试验,结果表明:秸秆沤制中加入腐熟剂且配施尿素,可加速秸秆腐熟,还田后能显著促进蚕豆的生长发育,每667 m2蚕豆产量为527.0 k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还田后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以及各种速效养分含量,并降低土壤容重,增加阳离子交换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稻麦轮作条件下连续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菌剂对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定位实验的方法,以长江下游典型地区扬州市宝应县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稻麦秸秆连续5年全量还田以及还田配施快腐菌剂对耕地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秸秆长期全量还田有利于提升水稻产量,降低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增加;2)秸秆还田同时配施秸秆快腐菌剂能够进一步提升秸秆还田增加水稻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3)水稻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孔隙度、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钾呈显著正相关。总之,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土壤性质,配施秸秆快腐菌剂能够进一步提升秸秆还田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添加腐熟剂对晚稻生长发育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协优46为供试晚稻品种,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添加家农、金葵子、鱼米香秸秆腐熟剂,研究秸秆腐熟剂对晚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可使晚稻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分别提高1.1~7.5粒、3.0~6.6粒、1.0个百分点~5.2个百分点、0.2~0.9 g,明显提高晚稻产量,平均增产357.5 kg/hm~2,增幅为5.8%;可使土壤容重减少0.03~0.06 g/cm3,pH降低0.20,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别增加0.15~0.26 g/kg、0.04~0.11 g/kg、5.00~10.00 mg/kg、0.18~1.04 cmol/kg;添加秸秆腐熟剂对早稻秸秆腐解比自然情况下的腐解时间缩短15 d。[结论]秸秆还田添加腐熟剂可提高晚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3种腐熟剂增产和改善土壤养分的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金葵子、家农、鱼米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量对一年两熟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秸秆不还田,50%小麦、玉米秸秆还田,100%小麦、玉米秸秆还田,150%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对麦-玉轮作体系中土壤容重、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以及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库容。50%、100%和150%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容重降幅为1.41%~9.1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2~0.04 g/kg,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钾含量分别增加6.64~9.00、3.37~4.07、10.33~19.00、40.00~120.00 mg/kg。不同秸秆还田量均能提高小麦、玉米产量,产量增幅分别为7.57%~13.16%、16.29%~26.06%。[结论]秸秆还田量达到150%时,在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方面出现转折,建议不超过100%秸秆还田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肥力与玉米生长的影响。[方法]在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马家岔村试验田进行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与数学统计分析方法,设置秸秆还田、地膜覆盖、秸秆腐熟剂三因素,设8种处理,研究3种因素条件下玉米物候期、经济性状、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差异性变化。[结果]地膜覆盖推进了玉米物候期,覆膜的株高、穗长、双棒率、穗粒数、百粒重分别比不覆膜高出53 cm、4.9 cm、152粒、11.7 g;秸秆还田使得0~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22~0.94 g/kg,碱解氮含量增加0~1.93 mg/kg,有效磷含量增加0.14~1.33 mg/kg,速效钾含量增加2.13~8.17 mg/kg;处理⑦"秸秆还田+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腐熟剂"处理组产量最高,并与主区(秸秆还田)间差异在0.05水平显著。[结论]秸秆还田和秋季覆膜结合较好地解决了深施肥与春季保墒促全苗以及秸秆腐解与幼苗争水争肥影响幼苗生长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产量,秸秆半量还田和全量还田分别增产12.4%和17.9%。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秸秆半量还田和全量还田处理有机质分别提高了1.2 g/kg和2.1 g/kg,速效钾分别提高了16.5 mg/kg和24.7 mg/kg。  相似文献   

15.
氮素和生物调控下稻草还田对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稻草整株全量还田方式,设置了高氮和低氮2个水平,配合有无生物腐解剂处理,以当地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对稻草还田前后的理化性质做了系统的分析,进而确定最佳的还田方式。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提高了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硅含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其中稻草还田2年高氮加生物腐解剂处理的各项指标最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硅含量分别比未还田前提高了14.3%、9.7%、8.5%、23.9%,土壤容重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降低了9.34%,水稻产量提高了10.6%。  相似文献   

16.
稻草持续还田腐熟定点监测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丛艳静 《农学学报》2017,7(8):35-38
笔者采用定点监测方法,开展了稻草持续还田腐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连续3 年稻草还田腐熟,土壤有机质增加,容重降低,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水稻产量增加。与无稻草还田相比,水稻增产590.67~774.00 kg/hm2,增长7.14%~9.36%;土壤容重降低0.02~0.03 g/cm3,降低1.53%~2.30%;土壤有机质增加0.64~1.34 g/kg,增长1.97%~4.13%;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经方差分析,常规施肥加“谷霖”腐秆剂的稻草还田处理与常规施肥无稻草还田处理之间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之间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有效磷含量差异达极显著,其余各处理之间土壤理化性状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稻草持续还田腐熟不仅能培肥地力,而且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稻草覆盖还田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探讨邵阳烟区稻草覆盖的最佳使用量,为进一步推广稻草覆盖、增强土壤肥力、降低烟农生产成本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不覆盖稻草,且不覆盖地膜(T1);覆盖地膜(T2);覆盖稻草4 500kg/hm2(T3);覆盖稻草6 000 kg/hm2(T4);覆盖稻草7 500 kg/hm2(T5)。T1为对照。调查烟田的地温、土壤湿度,烟株生育期,烟叶生长发育、干物质的积累分配、经济性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内在化学成分、香气物质及吸食质量。[结果]稻草覆盖还田对烟田的地温和土壤湿度都有调控作用。在内在质量上,稻草覆盖还田可明显协调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有效地提高烟叶总糖、还原糖、氯及钾含量,降低烟叶总氮和总植物碱含量,提高烟叶类胡萝卜素和多酚含量,从而有效提高烟叶的香气品质。[结论]稻草覆盖还田可有效提高烤烟品质,其中以7 500 kg/hm2覆盖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水稻生产中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及土壤调节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施用不同类型的有机肥、无机肥处理,并设施用土壤调节剂和不施用处理,研究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有机肥能促进水稻分蘖,但肥效较慢,水稻前期生长不及单施化肥,而后期明显强于对照。随着施用有机肥比例的增加,水稻产量逐渐增加,其中处理复混肥75.0 kg/hm2+磷铵22.5 kg/hm2+干稻草4 000.0 kg/hm2的平均产量最高,达到8 724.30 kg/hm2,比对照增产6.7%。施用土壤调节剂后有利于增产,平均产量水平达8 440.05 kg/hm2。[结论]有机肥和土壤调节剂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使其分蘖增多,增产效果明显。施用复混肥75.0 kg/hm2,磷铵22.5 kg/hm2,干稻草4 000.0 kg/hm2并施用土壤调节剂时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8 791.95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合理科学利用提供参考,在湖北省孝昌县单季稻区利用田间试验研究6种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显著,对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在6种施肥措施中,以化肥+畜禽粪肥配施黄泥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分别为23.06 g/kg、1.34 g/kg、111.66mg/kg、30.77mg/kg和148.33mg/kg,且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措施(P0.05);稻谷和稻草产量也最高,分别为9 638.38kg/hm~2和11 118.39kg/hm~2,也显著高于其他施肥措施(P0.05);水稻的综合农艺性状好。因此,在黄泥田水稻生产过程中,采用化肥和畜禽粪肥配施可有效培肥其土壤,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新型快速秸秆还田促腐菌剂对小麦秸秆还田在水稻田的施用剂量和促生效果,进行了相关的大田试验。本试验在常规施肥和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的基础上设置了M1(CK),M2 (30 kg/hm2),M3 (75 kg/hm2)和M4 (120 kg/hm2)4个梯度的促腐菌剂施用剂量,研究了不同施用剂量对水稻成产因素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用新型快速秸秆还田促腐菌剂不仅可以促进秸秆降解,且对每公顷水稻的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影响显著。与对照组M1相比,M3 (75 kg/hm2)组促产效果最好,其中每公顷穗数为466.35万穗,比对照提高了16.09%;穗粒数为86.03比对照提高了12.12%。在实际产量方面M3组为7510.35 kg/hm2,比对照提高了12.94%。土壤理化性质表明,促腐菌剂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93.33%、18.13%和46.93%。该试验评价了施用不同剂量新型快速秸秆还田促腐菌剂对小麦秸秆在水稻田降解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新型快速秸秆还田促腐菌剂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