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大黄鱼与三疣梭子蟹的池塘混养技术。2011年4月初向池塘内投放80~100 g/尾的大黄鱼,混养池塘投放4 000~5 000尾/hm~2,共投放4 500尾/hm~2,5月下旬投放规格为150~200只/kg的三疣梭子蟹,混养池塘投放30 000只/hm~2,共投放33 000只/hm~2,梭子蟹单养池塘60 000只/hm~2,共投放66 000只/hm~2。大黄鱼单养池塘投放8 000~10 000尾/hm~2,共投放9 000尾/hm~2;当年11月中下旬收获商品大黄鱼,大黄鱼单养池塘平均单产2 118.7~2 238.7 kg/hm~2,混养池塘1 329.6~1 460.3 kg/hm~2,存活率分别为76.2%和85.3%;9~11月收获商品梭子蟹,梭子蟹单养池塘的平均单产1 701.8~1 747.1 kg/hm~2,混养池塘的平均单产为1 253.5~1 314.3kg/hm~2,存活率分别为17.8%和21.3%。混养、大黄鱼单养、梭子蟹单养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83~1∶1.96、1∶1.69~1∶1.81、1∶1.57~1∶1.76。由此可见,大黄鱼与三疣梭子蟹的混养有助于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精养长吻鲍     
<正> 1 池塘精养池塘准备:选择水源方便,水质清新,能排能灌的水泥池或土池,面积600~1300m~2均可,为易于管理,不宜过大,水深维持在1.5m 左右,透明度不低于50cm,夏季应进行部分遮荫。鱼种投放:冬放或春放均可。放养结构以1龄鱼种为主,2龄鱼种为辅,适当搭配部分凶猛鱼类和混养一些滤食性鱼类。一般每667m~2水面投放尾重30g 以上的1龄鱼种800~1000尾,尾重250g  相似文献   

3.
从池塘条件、建防逃设施、设置晒背台和食台、清塘消毒、种草移螺、鳖种与鱼种投放、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病害防控等方面总结了池塘生态仿野生鳖养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鳜鱼生物学特性在蟹虾池塘进行套养,2月17日投放规格800~1 000尾/kg越冬青虾种150 kg/hm2;3月26日投放规格160~200只/kg蟹种7 500只/hm2;6月7日7#池塘套养规格6 cm鳜鱼种225尾/hm2,8#池塘按套养规格6 cm鳜鱼种300尾/hm2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月22日干塘收获,平均产商品蟹858.0~880.0 kg/hm2,产虾量622.5~639.0 kg/hm2、商品鳜鱼106.7~115.0 kg/hm2,投入产出比1.00∶1.41。  相似文献   

5.
利用鳜鱼生物学特性在蟹虾池塘进行套养,2月17日投放规格800~1 000尾/kg越冬青虾种150 kg/hm2;3月26日投放规格160~200只/kg蟹种7 500只/hm2;6月7日7#池塘套养规格6 cm鳜鱼种225尾/hm2,8#池塘按套养规格6 cm鳜鱼种300尾/hm2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月22日干塘收获,平均产商品蟹858.0~880.0 kg/hm2,产虾量622.5~639.0 kg/hm2、商品鳜鱼106.7~115.0 kg/hm2,投入产出比1.00∶1.41。  相似文献   

6.
以池塘主养、河蟹塘不同密度混养、河道混养及其它品种池塘混养几种模式研究黄尾密鲴的养殖技术。主养的黄尾密鲴鱼种投放密度为1200尾/667m2;河蟹塘混养密度分别为每667m240尾、80尾、120尾、160尾和200尾;河道混养和其它品种池塘混养的密度分别为每667m240尾。通过投喂自行研制的配合饲料,结合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养池主体鱼平均单产为284.6kg/667m2,饲料系数为1.72,平均成活率93%,每667m2纯利超过2000元;黄尾密鲴作为河蟹塘混养品种时,平均起捕规格为0.25~0.35kg/尾,平均成活率为95%,经济效益良好。河道混养和其他品种池塘混养经济效益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金沙江鲁地拉电站建成,为渔业增殖和养殖提供129.45 hm~2水面。以短须裂腹鱼为材料,通过网箱设置、苗种投放和投饲管理,进行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试验,总结裂腹鱼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为电站库区推广养殖提供技术指导。试验结果:投放短须裂腹鱼1龄鱼种34 560尾15.62 kg,体重0.45 g,平均体长为2.77 cm,经12个月培育鱼种30 615尾685.7 kg,尾重达22.40 g,增加21.95 g,增重48.78倍,平均体长达10.06 cm,增加7.29 cm,增长2.63倍,成活率88.59%,饲料系数2.58;投放2龄鱼种16 732尾261.81 kg,体重15.65 g,平均体长为9.89 cm,经12~13个月饲养总产成鱼14 022尾2 046.10 kg,尾重达145.92 g,增加130.27 g,增重8.32倍,平均体长达17.46 cm,增长7.57cm,增长0.77倍,成活率83.80%,饲料系数2.99。结果表明,短须裂腹鱼具有生长快、病害少的特点,网箱培育鱼种和成鱼养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三、稻田放养。放养野生鲶鱼的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能排能灌,天干不旱,洪水不淹,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方。田块面积以667平方米(1亩)左右为宜。放鱼种前,要加高、加厚田埂,开挖鱼沟和鱼坑,要建好进、出水口的拦鱼防逃设备。投放的鱼种规格要选用每尾8厘米以上的鱼种。每667平方米放种苗1500-2000尾,并用50克/升的食盐溶液对鱼体进行严格消毒。可以混养一些鲤鱼、草鱼鱼种。在饲养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介绍池塘蟹鳜混养技术操作规程,包括池塘设备、防逃设施、生物饵料、蟹种投放、鳜鱼种投放、水草培植、饲养管理、捕捞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强 《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63+267
介绍池塘鱼与龙虾混养技术,包括池塘选择与改造、建设防逃设施、池塘消毒、种植水草、鱼种与虾苗放养、投喂饲料、定期施肥、调节水质、适度捕捞等方面内容,以为鱼与龙虾混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强 《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63+267
介绍池塘鱼与龙虾混养技术,包括池塘选择与改造、建设防逃设施、池塘消毒、种植水草、鱼种与虾苗放养、投喂饲料、定期施肥、调节水质、适度捕捞等方面内容,以为鱼与龙虾混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浅谈露天常温养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专业化及温室养鳖,投资大、技术要求高,风险更大,不适于寻常百姓。现将我摸索的露天常温养鳖技术介绍如下: 1 露天鳖池的基本条件 常温养殖,一般鱼池、土池、稻田、池塘等,只要具备以下条件都可用来养鳖。一要有防逃墙和防逃板,池周防逃墙高50cm,防逃板宽15cm左右,池周防逃墙内留宽1m以上的空地,作为鳖“晒背”、休息场地、若土池面积大,鳖的数量多,也可在鳖池内用各种板材、竹箔搭成专门的晒台,供鳖休息用。二要有排水、灌水系统,  相似文献   

13.
侯冠军  江河  何吉祥  凌俊  段国庆  方国文  万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92-9294,9372
在养蟹池塘套养细鳞斜颌鲴及双季青虾,春季(2月中旬)每公顷投放800~1 000尾/kg的越冬青虾种15万尾,夏季(7月中旬)每公顷投放5 000~7 000尾/kg当年繁育青虾苗37.5万尾,3月中旬每公顷投放160~200只/kg的蟹种9 000~18 000只,6月上旬每公顷投放10~13 cm细鳞斜颌鲴鱼种450尾。翌年1月下旬干塘收获,平均每公顷产商品蟹912.0~939.0 kg和1 543.5~1 681.5 kg,细鳞斜颌鲴162.0~184.5 kg,青虾810.0~844.5 kg和994.5~1 026.0 kg,商品虾规格达4.6~6.1 cm,投入产出比为1:1.51~1:1.80。  相似文献   

14.
生态鳖由于色泽、肥满度、口感均接近野生鳖,且安全、无公害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现将池塘生态养鳖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准备和清塘1.池塘准备池塘位置选择在环境安静、阳光充足、背风朝阳的地方,水源清洁,水深2.5米,注排水系统配套,坡比1∶2,池塘四周设有高40厘米防逃墙,采取砖混结构,距池沿2米,墙顶部向池内出沿10厘米,防鳖逃  相似文献   

15.
在纳雍县山区用1.07 hm~2池塘开展以投放草鱼为主养殖试验,投放投放大规格鱼种3.3万尾/hm~2,其中草鱼占85%。经过18个月养殖达到上市规格,草鱼平均尾重为1.3 kg,平均养殖成活率达到78%,获净利润45.79万元。发展大面积推广养殖将对解决纳雍县渔业生产、农民脱贫致富起推动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1.池塘准备池塘面积0.33~0.8公顷,水深1.0~1.2米,砂土或壤土均可,坡比1∶2~1∶3,池塘不渗水,池底淤泥控制在30厘米左右。进排水系统配套,在进排水口安置防逃网片,设置附着物,以供青虾隐蔽栖息,也可提高池塘载虾量。一般选用茶叶树、松树枝等人工附着物,也可在早期种植水草,中后期配合使用茶叶树、松树枝等。2.配套设备一般每1.33公顷池塘配水泵1台,高产精养池塘每667平方米配增氧机1台、水泵1台,一般每户配自制颗粒饲料机1台。3.放养1前茬青虾养殖:放养时间1~2月,以放养过池幼虾为主,规格500~1000只/千克,平均每667平方米放1千克左右。2后茬青虾养殖:放养时间6~7月,以放养当年繁殖的虾苗为主,规格1.5~2.0厘米/尾,平均每667平方米放苗3.0万尾,同时混养花白鲢夏花鱼种500尾。  相似文献   

17.
<正>生态鳖由于色泽、肥满度、口感均接近野生鳖,且安全、无公害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现将池塘生态养鳖技术总结如下:1池塘准备和清塘1.1池塘准备池塘位置选择在环境安静、阳光充足、背风朝阳的地方,水源清洁,水深2.5m,注排水系统配套,坡比1:2,池塘四周设有高40cm防逃墙,采取砖混结构,距池沿2m,墙顶部向池内出沿10cm,防鳖逃逸,内壁用水泥抹光滑。池沿铲成斜坡,有利鳖晒背。鳖要有专门的食台,用芦苇编制。面积为1平方米左右1个,固定于池塘中央,每亩设置1~2个,高出水面15cm。1.2清塘消毒年底干塘后,挖除过多的底质淤泥,修整好池坡和池  相似文献   

18.
余顺利 《农技服务》2014,(4):153-153,156
<正>1、池塘养殖(1)亲鱼池套养鳜鱼将培育成3cm左右的夏花鳜鱼投放在家鱼的亲鱼池内,按每亩放养30~50尾进行混养,既能吞食与亲鱼争食的野杂鱼,生长速度也很快,只要能满足其活饵料要求,4个月即可长至400g左右的商品鱼,当年上市食用,成活率达40%左右,每亩可生产鳜鱼5~8kg。.(2)成鱼池套养鳜鱼夏花鳜鱼可混养在野杂鱼较多的成鱼塘内,每亩投放20~40尾。水质不要过肥,因鳜鱼比一般家鱼易缺氧浮头,混养鳜鱼的成鱼塘不宜再放养鲢鳙鱼夏花,因鳜鱼长速快,防止小规格  相似文献   

19.
在同一池塘中、同一养殖周期内放养几种不同鱼种和不同规格的鱼,称为鱼类的混养。多种鱼类的混养,是我国池塘养鱼的特色。采用池塘多鱼种混养可以立体利用水体空  相似文献   

20.
配合饲料搭配浮萍培育草鱼种高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庆红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493-7494
[目的]探索以提高鱼种成活率为前提的草鱼种高产高效养殖模式。[方法]使用全价配合饲料搭配投喂浮萍的养殖方式,在2668 m2的土质池塘投放体长3.3 cm的夏花鱼种36000尾进行草鱼种培育。[结果]经过150 d的养殖,收获体重100 g的大规格草鱼种3240 kg,成活率90%,获利润30184元,投入产出比1.0∶2.7,经济效益可观。[结论]配合饲料搭配浮萍培育草鱼种技术降低了饲养成本,培育出的草鱼种成活率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