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影响江淮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众多因素中,赤霉病首当其冲.赤霉病在本地区发生流行的特点是爆发性、频率高、损失大,年度间病情变幅大,大约每2年就要发生重度或中度病害1次,去年我省就是小麦赤霉病重发年.小麦赤霉病打破了南北界限,不仅沿江、江淮地区病情严重,淮北部分地区病穗率高达50%以上,为历史所罕见.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是巢湖市小麦上的最主要病害,会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品质下降。2012年赤霉病在我市偏重流行,少数田块病穗率达95%以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主要原因是稻桩子囊壳带菌率较高、气候适宜、防治不当。防治对策首先是加强病情监测预报,其次是种植抗病良种、加强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3.
小麦病害有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等.在常熟地区,一般年份赤霉病发生较重,锈病不发生,白粉病发生较轻,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一般以赤霉病为主.1999年异常的气候条件,造成小麦白粉病病害严重流行,使小麦产量、品质受到很大影响.为此,对小麦白粉病的病害流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麦赤霉病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类赤霉病是世界温暖潮湿麦区广泛发生的一种病害.在我国,小麦赤霉病造成的损失仅次于小麦条锈病而居第二位,分布范围也较广泛,尤以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东北春麦区和华南冬麦区更为严重,成为当地小麦的主要病害.据估计,全国发生赤霉病的麦区面积近667万hm2,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1/4.病害中流行年份损失5%~15%,大流行年份损失10%~40%.该病不仅是造成严重减产的毁灭性病害,而且恶化子粒品质,食用病麦引起人畜中毒,影响健康甚至造成死亡,同时造成经济损失,国家已规定病粒率超过4%不作为商品粮收购.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小麦病害,它不仅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而且会降低籽粒的食用品质与种用价值。苏麦3号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抗赤霉病的最佳抗源,该试验以苏麦3号为对照,利用SSR分子标记Barc133对180份试验材料进行DNA的提取、PCR扩增、聚丙烯酰胺电泳检测,推测可能含有抗赤霉病基因的小麦材料。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上一种流行性病害,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在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为害严重。小麦感染赤霉病后,减产严重,甚至绝收,品质降低,籽粒干瘪,出粉率降低;此外,若感染赤霉病的病麦率含量达到4%以上时,小麦将不能食用,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小麦流行性病害,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是气候湿润多雨地区受害严重。2019年仅河南省、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就达366.67万hm~2,造成产量减产,损失极大。另外,小麦感染赤霉病后品质降低,籽粒干瘪,出粉率降低。若小麦感染赤霉病的病麦率达4%时,小麦将不能食用,失去商品价值,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效益。鉴于近年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危害严重,已引起相关部门和种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许昌市对小麦产量构成威胁的病害种类主要有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白粉病、锈病、孢囊线虫病、赤霉病、黑穗病等。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10%~15%,严重的可造成小麦减产30%以上。一、发生特点(一)症状隐蔽全蚀病、纹枯病发病早期如果不注意观察,其症状不容易被发现。全蚀病是典型的根部病害,病菌侵染的部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重要的真菌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筛选出适合飞防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药剂,对多种药剂进行了飞防药效试验。药剂防治试验表明, 200克/升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效果均在89%以上,防治效果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对赤霉病防治效果次之,40%多菌灵悬浮剂对赤霉病防治效果最差。因此,在小麦抽穗扬花防治关键期,使用含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成分的产品施药2次,可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10.
正邓州市是河南省粮食生产大县,但是,2020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给邓州市小麦造成了很大危害。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是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大生物灾害。其中,小麦条锈病具有蔓延速度快、成灾频率高、大区域流行的特点,重发地块可造成产量损失40%以上,甚至绝收。而小麦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性病害,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1.
赤霉病是我县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该病于2002~2003年连续两年在我县大发生,自然病穗率达50%以上,严重影响了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为寻求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笔者于2004年对25%使百克EC防治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2.
高产优质抗赤霉病小麦宁麦12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小麦赤霉病[Gibberrella zeae(Schw.)]是世界温暖潮湿和半潮湿地区广泛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小麦病害。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北东部春麦区,赤霉病为主要小麦病害,危害十分严重;并且,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小麦赤霉病已向淮河和黄淮流域蔓延扩展。全国赤霉病受害面积超过667万hm2,约占小麦总面积的1/4。在江苏省赤霉病不仅是淮南地区的主要病害,而且淮北地区近年也发生较重。据统计,一般大流行年(病穗率50%以上,减产2~5成)和中等流行年(病穗率20%~40%,减产1~2成)每2~3年发生一次,但几乎每年都有轻微发生。赤霉病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而且严重恶化子粒…  相似文献   

13.
南阳市常年种植小麦在68万hm2左右,小麦病害有30多种,其中小麦白粉病、纹枯病、锈病发生最重,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小麦白粉病发生率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0%以上,被害麦田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损失高达20%~30%,个别地块甚至达到50%以上,如果防治不力,将对粮食安全生产构成很大威胁。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许昌市对小麦产量构成威胁的病害种类主要有小麦纹枯病、全蚀病、白粉病、锈病、孢囊线虫病、赤霉病、黑穗病等。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10%~15%。严重的可造成小麦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产区常见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危害小麦生产安全。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汉中盆地频发,产量损失1~2成,加之小麦品种抗性退化,病源菌抗(耐)药性增强,常用药剂防效降低。笔者结合汉中市小麦生产实际和农民用药习惯,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效试验,筛选出了适合汉中市小麦赤霉病防治的28%烯肟菌酯·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等低毒高效农药,为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麦赤霉病,又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典型的气候性、流行性病害,近年来在河南省发生较重。2010年、2012年、2016年、2018全省偏重发生,其发生流行与小麦扬花期降雨和田间湿度有直接关系,部分晚治漏治地块损失严重。赤霉病不仅导致麦穗枯死、籽粒秕瘦、严重减产,还因病粒含有呕吐素、赤霉烯酮等毒素,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7.
小麦赤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药剂防治仍是当今防治赤霉病的重要手段。2016年进行了新型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研究表明:供试9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0%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600 g/hm2、30%戊·福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m 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为理想,病指防效在88%以上,明显好于多·酮的防效,因此可以在小麦生产上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是麦区的重要病害,发生普遍,个别年份病情较重,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被危害的小麦穗部呈粉红色,所以叫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麦  相似文献   

19.
小麦是世界性粮食作物,我国小麦总产居世界之首。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的三大病害之一,其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发生会严重降低小麦产量和品质,甚至危及粮食安全。因此,防止小麦赤霉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课题,本文综述了小麦赤霉病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展望未来防治赤霉病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3亿多亩。而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三大病害,不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而且降低农产品品质。其中,小麦赤霉病还会造成呕吐毒素超标。现有防治药剂大多为多菌灵复配剂,且多菌灵长期大量使用,抗性严重。因此,市场亟需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新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