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又叫红头麦,是产麦区小麦生产上的一大病害,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重病田产量损失可达50%以上.我国长江中下游麦区、华南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东部发病较严重,几乎每4a就重发1次.豫南稻茬麦区是河南省中弱筋小麦适宜区,常年种植面积在2.0×105hm2上,由于该区雨水比较多,光照相对较少,常年的稻麦轮作造成耕作层浅,土质粘重,所以一直以来小麦赤霉病发生就比较严重,特别是最近几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对小麦的高产稳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孢属(Fusarium spp.)真菌侵染小麦而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病害.主要发生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在河南省流行频率较低,但如果大流行则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一、发病特征及发生条件小麦赤霉病俗称烂头麦、半截穗,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属兼性寄生菌。赤霉病菌为害小麦穗部,严重影响麦粒品质(病麦籽含有致呕毒素及雌性毒素,人畜食后发生头晕、呕吐、腹泻现象,中毒严重时造成家畜死亡)。小麦赤霉病一般年份发生病穗率为5%~10%,大流行年份重病田病穗率高达30%。小麦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极易导致病害流行。菌源量大,品种感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降雨偏多,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又叫红头麦,是产麦区小麦生产上的一大病害,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重病田产量损失可达50%以上。我国长江中下游麦区、华南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东部发病较严重,几乎每4a就重发1次。豫南稻茬麦区是河南省中弱筋小麦适宜区,常年种植面积在2.0×105hm2以上,由于该区雨水比较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正值冬小麦孕穗抽穗期,也是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关键期。据预测预报,未来一段时期,大部冬麦区降水偏多、气温偏高,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预测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将大流行,在黄淮北部、华北麦区将中度流行,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对此,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紧急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要求各地及早落实防控措施,遏制病害大范围流行成灾,防病治虫夺丰收,科学用药保安全。  相似文献   

6.
淮北沿海小麦赤霉病流行原因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响水县麦区流行频率高,已成为该地区的常发病害之一,对小麦产量造成严重威胁。文章对淮北沿海地区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年份的发生情况进行大量调查和梳理,通过试验示范,分析大流行原因,结合常规防控措施,探索新的防控技术,为今后科学预报和指导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该病不但影响小麦产量还引起小麦籽粒腐败变质,病菌分泌的毒素还能使人畜中毒,一般年份可造成减产1~2成,大流行年份减产5~6成,甚至绝收,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寄主范围很广,主要为害小麦、玉米、水稻等多种禾本科作物.赤霉病流行频率高,一般每隔2~3年流行1次.大流行年发病率为50%~100%,减产10%~40%,中度流行年病德率为30%~50%,减产5%~15%.该病不仅造成减产,同时还降低小麦品质.受害重的籽粒皱缩空秕,发芽率下降.病麦含有毒质,对人畜有毒害作用.去年赤霉病大流行年份,我乡小麦平均病穗率为54.1%,其中当家品种皖麦19为52.3%,推广品种皖麦44、46为90 2%,平均减产30%.由于去年菌源量大,今年种植的感病品种面积也较大.为了防止今年赤霉病再次流行,必须提前抓好赤霉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穗头,是麦区的常发病害。一般年份可减产1~2成,大流行年份减产5-6成,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0.
黄龙兵  丁蕾  王昕  汪瑜 《中国农业信息》2015,27(10):149-151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响水县麦区流行频率高,已成为该地区的常发病害之一,对小麦产量造成严重威胁。文章对淮北沿海地区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年份的发生情况进行大量调查和梳理,通过试验示范,分析大流行原因,结合常规防控措施,探索新的防控技术,为今后科学预报和指导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