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小麦玉米共生期,对二四畦种植方式的气候生态效应与小麦边际效应刊物了研究。结果表明,边行小麦在光、温、水、风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势,反映在边行小麦公顷穗数、穗粒数多、产量高。但与平作相比,边际效应的补偿值小于由于预留玉米带而少种小麦的减产值,最终表现为二四畦小麦略有减产。  相似文献   

2.
麦棉套种适宜配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麦前对麦棉套种中小麦的边行优势,以及麦棉伴生期间不同预留棉行宽度和不同行向对棉苗生长影响的调查分析,提出三一式和四二式是较有利于小麦棉花两熟高产的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3.
小麦边行优势及其对育种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405-1407
研究了小麦在模拟杂交育种F3种植模式下的边行优势,结果表明,公顷穗数和千粒质量的边行优势非常明显,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二者均为边Ⅰ行的边行优势最大,边Ⅲ行最小;穗粒数无明显的边行优势。因此,对杂交后代进行选择时,应注意公顷穗数和千粒质量边行优势的影响,以便于更准确地对各株行进行预测和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麦棉套作模式下,设置了187.5、225.0、262.5、300.0、337.5、375.0 kg/hm~26个小麦播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对内行小麦的影响大于边行,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穗数的边行优势总体降低,边行与内行差值由90万穗/hm~2(播量187.5 kg/hm~2)降至78.0万穗/hm~2(播量375.0 kg/hm~2);穗粒数边行优势总体先增后减,播量300.0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穗粒数差值最高(4.6粒);千粒质量与产量边行优势总体逐渐增加,播量337.5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千粒质量差异最高(3.9 g),产量边行与内行差值以播量375.0 kg/hm~2处理最高,为3 136.5 kg/hm~2;播量对套作小麦产量三因素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麦棉套作小麦适宜播种量在225.0~262.0 kg/hm~2。  相似文献   

5.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郯麦98边行优势的形成具有时间积累效应,不同生育时期对边行产量优势形成的贡献呈现不均衡性,其大小为拔节~挑旗(31.54%)挑旗~开花(21.94%)灌浆~成熟(19.9%)开花~灌浆(14.31%)起身~拔节(11.95%);②小麦边行优势形成对产量构成的时间效应:拔节~挑旗为主要增穗期,挑旗~开花为重要增粒期,开花~成熟为增加粒重期:③套播麦田合理地开发利用其边行优势,可提高复种指数,达到小麦和套种作物整体效益提升,可以解决粮棉、粮菜或粮油争地矛盾。  相似文献   

6.
麦棉套作模式下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麦棉套作模式下,设置了187.5 kg/hm2、225.0 kg/hm2、262.5 kg/hm2、300.0 kg/hm2、337.5 kg/hm2、375.0 kg/hm26个小麦播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对内行小麦的影响大于边行,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穗数的边行优势总体降低,边行与内行差值由90万穗/hm2(播量187.5 kg/hm2)降至78.0万穗/hm2(播量375.0 kg/hm2);穗粒数边行优势总体先增后减,播量300.0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穗粒数差值最高(4.6粒);千粒质量与产量边行优势总体逐渐增加,播量337.5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千粒质量差异最高(3.9 g),产量边行与内行差值以播量375.0 kg/hm2处理最高,为3 136.5 kg/hm2;播量对套作小麦产量三因素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麦棉套作小麦适宜播种量在225.0~262.0 kg/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预留行宽度对冬小麦边际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肥力条件下,不同预留行宽度对冬小麦边际效应影响显著。边1行增产幅度随预留行宽度增加而提高,但超过一定宽度后,增产幅度减小;预留行宽度增加,边2行增产不稳定;。边2行比内科增产3.28% ̄12.01%,平均增产6.84%。不同处理的内行产量差异不显著,预留行宽度增加,内行平均增产仅为5%。不同处理小区产量差异显著,随预留行宽度增加,小区产量递增。边行增产原因是穗数、穗粒数显著提高,同时千粒重明显  相似文献   

8.
小麦边际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高肥力池栽条件下,畦埂宽65cm,种6行小麦,行距25cm,采用对照、遮光、隔根、遮光+隔根4种处理,研究了小麦的边际效应。结果表明:高肥力条件下小麦边行优势仅局限在边1行,光照和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证明此结论可靠。边行比内行增产不足50%(45.6%),两个边行增加的产量不能弥补少种1行小麦损失的产量。在边行优势中,地上部气象要素的单独贡献最大(56.14%),其次为地上和地下部的交互作用(23.9%),地下部土壤因素的单独贡献最小(19.96%)。边行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比内行增加16.0%、14.3%和11.8%,说明三者对边行优势的贡献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9.
灌溉定额对陇春30号单作及间作产量和边行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在不同种植方式和灌水水平下,对单作及间作陇春30号春小麦产量和边行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低定额灌水水平下,间作春小麦比单作春小麦折合产量分别提高了33.12%、28.34%、20.96%;间作春小麦较单作春小麦边1行、边2行、边3行产量分别提高49.06%~72.57%、14.29%~29.87%、11.39%~13.41%。单作小麦在高定额灌水水平下,边1行产量比边2行、边3行分别提高了15.3%、37.8%,中定额灌水水平下,提高了17.8%、34.2%,低定额灌水水平下,提高了14.3%、17.3%。间作条件下,高定额灌水处理边1行比边2行、边3行产量提高了74.1%、20.4%,中定额灌水处理提高了53.4%、79.5%,低定额灌水处理提高了40.0%、64.7%,边行优势主要表现在间作中。间作春小麦折合产量和边行优势都优于单作春小麦的主要原因是间作春小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小穗数等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溉方式及间作对小麦产量及边际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低、中、高灌水水平下交替灌溉间作小麦和单作小麦的产量及边行效应.结果表明:交替灌溉间作小麦在低、中、高灌水水平下的经济产量分别较单作高20.96%、28.34%、33.11%,小麦经济产量随着灌水水平的提高而增大.间作小麦在3个灌水水平下的边行产量均高于相应灌水水平下的单作小麦,间作小麦的边行优势在高灌水下更明显;小麦收获指数、千粒质量、产量在间作和单作中从边一行至边三行呈递减趋势,高灌水水平下边一行较边二行和边三行增产效果明显高于低、中灌水水平.间作是形成小麦产量和边行优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播期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群体茎数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参照四水平五因素正交L16(45)设计,研究品种、播期与密度对小麦总茎数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密度对小麦基本苗影响最大,播期对分蘖数和总茎数影响最大;春季,品种对单株茎数、总茎数和成穗数影响最大。品种对产量三要素影响显著,播期对穗数和千粒质量影响显著,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密度对千粒质量影响显著,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均不显著。播期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品种,密度影响最小。适宜的播期在10月4日至10月10日,随着播期后移,小麦产量明显下降,中麦895是本试验中获得高产的最优品种。合理的种植密度为210万~270万/hm2,小麦处于最佳品种、播期、密度组合时,小麦冬前、春季群体总茎数最多,小麦获得最高产,产量达9 000kg/hm2。  相似文献   

12.
从武陵山区玉米地方品种中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纯系品种,按完全双列杂交组配45个杂交组合,研究播期效应对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重、穗粒重和百粒重7个经济性状配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玉米品种7个经济性状的基因型均方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秃尖长和穗行数外,其余经济性状配合力与播期互作均不显著;播期对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影响极小,一般配合力的稳定性大于特殊配合力,配合力的利用不存在播期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鹤壁市开展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不同播期种植试验.[方法]将小麦分4批进行播种,对小麦不同播期(10月1、8、15、22日)出苗时间、基本苗数、主茎叶龄、分蘖期、茎蘖数、灌浆速率等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10月8~ 15日播种的小麦进入返青期后生长优势明显,有效分蘖、叶面积系数、结实小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均高于其他播期,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最高,为鹤壁市小麦最佳播种期.[结论]该研究可为鹤壁地区小麦高产栽培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桓台县气象资料和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2013~2014年度桓台县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将群体变化动态、灌浆速率等指标与往年进行比较,对2013~2014年度桓台县小麦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气候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4年度桓台县小麦播种期温湿条件适宜,小麦播种质量提高;冬季气温偏高,小麦安全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快,小麦生育期提前,但前期干旱影响亩穗数提高和中期低温影响穗粒数提高;小麦灌浆期提前,粒重增加,但连续干热风不利于小麦灌浆。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期对洛旱7号小麦幼穗分化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4个不同的播期,对洛旱7号小麦幼穗分化进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播期下小麦幼穗分化特点和最佳播期.结果表明:4个播期下洛旱7号小麦幼稳分化进程表现明显不同,并且4个不同播期对其产量要素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在C播期(10月15日)下,小麦幼穗分化进程所用时间为155d,12月23日进入二棱期、4月8日进入四分体时期较为...  相似文献   

16.
在宁夏彭阳县城阳乡涝池村杨小庄进行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试验,试验冬小麦品种为西峰系列的陇育4号,试验分为全膜覆土穴播、传统覆膜穴播、侧膜播种、露地条播(CK)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具有增温保墒效果,冬小麦出苗快、生长健壮、抗倒伏、成穗率高、穗大粒饱、产量高,是旱作农业区冬小麦高产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冀中麦区小麦适宜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近年来石家庄市的气温波动特点,并结合地力提高和小麦生长发育等特点,提出了石家庄及冀中麦区常规播种量的适宜播期应为10月5~13日。部分麦田可以通过增加播量,选择单株成穗率高、分蘖力强的品种来适当推迟播期。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泰农18、济麦22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小麦生育期推迟,穗数逐渐降低,产量及千粒重先升后降,产量峰值出现在S2处理;泰农18随播期推迟穗粒数先升后降,而济麦22则先升后降,之后又升高。  相似文献   

19.
行距对麦棉套种小麦产量及其三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棉两熟条件下,采用3-1式播种方式,对大穗、大粒型小麦品种93中6(37系)进行了3种不同行距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缩小行距有利于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3种行距间产量差异显著;随着行距的缩小,亩产量和有效穗数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减少,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给太原地区麦茬夏播玉米适宜播期和适宜栽培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早、中、晚3个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3个播期处理研究了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夏玉米生育期从早熟到晚熟表现延长加剧的趋势.品种间、播期间以及品种与播期互作间玉米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品种间表现为‘九玉5号’>‘并单6号’>‘冀承单3号’>‘九玉早熟1号’,播期间表现为6月25日>6月30日>7月5日,播期与品种互作表现为6月25日夏播‘并单6号’产量最高,6月30日夏播‘九玉5号’和7月5日夏播‘九玉早熟1号’品种均可获得较高玉米产量.播期推迟,百粒重减轻,穗行粒数减少,产量降低.因此,在太原地区冬小麦收获后,6月25日—7月5日可以选择不同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进行夏播,早播对实现玉米高产有利,为获得不同播期条件下较高玉米产量必须注重品种熟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