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2013年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局的统计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多样性指数、集中化指数、区域组合类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区位意义指数等多种数学模型对乌兰察布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以草地、耕地、林地为主要组合类型;组合类型数少,整体功能偏差;土地综合利用程度中等,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具有区位意义的各类土地资源较为齐全.  相似文献   

2.
在役埋地热油管道低输量运行的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英  袁宗明  肖燕 《油气储运》2008,27(4):10-13
对在役埋地热油管道,当管道实际输量小于设计输量时,为妥善地解决管路沿线的能量消耗与能量供应之间的矛盾,研究一种经济上、技术上比较合理科学的运行方案,对于降低输油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埋地热油管道经济计算数学模型,提出了采用方案比较法和TLNET软件相结合求解数学模型,确定了管道输量在小于设计输量下,使管道的运行费用为最小的经济运行方案,包括管道沿线运行的热泵站数、站内泵机组的组合方式、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和温度、管道的小时运行费用、变频调速电机的转速及热站的热负荷等。进行了实例计算,通过与现场实际相比较,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粳稻新品种毕粳41号高产栽培农艺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毕粳41号高产栽培为目标。以播期、密度、施氮量、施氮方式主要农艺措施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毕粳41号产量与播期、密度、施氮量、施氮方式等主要农艺措施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和模型寻优,提出了毕粳41号在黔西北特定生态区域内667m^2产量超过500kg和550kg的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4.
河蟹生态养殖中动物性饵料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河蟹生态养殖中动物性饵料投喂数量,分析了动物性饵料量与河蟹每667m2产量、平均规格和每667m2利润的关系,提出了河蟹生态养殖中动物性饵料量的数学模型,初步确定了动物性饵料的合理投喂量、饵料系数和蛋白质需要量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正交区组旋转组合设计,定量分析了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对模型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最大,一般增施氮肥可以增加平方米穗数和重穗粒数,但结实率和千粒重反而呈下降趋势;施磷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平方米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但不利于千粒重的提高;施钾量的增加有利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筛选棉花产量栽培措施的最优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了棉花生产中对产量影响最大而又最容易控制的6个因子,以河北省黑龙港生态区旱地棉田,1988年18个试验小区为例。采用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密度、行距、果枝数、基N肥量、蕾N肥量、花铃N肥量的相互效应对产量的影响。筛选出了2组不同类型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同时明确了最高产量及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佳农艺措施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行距、密度、施氮量与玉米新品种晋单65号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寻优得出11 777 kg/hm2以上产量水平的栽培措施组合方案是:行距55 cm,密度47 385株/hm2,纯N施用量415 kg/hm2(按尿素的46%折算纯N)。  相似文献   

8.
搜集了古浪县生态移民规划、政策和实施资料,实地调查统计了干城乡446户移民农户基本情况,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草原生态移民情况.结果表明,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古浪县移民具有必然性;该地采取了高海拔山区整村搬迁和绿洲川区部分搬迁相结合的移民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总体上看,移民是古浪县恢复生态和脱贫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指出生态网络规划思路,从生态网络建构技术、生态网络结构、生态网络空间布局、生态网络规划分区、永久性城市绿带管控、核心保护区管控、边缘交融区管控、外围缓冲区管控等方面介绍了安庆市生态网络规划和管控策略,为城市空间与生态资源平衡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最优"3414"设计,对影响水稻产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三因素进行试验。建立了水稻产量目的数学模型,明确了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氮肥和磷肥,且氮肥和磷肥对水稻产量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同时,找出了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的施肥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种马铃薯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早大白为试验材料,设置传统耕作、少耕覆盖稻草、免耕覆盖稻草等5种不同耕作方式,探讨其对冬种马铃薯植株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所有处理中,以少耕覆盖稻草方式的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蔗糖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以及根系活力相对表现出较高水平,传统耕作方式的相对较低,其余耕作方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传统耕作方式的马铃薯植株易于早衰。因此,在粘壤土上栽培冬马铃薯,最好采用少耕覆盖稻草方式,在沙壤土上则适合采用传统耕作栽培方式,以利于马铃薯植株生理代谢过程的进行,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在水肥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为了探索目前黄淮麦区高产麦田的水分高效利用模式,在安阳市采用以当地常规模式为对照的4种施肥灌溉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安阳市生态条件为代表的豫北地区,栽培模式1(N210 kg/hm2,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产量为5 847.0 kg/hm2,是小麦高产高效的较佳模式;其次为CK(浇4水),表明在4种栽培模式中,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是豫北生态类型区较为适宜的高产高效灌溉模式,与CK相比,该模式不仅省水、省肥、省工,而且产量较高,在豫北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我国南方丘陵红壤旱地春玉米Zea mays L.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覆膜栽培、有机肥及增施钾肥进行耦合,以常规施肥+裸地为对照(CK),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南方丘陵红壤旱地春玉米的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常规施肥+有机肥+钾肥+地膜覆盖(TOK)的产量最高,比CK提高了3.4%;TOK的百粒质量分别比常规施肥+有机肥+地膜覆盖(TO)、常规施肥+K肥+裸地(TK)、CK提高了14.9%、15.1%、20.4%;各项抗旱指标值均表现为CKTKTOTOK;各生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Pn)均表现为TOKTOTKCK,成熟期各处理之间Pn的变化幅度最大,达到了43.62%。【结论】TOK能有效地增加春玉米的Pn,增强抗旱性,有利于实现高产,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红壤旱地春玉米高产的最佳栽培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陇东旱塬冬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陇东旱塬冬小麦播期、播量、施纯氮量、纯磷量、行距和氮肥底追比等6项技术指标为决策变量,采用回归设计和计算机技术进行了3 a的系统研究,建立了4个独效措施数学模型,7个不同水分状况下各级土壤的数学栽培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农艺方案,经示范反馈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于2007—2008连续2年在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研究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方法】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采用尼龙网袋研究法。将装满秸杆的网袋放在水稻田表层和埋入土中,模拟秸秆覆盖还田和土埋还田。【结果】秸秆还田后,在0-30 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油菜秸秆在水稻节水栽培模式下,采用土埋还田腐解率最大,90 d时腐解率达61.06%。试验结束时,小麦秸秆累计腐解率为48.88%-59.95%,油菜秸秆为50.88%-61.06%。常规栽培模式下,秸秆覆盖还田腐解率>秸秆土埋;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土埋>秸秆覆盖。秸秆覆盖还田时,两种栽培模式秸秆腐解率差异不大。而在秸秆土埋还田时,节水栽培秸秆腐解率>常规栽培。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钾>磷>氮≈碳;90 d时,小麦秸秆中48.29%-63.79%的碳、48.35%-52.83%的氮、54.83%-67.49%的磷和91.98%-95.99%的钾被释放;油菜秸秆中50.29%-66.55%的碳、46.48%-57.67%的氮、56.44%-75.64%的磷和92.31%-96.24%的钾被释放。栽培模式和还田方式对秸秆碳、氮和磷释放率的影响与对秸秆腐解率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腐解30 d时,秸秆中已有超过90%的钾被释放出来。【结论】实行秸秆还田,水稻栽培模式宜采用节水灌溉栽培,可以促进秸秆腐解,提高其养分释放率。  相似文献   

16.
桑树的生态价值及其在贵州"东桑西移"中的生态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面临"东桑西移"的历史性机遇,合理利用桑树的生态功能,走生态栽培之路是贵州桑树栽培的必然选择。针对桑树涵养水分、改善土壤、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的生态价值与作用,对贵州桑树的生态栽培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杂交油菜黔油22号在黔西县的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优质杂交油菜黔油22号单位产量,加速该优异成果的大面积转化,采用4因子5水平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黔油22号产量与栽培因素(N、P、K、密度)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高产栽培优化方案分析,结果表明,黔油22号在黔西县产量达到200 kg/667m2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纯N 20.13~22.00 kg/667m2,P2O5 11.95~12.94 kg/667m2,K2O16.20~19.80 kg/667m2,移栽密度为9040~9 935株/667m2.该技术方案对黔西县大面积生产黔油22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及栽培水平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8.
在贵州省瓮安县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重病区,对露地烟、双行麦套烟、单行麦套烟、单行白膜烟、双行黑膜烟、单行银膜烟、单行葱套烟7种栽培模式烟草的PVY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旨为明确不同烤烟栽培模式对烟草PVY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栽培模式烟草的PVY平均病株率顺序为单行麦套烟(4.1%)<单行银膜烟(6.1%)<单行葱套烟(8.1%)<双行麦套烟(17.3%)<单行白膜烟(23.5%)<露地烟(42.3%)<双行黑膜烟(50.1%),单行麦套烟、单行银膜烟和单行葱套烟的平均病株率明显较低。在瓮安县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重病区,建议推广单行麦套烟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笔者从食用菌行业现状、食用菌专业特点、创新培养模式等方面,以青岛农业大学食用菌专业为例,对新形势下现代农业食用菌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以期对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合在本地区推广的马铃薯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对费乌瑞它进行了不同栽培模式和摆种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稻草覆盖,芽眼朝下摆放种植的处理11(2640.5kg/667m2);其次是双垄覆草盖土,芽眼侧向摆放种植的处理9(2591.5kg/667m2);常规种植的处理1产量为2478.5kg/667m2,居第3位.利用稻草覆盖种植可获得传统种植的产量,同时减少了挖掘时造成的破皮薯,提高了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