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研究南方红壤旱地不同施肥模式和覆盖方式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对于该区域科学评价及合理利用施肥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以当地常规施肥模式(CK)为对照,研究了南方红壤旱地不同施肥模式和覆盖方式(TOK:常规施肥+有机肥+K肥+地膜覆盖;TO:常规施肥+有机肥+地膜覆盖,TK:常规施肥+K肥+露地)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大小顺序为TOKTKTOCK。苗期和拔节期,TOK和TK处理春玉米的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抽雄期和成熟期,TOK处理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各个主要生育时期,TOK处理植株的根系干重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TOK和TK处理植株的茎和叶干重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各个主要生育期,不同处理0~20 cm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其大小顺序为TOKTOTKCK;水分利用效率大小顺序为TOKTKTOCK,以TOK处理为最高,比对照增加38.04%。TK、TO和TOK处理的穗粗、行数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但其穗长、行粒数、每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显著高于(P0.05)对照。玉米产量大小顺序为TOKTKTOCK,TOK、TK和TO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4.41%、11.72%和8.36%。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K肥、采取地膜覆盖有利于增加春玉米干重物质积累量,增加籽粒产量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红壤旱地春玉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地常规施肥模式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和常规施肥加钾肥)对南方红壤旱地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春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大小顺序为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常规施肥加钾肥常规施肥;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均为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常规施肥加钾肥常规施肥;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和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处理植株根系干重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拔节期、抽雄期和成熟期,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处理植株茎和叶干重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处理0~20cm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其大小顺序为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常规施肥加钾肥常规施肥;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处理穗长、行粒数、每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显著高于(P0.05)对照;玉米产量大小顺序为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常规施肥加钾肥常规施肥,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和常规施肥加钾肥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59%、25.40%和3.32%。总之,有机肥穴施有利于增加春玉米地下和地上部物质积累量、增加籽粒产量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农田施肥管理能显著影响土壤结构及其团聚体形成。通过长期定位试验,明确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南方丘陵红壤旱地(双季玉米-冬闲)周年生产力和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肥对照相比,化肥NPK配施和有机施肥(M和NPK+M)均能显著提高双季玉米的周年产量及产量的稳定性。与对照相比,单施N肥虽然能增加玉米产量,但不能提高作物生产的稳定性。对照和单施N肥处理周年玉米产量均随种植年限延长呈下降趋势,而有机肥处理均呈上升趋势,NPK处理则保持相对稳定。与对照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耕层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了土壤大团聚体(>2 000μm)的形成,降低了微团聚体(53~250μm)在土壤中的比重,但施用化肥无显著影响。此外,长期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红壤旱地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而仅施化肥无显著影响。因此,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南方丘陵红壤旱地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增强红壤旱地作物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以当地常规施肥模式(CK)为对照,研究了红壤旱地有机肥不同施用量有机无机配施模式(T1:常规施肥+有机肥施用量7500 kg/hm2,T2:常规施肥+有机肥施用量11 250 kg/hm2,T3:常规施肥+有机肥施用量15 000 kg/hm2,T4:常规施肥+有机肥施用量18 750 kg/hm2)对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主要生育期,各处理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为T4T3T2T1CK,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抽雄期和成熟期,T4和T3处理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拔节期、抽雄期和成熟期,T4和T3处理植株根系干质量、茎干质量均显著(P0.05)高于其它处理;T1、T2、T3和T4处理植株叶干质量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T2、T3和T4处理的穗长均明显高于对照;T4处理的行粒数、每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均显著高于(P0.05)对照;T1和T2处理的行粒数、每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均高于对照,但均无明显差异。春玉米产量顺序为T4T3T2T1CK,T1、T2、T3和T4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93%、16.57%、22.77%和24.72%。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改善春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处理对辽北春玉米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辽北地区由于不合理施肥导致的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春玉米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辽北玉米主产区进行2年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CK1)、优化施肥(T1)、优化施肥配施有机肥(T2)、优化施肥配施腐殖酸(T3)土壤容重、土壤养分、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化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收获期5~10、10~15和15~20 cm土壤容重2年均值比常规施肥处理降低2.97%和3.94%、1.22%和3.08%、2.67%和3.60%。化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与常规施肥2年均值相比有机质增加2.38%和2.98%,碱解氮增加5.69%和9.82%,有效磷增加14.47%和19.60%,速效钾增加8.07%和7.92%。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腐殖酸、有机肥处理2年平均产量增加950和852 kg·hm~(-2)。【结论】综合分析认为,腐殖酸用量为600 kg·hm~(-2)/有机肥用量为1500 kg·hm~(-2)并配施氮肥198.9 kg·hm~(-2)是辽北地区较为适宜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6.
化肥减施与液体有机肥配施对棉花养分吸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膜下滴灌条件下,氮磷减量与不同液体有机肥配施在棉花上肥效及其经济效益差异,选择合适的有机肥种类,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方法】 试验设11个处理,(1)常规施肥(NP);(2)80%常规施肥(80%NP);(3)80%常规施肥+低量氨基酸有机肥(80%NP+LAA);(4)80%常规施肥+中量氨基酸有机肥(80%NP+MAA);(5)80%常规施肥+高量氨基酸有机肥(80%NP+HAA);(6)80%常规施肥+低量黄腐酸有机肥(80%NP+LFA);(7)80%常规施肥+中量黄腐酸有机肥(80%NP+MFA);(8)80%常规施肥+高量黄腐酸有机肥(80%NP+HFA);(9)80%常规施肥+低量沼液有机肥(80%NP+LBS);(10)80%常规施肥+中量沼液有机肥(80%NP+MBS);(11)80%常规施肥+高量沼液有机肥(80%NP+HBS)。各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结果】 80%常规施肥会显著降低棉花生物量和产量。80%常规施肥配施中量氨基酸、黄腐酸和沼液处理棉花生物量和产量最高;有机肥用量相同时,配施不同类型有机肥处理间棉花产量没有显著差异。(4)施用80%NP+MBS处理的棉花经济效益最高,比常规施肥处理高9.4%。【结论】 选择80%NP+MBS是提高新疆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求不同颜色地膜和种植密度对东北雨养区春玉米田间地温、耗水量、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进一步挖掘旱作雨养玉米水分生产潜力。【方法】2016—2018年开展了3种覆盖处理(裸地、透明地膜覆盖和黑色地膜覆盖)和3种种植密度(60 000、75 000和90 000株/hm~2)的栽培试验,定位监测0—25 cm土壤耕层温度和0—120 cm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合作物产量分析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在生育前期,透明地膜覆盖处理土壤耕层积温显著高于黑色地膜覆盖处理,黑色地膜覆盖处理土壤耕层积温显著高于裸地处理;种植密度的增加使得玉米拔节期以后的土壤耕层积温下降;从全生育期耗水量看,黑色地膜和透明地膜覆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裸地处理;无论在平水年还是枯水年,玉米耗水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黑色地膜覆盖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平均较透明地膜分别高4.3%和4.6%,较裸地分别高9.2%和13.3%;在相同覆盖处理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高密度处理下,地膜覆盖明显提高经济效益,黑色地膜覆盖平均比透明地膜覆盖获得的利润多807.82元/hm~2。【结论】黑色地膜覆盖结合高密度(90 000株/hm~2)栽培模式,在保证玉米高产的基础上,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本研究可为东北雨养旱作玉米进一步挖掘降水生产潜力及增产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施用后对玉米生长、产量、土壤肥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玉米生产中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应用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设3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NPK)、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MNPK)(等养分条件下,氮、磷和钾替代比例分别为10.0%、18.3%和15.0%),设田间小区试验与室内分析。【结果】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MNPK)较常规施肥(NPK)和不施肥(CK),提高了玉米各生育期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片SPAD值;改善了玉米的穗部性状和产量构成;玉米产量增加83.47%、14.94%,净收益增加419.58元/hm2;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3.08%~39.29%、71.97%~95.70%、13.29%~45.13%、20.00%~23.26%,提高含水量,降低土壤pH和土壤容重。【结论】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促进玉米生长、增产增效和培肥土壤的一种经济可行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化肥、化肥结合有机肥的投入对集约化生产程度高的菜地土壤、菜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有机肥N素养分部分代替化肥的适宜比例。【方法】在广州市南沙区常年栽培的菜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CK(无肥)、CF(常规施肥N 105 kg/hm~2+ P_2O_5 30 kg/hm~2+ K_2O 60 kg/hm~2)、RF(CF减量10%)、T15(15%N有机肥替代化肥)、T30(30%N有机肥替代化肥)5个处理。【结果】与常规施肥处理CF比较,15%N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T15、30%N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T30菜心分别增产43.32%和27.82%,均达显著水平。与常规施肥处理CF比较,减量10%处理RF菜心产量下降25.93%,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处理对收获期菜心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硝酸盐氮含量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在菜心的生产实践中,15%~30%N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技术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对甘蔗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明确其对甘蔗产量、肥料利用及环境效应,为南方赤红壤蔗区合理施肥,维持甘蔗高产、稳产及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期肥料径流定位监测试验为基础,选取不施肥(CK)、推荐施肥(OPT)、过量施氮(OPT+N)、过量施磷(OPT+P)4个处理,分析甘蔗蔗茎8年产量变化、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地表径流流失量。【结果】在种植的前4年,CK处理甘蔗蔗茎产量急剧下降,之后保持在50 t·hm-2并趋于平衡。施肥处理不同年份间波动性较大,但在相同年份内波动较小。与CK相比,施肥显著提高甘蔗蔗茎产量和稳定性,8年平均,蔗茎产量施肥处理增幅均高达70%以上。施肥处理下,蔗茎产量OPT与OPT+P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OPT+N处理。蔗茎产量稳定性三者间均差异不显著。蔗地地力贡献率在试验前4年急剧下降,肥料贡献率急剧上升。之后,两者均基本稳定在50%左右。肥料贡献率及肥料农学利用率OPT处理均显著高于或相当于OPT+N和OPT+P处理。施肥显著提高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量。过量施入氮磷肥显著增加相应氮磷流失量,但对氮(磷)肥径流流失率无显著影响。【结论】长期过量施入氮磷化肥不仅没有增产、稳产优势,还造成养分流失。推荐施肥是南方赤红壤蔗区兼顾甘蔗高产稳产、高肥料贡献率及低养分流失的较好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宁英达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335-5338
[目的]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414试验方案,安排田间试验。应用养分丰缺指标法和线性分析,确定土壤供肥量和肥料利用率。[结果]地膜花生试验地块土壤供氮量、供磷量、供钾量分别为156、51、72 kg/hm2,土壤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62.5%、30.7%和24.3%。裸地花生试验地块土壤供氮量、供磷量、供钾量分别为99、31、47 kg/hm2,土壤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为53.8%、22.6%和20.3%。[结论]地膜花生产量比裸地花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盐碱地棉花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冀棉杂交王为试材,设置5种(①有机肥、②常规施肥、③常规施肥、④有机肥+常规施肥②、⑤有机肥+常规施肥③)施肥处理,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分别在播种前、出苗后3、叶期、现蕾期测定耕层土壤盐分 在现蕾初期调查株高与成苗率。[结果]常规施肥的2个处理对土壤耕层的盐分影响很小,土壤盐分变化与对照基本一致。施用有机肥的处理,土壤盐分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上升速度较慢。在现蕾期,有机肥处理的棉花株高与成苗率分别较对照高20.29%和19.14%,较常规施肥处理高17.63%和13.91%。[结论]施用有机肥可延缓土壤盐分升高,提高棉花成苗率,有助于棉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干旱半干旱农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下,平衡施肥技术对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旨在为该区春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最佳施肥方案。[方法]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指示作物,通过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闯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配合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扣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各处理中,玉米平均产量以OPT+Zn处理最高,达到了12934.0kg/hm^2;适量增施Zn肥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累积均随肥料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有利于养分的协调供应,提高春玉米植株体内的养分含量和吸收量。[结论]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平衡施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收益;K是玉米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生育后期养分的充足供应是玉米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朱春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545-13546
[目的]研究覆膜种植的春油菜在不同肥料用量下的肥料效应。[方法]在青海东部农业区采用覆膜种植方式进行春油菜小区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采用覆膜种植方式施用不同处理用量的肥料后,各处理产量与不覆膜种植的空白对照相比均有明显提高,且与空白对照产量差异显著。[结论]覆膜种植能优化春油菜的产量性状,最终大幅度提高春油菜产量水平,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区干旱条件下覆膜栽培对玉米的增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英  胡志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26+12051-12026,12051
[目的]探讨干旱气候下覆膜栽培对四川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覆膜与不覆膜(对照)2种栽培方法对川单428、正红311和川单418 3种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覆膜栽培条件下生长,3种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等农艺性状均具较大优势;3种玉米覆膜栽培产量及千粒重均高于无覆膜栽培方法,且两者间差异性极显著。[结论]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栽培技术生产的玉米农艺性状更好,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16.
地膜覆盖对木薯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方法]分别采用地膜覆盖与不覆膜(对照)2种方式种植木薯,研究地膜覆盖对木薯茎叶生长、产量构成因素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可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增加木薯生物量;地膜和覆盖后,木薯的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和小区鲜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7.79%、14.61%、14.28%、76.14%和76.09%;地膜覆盖后木薯的淀粉含量较对照降低2%,但相同面积木薯的淀粉产量较对照增加65.35%。[结论]地膜覆盖是木薯节本增效栽培的有效措施,其增产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提高块根直径和单株块根重、增加块根充实度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曾泽彬  刘学锋  王一  李冬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77-13780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制度对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及排放特征。[方法]设6个处理,即有机肥(OM)、氮磷钾肥(NPK)、氮肥(N)、氮磷钾肥配施秸秆(RSDNPK)、氮磷钾肥配施有机肥(OMNPK)和不施肥(CK)。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施肥制度下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2O排放进行定位观测,分析该系统N2O排放特征、6种施肥制度对N2O排放的影响及环境因子与N2O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2O排放总量为0.73~4.51 kg/hm2,大小顺序为OM处理OMNPK处理N处理NPK处理RSDNPK处理CK,与不施肥相比,N2O排放量分别增加了517.8%、369.9%、275.3%、238.4%和212.3%,各处理间差异在0.05水平显著。在同等施肥条件下,氮磷钾肥配施秸秆可有效地控制N2O的排放。[结论]小麦季、休闲期和玉米季对整个轮作周期N2O排放总量的贡献分别为30%、10%和60%;肥料施用是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2O排放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壤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小麦季和休闲期土壤N2O排放的主要因素;降雨是影响玉米季土壤N2O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土壤含水量偏低是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小麦季和休闲期出现N2O吸收现象的主要原因;若控制川中丘陵区紫色土WFPS50%或80%,则可抑制土壤N2O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