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东港湖的水生维管束植物及其利用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东港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分布以及与渔业的关系。由于放养鱼类的摄食,水生植被多样性不高,稳定性较差。根据东港湖水生植被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水草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渔业纵览     
正2018长荡湖开捕仪式在长荡湖旅游度假区举行2018年9月15日,在风光秀美的长荡湖水城露营基地,2018长荡湖开捕仪式正式举行。本次活动由江苏省金坛长荡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主题为"一湖清水、鱼跃长荡"。随着金坛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长荡湖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陈锁龙的一声令下,长荡湖国有捕捞队的成员迅速将大网收拢,长荡湖2018年开  相似文献   

3.
长荡湖网围养鱼已进行了5年,摸索了一套湖泊网围养鱼的技术。本文即对5年来长荡湖网围养鱼的技术经济效益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长荡湖目前开展生态保护、创建生态湖泊的主要经验和采取的措施,并对长荡湖今后治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中华绒螯蟹“长荡湖1号”选育第一代的扣蟹为研究对象,并以未经选育的养殖群体扣蟹为对照进行了池塘网箱养殖试验,比较两个群体在扣蟹阶段的生长性能及养殖效果。结果显示:(1)在大眼幼体至豆蟹养殖阶段,“长荡湖1号”的平均体质量和增重率均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2)在豆蟹至扣蟹养殖阶段,“长荡湖1号”在8—11月的平均体质量始终高于对照组,其中10月份时雌体差异显著(P<0.05);此外,“长荡湖1号”在6—10月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但10—11月“长荡湖1号”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就养殖效果而言,“长荡湖1号”最终的平均规格和产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4)就规格分布而言,“长荡湖1号”雌雄个体在2.00~3.99 g规格区间内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在0~1.99 g和≥6.00 g规格区间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雌体差异显著(P<0.05)。综合评价,相对于未经选育的养殖群体,“长荡湖1号”选育第一代在扣蟹阶段的生长性能及养殖效果均表现出一定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6.
正长荡湖又名洮湖,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流域上游,跨金坛、溧阳两地,水域面积85平方公里,江苏十大淡水湖之一,常年平均水位1.2~1.5米,是典型的浅水草型湖泊,具有行洪泄洪、饮用水源、旅游观光、渔业生产等功能。一、长荡湖水生态现状和研究背景为加强水质研判和预警分析,生态环境部门在长荡湖设立了国家级水质监测断面和江苏省水质监测站点,全面监测长荡湖水质现状和动态变  相似文献   

7.
正长荡湖是金坛人民的母亲湖,江苏省十大淡水湖之一,总面积85平方公里,20世纪80年代,长荡湖率先开展了网围养殖技术研究,长荡湖网围养殖面积一度达6.8万亩,占湖区总面积的53%,成为金坛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网围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荡湖自然生态环境。进入21世纪,金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先后开展了长荡湖网围整治、餐饮船集中归并整  相似文献   

8.
利用浅水湖泊多稳态理论,采取常规品种与名优新品种相结合、增殖与养殖相结合、产品数量与品质提高相结合的措施,对昆承湖渔业结构进行调整,保护与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经过3年的实施,昆承湖水质发生了根本好转,水生植被得以重建,养殖结构的调整收到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同时。生态养殖给企业增加了收入396.81万元。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荡湖1号”A系和B系选育第二代扣蟹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以未选育的养殖群体扣蟹为对照进行了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大眼至豆蟹阶段,不论是平均体质量、增重倍数还是成活率,“长荡湖1号”B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长荡湖1号”A系较对照组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差异不显著。(2)扣蟹阶段,“长荡湖1号”B系的平均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长荡湖1号”A系9月份体质量与对照组接近,其他月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就生长速度而言,在6—7月期间,“长荡湖1号”A系和B系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3)“长荡湖1号”B系养殖效果最佳,具体表现在养殖产量和成活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组,且1龄早熟率和饲料系数最低(P<0.05)。(4)就规格分布而言,“长荡湖1号”A系和B系的体质量在3.00~5.99 g和6.00~8.99 g两个区间内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在12.00~14.99 g和≥15.00 g两个区间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扣蟹阶段的池塘养殖效果,于2020年在江苏东台进行了3个品系(2龄早熟品系、“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大眼幼体的池塘养殖试验,比较了各品系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变化情况、最终养殖性能、规格分布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虽然3个品系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品系扣蟹平均体质量与亲本规格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总体上为“长荡湖1号”B系>“长荡湖1号”A系>2龄早熟品系;(2)正常扣蟹单位面积产量和扣蟹总产量与亲本规格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此外,“长荡湖1号”B系饲料系数(FCR)显著高于“长荡湖1号”A系(P<0.05);(3)3个品系扣蟹的体质量主要分布于6.0~7.9 g和8.0~9.9 g的规格区间内,其中2龄早熟品系在小规格区间(<4.0 g和4.0~5.9 g)所占的比例较高,而“长荡湖1号”B系扣蟹在大规格区间(10.0~11.9 g和>12.0 g)所占比例较高,但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4)各品系扣蟹的最终收益及投资回报率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明显提高。综合来看,相对于2龄早熟品系,“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在扣蟹养殖阶段具有产量高、投资回报率高等特点,市场应用和产业化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滆湖为例湖泊种植饲料水草的养鱼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清顺  周刚  于能  余宁  陆全平 《水产学报》1993,17(3):189-196
本研究以典型的浅水草型湖泊滆湖为对象,通过对几种水草营养成份的分析,草食性鱼类对这几种水草摄食程度的比较,发现草鱼、团头鲂最喜食的水草为苦草、轮叶黑藻和菹草。为促进这些饲料水草的繁茂,在湖区进行了这三种水草不同方法的种植及合理利用技术的试验。根据所得结果,提出了苦草刈割间隔期以23天为宜;通过割草养鱼试验,提出了蓄草养鱼的配套技术措施,并对滆湖网围养鱼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太湖翘嘴红鮊的生物学及其增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品诚 《水产学报》1984,8(4):275-286
本文从研究翘嘴红鲌的生长、各个时期的食性和繁殖生物学出发,对于翘嘴红鲌在太湖渔业资源中的地位及作用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过去把翘嘴红鲌简单地当作有害于太湖鱼类资源的凶猛鱼类而不加节制地加以捕杀,是造成目前太湖鱼类组成小型化和渔获物经济价值下降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出了保护和增殖翘嘴红鲌的主张,并且具体地提出了有关翘嘴红鲌的起捕规格、禁渔期和禁渔区、限制有害渔具、实行人工放流和保护水域环境等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30年来江苏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较为严重的现状,2016年4-5月(春季)和7-9月(夏季)进行了6个典型湖泊(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长荡湖、滆湖)水生植物的野外分布情况调查,计算其优势度,判定典型湖泊的水生植物优势种。结果表明,江苏省6个典型湖泊常见水生植物19科、29种,呈现明显的季节及地域差异,主要优势种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茭草(Zizania latifolia)、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荇菜(Nymphoides peltat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及野菱(Trapa natans),生活型主要以挺水植物为主。综合营养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6个典型湖泊均属于富营养化湖泊;其中长荡湖和滆湖为中度富营养水平,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泊湖均达到轻度富营养化水平。结合环境因子相关性和冗余分析(RDA),认为总氮(T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是影响江苏省湖泊优势水生植物生长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4.
涨渡湖渔业资源及鱼类多样性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渔业生产是以人工投放、天然生长为主,鱼类资源自然增殖为辅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进行。1992~2004年捕捞产量变幅范围为(3.69~50.61)×104kg,其中有9个年份变幅在10×104kg以上;产品收入变幅范围为(2.77~201.77)×104元,其中有6个年份变幅在50×104元以上。目前涨渡湖鱼类共有47种,与历史最高种数比较,下降了38.2%。渔获物组成中,放养鱼类占80%以上,人工放养是目前涨渡湖鱼类补充群体的主要来源;鱼类年龄结构简单,主要经济鱼类低龄化趋势严重;主要品种鲢、鳙的生长速度慢于同类湖泊。江湖隔绝和长期的人工增养殖生产作业方式,是导致涨渡湖鱼类区系逐渐简单化,鱼类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太湖产乔氏短吻银鱼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开翔 《水产学报》1984,8(2):161-170
本文阐述了乔氏短吻银鱼受精卵的发育与孵化过程,并联系其胚胎发育的形态生态特点,建议保护产卵基质——沉水植物,以增殖银鱼。同时认为,以活卵为材料,向某些水库和内陆湖泊移殖这种经济鱼类是有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下游浅水湖泊石臼湖鱼类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2-2013年对石臼湖水质和鱼类资源开展的2次调查数据,研究石臼湖水质、鱼类资源现状及演变趋势。采用水质单因子评价方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结合经济合作与发展OECO富营养湖泊判断标准,研究石臼湖、姑溪河、塘沟河、清水河的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通过商业捕捞的渔获物调查,收集石臼湖和姑溪河鱼类资源数据,分析河网区鱼类种类组成、渔获物结构等渔业资源现状。结果表明,石臼湖及毗邻水域存在一定程度的水污染,且湖区受水量变化影响低于河流区,总体水质状况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Ⅲ~Ⅳ类,为富营养状态。石臼湖分布鱼类110种,2012-2013年共调查到54种;其中,石臼湖38种,固城湖33种,姑溪河51种。石臼湖、固城湖和姑溪河主要经济鱼类(数量和重量均超过1%的种类)分别有13、11和9种。石臼湖鱼类主要以鲤[Cyprinus(Cyprinus)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鲇(Silurus asotus)等适应静、缓流生境的鱼类为主,并以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鲫、棒花鱼(Abbotina rivularis)等小型鱼类或小规格个体鱼类(1 000 g)为主;湖区天然渔业资源呈衰退趋势,由于和长江下游干流相通,姑溪河鱼类种类数高于湖区,但其生物量远低于湖区;渔业资源的分布状况与水质状况无明显相关性,与河湖的连通性有关;受枯水期水量偏少、上游和周边来水污染以及高密度水产养殖的影响,石臼湖水质出现氮、磷和有机污染物超标等问题。宜采取源头控污、限制养殖、渔民转产以及人工增殖等措施,保护石臼湖水质,恢复天然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7.
应用ELISA方法快速检测IHNV—B病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诊断病毒性疾病,由于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简便等优点,已在医学和兽医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鱼类病毒检测方面,Dixon,P.F.和Hill,B.J.用ELI-SA方法(1983)快速检测传染性胰脏坏死症病毒(IPNV)和(1984)几种鱼类弹状病毒,江育林等(1990)曾报道用此技术快速检测IPN病毒,1990年在我国本溪虹鳟鱼苗中分离出一株弹状病毒,暂称之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中国本溪株(IHNV-B),由于该病毒对虹鳟(rainbow trout)鱼苗危害极为严重,为预防和控制其蔓延,本文报道了应用ELISA方法对感染的鱼苗、鱼卵和细胞培养物中的IHNV-B病毒进行快速检测,可用目测或酶标检测仪来判定结果。  相似文献   

18.
The day–night change in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 over a year was examined in a seagrass bed in Lake Notoro, Hokkaido, northern Japan, to examine nocturnal increases in predation risk. This seagrass bed has previously been considered a predation refuge for juvenile and small-sized fishes. Species richness,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piscivorous fishes during nighttim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during daytime on all sample dates surveyed (May, August and November 2013), indicating an increase in predation risk for juvenile and small-sized fishes during nighttime. The mean biomass-weighted trophic level of fish communities in the seagrass bed was also higher at night than in the day. The piscivorous fishes collected in the seagrass bed during the night included important fishery species. These may obtain energy through nocturnal feeding in the seagrass bed. Therefore, the function of seagrass beds as fish habitats should be re-evaluated by considering two possible characteristics contributing to fishery production: as a daytime predation refuge for juvenile and small-sized fishes, and as a nighttime foraging ground for piscivorous fishes.  相似文献   

19.
南四湖的水生生物和渔业生态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健鹏 《水产学报》1989,13(3):220-229
南四湖是指位于山东省南部的微山、昭阳、独山和南阳四个湖,现有水面11.9万公顷。目前的平均鱼产量是94.05公斤/公顷。1983—1984 年我省对该湖进行了全面的渔业资源调查。南四湖的溶氧含量平均为 8.71毫克/升,pH为 7.1—9.7。湖水中的磷酸盐是0.0108毫克/升,三态氮是0.465 毫克/升。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物量是 2584.2毫克/米~2,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709和0.601毫克/升,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是92.65克/米~2。鱼类的优势种类是鲫鱼、黄颡鱼、乌鳢、红鳍鲌、长春编、鲶鱼、鲤鱼。并为开发它们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anagement and socio-economic principles for allocation of the commercial fish resources of Lake Peipsi-Pihkva. The fish resources of this cross border lake are very important both for Russia and Estonia. Recent changes in the Estonian and Russian economies,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state border dividing the lake, have resulted in deep changes in economic, social and leg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fishery. As the lake is now an international waterbody, the Intergovernmental Estonian–Russian Fishery Commission (ERFC) agreed for co-operative management measures annually from 1994. The ERFC is responsible for all general decisions 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used in fishery management. The stocks of most commercial fish species in Lake Peipsi-Pihkva are still abundant, and the economic status of the fishermen is relatively good. It may be concluded that co-operative management of the Lake Peipsi-Pihkva fisheries have been successf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