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石家庄某客户一次引进种鸡4500套,前7日龄死亡35只,死亡率为0.77%。客户反映7日龄内鸡群状况很好,7日龄后观察鸡群,出现伸颈呼吸的异常鸡只,经过与该客户沟通后,按呼吸道疾病进行治疗,投服恩诺沙星。但10日龄后仍继续出现伸颈呼吸的鸡只,且陆续伴有鸡只死亡;20日龄后观察鸡群,异常鸡只仍然存在,死亡最高峰达到60只/天。  相似文献   

2.
2004年8月,库尔勒市一养殖户饲养的肉杂鸡1600只,因饲喂自配发霉饲料引起曲霉菌病,先后死亡450只。现将发病情况及诊疗过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户于2004年8月15日购进肉杂雏鸡1600只,开食至6日龄饲喂的是正大料。雏鸡长势良好,7日龄时改喂自己配制的混合粉料(其中玉米在粉碎前已有霉变),喂至9日龄时有些仔鸡出现发呆,气喘,个别鸡出现腹泻,11日龄出现死亡,至14日龄时鸡死亡72只,15日龄时死亡81只,16日龄时死亡116只,17日龄时停喂自配料,改喂正大料,死亡有所减少。至25日龄又陆续死亡181只,累计死亡450只,死亡率为28.1%。生长明显受阻,部分鸡…  相似文献   

3.
1998年6月16日,我县辛宅村刁某引进1日龄海兰白母雏鸡1260只,到8月9日鸡54日龄时发现个别雏鸡冠生痘,唯恐全群暴发,利用165羽份量鸡痘疫苗刺种,57日龄鸡只开始死亡,第一天5只,以后逐渐增多,到9月4日鸡80日龄时死亡340余只,死亡率达27%,并有160余只精神沉郁,两翅下垂,羽毛蓬松,食欲减退或绝废。大群鸡采食量下降,精神欠佳。 主诉 该批鸡前期育雏效果比较理想,到54日龄,死亡淘汰只有14只,占1.1%。发病时因已到育  相似文献   

4.
一、发生概况某国营种鸡场饲养种鸡约1万余只,其中产蛋鸡种鸡约2500只,育成鸡约3000只,幼鸡约5000只。首先发病的是14日龄幼鸡,每天死亡淘汰约200只左右,至23日龄死亡淘汰率约50%。接着发病的是2、5月龄鸡群,平均每天死亡30只左右,共死亡约300只。最后发病的  相似文献   

5.
王珍 《中国家禽》2002,24(9):28-28
1发病情况 某鸡场在1999年9月初从北京某鸡场引入星杂"579"父母代种鸡1000只,126日龄转入产蛋鸡舍,存栏806只,至189日龄开始发病.该批种鸡在7日龄、35日龄、98日龄曾用新城疫Ⅱ系苗滴鼻、饮水免疫.2000年3月23日开始出现鸡只死亡,日死亡2~3只,至4月10日共死亡30余只,占3.7%.死亡鸡营养状况良好,肌肉丰满.  相似文献   

6.
1990年10月扬州郊区某养鸡专业户的一批AA肉鸡于7日龄时有10%鸡突然发病,表现为羽毛松乱、精神萎顿、头部震颤、蹲伏、起立困难、采食减少或废绝,排白色水样稀粪,粘污肛门四周羽毛.当天死亡4只,8日龄时病情恶化,发病鸡数增多,并死亡23只.9日龄继续发展,死亡30只.10日龄时病情好转,死亡10只;11日龄死亡2只.12日龄死  相似文献   

7.
1发病情况我场饲养的一批1.5万只海兰白鸡,从35日龄起,至44日龄,每天死亡鸡由正常的1-2只增至3-5只,稍超出正常死亡。由于死亡数量不大,没有采取治疗措施,只强调改善舍内环境,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潮湿度, 10 d内死亡数量没有变化。从45日龄起,死亡开始增加,最高日死亡36只,经诊治后好转。50日龄转群后,随着环境的改善,死亡停止。从35日龄至50日龄,因葡萄球菌病死亡136只,占入舍数0.86%。2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仅个别病鸡打蔫,精神不振。在35日至44日龄期间,病死鸡有 1/ 3表现皮肤…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我县某鸡场饲养的2 624只雏鸡在2日龄时用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0.2毫升/只肌肉注射免疫,6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饮水免疫,7日龄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疫苗饮水免疫,用量均为0.05毫升/只,21日龄时鸡群发病,当天死亡21只,23日龄时出现死亡高峰,死鸡423只,随后病死鸡逐渐减少。至30日龄发病2135只,发病率81.4%,共死亡1338只鸡,死亡率51%。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下旬,鸡西市某农场个体养鸡户共饲养10000多只新海兰鸡,分为三个舍,其中一个舍发病,共3200只105日龄鸡突然发病,第1d死亡2只,第2d死亡50多只,第3d死亡120只,第4d死亡270只,第5d死亡80多只。发病后第5d应用卵黄抗体肌肉注射4mL/只,2d后病情得到较好控制,整个病程7d,共死亡600余只鸡,死亡率为18.8%。该鸡群在5日龄、18日龄曾使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疫苗2倍量饮水免疫,12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新城疫IV疫苗同时滴鼻、点眼,25日龄用新城疫IV疫苗以3倍量饮水,35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52以2倍量饮水免疫,60日龄新城疫L系2倍饮水,80日龄新城疫I系肌肉注射免疫。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饶阳县某个体养鸡户,购进1000只海兰褐雏鸡,7日龄时用Ⅳ系+H120二联弱毒疫苗滴鼻点眼,25日龄时用Ⅳ系+H120二联弱毒疫苗进行第二次滴鼻点眼。40日龄时突然发病,并零星死亡。随着病情的发展,死亡鸡只逐渐增多,到45日龄时死亡达到高峰,日死亡20只左右。在采取紧急防治措施后,死亡逐渐减少,55日龄时基本上无鸡只死亡。  相似文献   

11.
郭彦军 《中国家禽》2002,24(9):27-27
2001年7月9日,天水市北道区社棠镇胡某笼养的486只110日龄育成伊莎母鸡转群,结合转群接种新城疫Ⅰ系苗,次日发病356只,3日龄后开始死亡,共死亡129只,该鸡群1日龄免疫鸡马立克氏苗,7日龄免疫鸡新城疫Ⅱ系苗,12日龄免疫鸡法氏囊疫苗,70日龄免疫鸡痘苗,至110日龄体质健壮,发育良好.根据临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病原检查确诊为绿脓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2.
雏鸡食盐中毒时常发生,但在临床实践中难以迅速确诊,治疗效果不太确实。现将某鸡场雏鸡食盐中毒的诊断与治疗经过和体会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1992年1月县某鸡场平面散养罗斯商品代母鸡800只,饲养至20日龄,发现雏鸡精神异常,食欲减少,陆继发生死亡,死亡只数逐日增多,至24日龄共死亡169只,尚有病鸡173只。其中趴卧不起的重症鸡82只,羽毛蓬松,全身震颤,能站立行走的轻症鸡91只。经综合防治,至30日龄,重症鸡82只,死亡72只,痊愈10只;轻症鸡91只,死亡23只,痊愈68只;新发生病鸡56只,死亡12只,痊愈44只。以后再无发病死亡,雏鸡精神活泼,生长良好。累计发病398只,发病率49.75%、死亡276只,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河间市某养殖户进了3000只罗曼褐蛋鸡。7日龄时用新支H120二联油苗肌注,10日龄进行法氏囊免疫,22日龄进行法氏囊二免,24日龄时开始出现病情,鸡只出现甩鼻、咳嗽症状,25日龄时发现鸡只采食减少并开始死亡。  相似文献   

14.
发病情况 石家庄市郊区任某养种鸡2000只.105日龄,自15日龄发现有部分雏鸡的鸡冠、颜面蜡黄,60日龄开始出现死亡.病初每天死亡4~5只.当地医生一直按鸡感冒和非典型新城疫治疗一个多月.不仅不见好转.反而死亡增多,每天的死亡率增加到二十多只.任某遂携带病死鸡十余只前来就诊.  相似文献   

15.
曲阜市南辛镇肉鸡养鸡户王某,2010年12月初进肉鸡3700只,7-10日龄未注射禽流感疫苗,21日龄未作疫苗免疫,23日龄鸡群出现死亡,7-8只/d。剖检3只死亡鸡发现有温和性禽流感和大肠杆菌病变。鸡群饮干扰素,用喹诺酮类药物加中药抗病毒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北京西郊农场畜禽公司于1986年11月10日购进AA肉用型雏鸡2803只,雏鸡从3日龄表现呼吸症状,10日龄开始死亡,到50日龄时死亡达1100只,到80日龄鸡群淘汰时共死亡1350只,死亡率为47.4%。确定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7.
我场购进的一批50日龄育成鸡3000只,100日龄时发现有10只鸡精神沉郁,其中6只有神经症状。第二天又挑出7只病鸡,以后每天都有类似的病鸡出现。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无效,16天后开始死亡,共死亡92只。  相似文献   

18.
1发病情况 2010年9月23日,某肉鸡饲养户饲养的一批肉鸡1 600只,于16日龄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后,18日龄个别鸡只开始出现零星死亡,当天使用抗病毒中药拌料,20日龄时大群鸡出现排黄白色稀粪,打盹,扎堆,死亡未停止反而增加到每天30只左右.  相似文献   

19.
某养殖户送来10只疑似脑脊髓炎的17日龄病鸡。经询问此鸡群共5100只,2日龄开始发病,2~3日龄少数死亡,6~7日龄死亡增多,每天死亡20只左右,到12日龄死亡更多,每天死亡100只左右。临床症状表现为: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头上下扭曲,打转。为了进一步确诊和提供更有效的防治方法,笔者对该病例鸡进行了剖检,并采取病料,采用血清学、病理学等诊断方法。结合发病日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ELISA检测等,综合诊断为脑脊髓炎。  相似文献   

20.
2010年6月辽宁葫芦岛某养殖户饲养肉仔鸡5000羽。该批鸡只长势良好,3日龄接种新支二联弱毒苗,14日龄曾饮水免疫传染性法氏囊炎弱毒疫苗。24日龄时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且愈来愈严重。曾用过双黄连和泰乐菌素治疗,效果不理想,并陆续出现死亡,27日龄后鸡只死亡数目明显增多,同时采食量、饮水量明显下降,有个别鸡只出现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