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膜下滴灌水氮对棉花根系形态和生物量分配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挖掘法,研究了膜下滴灌不同生育期棉花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对不同水氮的响应。结果表明:花铃期,正常灌水促进了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根、地上部干重、根表面积指数、平均根长密度显著增加,根冠比下降。无论灌水量如何,施氮促进了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但对地上部的促进作用远大于根系,表现为根冠比下降。吐絮期,在低氮条件下,灌水量增加,根干重、地上部干重显著增加。在中氮和高氮条件下,不同的灌水量对根干重没有影响。无论施氮量如何,灌水量增加,平均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指数显著下降,地上部干重明显增加,根冠比下降。水分胁迫时,中氮的根干重明显高于低氮和高氮处理,而施氮对地上部干重,平均根长密度的影响不明显,根表面积有降低的趋势。正常灌水时,施氮量增加,根干重、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指数显著降低,地上部干重以中氮水平最高。花铃期至吐絮期,根干重随生育期的延长明显增加。水分胁迫条件下,平均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指数随生育期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正常灌水条件下,平均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指数随生育期的延长下降。  相似文献   

2.
水、氮调控对夏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水、氮调控措施对夏玉米根系生长状况及其与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对根系干重、根系活力、根系表面积的影响较氮肥大;根系干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0~ 10 cm土层尤为明显;0~20 cm根系密度较高,根系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减小后上升;根干重和根系密度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根冠比基本呈减小趋势;氮肥能提高玉米根系活力.根干重、根系密度、根表面积和根系活力与籽粒产量和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根冠比只与地上部分相关;根表面积和根系活力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根系活力和根系吸氮能力对玉米生长和籽粒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轻度盐渍化地区不同水氮配比对滴灌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本文基于轻度盐胁迫下水氮耦合试验,确定轻度盐渍化农田棉花种植的合理水氮组合。采用当地主栽棉花品种"农丰133",开展轻度盐胁迫(4~5 g·kg~(-1))及滴灌条件下水氮二因素三水平桶栽试验,研究3个施氮水平:300、600 kg·hm~(-2)和900 kg·hm~(-2)尿素(分别标记为N1、N2和N3),3个灌水水平:2 750、3 750 m~3·hm~(-2)和4 750 m~3·hm~(-2)(分别标记为W1、W2和W3)对滴灌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盐胁迫下,灌水和施氮产生的交互作用对棉花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有显著影响,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均随灌溉定额或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灌水量和施氮量对棉花0~20 cm土层根体积调控作用不明显。轻度盐化土滴灌棉花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及根体积垂直方向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水平方向主要分布在滴头下方。灌溉定额3 750 m~3·hm~(-2),尿素施用量600 kg·hm~(-2)有利于轻度盐化土滴灌棉花根系生长,在各处理间棉花产量最高,为5 854.5 kg·hm~(-2)。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典型棉区(玛纳斯县棉花种植地区)连作5、10 a和20 a的棉花为研究对象,利用田间根钻取样结合图像扫描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连作年限棉田花铃期根系分布状况与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根系集中分布于表层,即分布在0~10 cm土层的根质量约占总根质量的74.38%~87.08%;连作促使根干重增加,连作10 a和连作20 a处理的根干重较连作5 a处理分别提高了57.16%和50.80%;连作明显提高了棉花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指数,连作10、20 a处理0~0.4 mm直径范围内的总根长较连作5 a处理的分别显著提高了约0.79~2.76倍和0.07~1.46倍;连作10 a处理的产量(平均产量为5 633.90 kg·hm~(-2))显著高于连作20 a处理和连作5 a处理(P0.05),较其平均分别提高了14.96%和26.53%。因此新疆棉花连作年限控制在一定时域内(连作10 a)并不会抑制棉花根系的生长,反而能够提高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指数,进而促使棉花产量提升,但棉花连作超过一定年限(10~20 a)后可能出现连作障碍,影响根系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研究》2021,38(5):1420-1428
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发育及分布情况对植物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龙滩流域的人工白杨林、油松林以及山杏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人工林总根及不同径级的根长、根面积、根生物量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旨在从根系分布角度比较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林之间的生长差异,为该区域植被恢复与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径级的根系分布中3种人工林均以细根为主,细根与总根的根长及根面积密度均表现为白杨林油松林山杏林,根生物量密度表现为油松林白杨林山杏林,而中根与粗根的根长及根面积密度均以油松林为最高。(2)垂直土壤剖面上,3种人工林总根与细根的根长、根面积及根生物量密度整体上呈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而中根与粗根的垂直分布规律并不明显。(3)细根和总根的根长密度、根面积密度、根生物量密度与土壤全碳、全氮、有机碳及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中根的根长及根面积密度与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及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粗根的根长及根面积密度与土壤全碳呈显著相关关系,土壤碳氮含量以及含水量的增加与林木根系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不同根区温度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Hoagland营养液为介质,采用自制的恒温培养系统研究了不同根区温度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以及N、P、K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冬前至返青期低温处理明显抑制根系发育,根长、根体积、根系生物量、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养分累积量均比常温处理显著降低,其中越冬前低温处理对地上部的影响大于对根系的影响,而返青期低温处理对根系的影响大于地上部;越冬前和越冬期高温促进了根系生长,但地上部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呈降低趋势,返青期高温抑制了根长和根体积的增加,但有促进地上部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对北疆滴灌超高产春玉米根系生长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采用土壤剖面取样法大田研究了0、150、300、375和450 kg·hm~(-2)5个施氮水平对春玉米0~60 cm土层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超高产春玉米根干重和根长度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且生育期内表现为先升高而后降低变化,吐丝期达到峰值。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各土层根干重密度和根长密度。大喇叭口期配合吐丝期施氮可明显延缓春玉米各土层根系衰老,特别是显著提高灌浆期20~60 cm土层根系活力。当施氮量在300 kg·hm~(-2)左右时,春玉米根系长势相对较好,此时农学利用率为13.8 kg·kg-1,籽粒产量为17 117 kg·hm~(-2),较缺氮处理增产32.10%。若继续增加施氮量,各土层根系参数表现为降低变化趋势,且增产不显著,农学效率明显降低。综合考虑,该地区春玉米获取超高产的适宜施氮量可确定为拔节期结合大喇叭口期配合吐丝期施氮300 kg·hm~(-2)。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位对陆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地下水位下生长的陆稻作了成熟期根系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下水位下生长的陆稻根系垂直分布深度无多大差别,均在0cm ̄60cm间;根长,根重,根体积,根密度、一般随根系垂直分布深度无多大差别,均在0cm ̄60cm间;根长,根重,根体积,根密度,一般随根系垂直分布深度的增加而递减,根系总量,各层分布量及各层分布量占总量百分比,均随处理水深增加而增加,且深根(30cm ̄60cm)的各参数值,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膜下滴灌棉花氮素吸收、积累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0,180,270,360kg/hm2对膜下滴灌棉花氮素的吸收、累积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生物和经济产量及地上部分总吸氮量,但过量施用氮肥对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增产不显著,各施氮处理氮肥利用率在27.6~33.8%之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植株中氮素含量随生育延长而降低,氮素累积总体呈增加趋势,施氮量对棉花氮素吸收有显著影响,同一生育时期,氮素含量和累积量都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棉花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27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以南疆地区春小麦新春6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土柱栽培法,通过滴灌开展水、氮两因素控制性试验,滴施纯氮量设N_0(不施氮肥)、N_1(69 kg·hm~(-2))、N_2(172.5 kg·hm~(-2))和N_3(276 kg·hm~(-2))4个水平,滴灌水量设W_1(2 250 m~3·hm~(-2))、W_2(3 000 m~3·hm~(-2))、W_3(3 750 m~3·hm~(-2))和W_4(4 500 m~3·hm~(-2))4个水平,共16个水氮组合处理。结果表明:扬花期是滴灌春小麦根系生长的高峰期,有64.52%~76.90%的根系干质量和76.39%~82.47%的根长分布在0~40 cm土层中。适当增施水氮能有效促进根系生长并提高产量,其中扬花期N_3W_3、N_2W_3、N_3W_2处理的根干质量、根干质量密度、根长、根长密度、根系直径和根系表面积较高,分别为123.0~148.3 mg、97.07~117.03 g·m~(-3)、14 405.8~16 490.8 mm、1.14~1.30 cm·cm~(-3)、0.3267~0.3365 mm和14 245~17 624 mm~2,其产量也达到8 695.7~9 966.1 kg·hm~(-2)的较高水平。N_3W_4处理的根系各项指标虽然较高,但蜡熟期下降过快,表明水氮过高对延缓根系衰亡不利。水氮对根系生长及产量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且水分效应高于氮素效应。通过分析,本地区较适宜的水、氮供应范围分别为3 750~4 500 m~3·hm~(-2)和172.5~276 kg·hm~(-2),当施氮量259.4 kg·hm~(-2)、滴灌量3 793.4 m~3·hm~(-2)时产量可达最高为9 142.9 kg·hm~(-2)。  相似文献   

11.
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除草剂已经大面积应用了半个多世纪,它在杂草防治及作物增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除草剂使用过程中,对作物的药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综述了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和出现药害后作物的症状,并介绍了发生药害后的救治方法以及预防药害产生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韭菜上田间应用的动态残留和最终残留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韭菜上的半衰期为1.89d,用量500mL/667m2处理3次,最后一次施药后7d,韭菜中未检出农药(残留量低于0.1ug/kg)。  相似文献   

13.
铜制剂农药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因长期施用波尔多液致使铜在果园土壤中的残留积累状况及其对果 园作物生长的影响。对几种新的铜制剂农药在果树和蔬菜上的残留进行了试验,并对其在今 后使用中铜在土壤中的积累规律及允许安全使用年限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芽孢杆菌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黄瓜霜霉病孢子囊萌发抑制试验明确,芽孢杆菌菌株Z-X-3、Z-X-10对黄瓜霜霉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离体叶片法和温室防病试验表明,两菌株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对保护效果分别达46.42%、41.55%;治疗效果分别达46.30%、44.44%,高于农药克霜氰的31.81%、37.03%。  相似文献   

15.
遮阴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光照环境对植物光能利用效率和生产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开度、水分利用效率)、植物矿质营养等方面就国内外有关遮阴对作物影响的许多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述,讨论了遮阴条件下作物的生态、生理和生化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遮阴的适应机制,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应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杀虫剂对昆虫的亚致死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杀虫剂亚致死效应是农药生态毒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近年文献资料,综述了杀虫剂对昆虫生殖力、发育历期、行为和抗药性方面的亚致死效应,阐述了有关解毒酶的作用机制.杀虫剂亚致死效应对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深远的影响,应展开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子气象视角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气象因素有密切关系,从两者的相关性入手,对国内、外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方法进行了大量极富成效的研究.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合作,深化研究,以便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寒地春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西北部春油莱菌核病于6月中旬始见病菌子囊盘,子囊盘数量与3 d内大气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0.657),与3 d内平均气温呈负相关(R=-0.604)。6月中旬始见大气中病菌孢子,7月中下旬出现高峰期。油菜花朵于6月下旬开始发病,7月上旬出现发病高峰期。花朵带病率与3 d内的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显著相关(R1=0.95;R2=-0.857)。7月初叶片开始发病,7月中旬达到高峰期,以后逐渐下降。7月上旬茎秆开始发病,为土表菌核直接侵染造成,发病率低,增长慢;7月下旬因为病叶上病菌再侵染病害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节水灌溉对两个冬小麦品种影响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生育期防止天然降水情况下,研究了节水灌溉对2个冬小麦品种(系)若干重要性状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2个品种生育期缩短幅度为3d-24d,水分利用率较高。豫麦34抽穗-成熟阶段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2/5,且灌浆开始早,速度快,千粒重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高,洛阳8716由于前中期生育时期长,开花迟,节水灌溉又使开花-成熟期大幅度缩短,导致粒重变小,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七星瓢虫对苜蓿斑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捕食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的数量与苜蓿斑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为Na=1.024 2N/(1+0.003 3N),捕食苜蓿斑蚜的数量随斑蚜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寻找效应随之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为313头。在10~25℃下,七星瓢虫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2.4 1x+3 0.0 7 5,在2 5~3 5℃间的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1 2 0-1.2x,2 5℃下七星瓢虫捕食率最高,捕食率达9 0.5%。在种内干扰条件下,其捕食作用率E随天敌密度P的增加而减少,干扰反应数学模型为E=0.4 1 9 3P-0.5 0 1 8。随着叶片数量增多,七星瓢虫和斑蚜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大,造成捕食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