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植物激素与柿子后熟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田建文  贺普超 《园艺学报》1994,21(3):217-221
研究了柿子后熟期内源激素的变化和外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柿子的后熟取决于乙烯和脱落酸(ABA)的协同作用,尤其在ABA的作用更重要;而各种内源激素的平衡又影响果实对ABA和乙烯的敏感性。越不耐藏的柿子品种,对ABA和乙烯的忍耐性越差,二者在低浓度下限诱发后熟变化,其后期乙烯峰越高,ABA累积越多。外源ABA和乙烯可提高果内乙烯浓度和呼吸强度,加速果实后熟软化;GA和苄基基腺嘌呤(BA)处理可减小  相似文献   

2.
葡萄果实始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在巨峰葡萄果实缓慢期生长期对果实外施激素对和枝条环剥处理,结果表明,外源ABA单独处理、果穗下方环剥与外源IAA或ABA联合处理均熟期提前到来;外源IAA(30mg/L)处理并没有推迟果实的始熟期,而外源GA3处理则使始熟延迟。分析各种处理果实的内源激素变化后认为,虽然果肉ABA浓度的升高并不总与始熟期相一致,但ABA做为始熟妄动信息几乎是可以肯定的。IAA浓度在始熟期毫无例外地下降到低谷,说明I  相似文献   

3.
在巨峰葡萄果实缓慢生长期对果实外施激素和对枝条环剥处理,结果表明,外源ABA单独处理、果穗下方环剥与外源IAA或ABA联合处理均使始熟期提前到来;外源IAA(300mg/L)处理并没有推迟果实的始熟期,而外源GA3处理则使始熟延迟。分析各种处理果实的内源激素变化后认为,虽然果肉ABA浓度的升高并不总与始熟期相一致,但ABA做为始熟启动信息几乎是可以肯定的。IAA浓度在始熟期毫无例外地下降到低谷,说明IAA数量的减少也是始熟的必要条件之一。GA3处理在延迟始熟的同时减缓了IAA的下降而并未影响ABA的变化。果穗上下方环剥试验表明果实中启动成熟的ABA可以不来源于叶片。讨论了果实中内外源激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始熟启动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脱落酸在桃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曹永庆  冷平  潘烜  严志刚  任杰 《园艺学报》2009,36(7):1037-1042
 以白凤桃为试材,分析研究了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脱落酸(ABA)的变化以及外源ABA和氟啶酮(Fluridone)处理对果实发育后期离体果实后熟衰老进程的影响,探讨了ABA与桃果实成熟的关系。结果表明:桃果实生长发育后期果实内源ABA的积累构成了果实成熟的启动信号,而ABA高峰的出现启动了果实的后熟衰老进程;外源ABA处理促进了采后果实的后熟衰老进程,而Fluridone处理抑制了果实内源ABA的生物合成和乙烯产生,延缓了桃果实的后熟软化;乙烯则可能作为ABA的一种辅助因子影响果实的后熟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5.
桃果实采后软化过程中内源IAA、ABA和乙烯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玉露桃果实为试材,分析了桃果实后熟衰老进程中内源ABA、IAA和乙烯水平的变化,探讨其相互关系,以及对果实后熟软化进程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桃果实乙烯跃变始于采后第3天,跃变峰值出现在采后第8天;采后初期ABA含量迅速积累,于采后第3天达到高峰,随后趋下降;但IAA水平在果实后熟软化进程中呈持续下降趋势。ABA和IAA水平在后熟软化末期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
ABA和乙烯与甜樱桃果实成熟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任杰  冷平 《园艺学报》2010,37(2):199-206
以‘红灯’甜樱桃为试材,分析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脱落酸(ABA)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的变化以及外源ABA和乙烯利处理对果实成熟进程的影响,探讨了ABA和乙烯与甜樱桃果实成熟的关系。结果表明:果皮和果柄中的ABA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花后43d达到最大值。果肉中的AB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花后14d时含量较高,之后下降,花后25d开始又迅速上升,至花后36d出现一高峰,之后下降。种子中的ABA含量和果肉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但ABA峰值的出现早于果肉。ACC含量在果实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变化不大,并且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最大值不足0.02nmol·g-1FW。外源ABA能促进内源ABA的合成和乙烯的释放,但对内源ACC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乙烯利持续处理能促进乙烯的释放,提高内源ACC的水平。外源ABA能提高甜樱桃果实的成熟度和花青苷含量,促进果实软化。乙烯利处理对果实的硬度、花青苷含量和成熟度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核桃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与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核桃颗粒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和内源激素IAA(吲哚乙酸)、ABA(脱落酸)、GA3(赤霉素)、ZR(玉米素核苷)、Z(玉米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种仁中Z含量较上,青皮中其它激素水平均高于种仁。随着颗粒的成熟,IAA、GA3、Z、ZR含量及乙烯释放量均呈下降趋势;而青皮中ABA含量则逐渐增加。果实成熟后青皮中GA3和种仁中Z含量明显增长,颗粒乙烯释放量明显增高,而采后果实  相似文献   

8.
以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并低温贮藏120 d的‘徐香’猕猴桃为试材,采用200 mg·L^-1外源乙烯分别熏蒸5 h和10 h,测定和分析果实在10 d常温货架(20℃)期间的品质指标变化,以期为猕猴桃商品化处理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不经乙烯处理的果实相比,外源乙烯熏蒸提高了1-MCP处理猕猴桃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保持了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果肉色泽a^*值,加快了果肉、果心硬度以及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明显提高了果实在货架期的感官品质,其中乙烯熏蒸10 h的效果较好。外源乙烯熏蒸可以促进1-MCP处理猕猴桃在货架期的正常后熟,降低1-MCP对果实食用品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美味猕猴桃果实后熟软化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以美味猕猴桃‘布鲁诺’为试材,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对果实后熟软化进程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猕猴桃果实后熟软化进程表现为前期的软化启动阶段和后期的快速软化阶段,1-MCP对果实后熟软化的作用表现在果实快速软化阶段,同时显著推迟乙烯跃变高峰的出现,并不同程度地影响乙烯合成上游调控因子脂氧合酶(LOX)和丙二烯氧合酶(AOS)的活性变化,明显地推迟了二者活性高峰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白凤”桃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常温、低温和GA3处理条件下果实采后LOX(脂氧合酶)活性变化和内源乙烯发生规律。获得了后熟期间LOX活性与乙烯发生量的跃变型变化趋势;在果实软化衰老过程中,LOX启动膜脂过氧化作用导致果实软化衰老,同时内源乙烯的大量合成加速了果实的软化衰老速度;低温和GA3处理通过降低LOX活性和抑制内源乙烯合成,并延迟其高峰期的出现而延缓果实衰老进度。  相似文献   

11.
苹果采前落果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苹果采前落果与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在采前8周间定期测定了不同苹果品种的果柄、果台和离层形成部位组织中IAA、ABA含量;在采收前20d内定期测定了离层部位组织中细胞壁分解酶(Cellulase)的活性;在收获期测定了果实乙烯的发生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果柄、果台和离层部位组织中IAA和ABA含量变化有差异,但它们变化的总趋势相似,都是随着果实成熟IAA含量下降,而ABA含量上升;不同品种的成熟果实中乙烯发生量有很大差异,以落果多的品种显著大于落果少的品种;采前落果重的品种离层部位组织中细胞壁分解酶的活性在果实成熟期急剧增加。由于果实进入成熟阶段后,IAA含量下降,ABA含量升高,ABA/IAA之间的相对平衡被打破,高ABA/IAA以及高乙烯会刺激离层组织中细胞壁分解酶的活性增高,进而促进离层形成,这可能是导致落果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果实发育中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美味猕猴桃'Hayward'受精和果实发育中内源生长素(IAA)、玉米素(ZRs)和脱落酸(ABA)水平的变化,以及未受精果实对这些激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前子房中三类激素已有一定的水平。花后2天完成受精作用,初生胚乳核开始分裂。花后5-7天,合子分裂,果实中AII、ABA含量达到高峰。花后10-40天和80-100天,果实各有一次快速膨大期,前期与果肉中Z  相似文献   

13.
以布鲁诺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cv.Bruno)成熟果实为材料,根据植物α-expansin(EXP)基因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方法结合3’RACE扩增得到1个长为957bp的cDNA片段(Ad-EXP1)。该基因片段编码211个氨基酸,与其它植物该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59%~85%,氨基酸同源性为73%~91%。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Ad-EXP1基因在采收当天的果实中表达很弱,随着果实成熟衰老进程加快趋于增强;乙酰水杨酸(ASA)处理延缓果实后熟软化和乙烯生成,也显著抑制Ad-EXP1基因表达。鉴于Ad-EXP1表达丰度与乙烯生成、果实软化程度的一致性,推测该基因在猕猴桃果实后熟软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甲基环丙烯对采后猕猴桃果实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67  
樊秀彩  张继澍 《园艺学报》2001,28(5):399-402
 以美味猕猴桃‘秦美’果实为试材, 研究1-MCP (1-甲基环丙烯) 处理对果实乙烯释放量、硬度、维生素C 含量及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POD (过氧化物酶) 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1-MCP 处理能显著降低果实乙烯释放量, 提高SOD、POD 活性, 抑制硬度下降, 推迟软化。  相似文献   

15.
以‘徐香’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4个采收期(盛花期后1301、381、46和154 d)1-MCP(1-甲基环丙烯)浓度为0.5μL/L处理24 h后,在(2±1)℃下贮藏后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MCP能够显著降低‘徐香’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延缓果实硬度、可滴定酸的下降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的上升;4个采收期的1-MCP处理果实出库后均能正常后熟,但品质和保鲜效果存在差异,其中Ⅱ、Ⅲ期处理果实在贮藏期结束时保持较高的硬度、可滴定酸和VC含量,并且110 d时失重和腐烂率较低;货架期末硬度、糖酸比相对较高,失重率和腐烂率较低。由此推断‘徐香’猕猴桃盛花期后138~146 d采收品质好,此时的1-MCP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