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氧化还原电位法测定臭氧处理海水生成氧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臭氧生成氧化物(OPO)对水质的影响,以及氧化还原电位(ORP)与臭氧生成氧化物浓度的关系。研究表明:臭氧处理海水使水体pH升高,在300 m in内pH值由8.03上升到8.24,增加了2.55%;臭氧生成氧化物在海水中前期分解速度快,后期逐渐减弱;生产中必须选择合适的吸附剂有效吸附残留化合物;氧化还原电位与臭氧处理海水生成氧化物浓度的关系可用公式:y=181.14e3.9613x表示。  相似文献   

2.
臭氧消毒后生成的氧化物如果过量将影响养殖生物和饵料微藻的生长,为此采用经臭氧处理的海水培养小球藻(Chlorella spp.),分析臭氧处理海水生成氧化物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以及臭氧处理海水后氨氮(NH4 -N)和亚硝酸盐氮(NO2- -N)含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5±1)℃,光照度10 000 lx左右,光照时数:黑暗时数为14 h:10 h,pH 8.0±0.1,盐度30.0±0.1的条件下,臭氧生成氧化物质量浓度<0.735mg/L时,对小球藻不产生毒害作用;在臭氧生成氧化物质量浓度>1.036 mg/L时,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小球藻大量死亡);质量浓度为2.364 mg/L时,小球藻全部死亡.经臭氧处理的海水,其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质量浓度降低,其中氨氮最大降低82.6%.  相似文献   

3.
臭氧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用于水处理具有反应快、投量小、半衰期短无残余毒性和二次污染的特点。 在水产养殖特别是工厂化养殖和工厂化育苗的水处理尤为重要,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的产量,成本和育苗的成败。用臭氧进行处理,不仅可以杀灭养殖育苗水体中的病菌、活病毒和原水中的藻类。对水生动物有害的可溶性铁、锰及重金属、亚硝酸氮氧化成对生物无害的氧化物及硝酸盐、分解硫化氢,对有毒的氰化物、有机锡(这些物质对苗种和幼体危害极大)具有强烈的氧化和遮蔽作用,并能强化水的过滤,具有澄清效果和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基于臭氧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臭氧灭菌已广泛应用于海水观赏鱼的养殖中,且效果良好。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臭氧无色.具辛辣刺鼻的气味,有毒。臭氧在气态时极不稳定,会逐渐分解成氧。臭氧溶于水,会与水发生一连串的反应.它可杀灭水中的细菌及某些原生动物,但对杀灭鱼体的寄生虫却效果甚微。一、臭氧杀菌的机制臭氧在水中会发生分解,分解产物包括氢氧根(OH-)及氧分子等。而其中最重要的产物是氢氧离子,Baxendale曾报道;OH-的氧化能为-2SV(H-=1M),这个值比臭氧本身的氧化能都大,臭氧最高的氧化能在酸性溶液中为-2.07V.在碱性溶液中只有…  相似文献   

5.
河豚毒素的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根据河豚毒素的理化性质,分别采用去除河豚内脏油脂、除蛋白、活性炭吸附、阳离子交换、分子筛层析、乙醇沉淀等方法得到纯度较高的河豚毒素。本方法生产河豚毒素具有对人体无毒无害、操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易于工业化批量生产等特点,并且生产出的河豚毒素可以基本满足各种对河豚毒素应用的需求,是较为可行的生产河豚毒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臭氧对海水的消毒及其在海胆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不同的实验,证明臭氧对海水的消毒作用是高效和彻底的,处理后的海水完全能达到海胆育苗用水要求,可安全用于单胞藻的培养和稚海胆的培育,在冬季回收水的利用可极大地降低能耗,使海胆育苗成本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去除鱼皮制胶原蛋白中的脂类物质和小分子物质易造成产品的严重腥味,实验研究和比较了活性炭吸附法、酵母菌发酵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种方法对罗非鱼鱼皮水解液脱腥的效果,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各自最佳的脱腥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效果不仅最佳,还能回收脂类成分,其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1.5 h。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研究了活性炭对水溶液中呋喃唑酮的吸附行为。热力学研究测定300.0、308.0、318.0、328.0K四个温度下达到吸附稳态时活性炭吸附水溶液中呋喃唑酮的量。结果表明,活性炭对呋喃唑酮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ΔH=-28.10kJ.mol-1,且40kJ.mol-1,说明该吸附是一个物理吸附且过程中放热。同时测得吉布斯自由能ΔG0,表明吸附质从溶液到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过程是自发过程。动力学研究测定了在298.0、303.0、308.0、313.0K四个温度下活性炭吸附呋喃唑酮动态过程的吸附量,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比较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描述,其表观活化能Ea为5.86kJ.mol-1,所需活化能较小进一步证明试验温度下吸附以物理过程为主。  相似文献   

9.
冷水性鱼类工厂化养殖中臭氧催化氧化降解氨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低温下臭氧催化氧化降解养殖水体氨氮的有效途径,并对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反应副产物进行分析。利用臭氧发生器和催化反应设备,把加入5mg/L NaBr的养殖水体与臭氧充分混合,在Br^-的催化作用下,使臭氧与氨氮产生氧化反应,产生氮气,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实验在一个9.2m^3水体、养殖密度为10kg/m^3的封闭循环式冷水鱼养殖系统中,以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为实验动物,在192h的换水周期内,每24小时采水样1次,检测养殖水体中的pH、溶解氧、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悬浮物等水质指标,确定低温下臭氧催化氧化降解养殖水体氨氮的能力和使用方法。研究表明,在Br^-的催化作用下臭氧可有效氧化降解养殖水体的氨氮,降解效率可达50.11%,比臭氧直接氧化法高24.31%;降解过程中硝酸盐、亚硝酸盐都有一定积累,但在臭氧的作用下亚硝酸能转化为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在192h降至0.089mg/L,硝酸盐为主要副产物;pH值逐渐下降,192h降至5.55,养殖过程中可用NaOH-NaHCO3缓冲液进行适当调节。臭氧催化氧化降解氨氮是一种有效的水处理方式,对于冷水性鱼类工厂化养殖的循环水体处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优化封闭式循环水处理的系统工艺和运行参数,通过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的试验手段,将循环水处理系统工艺中的臭氧投加位置进行前置与后置的比较分析,探讨臭氧工艺变化对半滑舌鳎循环水养殖系统水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养鱼池进水口化学需氧量(COD)浓度都随着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增加而降低,臭氧后置比前置COD浓度下降更快,在ORP达到356 mV时,COD浓度降低29.38%;养鱼池进水口的氨氮、亚硝酸氮浓度后置低于前置;随着臭氧添加浓度的增加,系统对COD、氨氮、亚硝酸氮的去除率都显著增加(P<0.05),且当达到356 mV时,后置时系统对COD、氨氮、亚硝酸氮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34.89%、50.63%、20.64%.结果表明臭氧最佳的投加位置在循环水处理工艺的后端,臭氧投加量控制在ORP指标350 mV时,对氨氮、亚硝酸氮的去除效果更具优势,并可清新水质,节省纯氧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