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白菜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采用塑料半薄切片技术, 在光学显微镜下系统地观察了大白菜同质异核、异质同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保持系花药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主要发生在减数分裂期, 花粉母细胞不能发生正常的减数分裂;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主要发生在四分体时期或小孢子单核期, 表现为绒毡层细胞异常, 四分体或小孢子败育。  相似文献   

2.
辣椒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选育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辣椒在自交后代中可分离出雄性不育株。若是用两用系类型,其不育性受细胞核内一对或两对隐性基因所控制。不育株雄蕊退化,没有花粉或花粉无生活力,育性在白蕾期或初花期可拨离花药识别。辣椒两用系原种,可在隔离区内人工授粉繁殖。利用不育株与杂交组合父本杂交,可获得高纯度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萝卜雄性不育性的几性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萝卜234株雄性不育株的花器形态观察,将其分成3种类型:花冠退化型,雄蕊萎缩型,花粉败育型。花粉败育型中按柱头外露情形可观察形可观察到柱头外露,半外露及不外露3种状态。萝卜雄性不育系的四分体子孢子正常,花粉粒从小孢子形成以后开始退化。401A、7701A在小群体中的育株率达100%。通过3对雄性不育材料及其保持系的酯酶同功酸分析,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5条和第6条酶带,酶带显色  相似文献   

4.
枣树雄性不育新种质的获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测定花粉生活力、花粉量并结合解剖学观察, 首次从枣树自然群体中鉴定得到了1个黄蕾无花粉的雄性不育材料枣雄性不育1号。在雄性不育1号花粉发育过程中可见四分体, 之后小孢子聚集解体, 至黄蕾期花药空囊或仅留花粉残迹, 其花粉败育发生在四分体以后。四分体时期绒毡层肥大增厚可能与花粉败育有关。雄性不育1号胚中度可育、大果和早熟, 可以作为枣树杂交育种中有价值的母本材料。  相似文献   

5.
新高系梨雄性不育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砂梨( Pyrus pyrifolia Nakai) 中首次发现新高系梨绝大多数品种为雄性不育品种(品系) ,运用5种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 形态学观测花药、花粉情况; 花粉离体培养法; 整体染色透明法对花药显微观测; 石蜡切片解剖法对大蕾期花药、花粉囊、花粉显微观测; 田间授粉试验。结果表明: 新高系梨9个品种中除‘早生黄金’梨为雄性可育品种外, 其它8个品种即‘新高’、‘黄金’、‘水晶’、‘荣山’、‘天皇’、‘金秋’、‘晚大新高’、‘农家新高’均无正常花粉或正常花粉极少, 为花粉败育, 属孢子发生性雄性不育类型, 且其雄性不育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羊角椒雄性不育两用系为试材,对其可育系与不育系的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花蕾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以了解宁夏羊角椒雄性不育两用系物质代谢的差别。结果表明:可育系的不同时期花蕾中与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高于不育系,小花蕾时期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别不明显;随着花蕾的发育,不育系和可育系中的脯氨酸含量均逐渐增加,不育系花蕾和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可育系。说明宁夏羊角椒雄性不育系的营养代谢的缺陷是表现在整个植株的,而不是只表现在花粉的发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②雄性不育系的利用田福发等(2004)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系统研究了红菜薹波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系(Polima CMS)、红菜薹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Ogura CMS)及相应保持系花药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观察结果表明,红菜薹Polima CMS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阶段,不形成花粉,属无花粉型,此不育系花药不形成绒毡层和中层;而红菜薹Ogura CMS花药败育发生于小孢子母细胞期或四分体时期,表现为绒毡层细胞异常,挤压四分体,导致四分体和绒毡层同时解体而败育.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细胞学角度研究大葱雄性不育的机理,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大葱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花药与花粉发育过程进行比较研究。观察结果表明:大葱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小孢子母细胞都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四分体可以释放出小孢子。雄性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发生于单核小孢子时期,具有单核败育的特征。观察发现大葱雄性不育系的小孢子有2种败育类型:(1)绒毡层细胞正常发育,但中层细胞发生了延迟解体的现象,小孢子时期仍然存在,与逐渐缩小的药室一起挤压小孢子细胞成一染色极深的团块状物质;(2)绒毡层提前解体,不能提供小孢子发育所需的营养,小孢子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解体,仅剩下内空的花粉粒。花粉败育不仅与绒毡层有关,还与中层细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9-R9为试材,以可育材料24为对照,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药败育过程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药可以形成部分外形正常的花粉囊,但囊内物质随着花蕾的发育逐渐解体,最终这种不正常的花粉囊全部解体消失。不育系花药发育受阻于花粉母细胞形成之前,此时花粉囊内未见绒毡层,可能是其本身并未形成绒毡层。  相似文献   

10.
以宁夏羊角椒雄性不育系为试材,应用ISSR技术,对其不育系及其相应的可育系基因组DNA进行了比较分析,从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了35条引物在两系之中都获得了ISSR-PCR扩增产物。结果表明:在不育系中获得4条稳定扩增的特异片段ISSR-10850、ISSR-13850、ISSR-14800和ISSR-15180,初步认定这可能是导致宁夏羊角椒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不育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1.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我国第二大蔬菜作物,而雄性不育性状是辣椒杂交种选育中最重要的性状之一。该研究利用辣椒不育系3198A和恢复系3414-3-5的杂交后代F2分离群体249个植株,在观察花药形态的基础上,对花粉育性的分离情况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三者的花药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不育系的花药瘦小无花粉,恢复系、保持系的花药大而饱满,成熟花粉中充满淀粉粒;F2代花粉育性分离结果分析表明,辣椒雄性不育系3198A的雄性不育性状受到3对隐性核基因的控制,且存在光温敏不育基因。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辣椒光温敏雄性不育的遗传特性,分离并选育出光温敏不育系,加速辣椒杂交种的推出。  相似文献   

12.
茎芥菜胞质四倍体白菜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茎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四倍体白菜杂交获得的同源四倍体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采用形态学和石蜡切片方法研究其花药解剖结构及发育。结果表明:该雄性不育为结构性雄性不育,其退化或畸形雄蕊分为5种类型:盾状雄蕊、条状雄蕊、片状雄蕊、羽状雄蕊和瓣状雄蕊。该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败育有两个时期,盾状雄蕊花药败育于孢原细胞分化期,雄蕊整个发育时期均处在孢原细胞分化期,无绒毡层与花粉母细胞的分化,不形成药室,属孢子体败育型;其它类型雄蕊,花药败育发生在雄蕊原基分化时期,由于雄蕊原基偏离正常的分化轨道,形成瓣状化雄蕊。  相似文献   

13.
黄巍  缪武 《辣椒杂志》2017,(2):29-32
了解辣椒两种雄性不育系在花粉败育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辣椒雄性不育系不育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以辣椒细胞核雄性不育(GMS)G06-77-2AB及细胞核质互作雄性不育(CMS)系C06-77-2A为材料,用Lowry法和蒽酮法对蛋白质和糖进行测定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辣椒两种不同类型不育系花蕾发育的各个时期,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不论是细胞核质互作不育系(C06-77-2A)还是细胞核雄性不育系(G06-77-2A)均明显低于其可育系(G06-77-2B),但是两种不育系之间没有明显规律可循。花蕾发育的各个时期,两种不同类型不育系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可育系,细胞核质互作不育系(C06-77-2A)明显低于细胞核雄性不育系(G06-77-2A)。两种雄性不育系在花蕾发育的各个时期,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可育系,两种不育系间无明显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4.
黄巍  缪武 《辣椒杂志》2017,(3):21-26
为了解两种辣椒雄性不育系的农艺性状,对细胞核雄性不育系G06-77-2A、细胞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C06-77-2A及两个不育系的可育系G06-77-2B的株高、开展度、花蕾、雄蕊、雌蕊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不育系除在株高和开展度较可育系大之外,其他性状和可育系基本一样;(2)雄性不育系的花蕾及雄蕊干质量都小于其相应的可育系,而雌蕊有异常膨大的现象,这一规律细胞核质互作不育系较细胞核不育系更突出,果实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见,辣椒细胞核质互作不育系C06-77-2A及细胞核雄性不育系G06-77-2A的整体性状好,个体间表现基本一致,能够运用于不育性状的回交转育亲本或选配杂交一代亲本。  相似文献   

15.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恢复系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与7个优良自交系共56个单株的测交F1进行花粉TTC染色和育性观察,以筛选其恢复系。结果表明:可育植株花粉数量多,TTC染色花粉着色好,而不育植株没有花粉或花粉数量极少,TTC染色花粉不着色或着色极浅;在7个自交系中,有4个自交系具有一定的恢复率,其中自交系R2中有1个单株的恢复率为100.0%,R8中有两个单株的恢复率为100.0%;3个恢复系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都优于母本与父本,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海韭一号是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以北京地方韭菜品种“小黄苗”雄性不育无性系为母本,汉中冬韭的优良株系J-01-2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连续多代自交,优株筛选,优系混合授粉培育而成的韭菜新品种。1990年在韭菜品种“小黄苗”的栽培田间,我们找到韭菜的雄性不育单株,并用植物组织培养建成该雄性不育系的无性系。其后几年内分别对该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做了检查和鉴定,证实该“小黄苗”韭菜品种的雄性不育无性系确实是雄性不育而雌性可育,可在配韭菜杂交种时作为母本利用。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核不育复等位基因的转育模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按照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根据雄性不育甲型"两用系"不育株与可育品系杂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比例,判断可育品系的基因型,将可育品系分成MsfMsf、Msfms、msms三种.提出了利用上述三种基因型可育品系转育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辣(甜)椒雄性不育选育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辣(甜)椒雄性不育选育和应用研究概况,包括核胞质型雄性不育系和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选育、遗传与来源,花器和植株的形态、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生化研究、败育机理,以及在杂优利用杂种一代品种选育和杂交种生产中的应用等.对该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及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萝卜雄性不育性的几种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萝卜(RapanussativusL.)234株雄性不育株的花器形态观察,将其分成3种类型:花冠退化型,雄蕊萎缩型,花粉败育型。花粉败育型中按柱头外露情形可观察到柱头外露,半外露及不外露3种状态。萝卜雄性不育系的四分体小孢子正常,花粉粒从小孢子形成以后开始退化。401A、7701A在小群体中的不育株率达100%。通过3对雄性不育材料及其保持系的酯酶同功酶分析,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5条和第6条酶带,酶带显色深浅及酶带数目有明显差异。不育系401A与其保持系401B的叶绿体DNA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BamHI消化后的电泳图谱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的ctDNA之间存在差异。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不育系401A、7701A及其保持系的叶绿体类囊体膜多肚,表明第5及第10条多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桃雄性不育的酶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桃属自花授粉植物,品种间有花粉能育与花粉不育两类,后者花药瘦小、色淡,不能产生正常发育的花粉和有生活力的配子,需异品种授粉才能结实。在现有优良品种中,花粉不育品种占有相当比例,在杂交育种中,也经常出现不育后代。对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如何进行杂种早期鉴定,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