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黄瓜病害苗期多抗性鉴定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2份黄瓜高代自交系为试材,通过对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的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种方法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ra=0.99723,rb=0.998586,rc=0.99887,rd=0.99946).经双样本等方差分析,各种病害单接与复接病情指数在0.01水平差异均不显著,充分说明复合接种法是可行的,可以用于黄瓜种质资源该4种病害的多抗性筛选.在复合接种条件下,17份自交系抗枯萎病;18份抗白粉病;5份抗炭疽病;8份抗黑星病.Q6对4种病害均具有较好的多抗性;66可兼抗枯萎病、白粉病和炭疽病;R1和K25-4可兼抗枯萎病、白粉病和黑星病3种病害,与田间鉴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以44份西瓜种质资源为试材,采取单一接种和复合接种的方法,评价了其对枯萎病和白粉病抗病性,以期为西瓜抗病种质资源评价和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单一接种法鉴定出对枯萎病高抗的西瓜种质5份,对白粉病高抗的西瓜种质有2份。复合接种法筛选出对2种病害同时具有抗性的西瓜种质有22份。将复合接种鉴定结果与单一接种鉴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相关性高、准确且科学,复合接种方法可以代替单一接种方法,有利于提高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对从国内外搜集的126份甜瓜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枯萎病和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单一接种条件下,枯萎病抗性评价结果为高抗种质7份,抗病种质42份,中抗种质61份,感病种质15份,高感种质1份;白粉病抗性评价结果为高抗种质9份,抗病种质42份,中抗种质72份,感病种质3份。复合接种条件下,筛选出甜瓜双抗种质1份,种质名称为PI164331,引自印度。通过两种接种方法相关性分析可知,复合接种鉴定结果与单一接种鉴定结果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随着黄瓜病害种类逐渐增多,病害程度日趋严重,黄瓜的多抗性鉴定筛选工作便成为抗病育种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前人已做过3种病害的多抗性鉴定技术研究(枯萎病—霜霉病—炭疽病、枯萎病—炭疽病—疫病、枯萎病—霜霉病—角斑病、霜霉病—角斑病—黑星病)〔1-3〕,但随着育种目标的不断提高,生产上要求兼抗4种甚至5种病害的黄瓜品种,这就对育种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黄瓜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的基础上,笔者初步进行了黄瓜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黑星病苗期多抗性鉴定方法的探索,并与各病害的单抗性鉴定相比较,以期确定一套适合这4种病害的多…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79份露地、大棚和温室黄瓜自交系栽培材料白粉病、霜霉病田间发生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对其白粉病、霜霉病抗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黄瓜材料间抗病性差异明显,筛选获得高抗白粉病材料33份,其中露地栽培类型1份、大棚栽培类型11份、温室类型21份,抗性材料共40份;高抗霜霉病材料22份,其中露地栽培类型2份、大棚栽培类型5份、温室类型15份,抗性材料38份。共获得兼抗2种病害材料11份,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喷雾法与浸根法,分别对99份国内外甘蓝种质资源(83份自交系、16份杂交种)进行黑腐病与枯萎病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共筛选出26份抗黑腐病的材料,其中2份表现高抗,即99-192和20-2-5(病情指数10);同时还筛选获得引162、奥奇娜、96-100-919等54份高抗枯萎病的材料(病情指数10)。其中,秋德、99-192、HB34、JS119、ZL66为高抗或抗黑腐病兼高抗枯萎病的材料,且JS119和ZL66为早熟、圆球类型材料。进一步对抗性材料的地理来源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发现83份自交系材料中高抗枯萎病的材料多来自日、韩等国家,且多为早熟、圆球类型;而高抗黑腐病材料多为晚熟、扁球类型,早熟类型中对黑腐病有较强抗性的材料较少。分别对不同抗性材料配制的16份杂交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蓝黑腐病、枯萎病的抗性分别符合隐性和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7.
采用苗期人工鉴定的方法,对烟台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提供的101份烟台地方黄瓜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了白粉病及霜霉病的抗病性鉴定筛选,以期筛选出既抗白粉病又抗霜霉病的多抗黄瓜新品种。结果表明:有37份对白粉病的抗性表现为抗病,其中25份材料表现为免疫,抗病材料以华北型黄瓜居多,欧美型黄瓜次之,华南型黄瓜最少;有11份材料对霜霉病的抗性表现为抗病,无免疫及高抗材料;有7份材料对2种病害均表现为抗病。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兼抗棒孢叶斑病和黑斑病的黄瓜育种材料,我们采用苗期人工接种的抗病性鉴定方法对58份黄瓜材料进行了棒孢叶斑病和黑斑病的抗病性评价。通过对该2种病害的病情指数分析,获得棒孢叶斑病高抗材料4份,抗病材料11份;黑斑病高抗材料10份,抗病材料6份。其中兼抗2种病害的材料11份,‘A86-1’、‘G5-4’和‘N103-2’对2种病害均达到高抗级,‘07L35’、‘09L4漆’、‘H31-2选’和‘W43-1-2’对棒孢叶斑病为抗病级,对黑斑病为高抗级,‘G5-2’、‘Q6’、‘XL6-1-2’和‘XL6-3’对2种病害的抗性均为抗病级。获得的抗病资源为黄瓜多抗性育种和骨干亲本自交系的抗性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黄瓜褐斑病抗源鉴定与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方法,对34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了褐斑病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5份高度抗褐斑病资源、2份抗病资源、3份中抗资源,其余均为感病和高度感病资源。鉴定结果说明现有黄瓜种质资源中蕴涵着潜在的改良黄瓜褐斑病抗性基因。通过对高抗/高感亲本杂交F1、F2代及回交世代的抗病性分离观察表明,符合孟德尔的1∶2∶1和1∶1的分离规律,认为抗病性由1对单隐性基因控制,感病相对于抗病为不完全显性。研究结果对黄瓜抗褐斑病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瓜菜》2020,(2):27-30
为了筛选抗白粉病强的华南型黄瓜种质资源,以17份华南型黄瓜自交系为材料进行白粉病喷雾接种,调查并测定了自交系材料的病情指数、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指标。结果表明,根据白粉病病情指数,自交系材料'C0503’和'C1216’属于高抗',15C-18’为抗病',01JM-1’为中抗,其他为高感或感病。这4份材料在发病后保持着较高的相对叶绿素含量(50%以上)和较高的光合速率(20μmol·m~(-2)·s~(-1)以上),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下降幅度较小。对白粉病抗性强的材料光合性能也强,自交系材料'C0503'’C1216'’15C-18’和'01JM-1’可以作为品种选育的抗病性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
黄瓜黑斑病是春棚栽培黄瓜的重要病害,以采自田间分离保存的086菌株为供试菌源,利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观察2种方法对30份黄瓜材料进行黑斑病的抗性评价,苗期接种筛选出9份高度抗病材料、2份抗性材料、1份中抗材料,而其他均为感病和高度感病材料。其中抗性(含中抗)材料占40%、感病材料占60%,成株期田间调查结果与苗期接种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苗期接种结果准确,接种方法可靠。同时还说明我们现有的黄瓜种质资源中蕴藏着对改良黑斑病抗性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2.
黄瓜黑斑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品种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黑斑病近几年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已成为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适应黄瓜抗病育种的需要,对黄瓜黑斑病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出适合于黄瓜黑斑病苗期抗病性鉴定的方法:于黄瓜幼苗1~2片真叶期时,采用分生孢子浓度为1×107~2×107个?mL-1的悬浮液喷雾接种,以叶面不形成水滴为度,接种温度22 ℃左右,黑暗保湿48 h|接种后幼苗置于培养箱中,白天28~30 ℃、夜间20 ℃,13 h光照/11 h黑暗,前48 h温度为22 ℃左右、相对湿度为100%|以后仅夜间保湿,5~15 d调查发病情况。利用该方法筛选出10份高抗材料,8份中抗材料,以及2个高抗品种D9和W3,4个抗病品种3-1、LW11、BA74和A8674。  相似文献   

13.
石岩  默宁  祁世明  梁燕 《中国蔬菜》2020,1(6):39-43
对154份番茄材料(包括普通番茄76份,樱桃番茄78份)进行两年两次田间番茄斑萎病毒病的病情指数调查,筛选出14份对番茄斑萎病毒病具有稳定抗性的番茄材料,利用sw-5-2共显性SCAR标记对田间表现抗病的材料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发现3份抗病材料携带抗番茄斑萎病毒病的Sw-5基因。为缩短番茄斑萎病毒病人工接种鉴定周期,以含有sw-5的抗病材料H8和感病材料M82为研究对象,设置4、6、8、10片真叶4个接种时期,分别在接种后14、21、28 d进行病情指数调查和抗性分级,结果表明,6片真叶期接种,接种后28 d进行病情调查即可有效鉴别植株番茄斑萎病毒病抗性,与8、10片真叶期接种效果相同,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效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黄瓜种质材料抗褐斑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在温室鉴定了20份黄瓜高代自交系(材料)对褐斑病菌071抗性.结果表明:有3份高度抗病材料,1份抗性材料,中抗材料1份,而其它均为感病和高度感病材料,说明现有的黄瓜种质资源蕴藏着对改良黄瓜品种抗病性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主要辣椒栽培品种对疫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价四川省主栽辣椒品种对疫病的抗性水平,采用室内苗期接种(6~8 片真叶期)、移栽大田后接种(分枝期)和病圃试验(结果期)3 种方法对四川省主栽的56 个辣椒品种进行疫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5 个辣椒品种采用3 种鉴定方法均对疫病具有抗性,18 个品种均表现为感病,其余品种由于接种时期和栽培环境不同抗性类型发生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室内苗期人工接种能更准确地反映辣椒在田间的真实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6.
黄瓜褐斑病抗病性鉴定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孢子浓度为(3~4)×10 4个•mL-1的黄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第一真叶期黄瓜幼苗,保湿24 h。该方法适合于黄瓜褐斑病的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和大量材料的抗源筛选,利用该方法筛选出3份高抗材料和2份抗病材料。品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津优3号和津优38号为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17.
翠玉是96481-1-自混-1和2003710-4-短配制而成的优良一代杂种。植株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瓜短圆筒形、浅绿色,瓜条顺直,表面光滑无棱沟,刺白色、稀少。平均瓜长17.5 cm,单瓜质量123 g,瓜把长2.3 cm,肉厚占横径的比例在58%左右。田间表现抗枯萎病,中抗白粉病。苗期人工接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霜霉病、炭疽病。商品性好,风味品质优良。平均折合667 m2产量为4 135.1 kg,比对照翠绿增产48.4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大蒜紫斑病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燕  程智慧  程晓兰  王一  牛青 《园艺学报》2009,36(5):763-770
 以G087 (抗病) 、G064 (中抗) 、G073 (感病) 大蒜为鉴别品种, 对大蒜紫斑病的侵染途径, 抗性鉴定的接种叶龄、接种浓度、接种部位, 接种后培养温度及调查时期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苗期紫斑病菌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均可浸染大蒜植株, 而花芽鳞芽分化期只可通过伤口侵入。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叶龄为5叶期; 最适接种浓度为1 ×106个·mL - 1 ; 离体接种法较活体接种法更简便快捷。离体接种鉴定时, 叶面接种和叶背接种鉴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接种后最适培养温度为21 ℃; 最适调查时期为接种后第6天。以G057 (抗病) 、G103 (中抗) 、G083 (感病) 大蒜为验证品种, 离体接种鉴定结果显示,建立的大蒜紫斑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可行, 能如实反映品种的真实抗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SCAR引物862对288份黄瓜自交系进行黑斑病抗性检测,结果有32份资源抗病.通过对36份资源与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相比较,二者的符合率达94.44%;对76份田间表现感病的材料进行标记检测,4份材料具有抗病带,符合率达94.74%.在育种应用中,可先通过标记初步进行大量材料的抗性检测,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做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黄瓜种质资源抗性筛选的效率.抗黑斑病资源的获得,为进行抗黑斑病黄瓜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