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由于外界温度逐步升高,随着肉鸡的日龄增加,肉鸡会出现严重的热应激,如减料、拉稀、中暑等,造成鸡群抵抗力下降,料肉比增加,直接降低了利润。高温高湿时小鸡如何使用风机降温,肉鸡场往往掌握不到位,而导致鸡群提前发病。1风机应用原则和体感温度要求横向通风一般适用于舍外温度低于12℃时间,高温季节肉鸡10日龄前,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要逐步实现最小通风向过渡通风和纵向通风之间的转换;冬春冷季节和夏天晚上温度低时的  相似文献   

2.
产蛋鸡生存的基本条件是饲料、空气、温度和水。  在冬春低温季节饲养产蛋鸡如何依据温度变化调配出完善的日粮以及如何创造产蛋鸡的良好产蛋环境,是低温季节养好产蛋鸡的关键所在。  根据产蛋鸡需温和通风量要求,如何合理正确掌握和处理温度与通风关系,是当今养鸡上的一门技术。现就冬春低温季节产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浅谈几个问题:  一.饲料调配问题  进入低温季节,由于舍温下降,产蛋鸡为了维持高体温,依据鸡“为能而食”,势必引起产蛋鸡采食量增多。如继续饲喂秋季配方日粮,采食量的增多就造成了除能量营养以外的营养素…  相似文献   

3.
夏季是肉鸡饲养难度较大的季节,所以把夏季称为肉鸡饲养的“逆季”,即不顺利的季节。温度对肉鸡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健康状况都有很大的影响。肉鸡到28日龄后,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1℃,而夏季鸡舍温度常常超过30℃,对肉鸡的饲养非常不利。高温对肉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温环境对不同阶段肉鸡生长性能、体温及行为的影响,探索肉鸡适宜生长的下限温度。试验1:选择360只2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各组肉鸡分别饲养于6个人工环境控制舱内,舱内平均温度分别为26.5、25.0、23.5、22.0、20.5和19.0℃。试验2:选择240只35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各组肉鸡分别饲养于5个人工环境控制舱内,舱内平均温度分别为22.5、20.5、18.5、16.5、14.5℃。2个试验均持续1周,分别测定肉鸡的生长性能、体表和体核温度以及行为学指标。结果表明:1)在21~28日龄阶段,低温环境对肉鸡的料重比(F/G)、不同部位的体表温度及采食、站立和抱团行为次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平均温度26.5℃组肉鸡的F/G显著低于平均温度22.0、20.5、19.0℃组(P0.05),平均温度26.5℃组肉鸡的鸡冠温度、眼睑温度、脚蹼温度和小腿温度显著高于平均温度22.0、20.5、19.0℃组(P0.05),平均温度26.5℃组肉鸡的采食、站立和抱团行为次数显著低于平均温度22.0、20.5、19.0℃组(P0.05)。2)在35~42日龄阶段,低温环境对肉鸡的F/G、不同部位的体表温度及站立、抱团行为次数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平均温度22.5℃组肉鸡的F/G显著低于平均温度16.5和14.5℃组(P0.05),平均温度22.5℃组肉鸡的鸡冠温度、眼睑温度、耳垂温度、脚蹼温度和小腿温度显著高于平均温度16.5和14.5℃组(P0.05),平均温度22.5℃组肉鸡的抱团行为次数显著低于平均温度18.5、16.5、14.5℃组(P0.05),平均温度22.5℃组肉鸡的站立行为次数显著低于平均温度14.5℃组。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25.0~22.0℃是21~28日龄肉鸡适宜生长的下限温度,19.5~17.5℃是35~42日龄肉鸡适宜生长的下限温度。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成为近年来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1999年9月-2000年9月,我们诊治鸭传染性浆膜炎29户,31批病鸭,累计36550羽。1发病概况浙江省金华市为红壤丘陵地区,山塘多,养鸭业较为发达。近年来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困扰着养鸭业的发展。本病无明显季节性,春冬季节比较多发,发病年龄在10日龄至70日龄,其中15日龄至50日龄为多见,有三户的病鸭分别为70日龄、105日龄和1…  相似文献   

6.
在养鸡生产中,环境温度是影响肉鸡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肉鸡到28日龄后,最适宜的生产温度是21℃,而夏季鸡舍温度常常超过30℃,对肉鸡的饲养非常不利。由于这个季节饲养肉鸡难度较大,所以把夏季称为肉鸡饲养的“逆季”,即不顺利的季节。高温对肉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  相似文献   

7.
正冬春季节,肉鸡生产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由于冬春季节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各品种肉鸡的饲养管理条件也要相应提高,希望各位养户能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及时转变换季肉鸡饲养管理工作的观念。为了保证养户鸡群安全过冬,提高养户的饲养成绩,服务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相应制订了冬春季节肉鸡饲养管理要点及注意事项,请各养户遵照执行。1保温通风结合冬季天气寒冷,在保温的同时要注意通风和防贼风。平地饲养的肉鸡要加厚垫料,勤换垫  相似文献   

8.
环境低温及L—精氨酸对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鸿军  韩博 《中国家禽》2001,23(18):8-10
本试验用高能日粮饲养400只1日龄AA肉鸡,14日龄时保优淘弱,随机分组,其中100只为正常温度(20℃)对照组,150只为低温(11℃)试验组,100只为低温(11℃)试验鸡日粮添加1%L-精氨酸组,用单因子低温诱发肉鸡腹水综合征,并于不同时间用红细胞压积、腹水心脏指数和腹水阳性率作为常规指标来判定肉鸡腹水综合征.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为11℃(13.5~8℃)的条件下,低温试验组肉鸡复制出腹水综合征动物模型,累计腹水综合征发生率为9.33%,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3%(p<0.01);低温试验肉鸡日粮添加1%L-精氨酸使腹水综合征发生率为3%,与低温试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试验显示,L-精氨酸可降低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冬春季节是肉鸡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冬春季节养殖户反映最多,技术员最头痛的以咳嗽、气管哕音、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等临床症状为特征的肉鸡呼吸道疾病开始增多,严重影响着肉鸡牛产成绩及牛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环境温度对肉鸡饲料利用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600羽混合维进行了两次试验,研究环境温度对1~45日龄AA商品肉鸡饲料利用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试验Ⅰ育雏温度由35℃递减到22℃,22日龄后分别维持在22℃、17℃和14℃。试验对育雏温度由35℃递减到20℃,22日龄后分别维持在20℃、25℃和28℃。结果表明:生长期在20~22℃中,肉鸡全期饲料利用率最高,低于或高于上述温度,饲料利用率均下降;生长期在17℃和20℃中,全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冬春季节气候潮湿、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是一年中养鸡条件最恶劣的时候,也是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鸡群管理难度大.总结近几年来技术服务的经验,结合当前的实际,将冬春肉鸡饲养管理工作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环境温度对肉鸡饲料利用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600羽混合雏进行了两次试验,研究环境温度对1 ̄45日龄AA商品肉鸡饲料利用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试验I育雏温度由35℃递减到22℃,22日龄后分别维持在22、17和14℃。试验Ⅱ育雏温度由35℃递减到20℃,22日龄后分别维持在20、25℃和23℃。结果表明:生长期在20 ̄22℃中,肉鸡全期饲料利用率最高,低于或高于上述温度饲料利用率均一降;生长期在17℃和20℃中,全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引进我区的樱桃谷肉鸭,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45—49天体重达2—2.5公斤,便可上市。这种鸭,早期一些有经验的鸭农,瞄准市场,狠抓冬季育雏饲养肉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烧鸭提供原料,丰富冬春肉类市场,值得提倡。樱桃谷鸭1—20日龄可定为育雏阶段。为了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应突出抓好以下技术施措: 一、保温刚出壳的雏鸭要求所处的环境温度在33~34℃,以后随日龄增大而逐渐降低,20日龄便可脱温。我区冬春季节一般在5~20℃,无疑,不保温无法把雏鸭养成活。温度是否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E对热应激肉用鸡免疫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日龄AA肉鸡120只,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和Ⅳ组为试验组,按常规方法育雏,20日龄时饲养于温度27-35℃,相对湿度83%-90%的热应激环境中,各组鸡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200和300mg/kg一素E,于30和50日龄翅静脉采血,检测其免疫及内分泌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在肉鸡生产中,环境温度是影响肉鸡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肉鸡到28日龄后,最适宜的生产温度是21℃,而夏季鸡舍温度常常超过30℃,对肉鸡的饲养非常不利。因此很多的养殖户和业内人士把夏季称为肉鸡饲养的“逆季”,即不顺利的季节。为有效的规避夏季肉鸡饲养风险,获取最大的养殖收益,养殖户要提前谋划,扎实做好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冬季和初春,气候寒冷,光照不足,加上蛋鸡换羽后维持需要加大,产蛋率下降,养殖效益可能明显下降。因此,要想提高冬春季节饲养蛋鸡的经济效益必须抓好以下技术措施。1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蛋鸡产蛋期要求温度范围为8~27℃,最适温度13~24℃。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蛋。冬春季节当外  相似文献   

17.
血栓素和前列环素在肉鸡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只商品代肉鸡分成低温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在15日龄利用15-18℃低温诱发肉鸡肺动脉高压和腹水症。用放射免疫诊断盒测定处理后19、27、33、40日龄血浆、肺脏TXB2和6-酮-PGF1α的动态变化,利用SMUP-2A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监测肺动脉压变化。结果表明肺脏和血浆TXB2在低温早期均出现升高,肺动脉低压组、高压组也出现显著性升高;低温处理早期血浆和肺脏组织6-酮-PGF1α浓度呈显著性降低,肺动脉高压组、低压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低温处理2周后肺动脉出现高压,这提示低温早期TXB2/PGI2失去平衡,肺脏和血液中TXB2升高可能是造成低温早期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腺胃炎、肌胃炎及肠毒血症是病毒和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在肉鸡养殖业中较为多见,其病致病病原体是多种病毒和魏氏梭菌a型或c型引起的,夏秋季节多发,冬春季节时有发生,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是主要诱发因素,鸡只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饲养管理不当亦可引起本病发生,发病日龄主要在7~20日龄左右。笔者在诊疗中遇到此病例,诊疗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肉鸡腹水综合征(Ascites.synarome)是肉用仔鸡以明显腹腔积水、肺充血、心包积液、右心室肥大和肝组织变性为特征的非传染性疾病,多发于25~70日龄左右的肉用仔鸡,海拔较高地区最为常见,又称"肉鸡高海拔症"。根据近几年我省及云南地区的肉鸡养殖发病情况统计分析,该病多发生于如:艾维茵、AA快大型肉鸡以及良风花、快大黄、铁脚麻等杂交肉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多发。其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仔猪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仔猪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多发生在早春、秋末气温骤变的季节,是威胁仔猪健康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笔者于1996年9月至1998年12月采用双黄连与青霉素配伍治疗仔猪急性呼吸道感染30例有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区农户饲养的仔猪,其中15-25日龄17例41头,25-45日龄11例19头。2诊断标准患病仔猪均在冬春季节“感冒”后出现以咳嗽、流鼻液、发热、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于、湿性罗音和(或)哮鸣音。食欲减少、怕冷、喜钻草堆。3治疗方法30例(60头仔猪)随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