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香菇工厂化栽培模式及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香菇工厂化栽培模式主要有菌棒模式和透气袋模式两种。为促进香菇工厂化栽培的进一步发展,现对这两种模式的发展现状及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述及讨论,以期为香菇工厂化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香菇菌棒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各环节缺乏操作规范的产业问题,通过多年、多点、多平台技术研发、参数优化及产业化应用,形成了香菇菌棒集约化生产技术规程。该技术规程在现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涵盖了菌棒集约化生产过程中的厂区选址及布局、设施设备、品种选择、栽培基质、料棒制作、灭菌、冷却、接种、菌棒培养、菌棒贮存等环节的作业技术要求及香菇菌棒集约化生产模式的核心技术,并针对菌棒制作过程出现的微孔、胀袋、灭菌不彻底、污染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该研究可为促进适合我国现阶段香菇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利用山西省较为丰富的果木资源,解决香菇产业栽培资源短缺问题,本试验选择香菇‘K5’为试验材料,以杂木、桑木、苹果木和枣木为栽培基质,测定并分析了子实体和菌棒中的有机质含量及香菇产量。结果表明:4种果木屑均可作为香菇的栽培基质,且香菇产量和子实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枣木基质生产的香菇其产量和有机质含量均比其他果木基质要高,而且能更多的利用菌棒中的有机质。因此,在香菇代料栽培种可以考虑使用枣木代替传统的阔叶树木屑。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基质香菇氮、磷、钾运转规律,筛选适合香菇生产的栽培基质,本试验选择香菇‘K5’为试验材料,以杂木、桑木、苹果木和枣木为栽培基质,研究了不同栽培基质下香菇菌棒中氮、磷、钾的含量变化及其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香菇菌棒中的氮、磷、钾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转色完成时达到最高值;枣木基质和苹果木基质栽培的香菇,其菌棒中的氮、磷、钾含量以及养分利用率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因此,在香菇代料栽培中可以考虑使用枣木屑和苹果木屑代替传统的阔叶树木屑。  相似文献   

5.
刘再民  陶永恩 《新农业》2011,(11):53-54
在东北地区香菇栽培主要包括熟料生产和半熟料生产两种模式。春、夏季出菇的香菇菌种生产时间一般自10月至次年2~3月份结束,尤其是半熟料香菇生产,一旦冬季菌种生产出现问题,对出菇菌棒生产阶段造成巨大损失。根据近十年来对香菇半熟料生产调查,其中绝大多数为三级菌种生产管理不善,出现"伤热"缺氧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出菇菌袋菌种不易萌发、活力不强从而造成生产失败,严重的"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6.
香菇废菌棒作一品红栽培基质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香菇废菌棒作一品红栽培基质试验,探明利用香菇废菌棒替代泥炭作为一品红的栽培基质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中以①泥炭∶废菌棒∶鸡粪(5∶4∶1)和③泥炭∶废菌棒∶鸡粪(3∶6∶1)处理的一品红长势最旺,商品性最佳。  相似文献   

7.
<正>为提高滑子菇的成品率和转化率,进行了滑子菇小袋墙式栽培模式研究。实验证明,该模式具有产量高、污染率低、栽培周期短的优势,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1小袋墙式滑子菇栽培时间及生产设施1.1栽培时间。小袋墙式滑子菇栽培可以1年生产两个周期,第1个周期是10~11月份生产菌棒,来年3~7月进行出菇管理;第2个周期是3~4月份生产菌棒,8~12月进行出菇管理。  相似文献   

8.
香菇是我国最重要的食用菌,生产规模呈不断增长的趋势。香菇菌棒转色是生产中较独特的环节,菌棒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香菇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为深入研究香菇菌棒转色技术,优化香菇栽培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也为香菇优质菌种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从香菇菌棒转色期生理生化特性、转色的作用与方式、转色的条件控制与品种要求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香菇菌棒转色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桑树枝条是蚕桑生产中的主要副产物,一般多用做燃料,其利用价值极低。若用其粉碎后加上其它辅料作为培育香菇的原料制成菌棒或菌袋栽培香菇,每个菌棒(袋)可获利2元左右,每亩成园桑同的枝条栽培香菇可获得收入7000余元,既提高了桑园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价值,拉长蚕桑产业链,  相似文献   

10.
香菇是我国最重要的食用菌,生产规模呈不断增长的趋势.香菇菌棒转色是生产中较独特的环节,菌棒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香菇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为深入研究香菇菌棒转色技术,优化香菇栽培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也为香菇优质菌种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从香菇菌棒转色期生理生化特性、转色的作用与方式、转色的条件控制与品种要求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香菇菌棒转色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桑树枝条是蚕桑生产中的主要副产物,一般多用作燃料,利用价值极低。若将其粉碎后加上其它辅料作为培育香菇的原料制成菌棒或菌袋栽培香菇,每个菌棒(袋)可获利2元,每667平方米(1亩)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长,对健康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食用菌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鲜品香菇需求不断加大,保持鲜品香菇常年上市成为一种必然要求,但香菇生产周期长且对光线、温度的要求高,且纬度相近地区的气温相近,出菇时间比较集中,易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而后又无产品供应的市场现象。为了产业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经过几年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香菇周年化循环生产技术:一、栽培时间因为要实现周年化循环生产,所以每天都要生产一定数量的栽培菌棒,每天都有一批菌棒上架出菇。  相似文献   

13.
利用山区夏闲菇棚进行一品红国庆促成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结果表明,利用丽水山区夏季闲置香菇棚进行一品红国庆促成栽培,用香菇生产产生的废菌棒替代泥炭作一品红的栽培基质,既节约一品红生产成本,又可以增加香菇棚的利用率,提高菇棚的产出,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4.
<正>为提高滑子菇的成品率和转化率,进行了滑子菇小袋墙式栽培模式研究。实验证明,该模式具有产量高、污染率低、栽培周期短的优势,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1小袋墙式滑子菇栽培时间及生产设施1.1栽培时间。小袋墙式滑子菇栽培可以1年生产两个周期,第1个周期是10~11月份生产菌棒,来年3~7月进行出菇管理;第2个周期是3~4月份生产菌棒,8~12月进行出菇管理。  相似文献   

15.
香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著名的食药兼用菌。香菇历来被我国人民作为延年益寿的补品,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帮助消化、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预防肝硬变、消除胆结石和防治佝偻病等功效,在国内外享有"植物皇后"和"健康食品"的美誉。经常食用香菇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强身健体,增强身体素质。香菇属于低温变温菌类,栽培中香菇菌棒或菌床的转色与转色后的惊蕈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因为香菇菌棒转色与惊蕈工作是在香菇菌丝体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阶段的过渡中进行的,它受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作用,在栽培生产中要创造适宜的条件,才能避免香菇菌棒不转色、早产、群生、畸形的现象的出现,所以转色与惊蕈是香菇栽培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掌握好这个关键环节可以提高香菇的商品产量,保证香菇子实体产品质量,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反季节栽培香菇过程中,由于忽视了夏菇本身的特性和特定的设施,生产中常常出现菌棒烂筒现象,给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如何改善香菇生产环境卫生、改进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东部地区香菇覆土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东部地区香菇生产已有30年的历史,先后研发推广半熟料菌块栽培、半熟料陆地栽培、半熟料冷棚地床栽培和全熟料菌袋栽培等栽培模式,栽培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然而面临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仍然存在某些不足。2007年以来先后学习了湖北省和河北省的香菇生产模式,分析总结了现有栽培模式的优势与缺陷,历经2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了适合辽宁东部地区的香菇生产栽培模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农业》2021,(12)
正随着设施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香菇以其效益稳定可观(每棒利润2~4元)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得到了朝阳市广大菇农的认可,成为了朝阳市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品种,栽培模式主要以设施立棒栽培、层架栽培为主。要实现香菇稳产高产,做好出菇期补水技术尤为关键,下面将香菇温室立棒栽培模式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介绍如下:1需补水的原因香菇采收几茬后,菌袋重量明显下降,子实体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如补水不及时,将严重影响产量及效益。以15.2厘米×60厘米的菌料袋为例,菌棒出菇周期干物质变化与含水量如下:菌棒接种后湿重2.5公斤,含水率55%,干物质1.125公斤。养菌期90天湿重2.3公斤,含水率54%,干物质1.025公斤。出菇1~4潮(100天左右),菌丝代谢和出菇消耗干物质每潮约计0.1公斤。出菇5~6潮(60天左右),菌丝代谢和出菇消耗干物质每潮约计0.1公斤。出菇周期结束,菌棒风干重0.535公斤,经水分测定含水17.5%,干物质为0.44公斤左右。由此可见,为使菌丝尽快恢复生长,加速分解和积累养分,给香菇后续生长奠定养分基础,及时适时给菌棒补水非常重要,而且还能够促进快速见蕾。  相似文献   

19.
在反季节栽培香菇过程中,有的菇农由于忽视了夏菇本身的特性和特定的设施,生产中常常出现菌棒烂筒现象,给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我国香菇人工栽培长期以来都是用原木或段木栽培,利用木屑等代用料栽培香菇是从70年代开始。1986年我区采用福建古田的“人造菇木”栽培模式,一亩良田搭棚排放10000根菌棒,搭棚需用毛竹4000公斤,茅草2500公斤,人工60多个,花资2000多元。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