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腾冲红花油茶主要产果类型的果实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腾冲红花油茶由于长期的异花授粉和天然杂交产生的自然类型繁多,不同类型的植株开花、结实性状差异极大。通过对566株腾冲红花油茶的调查及其果实性状的差异性分析,表明在腾冲红花油茶众多的自然类型中蕴含着丰富的产果油用品种类型,并从其主要的产果类型中评选出细皮圆果、圆球小米、扁球小米、中柿饼、长圆谷穗等优良的腾冲红花油茶产果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 f.Simplex Sealy.)又叫红花油茶,红山茶,在花卉观赏方面有其特殊的意义。驰名中外的“云南山茶”就是“腾冲红花油茶”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出来的。“云南山茶”现有的108个品种中有三四十个,如:“卷瓣蝶翅”、“桃红绣球”、“玉狮子”等名贵新品种就是近年来直接从“腾冲红花油茶”的天然类群中挑选出来的。腾冲红花油茶主要是自然起源,解放前  相似文献   

3.
对腾冲红花油茶自然果实类型进行了调查,依据果型指数(果高/果径),将腾冲红花油茶的果实类型分为长果茶群(果高/果径>1)、圆果茶群(果高/果径≈1)和扁果茶群(果高/果径<1)三大类群。同时,依据果实形态特征细分为橄榄形、梨形、桃形、球形、柿饼形、五星形等30个类型;对各类型的果形特征及种实经济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型间果实性状指标差异显著,果实形态性状与果实经济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其中,果皮厚度与出籽率呈显著负相关,果高及果型指数与干籽含油率存在一定的负相关。腾冲红花油茶果实为橄榄果、平顶桃形果、平顶三角柿饼果、三心麻桔果、突顶柿饼果、小薄饼果、菊瓣果等7种自然变异类型出籽率和含油率较高,是理想的油用果形;而纺锤果、五星柿饼果、金色柿饼果、蟠桃果以及菊瓣果等5种类型的果实形状独特,可作为观果油用兼用品种。  相似文献   

4.
对和睦村和龙华寺两地的腾冲红花油茶重瓣、半重瓣类型资源进行植株调查,摸清了数量、位置、树体特征和花朵性状。两地共有腾冲红花油茶重瓣、半重瓣单株117株,花型有荷花型、牡丹型、蝶型等8种;花瓣颜色有淡红、粉红、粉白、桃红等9种。阐述这些重瓣、半重瓣植株生存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生存环境差、利用方法不当等问题,提出建立资源保护区,改变繁殖方式,开展优良品种培育,探索产业化开发模式等种质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居云南八大名花之首的云南茶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它的花大色艳、多采多姿驰名中外,是中国茶花中的佼佼者。边陲腾冲,是云南茶花的故乡,其特有的乡土树种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liculata Lindley f·simplex Sealy)是云南茶花的原始种群。几乎云南茶花所有栽培品种如名贵的恨天高、紫袍、童子面、松子鳞、蝶翅、牡丹茶等,都可以在红花油茶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找到其相似或对应的品种。除此而外,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观赏价值高的新品种。从腾冲红花油茶中选育云南茶花的新品种,可获山茶快速育种之功。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先后从红花油茶中选育出了80多个新品种,1991年元月,经云南省科委主持,由国内知名的茶花专家、  相似文献   

6.
为完善腾冲红花油茶杂交技术,选择不同种群类型的5个典型林分50株样株2 898朵样花,采用胶布隔离柱头授粉技术,在样花开花前1~3、7~10、15~20 d用相同的异源花粉对其人工授粉,在坐果稳定后的6月上旬统计坐果率,研究腾冲红花油茶在花蕾露红期人工授粉的可行性及最佳授粉时期。结果显示:不同时期授粉的坐果率差异极显著(P0.01),以开花前1~3 d授粉效果最佳,单株最高坐果率达100%,平均坐果率达(58.35±3.64)%;腾冲红花油茶种内杂交可以选择在开花前1~3 d进行。  相似文献   

7.
红花油茶,为茶科,茶属,1年两个花期,即春花与秋花,春花在3~4月,秋花于10~11月,叶片肉厚,革质,深绿色,浅锯齿,四季长青,叶繁枝茂,叶片宽4cm,长8cm;枝高可达2m左右,皮淡黄褐色,平滑不裂。春花秋果,果大如桃,单果平均重100g,大的150g以上,果后开秋花。红花油茶比普通油茶出油率高,平均含油量50%以上,高的达65%以上。茶油氛香,醇清、口感好,可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气虚、阴虚,可降低胆固醇,滋嫩肌肤。红花油茶作观赏花木种植,既可观花又可观果,其花大而多,色质鲜艳,花期长,可与茶花媲美。盆栽地栽均可,管理方法与茶花相同。于庭…  相似文献   

8.
谭巍 《中国林副特产》2010,(5):20-22,F0004
通过对引进郁金香4系列(DH、TR、SL、DE)、早中晚3类花期、16个品种的生育期性状和植物学性状综合比较,采用国际层次分析法,以萌芽率高于90%以上、观赏期达到20d以上、营养生长期在50d以下、株高在30~45cm、花朵高出叶尖8cm以下或低于或与叶尖平齐等性状进行评价筛选,适宜温室促成栽培的盆栽郁金香品种6个,DH系:中花类、单瓣品种Golden Apeldorn、Ollioules、Ad Rem;TR系:中花类、单瓣品种Washington、Leen v/d Mark;DE系:早花类、重瓣品种Monte Carlo。  相似文献   

9.
腾冲红花油茶是世界著名观赏花木和我国主要木本油料植物之一,花叶可供观赏,果实可以生产被誉为“油王”的腾冲红花油茶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由于过度采挖、掠夺性利用,腾冲县野生腾冲红花油茶已濒临灭绝,许多优良种质资源正在大量丧失。文中在阐述其自然种群分类及生存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种质资源调查、原地保护、异地保护等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0.
对高黎贡山以西的油用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摸清了腾冲红花油茶的分布规模、区域、形态特征和自然类型。高黎贡山以西共有油用腾冲红花油茶5 659.1 hm2,50个种质类型。  相似文献   

11.
云南山茶品种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国内外云南山茶品种资源的栽培历史、分类现状以及育种进程等;对国内外云南山茶品种资源的研究现状及热点问题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今后研究的4个方向:加强云南山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建立种质资源基因库;培育多个花色的云南山茶品种和加强云南山茶适应性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滇西地区红花油茶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云南山茶的原生种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 f.simpex Sealy的重点分布区和主要栽培区的18个县(乡)进行了病虫害调查,共鉴定出23种主要病害和5种主要虫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育种的方法,以杜鹃叶山茶Camellia azalea和山茶属红山茶组10个原生物种作为杂交育种亲本,设计20个杂交组合,研究其种间杂交亲和性。结果显示,杜鹃叶山茶与红山茶组原生种间反交时的杂交亲和性和育种效率要显著于正交组合。与杜鹃叶山茶进行杂交的亲和性,最好的是多齿红山茶C. polyodonta、南山茶C. semiserrata和浙江红山茶C. chekiangoleosa,其次是尖萼红山茶C. edithae、长毛红山茶C. villosa、滇山茶C. reticulata和全缘红山茶C. subintegra,较差的是厚叶红山茶C. crassissima和怒江红山茶C. saluenensis,最差的是毛蕊红山茶C. mairei。  相似文献   

14.
分子技术在油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技术因稳定性高、标记数量多、多态性丰富等众多优点而被应用于油茶研究中。从油茶遗传多样性、品系分类及品种鉴定、文库构建和重要基因研究等3方面分别阐述了分子技术在油茶研究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并对分子技术在油茶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腾冲红花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面积28 hm2、树龄39 a、直播造林且长期失管的腾冲红花油茶低产林开展抚育改造试验.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摸索出林相林园治理、密度调整、树型调整、加强土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抚育改造综合技术.改造后第四年的林分质量明显改善,树势恢复,大幅增产,采前落果得到根本遏制;植株平均结实率由19.93%增加到41.07%,粗油产量达220.5 kg/hm2,为改造前24 kg/hm2的9.19倍,为病虫害试验对照产量124.5 kg/hm2的1.77倍.试验结果为腾冲红花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老产区巩固产业持续发展,提高油茶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对腾冲红花油茶苗期病害进行了3年的调查,确定茶饼病、茶立秙病、茶炭疽病、白绢病4种为苗期主要病害.对其病原、植株受害状况、传播途径、发病期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化学防治措施,认为在茶苗生严中应积极预防、及时防治,病害未发生时以农业预防和化学防治措施为主,病害发生后,应多种农药轮流施用或混合施用,以有效防止腾冲红花油茶苗期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7.
腾冲红花油茶扦插繁殖技术研究及扦插苗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腾冲红花油茶扦插苗培育技术及插扦苗栽培效果,采用正交表L9(34)试验设计,用1 a生扦插苗与1 a生实生苗作对比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最好组合为:塑料大棚+70%遮阳+草泥碳±基质+两叶半木质化插穗+ABT生根粉Ⅰ号溶液浓度为100 mg/kg浸泡6 h+拱高45~50 cm的塑料小拱棚,成活后全光照,加强水肥管理是腾冲红花油茶扦插繁殖及培育壮苗的关键设施条件和技术措施.此技术条件下,扦插成活率达90%以上,周年抽梢率达100%,平均抽梢长度27.9 cm,平均根数6.9根,平均根长16.0 m.  相似文献   

18.
梅州市金花茶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梅州市对3种金花茶组植物进行引种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凹脉金花茶(C.impressinervis)和金花茶(C.nitidissima)均适合在广东省梅州市种植.用500 mg/L的ABT1溶液浸泡20龄显脉金花茶和12龄凹脉金花茶插条基部2h,在黄心土上扦插,成活率可达90%以上;用250 mg/L的NAA溶液浸泡20龄显脉金花茶和12龄凹脉金花茶插条基部2h,在黄心土+河沙基质上扦插,成活率达92%以上.建议加快金花茶在梅州市的引种繁育及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广南县油茶良种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广南县油茶良种化现状及存在的集约经营程度差,良种推广率低,良种繁育规模小等问题.阐述油茶良种化的必要性,据此提出建立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加快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实行标准化栽培管理等良种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低产油茶树嫁接茶花后的亲和性及生长势,结果表明:杂交品系嫁接亲和性好,嫁接成活率达97%,红山茶种系次之,为91%,而云南山茶系列嫁接成活率为85%;在30个名优茶花品种中有16个品种长势好,11个品种长势较好,3个品种的生长势一般。大规格名优茶花快速繁育的技术关键是适宜品种选择,嫁接前复壮、嫁接中保湿促愈合、嫁接后整形修剪与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