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白落叶松优质苗木培育技术及成本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白落叶松苗木2年的培育试验,长白落叶松优质苗木培育的关键技术:第一,土壤播种前做好基肥和消毒等措施处理;第二,种子处理方法与播种时间控制准确;第三,出苗期水分合理管理;第四,幼苗期对病虫害进行预测预防;第五,苗木速生期前进行适当追肥;第六,冬前截根起苗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方法;最后,冬季正确的苗木储藏方法.试验对长白落叶松优质苗木的成本进行估算:播种苗成本在0.08元/株左右;2年生移植苗成本在0.20元/株左右.  相似文献   

2.
乳源木莲苗木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乳源木莲1年生播种苗测定的12个苗木品质指标进行筛选,根据各类因子指标在生产实践中的可测性,得出地径、生物量、苗高、主根长、高茎比、叶片数作为衡量苗木的一般性指标。用主分量法进行分级,结合苗木生产实际,将苗木分为3个等级:Ⅰ级苗,苗高>87.4 cm、地径>0.83 cm;Ⅱ级苗,苗高29-87.4 cm、地径0.50-0.83 cm;Ⅲ级苗,苗高<29 cm、地径<0.50 cm。分级后Ⅰ、Ⅱ级苗木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76%。  相似文献   

3.
以春季播种、2年生南方红豆杉苗(S2-0),春季播种、3年生南方红豆杉苗(S3-0),春季播种、1 a后移栽、再培育2 a的3年生南方红豆杉苗(S1-2)为对象,在福建明溪研究分析不同苗龄型苗木质量与造林成效的差异。结果表明:与S2-0对比,S3-0苗高、地径、质量指数、单株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85.51%、50.00%、132.26%、210.88%。S3-0较S2-0造林成活率提高19.81%,造林后幼树树高、树高生长量、地径、地径生长量分别提高82.86%、61.86%、75.16%、104.76%。与S3-0相比,S1-2质量指数、根生物量、造林成活率、幼树地径、地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分别显著提高49.54%、16.53%、5.37%、6.37%、16.28%、13.78%。苗木根生物量、质量指数分别与造林成活率、树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建议采用S1-2苗木进行南方红豆杉造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育苗方式对光皮树出苗率及苗木生长情况和质量的影响,为掌握光皮树育苗技术和大面积造林选择优质苗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播种和营养袋2种方式育苗,根据苗木形态指标和外观柔弱程度进行苗木分级。[结果]播种育苗和营养袋育苗的成苗率较低,分别为48.5%、61.2%,平均仅为54.9%。播种苗和营养袋苗的平均苗高和地径分别为98.0、0.88 cm,109.6、1.02 cm,前者的规格小于后者,但后者育苗程序和用工多于前者。根据苗高、地径、根幅、>5 cm根长数、主根长、须根数等指标,大致将苗木划分为Ⅰ、Ⅱ、Ⅲ3个等级。密度控制在17~24株/m2为宜。[结论]播种育苗和营养袋育苗方法简单易行,实用性强,在1年内就能获取优质规格苗;合理密度是优质等级苗产出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凉山州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凉山州8个县(局)苗圃的14个树种苗木分别进行小样方随机抽样,调查苗木生长及根系现状,在各样方苗木性状精度检验的基础上,采用x-±s划分苗木等级,确定各树种的分级标准。其中主要树种1年生华山松Ⅰ级苗苗高9cm,地径0.23cm,Ⅱ级苗苗高范围在9~7cm,地径范围在0.23~0.20cm。3年生云杉Ⅰ级苗苗高37cm,地径0.86cm,Ⅱ级苗苗高范围37~32cm,地径范围0.86~0.63cm。  相似文献   

6.
于1986—1989年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苗圃对樟子松4种苗龄苗木(即1—1,2—0,2—1,1—2)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田间育苗试验方法,进行了对比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4种苗龄苗木生长节律基本相同。当旬平均气温回升到14.5℃时,各苗龄苗木的高生长同时达到高峰期。(2)在2年苗龄组中,1—1苗龄苗木的根体积大于2—0苗龄苗木的15.6%,而苗高、地径、苗木鲜重、干重均小于2—0苗龄苗木,在3年苗龄组中,1—2苗龄苗木的上述各项调查因子均大于2—1苗龄苗木。(3)樟子松各苗龄苗木的苗高、地径分别与该苗龄苗木的鲜重、干重、根体积等调查因子呈y=A+Bx线性相关,而且,地径与之相关更为密切。(4)确定了1—2苗龄苗木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西南桦轻基质网袋容器苗的质量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定西南桦轻基质网袋容器苗的分级标准,为营建高效西南桦人工林奠定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西南桦轻基质容器苗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应用逐步聚类分析研究其分级标准,并通过造林效果试验对分级结果予以验证.结果表明:西南桦苗木可分为3级,I级苗:苗高H≥28.5 cm、地径1)≥2.0 mm,Ⅱ级苗:28.5 cm>苗高H≥23.9 cm、2.0 mm>地径D≥1.5 mm,Ⅲ级苗:苗高H<23.9 cm、地径D<1.5 mm;造林半年后不同级别苗木的造林效果差异明显,I、Ⅱ级苗的造林成活率均在85%以上,两者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显著(P<0.05),Ⅲ级苗的成活率低于75%,其生长量极显著低于I级、Ⅱ级苗(P<0.01).  相似文献   

8.
切根育苗对杉木苗木及幼林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顺昌进行切根育苗对杉木幼苗及幼林生长效应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切根培育的苗木,尽管苗高、地径比常规不切根育苗略有降低,但主根长度、高径比减小,侧根数增加,Ⅰ级苗率提高30 2%,合格苗率提高33 3%,苗木质量有明显提高.杉木切根苗造林其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略高于不切根苗,但差异不显著.杉木切根育苗能增加育苗收入和降低造林成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暗棕壤条件下氮、磷施肥对长白落叶松播种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肥施用比例显著影响长白落叶松播种苗苗高、地径和主根生长;过量供氮并没有造成苗木徒长,而是通过加剧氮磷供应的不平衡来限制养分的均衡吸收,抑制苗木生长;在本试验地土壤有效氮富集而有效磷缺乏的条件下,长白落叶松播种苗适宜的施肥管理措施是控制肥料施入,...  相似文献   

10.
为制定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标准,分别应用逐步聚类法和平均值±标准差法进行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研究,经分析比较2种方法各等级苗木比例、标准与造林成效的差异,确定合理的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方法与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采用苗高、地径作为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依据是可行的;2种不同方法制定的峦大杉等级苗木比率、等级取值范围、相邻等级性状与造林成效有着明显差异;应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划分的峦大杉的苗高、地径与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量均随着苗木等级升高而显著递减;应用逐步聚类法划分的峦大杉的苗高、地径与造林高生长量均随着苗木等级升高而显著递减,但在Ⅰ、Ⅱ级苗木间造林成活率无显著差异。综合各等级苗木比率、等级取值范围、相邻等级性状差异与造林成效,峦大杉苗木质量分级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进行,其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47.5 cm,D≥0.63 cm;Ⅱ级苗27.0 cm≤H47.5 cm,0.36 cm≤D0.63 cm;苗高、地径中的任何一项达不到等级标准,则下降苗木等级一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嫁接苗木分级标准。[方法]对美国山核桃嫁接苗进行田间生长量实测,运用聚类分析法和正态性检验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以苗高、地径、主根长和≥5 cm的Ⅰ级侧根数作为分级的品质指标,提出了以下分级标准:Ⅰ级苗为苗高≥67 cm,地径≥1.0 cm,主根长≥35 cm,≥5 cm的Ⅰ级侧根数≥24条;Ⅱ级苗为苗高≥27 cm,地径≥0.65 cm,主根长≥30 cm,≥5 cm的Ⅰ级侧根数≥15条。[结论]该分级标准与苗木实际情况相符,可为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草珊瑚实生苗年生长规律和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1年生草珊瑚实生苗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苗木质量评价和分级标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7~10月是地径和苗高生长旺盛期,75%遮荫度的生长量最大,50%遮荫度的地径生长呈现双峰趋势,在9月间有一个低谷;地径、苗高、根系长和根系数量能直观反映苗木质量,可作为苗木质量评价的分级指标,并以此建立了苗木分级标准,即Ⅰ级苗地径≥0.30 cm、苗高≥20.0 cm、根系长≥15.0 cm、根系数量≥10条;Ⅱ级苗地径≥0.20 cm、苗高≥15.0 cm、根系长≥10.0 cm、根系数量≥8条;达不到Ⅱ级苗标准的为不合格苗。  相似文献   

13.
连香树和榉树容器苗苗木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苗高和地径作为分级质量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连香树和榉树2树种8个月容器苗的苗木分级标准进行探讨。计算分析得出以下标准:连香树Ⅰ级苗,苗高≥34.65cm,地径≥0.38cm;Ⅱ级苗,34.65cm〉苗高≥28.35cm,0.38cm〉地径≥0.29cm;Ⅲ级苗,苗高〈28.35cm,地径〈0.29cm。榉树Ⅰ级苗,苗高≥26.0cm,地径≥0.29cm;Ⅱ级苗,26.0cm〉苗高≥19.5cm,0.29cm〉地径≥0.20cm;Ⅲ级苗,苗高〈19.5cm,地径〈0.20cm。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平均值±标准差法,对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1年生硬枝扦插苗分级标准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以地径和侧根数为分级质量指标。结果为:Ⅰ级苗,地径〉8.0 mm,侧根数〉11条;Ⅱ级苗,地径4.5~8.0 mm,侧根数在3~11条;Ⅲ级苗,地径〈4.5 mm,侧根数〈3条。通过对不同质量苗木定植初期生长指标定期调查,Ⅰ级苗和Ⅱ级苗在定植2个月后成活率均在95.0%以上,而Ⅲ级苗低于90.0%;Ⅰ级苗一次枝长度、生长速率和二次枝数量比Ⅲ级苗提高了17.8%,25.6%和187.5%;Ⅱ级苗比Ⅲ级苗提高了6.5%,4.9%和25.0%;且Ⅰ级苗二次枝数量极显著高于Ⅱ级苗和Ⅲ级苗。表5参11  相似文献   

15.
露珠杜鹃容器苗苗木分级标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荀  冯元  王晓溪  龙秀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584-20585,20588
[目的]探讨露珠杜鹃容器苗分级标准。[方法]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以苗高和地径为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用欧氏距离法对初始分级结果进行修正。[结果]Ⅰ级苗苗高≥8.5 cm,地径≥0.24 cm;Ⅱ级苗苗高≥5.3 cm,地径≥0.21 cm;Ⅲ级苗苗高<5.3 cm,地径<0.21 cm。[结论]该容器苗苗木分级标准可为露珠杜鹃的大面积培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热带珍贵树种青梅苗木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青梅苗木质量,应用相关分析确定苗高和地径作为青梅苗木分级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和平均值(M)±标准差(SD)法探究青梅苗木分级标准,比较分析2种方法各级别苗木的造林效果,从而确定适宜的分级方法和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采用地径(D)、苗高(H)作为2年生青梅苗木分级指标是可行的;从各级别苗木比率以及造林效果分析,青梅苗木适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进行苗木分级,其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45.3 cm,D≥4.7 mm;Ⅱ级苗21.8 cm≤H<45.3 cm,3.3 mm≤D<4.7 mm;Ⅲ级苗H<21.8 cm,D<3.3 mm。  相似文献   

17.
云南红豆容器苗的苗木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云南红豆Ormosia yunnanensis容器苗苗木分级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以苗高和地径作为分级的品质指标,提出了以下分级标准:Ⅰ级苗为苗高>15.4cm,地径>0.29 cm,Ⅱ级苗苗高为11.4~15.4 cm,地径0.24~0.29 cm,Ⅲ级苗为苗高<11.4 cm,地径<0.24 cm。表5参5  相似文献   

18.
油杉不同苗木造林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油杉容器苗、扦插苗、实生苗裸根及实生苗切根4种苗木进行造林试验.经过5年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最高,实生苗切根林成活率最低,实生苗裸根造林生长量最小.容器苗造林成活率(92.1%)是实生苗切根成活率(18.22%)的5.05倍.容器苗造林的树高、地径是实生苗裸根造林的3.39倍和3.26倍.扦插苗造林的各项指标略低于容器苗,油杉造林应采用容器苗和扦插苗  相似文献   

19.
不同苗龄分苗对辣椒植株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不同苗龄的辣椒幼苗分苗移栽营养土进行培苗试验研究,对辣椒的株高、茎粗、开展度、单株挂果和小区产量的多项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四叶龄分苗成绩最好,六叶次之,两者均优于滑苗对照处理和直接营养块育苗。分苗过早的二叶二心和二叶处理的成绩较差。试验证明,在辣椒生产中适时分苗于营养土培苗后移栽大田,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