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境理论及其创作路线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绍增先生"营境学"框架下的营境理论,是关于室外人居环境景境营造的创作路线和方法,是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国传统造园物我合一的"入境式"设计理论,强调风景园林的创作对象(景)必须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人),也必须适应基地现状(境,含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空间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条件,人、景、境这三者是互相关联的。它的核心是满足人的需求,目的是通过"景从境出"创作路线生成的一个个独立的景,这些景组成了景境,人在景境中,与景境交融,最终实现以境启心。  相似文献   

2.
基于营境学的视角,以历史维度、主客互动、思维方法、设计路径、文化比较等多个维度,对传统园林进行再认知,梳理其生成内在逻辑,剖析其现代转型的困境,从而可寻到传统园林现代性的实践路径。于此,加强对中国传统园林人境合一的复合机制理论研究,继承辩证的综合性思维和因地制宜手法,践行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所形成的营境智慧,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古德泉 《广东园林》2020,42(1):27-30
通过梳理中国文艺创作中的意境理论体系,"意"与"境"因契合程度不一而出现"物境""情境""意境"3种艺术境界,阐明风景园林中意境思维与方法在当代风景园林创作中的价值与意义,论述意境理论体系下风景园林创作逻辑。同时着重研究了立意与营境在风景园林创作中互构机制及其实践价值,并提出发展营境理论,只有回到东方文化源头探寻风景园林发展的驱动力,才能够在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创作实践与理论建构中找到一条适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植物营境是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能力板块之一。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植物营境的传授、传播都有了较大拓展,高校教学也迎来新的挑战。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近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植物营境课程可以成为孕育风景园林“承上启下”新时代人才的媒介,和推动我国植物营境在新的时代传承传统智慧与推进自然、人文、社会可持续的途径。而具体的教育实践注重教学方向、内容、形式的深化调整与跨课程协作,思路包括基于传统智慧与在地资源进行教学资源重组,和关注本地社区居民需求,结合地方种植行为特点引导植物营境的参与式设计。整体课程引导学生重视地域、回归地方、关心景观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实现对于风景园林人才综合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文化视角下的岭南园林植物景观营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园林中植物与人的关系,涉及到生态、生产、生活、功效、审美等物质与精神两个层次,植物是重要的园林设计要素之一。基于营境理论的视角研究植物文化及其审美特性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讨岭南园林植物文化特性的营境技术路径。设计上从有文化意味的植物种类选择到有岭南地域文化特质空间环境的营造,这些环节始终都以植物文化作为设计的基本支点,以植物的色彩、形态以及意蕴等文化特质来诠释园林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门市新会区中心园林区环境改造规划设计与城市管理的研究,在营境理论指导下,初步探讨以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为目标的环境改造路径与方法,探索出一条以绿道慢行系统打造"园城一体"中心园林区的规划路径,建构出一套基于新会市民生活情境与会城历史文化景观交融的绿色基础设施设计方法,系统梳理了构建中心园林区城市室外人居环境的三大原则与范式,总结归纳出营境学视野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介入路径、角色定位及操作内容在城市室外人居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转向,为相关项目和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岭南传统乡村有其典型的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近几十年受到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冲击而面临传统乡村景观毁坏、乡村建设缺乏规划以及地带性景观缺失等问题。以东莞市石排镇连片示范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设计为案例,并且以王绍增先生的营境理论作为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深入探讨风景园林师在乡村建设中如何从空间规划、留住乡愁记忆、重塑地带性景观等方面展开规划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中国古典园林考察课程的思考,探索一种古典园林实践教学理念,从“感知-入境-认知”建立古典园林认知途径。鼓励学生打开所有感官,以纯真之心进入真实环境中进行感知,通过旷奥游观、四时联想与历史想象,实现沉浸式综合体验,融入情思,从而理解和体悟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核:善境与营境。  相似文献   

9.
安徽林业要转入以森林经营为主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 徽 山 清水 秀,生态 建设 和 造林 绿 化 成 绩 斐 然 ,但森 林资 源分 布 不 均 ,林 分经 营水 平 相对 不 高 ;加 上 人 口 众 多 ,对林 业 建 设的 投 入有 限 ,林业 要加 快 发展 ,必 须 走 科 学 管 理 、提 高 经 营水 平的 路 子 。特 别 是科 学 、可 持续 地经 营森 林 ,提 高现 有 林 分 质 量 ,以发 挥 更 好 的 经 济 、生 态、社会 效 益 。 一 、 科 学开 展 森 林经 营 是 林 业 发展 的 必然 阶 段 和 生 态 建 设的 必 然 选 择 从 世 界 森 林 经 营 发 展 情 况 看 , 1992年联 合 国 环 发 大 会 以后 ,普 遍 认为 …  相似文献   

10.
木本植物新分类群前言符国瑷先生(林业高级工程师),自1954年就开始从事海南植被调查与植物识别工作,1960年在海南林业学校执教树木学与植物学,并结合教学工作采集植物(主要是树一木)标本,1962年,调到海南林科所木材识别与利用组,主要负责树木园的营...  相似文献   

11.
“绿色营”被看作中国大学生环保活动的旗帜。10年来,绿色营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把绿色理念像一粒粒种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田。作为“绿色营”的创建者,唐锡阳先生在回顾“绿色营”走过的十年历程时,留下了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绿色营”被看作中国大学生环保活动的旗帜。10年来,绿色营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把绿色理念像一粒粒种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田里。作为“绿色营”的创建者,唐锡阳先生在回顾“绿色营”走过的十年历程时,留下了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绿色营”被看作中国大学生环保活动的旗帜。10年来,绿色营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把绿色理念像一粒粒种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田里。作为“绿色营”的创建者,唐锡阳先生在回顾“绿色营”走过的十年历程时,留下了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绿色中国(A版)》2006,(19):42-46
“绿色营”被看作中国大学生环保活动的旗帜。10年来,绿色营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把绿色理念像一粒粒种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田里。作为“绿色营”的创建者,唐锡阳先生在回顾“绿色营”走过的十年历程时,留下了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绿色营”被看作中国大学生环保活动的旗帜。10年来,绿色营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把绿色理念像一粒粒种子播撤到更多人的心田里。作为“绿色营”的创建者,唐锡阳先生在回顾“绿色营”走过的十年历程时,留下了自己的思考和体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绿色营”被看作中国大学生环保活动的旗帜。10年来.绿色营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把绿色理念像一粒粒种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田。作为“绿色营”的创建者.唐锡阳先生在回顾“绿色营”走过的十年历程时.留下了自己的思考和体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绿色营”被看作中国大学生环保活动的旗帜。10年来.绿色营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把绿色理念像一粒粒种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田里。作为“绿色营”的创建者.唐锡阳先生在回顾“绿色营”走过的十年历程时.留下了自己的思考和体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绿色营”被看作中国大学生环保活动的旗帜。10年来。绿色营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把绿色理念像一粒粒种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田里。作为“绿色营”的创建者。唐锡阳先生在回顾“绿色营”走过的十年历程时。留下了自己的思考和体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岭南插花源于岭南人爱花惜花的花事生活传统,深植于岭南日常生活情境之中。用情境概念,以王绍增先生境学的理论框架为依托,对清代岭南地区外销画与文人绘画等图像中的岭南插花情境特征展开研究。清代图像中的岭南插花常出现于居室生活、寺院供设、娱乐场所、市井生活、园林雅集5类生活情境。清代岭南插花具有世俗化、兼容性和务实性的岭南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出兼采中西、注重形式、调动感官、讲究时令、讲求高雅等特征。岭南插花情境是由空间、时间、感觉、感情、文化5个维度相互交融、有机结合而构建的。  相似文献   

20.
信息过载导致的公共健康问题在后疫情时代不断加强,高密度城市历史城区体现尤为明显。研究对高密度城市信息过载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研究假设:是否可通过营造具有康养功能的城市历史景观传达有序健康的历史环境信息,提供应对高密度城市信息过载问题的景观服务框架下的调节与文化服务,来缓解高密度城市信息过载现象所引发的公共健康问题。并以西湖路广场口袋公园更新设计为实践研究案例,引用积极健康的概念与维度,将信息传递和公共健康进行关联,基于“天地人”相对应的“遵生营境”“画意营境”“正念入境”三种设计手法,探讨风景园林介入城市更新的创新型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