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纤维素因分子间和分子内存在氢键,直接制备得到的薄膜弹性差. 壳聚糖虽有良好成膜性,但单一组分壳聚糖膜脆性大. 因此,本研究采用明胶增强半纤维素与壳聚糖,并以甘油为增塑剂,构筑得到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抗菌包装膜. 考察了半纤维素同壳聚糖和明胶的质量比及甘油添加量对复合膜感官质量、力学性能、抗菌性和阻隔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半纤维素/壳聚糖/明胶在质量比为1∶1∶1,甘油添加量为半纤维素质量的20%,所得的复合膜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3.71±0.13)MPa,断裂伸长率为(38.62±1.03)%,气体透过率为0.17 cc/(m2·d·0.1 MP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圈直径为(35.9±3.7)mm,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34.7±2.3)mm,可潜在用于果蔬保鲜包装.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成膜特性。[方法]配制不同比例4%的壳聚糖-聚乙烯醇混合膜液,以4%聚乙烯醇为对照。在每种膜液中分别加入0.1、0.2、0.4 g甘油,干燥成膜后,测复合膜透水性、水溶性、溶胀性、断裂伸长率。[结果]壳聚糖(w)∶聚乙烯醇(w)∶甘油(w)为4∶16∶1对成膜特性有明显提高。[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膜在种衣剂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浇铸法制备细菌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分析甘油、聚乙二醇、乙酰柠檬酸丁酯3种增塑剂对细菌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透光性、水蒸气透过率、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应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细菌纳米纤维素与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细菌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透明度高,且对紫外光有屏蔽作用;3种增塑剂均可通过削弱细菌纳米纤维素与壳聚糖分子间的氢键、改变复合膜的结晶结构达到增塑效果。3种增塑剂均可降低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提高复合膜的保湿性能,但其质量分数对该性能影响较小。3种增塑剂均提高了细菌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的塑性,增塑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甘油、聚乙二醇、乙酰柠檬酸丁酯。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甘油作为增塑剂时,复合膜具有较优的综合性能,水蒸气透过率为1616.87 g·m-2·d-1、拉伸强度为113.18 MPa、断裂伸长率为24.48%。  相似文献   

4.
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成膜基材,以聚乙烯醇为互穿网络高分子,借助互穿网络技术和静电自组装技术成功地制备出了吸水性能优异的壳聚糖-聚乙烯醇-海藻酸钠(CTS-PVA-SA)聚电解质复合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聚乙烯醇含量对复合膜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乙烯醇含量为16.7%、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在2︰1~3︰1时,复合膜在超纯水、生理盐水和离子含量与人体血清相当的试验液A中的吸水倍率均为最大,分别达209.81、22.41、18.56g/g。该复合膜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接触性创面辅料。  相似文献   

5.
为使纳米氧化锌在组织培养中达到最佳消毒效果,以小蓟叶片外植体为材料,建立纳米氧化锌消毒的组织培养无菌体系。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浓度为1~7g·L~(-1)时,对小蓟外植体消毒效果逐渐提升,褐化率也逐渐升高,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锌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纳米氧化锌最佳消毒处理浓度为5g·L~(-1),处理外植体20min。2g·L~(-1)纳米氧化锌+0.1%升汞消毒,外植体大约20%有污染,愈伤组织生长良好。3g·L~(-1)纳米氧化锌+0.1%升汞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但愈伤组织诱导被抑制,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6.
为鉴别优良酸枣野生资源,以10个产地野生酸枣果实及酸枣种仁生品为试验材料,测定酸枣果实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及酸枣种仁的生物活性成分皂苷A和皂苷B含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酸枣果实的营养成分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9±0.83) mg·g-1、5.35%±2.40%、(32.05±17.45) mg·g-1和(9.39±3.65) mg·g-1;生物活性成分中平均维生素C、多糖、总黄酮、总酚含量分别是(43.88±18.26) mg·100 g-1、(51.12±16.48) mg·g-1、(47.57±15.73) mg·g-1和(25.34±17.58) mg·g-1。酸枣种仁活性成分皂苷A含量最高的为山西吕梁,含量为0.429 mg·g-1,最低的为山西长治,含量为0.138 mg·g-1。酸枣仁皂苷B最高含量的为北...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抗寒性对壳聚糖施用水平的响应,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秋季喷施含量为0、50、100、150、200 μg·g-1的壳聚糖,将紫花苜蓿越冬材料模拟低温冷冻条件(-20 ℃)和冷藏(4 ℃)处理,检测紫花苜蓿根颈的相对电导率以及可溶性蛋白、脯氨酸、蔗糖和果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冷冻条件下,100 μg·g-1壳聚糖处理时,紫花苜蓿根颈的相对电导率最低,为31.49%,而脯氨酸、蔗糖和果糖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8.05、88.17和86.32 μg·g-1;150 μg·g-1壳聚糖处理时,紫花苜蓿根颈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27.19 mg·g-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低温胁迫处理下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脯氨酸、蔗糖、果糖与相对电导率的关系均为负相关。在低温冷冻胁迫条件下,壳聚糖通过提高苜蓿根颈的可溶性蛋白、脯氨酸、蔗糖、果糖含量,可以降低相对电导率,提高苜蓿抗寒性。在科尔沁沙地秋季喷施100~150 μg·g-1壳聚糖有利于苜蓿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不同锌源叶面肥喷施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及锌、铁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开展不同叶面肥喷施试验。小麦季设置去离子水(CK1)、尿素(CK2)、尿素+纳米氧化锌(U+ZnO)、尿素+壳聚糖纳米锌(U+ZnCNP)、尿素+普通七水硫酸锌(U+Zn)5种叶面肥处理;玉米季增加尿素与锌铁硒多元混合喷施处理(U+Zn/Fe/Se)。结果表明:各叶面肥喷施处理对小麦和玉米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对籽粒微量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不同锌源与尿素混合叶面肥对小麦籽粒锌含量强化效果由弱到强依次为U+ZnCNP-1增加至40.52 mg·kg-1)、籽粒植酸与锌(PA/Zn)摩尔比显著下降42.1%,使籽粒锌生物有效性(TAZ)显著提高74.5%。对于玉米,与CK2处理相比,处理U+Zn/Fe/Se使籽粒锌含量提高32.3%(从14.93 mg·kg-1增加至19.60 mg·kg  相似文献   

9.
耿直  付佳乐  郭婉婷 《湖北农业科学》2023,(11):118-124+130
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成膜材料,以甘油为增塑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壳聚糖、海藻酸钠、甘油浓度和葡萄籽提取物添加量对复合膜抗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正交试验进行研究,采用K-B法测定葡萄籽提取物复合膜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复合膜最佳成膜工艺为海藻酸钠浓度2.00%、壳聚糖浓度1.50%、甘油浓度0.2%、葡萄籽提取物20%。复合膜对4种控制菌均有抗菌活性,其中对大肠杆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可达7.4 mm,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最差。本试验方法简便迅速,所得复合膜稳定,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适宜的透明度和吸水性,加入葡萄籽提取物使复合膜增加抗菌性能,为抗菌复合膜的制备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为食品保鲜行业膜类产品的制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典型溴化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重金属Cu2+对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alina)的毒性作用,本研究测定HBCD和Cu2+单独和联合暴露96 h后小球藻的细胞密度、Chla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单独暴露下,HBCD处理组藻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其中500μg·L-1 HBCD处理组抑制率最高(32.99%),Chl a含量和Fv/Fm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Cu2+处理组中,96 h-EC50分别为637μg·L-1(细胞密度)和541μg·L-1(Chl a含量),Chl a含量对Cu2+的敏感性高于细胞密度,海水小球藻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1 260μg·L-1和2 000μg·L-1 Cu2+处理组中Fv/Fm分别显著降低24.24%和32.32%;HBCD和Cu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添加纳米材料和微生物源天然抗菌物质对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膜液及其对蓝莓贮藏性的影响,为果蔬绿色涂膜保鲜方法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方法]以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基础涂膜液,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添加改性纳米二氧化钛(TiO2)、ε-聚赖氨酸盐酸盐、纳他霉素,制备改性膜液,观察比较不同膜液物理指标和抗菌性能,筛选获得最佳比例的改性膜液。将改性膜液应用于蓝莓低温(0~3℃、相对湿度90%~95%)贮藏,定期测定果实生理生化和品质指标,观察其对果实贮藏性的影响。[结果]当改性纳米TiO2、ε-聚赖氨酸盐酸盐、纳他霉素添加量分别为0.2、0.15和0.3 g·L-1时,改性膜液综合性能最佳。改性膜液对灰葡萄孢、胶孢炭疽菌抑菌率分别是基础膜液抑菌率的5.8和126.6倍。与基础膜液相比,改性膜液所成膜的物理性能提高,各物质融合更好,但无新的化学键形成;水蒸气透过率、水溶性降低,透光率略有下降;凝胶性能增强,形成了更为规则致密的网状凝胶结构。改性...  相似文献   

12.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与聚乙二醇(PEG)为铸膜液,以苦槠淀粉(HOS)为抗氧化添加剂,采用高速剪切的方式制备了HOS/CMC/PEG复合膜,并对复合膜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形貌表征及抗氧化能力评价。由试验结果可知,HOS在复合膜中均匀分布,当HOS含量为13%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能达到11.92%;当HOS含量为10%时,对超氧阴离子(O_2~-)去除能力最高,为15.26%;当HOS含量为7%时,对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最高,为40.57%。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研究可食膜的制备过程以及制备具有良好性能的可食膜,本文以玉米淀粉溶液和壳聚糖溶液为成膜基材,以甘油为增塑剂,并添加花青素作为功能物质,制备得到可食膜,以机械性能、透光率、透油性作为考察指标,确定其制备工艺为3%壳聚糖,4%淀粉,10%花青素溶液,3.38%甘油,在此条件下,膜性能最好,其透光率为24.40%,透油率2.6×10-3g·mm/(cm2·d),抗拉强度为17.06 N,断裂伸长率为84%。  相似文献   

14.
建立婴幼儿辅食果泥中细交链孢菌酮酸、腾毒素、交链孢酚单甲醚、交链孢酚和交链孢烯5种链格孢霉毒素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待测样品经乙腈-水-甲酸混合液(79∶20∶1,V/V/V)提取,4 g 无水硫酸镁、0.5 g 无水乙酸钠和0.5 g 氯化钠脱水盐析,100 mg C18净化,经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2.1 mm×100 mm, 1.8 μm)液相色谱柱分离,以5 mmol·L-1 的乙酸铵水溶液和甲醇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条件下进行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在0.1~200 μg·L-1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8,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 μg·kg-1 和0.3 μg·kg-1。不同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73.8%~118.0%,相对标准偏差为2.3%~8.5%。结果表明,该方法高效、准确、灵敏,适用于婴幼儿辅食果泥中5种链格孢霉毒素确证检测。  相似文献   

15.
探讨花椒中吴茱萸次碱含量的RP-HPLC测定条件,比较不同种源花椒中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吴茱萸次碱的线性范围为14.4~27.0 μg·mL-1(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63%(RSD=1.73%, n=5)。不同种源花椒中吴茱萸次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野花椒 24.050 μg·mL-1(RSD=1.77%, n=3); 凤县大红袍 23.677 μg·mL-1(RSD=4.94%, n=3); 韩城大红袍 18.869 μg·mL-1(RSD=3.00%, n=3); 秦安1号 17.173 μg·mL-1(RSD=2.45%, n=3)。RP-HPLC法测定吴茱萸次碱含量简便可靠,可作为花椒中吴茱萸次碱的快速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针对性地防治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法从台州主要猕猴桃种植果园分离到1株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ae,Psa)。用生物型(biovar)特异性引物检测发现,试验分离到的Psa菌株是biovar 3型。通过抑菌圈大小比较,对23种农用杀菌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不同农用杀菌剂对Psa菌株的抑菌效果相差很大,且以四环素、乙蒜素和丁子香酚的抑菌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15 mm)。此外,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时间-杀菌试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对Psa菌株的杀菌效果。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锌的MIC值为50 μg·mL-1,且杀菌效果随纳米氧化锌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筛选到具有抑菌效果且产蛋白酶的菌株H进行分类地位的确定,同时对其产蛋白酶的条件进行优化,以期为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生理生化、电子显微镜扫描及16sR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菌株H的分类地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菌株H产蛋白酶条件进行优化,并检测其优化前后对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菌株H鉴定为高知芽孢杆菌(Cytobacillus kochii);菌株H产蛋白酶的优化条件为:pH8.0、葡萄糖20.0 g·L-1、蛋白胨8.0 g·L-1、MgSO4 1.0 g·L-1、CaSO4·2H2O 0.1 g·L-1,在装有50 mL发酵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中接种2.5 mL108 CFU·mL-1的种子液,培养24 h后蛋白酶活力达到402.2 U·mL-1,较初始培养条件下的蛋白酶活力提高13.92倍;优化后菌株H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保湿性和抑菌性,魔芋精粉具有很好的黏附性和吸水性。结合两者的优点,将壳聚糖和魔芋精粉(1∶1)制成膜液,添加不同氯化物进行交联制成复合膜,测试不同复合膜对樱桃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_2壳聚糖/魔芋精粉复合膜对樱桃的保鲜最佳,有效延长了樱桃的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19.
以聚谷氨酸/豌豆淀粉为主要材料,加入甘油、海藻酸钠等添加剂,制备聚谷氨酸/豌豆淀粉复合膜。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等对复合膜的成膜工艺及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确定最佳配方为:100 mL水溶液中添加13 g主组分(聚谷氨酸/豌豆淀粉质量比1∶9)、海藻酸钠0.6 g、甘油1.2 mL,85℃条件下,300 r·min~(-1)搅拌30 min后,玻璃板铺膜,50℃烘干,揭膜,保存。对产品的性能进行测试表明,水蒸气透过率为379.30 g·m~(-2)·h~(-1),透油率为0.524 g·m-2·h-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光催化纳米颗粒对玉米秸秆光合生物制氢工艺的影响机制,提高光合生物制氢产氢效率并增加氢气产量。【方法】分别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TiO2 NPs)和氧化锌纳米颗粒(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ZnO NPs)作为光催化剂添加在光合细菌HAU-M1的产氢体系中,以累计氢气产量、氢气含量及pH值为试验指标,研究光催化纳米颗粒对光合细菌HAU-M1产氢工艺的影响规律。【结果】TiO2 NPs在质量浓度为500 mg·L-1时,可获得最大的累计氢气产量为673 mL,比对照组增长7.4%。可缩短产氢周期24 h,在120 h就可结束产氢。ZnO NPs质量浓度为100、200、300、400、500 mg·L-1时累计氢气产量分别514、533、480、407、368 mL,与对照组(0 mg·L-1)累计氢气产量563 mL相比降低了8.7%、5.3%、14.7%、27.7%、3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