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西省不同森林类型下桔枝落叶的数量,节律与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全省范围内主要林区广泛面上调查和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定位研究发现:(1)江西省森林枯枝落叶的凋落量因林型不同差异极大。表现阔叶林〉混交林〉杉木林,其中落叶是主要的形式。(2)不同森林类型其枯枝落叶的凋落节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3)枯枝落叶每年归还到土壤的植物营养元素数量最多的是N,其次是Ca,Mg和P,K,Mn。(4)不同林型的枯枝落叶归还到土壤的养分元素的数量表现出阔叶林〉混交林〉杉木林。(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不同林型下枯枝落叶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1)江西省不同林型的枯枝落叶分解损失率表现为常绿阔叶林〉杉阔混交〉纯杉木林,其可用数学模型进行描述。(2)在枯枝落叶的分解过程中,其K的含量不断下降,其它养分的含量则不断上升;随着分解的进行,所有营养元素的损失率都不断增加,损失率最大的为K,Ca,N,Mg等元素。(3)分解过程中,不同林 型的枯枝落叶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损失率有明显的差异,始终表现为常绿阔叶林〉杉阔混交林〉纯杉木林。  相似文献   

3.
在3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杉木火力楠混交林(5:2)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林分营养元素 量比对照林增加4.11%,乔木层和枯枝落叶层的营养元素贮量分别是对照林的1.01倍和5.02倍,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林分年凋落物量对照林的5.11倍,营养元素循环速率亦比纯林大。  相似文献   

4.
杉木多代连栽地营造混交林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三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杉木火力楠混交林(5:2)试验,结果表明:10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林分的生产力和生物量比对照杉木纯林有所提高;单株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混交林中杉木>纯林杉木>混交林中火力楠;在根系组成中,火力楠<0.1cm须根所占比例(15.44%)比杉木(1.79%)高,混交林林分年凋落物量和枯枝落叶现存量均高于对照的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5.
杉木人工林的养分归还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2年生杉木人工林的年凋落量为3083.9kg/hm2,在一年中的5月和11月出现两次高峰.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年归还量为72.138kg/hm2,其归还量大小顺序为Ca>N>Mg>K>P.降水在杉木人工林中引起的养分淋溶也是养分归还的一个重要方面,五种营养元素的年总淋溶量为71.289kg/hm2,在2月和5月亦出现两次高峰,淋溶量大小顺序为K>Ca>Mg,而N和P出现负值,表明两者被林冠层直接吸收.  相似文献   

6.
日本中部风景林凋落物量、养分归还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日本中部的3个风景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年凋落量分别为7562、6023和5565kg/hm^2,养分年归还量分别为233.87、125.20t 140.23kg/hm^2,各养分中N、K和Ca的归还量大于P和Mg叶的养分归还量占养分年归还量的64.19%-79.29%。常绿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中 Mg的利用效率高,表明Mg可能是这2种风景林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林的养分归还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2年生杉木人工林的年凋落量为3083.9kg/hm^2,在五年中的5月和11月出现两次高峰。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归还量为72.138kg/hm^2,其归还量大小顺序为Ca〉N〉Mg〉K〉P,降水在杉木人工林中引起的养分淋溶也是养分归还的一个重要方面,五种营养元素的年总淋溶量为71.289kgg/hm^2,在2月和5月亦出现两次高峰,淋溶量大小顺序为K〉Ca〉M g,而N和P出现负值,表明两者  相似文献   

8.
天然阔叶林与杉木连栽林地土壤肥力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天然阔叶林林地土壤具有比杉木林林地良好的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和土壤结构体,土壤非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分别比杉木林增加2.82%和4.15%;0.25mm以上和5.00mm以上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杉木林高6.56%和9.86%,而土壤容重、结构破坏率和分散系数却比杉木林低。天然阔叶林土壤养分贮量较杉木林丰富,表层土壤有机质比杉木林高1.07%。因此,应注意保护和发展阔叶林,控制杉木纯林营造规模,尽量采用与阔叶树进行混交或轮栽,以便防止杉木多代连栽所造成的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9.
不同人工林土壤水分涵蓄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不同类型人工林的定位测定的结果表明,林分枯枝落叶层最大持水量为 13.78~25.92t/hm 2,其中以湿地松( Pinus elliottii En g elm .)纯林最大,杉木[ Cunning ham ia lanceolata ( Lam b.) Hook]纯林次之,纯茶[ Cam ellia sinensis ( L.) O. Ktze]园最小;枯枝落叶层有效涵蓄量为8.71~16.64t/hm 2,其中湿地松纯林最大,杉木纯林次之,杉、檫( Sassafras tzum u H em sl.)混交林最小。林分土壤最大蓄水量为 2 562~3 507t/hm 2,其中湿地松、茶混交林最大,杉木、马尾松( Pinus m assoniana Lam b )混交林次之,裸地最小;土壤涵水量为 280.2~850.2t/hm 2,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最大,灌丛次之,裸地最小。从林地总体涵蓄量看,枯枝落叶层所占比例很小,绝大部分涵蓄量为土壤层。从林分类型看,林地涵蓄潜力以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最大,灌丛次之。因此,在试验地区,营造水源涵养林应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林分类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天然阔叶林林地土壤具有比杉木林林地良好的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和土壤结构体;土壤非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分别比杉木林增加2.82%和4.15%;0.25mm以上和5.00mm以上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杉木林高6.56%和9.86%;而土壤容重、结构破坏率和分散系数却比杉木林低。天然阔叶林土壤养分贮量较杉木林丰富,表层土壤有机质比杉木林高1.07%。因此,就注意保护和发展阔叶林,控制杉木纯林营造规模,尽量  相似文献   

11.
浙江缙云公益林涵养水源、固土保肥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省缙云县117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数据,在推算不同群落类型如松林、杉木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和灌木林等生物量的基础上,估算了公益林植被涵养水源效益和固土保肥效益.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缙云县公益林调蓄水量3.69×108 t,水源涵养效益累计21.16亿元.其中调水效益15.77亿元,净化水质效益5.39亿元.不同群落类型涵养水源能力依次为毛竹林>杉木林>阔叶林>松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缙云公益林2000-2010年间固定土壤共0.12×108 t,减少流失的土壤养分纯氮9.18×103t,纯磷2.57×103 t,纯钾2.47×105 t,有机质3.73×104t,累计效益14.28亿元.不同群落类型固土保肥能力依次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松林>杉木林>灌木林.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主要森林类型下土壤的物理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项研究表明,常绿阔叶林下土壤由于枯枝落叶层构型完整,并在地表形成了一层独特的根盘层,从而保持了土壤完整的发生学层次和良好的物理性状,与之相比较,杉阔混交林和杉木纯林下的土壤由于地表枯枝落叶层和根盘层的破坏,侵蚀作用使土壤的发生层产生逆向发育,土壤各种物理性状明显恶化,且以后为最快,这些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主要表现为:(1)土壤质地突变或粗骨化;(2)土壤结构性变差;(3)土壤孔隙状况恶化,土壤的  相似文献   

13.
何琴飞      郑威      彭玉华      谭长强      何峰      申文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48-54
基于野外调查与室内浸水试验,研究贝江河林场不同林龄组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储量为1.41~7.77 t·hm-2,大小顺序为成熟林>近熟林>幼龄林>中林龄,且未分解层大于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为2.88~12.01 t·hm-2,大小顺序与总储量一致;最大持水率为171.0%~266.8%,大小顺序为幼龄林>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不同林龄不同分解程度凋落物的持水动态变化规律一致,即持水量和持水率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0.25 h前增加较快,最后达到最大值;吸水速率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0.5 h前吸水速率很高,之后渐渐趋于饱和;且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均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总体上,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林龄的增加有利于凋落物的积累和持水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缙云山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在酸雨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为优化缙云山森林管理,指导林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重庆缙云山2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进行4个不同酸碱度:pH 4.50(对照)、pH 4.00、pH 3.25和pH 2.50的酸雨模拟实验,结合Olson负指数衰减模型,分析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并计算分解系数,定量分析模拟酸雨下2种典型林分的凋落物分解变化规律。  结果  ①经过0.5 a的分解,对照、pH 4.00、pH 3.25和pH 2.50处理下针阔混交林质量残留率均高于常绿阔叶林,分别高4.60%、3.78%、4.22%和5.39%。其中,对照针阔混交林凋落物损失率达到半衰期与全衰期的时间为1.62、6.98 a,常绿阔叶林为1.29和5.56 a;不同酸碱度酸雨淋溶下针阔混交林凋落物损失率达50%和95%的时间分别为1.47~2.00 和6.35~8.43 a,常绿阔叶林分别为1.23~1.50和5.33~6.48 a。②对照、pH 4.00、pH 3.25和pH 2.50各处理下针阔混交林的分解常数k值分别为0.43、0.47、0.40 和0.35,常绿阔叶林则分别为0.54、0.56、0.51和0.46,k值随着处理pH的降低呈下降趋势。③研究区pH 4.00的模拟酸雨一定程度上对林内凋落物的分解有促进作用;pH 2.50和pH 3.25的模拟酸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同林下调落物的分解。  结论  重庆缙云山模拟不同酸碱度酸雨对2种典型林分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影响显著,常绿阔叶林分解速率总体高于针阔混交林,温度制约凋落物分解速率。图2表2参32  相似文献   

15.
对滇中高原磨盘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N、P、K、Ca和Mg这5种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积累及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植物叶片营养元素 N、P、K、Ca、Mg质量分数分别为14.805~21.337、0.574~1.361、2.097~13.851、2.846~12.780、0.680~2.839 g· kg-1;不同植物种对营养元素具有选择吸收性,除树枝外,各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均以N最高,其次是K和Ca,Mg和P最低;除Ca外,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在树叶中最高,树干中最低;Ca和Mg质量分数显著低于中国亚热带森林平均水平,是影响磨盘山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群落营养元素总积累量为5125.185 kg· 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营养元素积累量所占比例依次为78.581%、4.461%、0.007%和16.951%,凋落物营养元素积累量明显高于林下植被层,林木归还给土壤的养分较为丰富,能够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绝大部分树种属于P限制型植物,磨盘山常绿阔叶林植物生长总体上受P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秦岭林区主要乔、灌木种类能量背景值测定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秦岭林区11种乔木树种各器官、21种灌木的地上、地下部分及4种林分类型地被物的总干重热值测定表明:针叶树各器官的热值普遍高于阔叶树,尤以树干最为明显。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的热值差异较大,硬阔叶树各器官中树干热值最高,而软阔叶树则以皮和枝条热值最高。灌木地上部分热值高于地下部分,不同种间地下部分差异小于地上部分,同属种间热值基本相同;林分类型(针叶林或阔叶林)与地被物热值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丘陵山区红壤非耕地土壤退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省内丘陵山地红壤非了主要有天然阔叶林,人工杉木林,人工马尾松林,人工油菜林和荒地,经过对这些非耕地土壤进行大量面上调查和定位研究后发现,除天然阔叶林外,这些非耕地土壤的退化现象极为普遍,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土壤剖面的逆向发育,土壤质地突变,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研究同时表明,导致土壤产生退化的主要原因为:(1)林业生产过程中林木更新和营林技术粗放;(2)林地投入少;(3)陡坡开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