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柠檬生态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分别建立了土壤、气温等评价因子对柠檬生态气候适宜度的隶属函数,并结合专家打分法对各因子的权重进行了分配,构建了一个二级层次结构的评价模型。通过评价模型可定量化地计算出柠檬在连平县各镇的生态气候适宜度,并对生态气候适宜度进行区划。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柠檬引种、建园、产量及品质预测、气象灾害损失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客观有效地评价气候资源对菊花生长发育的适宜状况,利用东至县气象局1981~2010年30a的气候资料、菊花研究区气象自动站降水资料、INCA模式初始场气温和相对湿度格点资料以及菊花研究区生产资料,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实地调研等手段,从菊花研究区域生态环境适宜度、主生育期气候适宜度、田间管理水平三个方面,分别选取4、5和2项共计11项指标,构建了菊花气候品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分别建立了土壤、水源、周边环境、气温、日照时数、降水等因子对菊花生态气候适宜度的隶属函数,并结合菊花生长实际和专家打分法对各因子的权重进行了分配,构建了一个二级结构的评价模型;确立了适宜度为三档"适宜"、"较适宜"、"不适宜",分别对应1.0~0.8、0.7~0.5和0.4~0.0分值;并设置菊花气候品质为3个等级"特优"、"优"和"良"。运用上述方法对2016年东至县"元甲山"金丝皇菊、皇菊气候品质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计状况的生态位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引入到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中,并据此构建可持续生计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利用该模型选取多项能够反映现实生态位与最佳生态位之间耦合度的单项指标,构成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环境生态位三大类独立的评价指标,用以评价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计的可持续性。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周边2个社区为例,通过计算生态位适宜度,判断居民生计状况和生计的可持续性,并综合当地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条件,验证了生态位适宜度方法在评价居民生计状况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一季稻生长季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气候变化对水稻气候生态的影响,结合江苏省气候资源条件与一季稻的生育特性,建立了江苏省一季稻气候适宜度模型,并计算1970—2012年江苏省9个站点一季稻不同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的温度适宜度普遍较高,降水适宜度普遍较低,降水量是限制江苏省一季稻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除温度适宜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外,降水适宜度、日照适宜度、气候适宜度整体均呈下降趋势。江苏省一季稻气候适宜度可分为不同适宜程度区域,降水适宜度、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分区与实际降水量、温度、日照的分布特征大致一致。  相似文献   

5.
应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从自然、经济和社会生态位3方面选取评价因子,对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耕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芬现状耕地布局不够合理,并据此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16年天长市光、热、水气候资源和一季稻的生育特点,分析气象因子对一季稻各生育期的影响,构建了天长一季稻气候适宜度模型,探讨气候变暖背景下一季稻气候适宜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天长一季稻生育期温度适宜度最大,日照适宜度次之,降水适宜度最小,即一季稻生育期光热资源充沛,降水量是主要的限制因子;从平均值来看,播种—三叶期、拔节—孕穗期及灌浆—成熟期气候适宜度较高,而移栽—返青期最低;1961—2016年天长一季稻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略有减小趋势,气候适宜度年际波动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代县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应用GIS技术,构建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体系,以期指导森林公园规划与开发。通过对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影响因素的分析,选取景观原生度、敏感度、适宜度、健康度作为评价指标因子构建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因子叠加法、层次分析法,结合GIS 技术,科学分析各评价指标权重,建立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体系,并对赵杲观森林公园进行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指标权重分别为适宜度0.3971、视觉敏感度0.2726、原生度0.1232、健康度0.2071。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数据最高值为3.0655,最低值为1.2071,整体景观生态状况良好。综合赵杲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评价结果,考虑公园实际状况划分对应保护区域,对各区域内人为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对公园后续开发利用提出对策。以评价分区为依据,提出公园规划优化策略,以期实现规划设计由传统粗放模式向科学生态的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昆明水稻生育期气候因子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辉  王鹏云  曾艳  李万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081-9082,9189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结合昆明水稻生理生态特征,建立了温度和日照对水稻生长发育的适宜度模型,进而分析气象条件的适宜程度.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气候条件下,水稻总体气候条件一般,抽穗开花期温度偏低和水稻中后期日照不足是水稻产量形成的限制因子;2013年水稻在整个生育期中综合气象条件为中等水平.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能客观反映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可为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湖南省14 市、8 种农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度,通过构建农作物生态经济适宜性分析评价体系,建 立分析评价模型,参考近12 年的统计数据,分别计算出生态经济适宜度,并以此分析不同地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对不同农作物适宜度分区的特点进行了阐述,为农作物结构调整及统一布局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因地制宜选择适合 本地区的农作物种类达到生态与经济的平衡,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0.
马丽娜  千怀遂  张静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27-12131,12190
[目的]研究未来气候情景下我国亚热带地区木荷的气候适宜度及其区域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基于气候-植被相关的Kira模型和Holdridge模型以及生态适宜度理论,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了木荷的气候适宜度模型;选取亚热带地区1960~2005年26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并采用空间插值的技术,对亚热带地区木荷的温度、降水、可能蒸散率适宜度进行分析;引用汤剑平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况特别报告(SRES)的未来情景模拟结果,研究IPCCA2情景下我国亚热带地区未来气候情景下木荷的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并对未来木荷的气候适宜度进行分类。[结果]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湖南大部分地区、广东北部、广西东北部、浙江的东部沿海木荷的气候适宜度较强;广西的中部,贵州的东部,江西、福州的中部适合木荷的生长;贡山-维西-丽江-元江-会泽-雷波-峨眉-内江-南充-巴中-钟祥-枣阳-信阳-六安-滁州-高邮-台东以北的亚热带地区,木荷的生长适宜度仍然较低;云南、四川的西部的气候适宜度变化较大。[结论]木荷的未来气候适宜度变化受温度、可能蒸散率的影响较大,未来气候适宜度由湖南向西、向北递减;在时间上,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气候适宜性随时间的推移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攀西地区烤烟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攀西地区烤烟大田生长期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方法】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单因子及多因子气候适宜度模型,对比两种方法确定权重建立气候适宜指数的优劣;建立产量丰歉指数和气候适宜指数的关系模型,确定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结果】标准化法优于绝对值法;产量丰歉指数与气候适宜指数呈显著相关;指标回代检验准确率较高。【结论】指标可以用于评价气候条件对大田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适宜程度。  相似文献   

12.
应用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平台,在耕地地力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用特尔斐法选取了影响本区小麦生产的影响因子,构建小麦适宜性评价模型。评价体系选取pH值、耕层厚度、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磷、障碍层位置、剖面构型、质地和障碍层类型等9个评价因子构建指标层,建立3个准则层。构建指标层和准则层的层次分析模型,同时构建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模型,采用回归模型原理计算出小麦适宜度指数。根据适宜度指数,综合考虑累积曲线形态和当地生产实际,将耕地分为最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3类。最适宜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5.35%,一般适宜占74.65%,不适宜为0。根据适宜度指数,结合小麦施肥参数,制定4个小麦配方,即N-P2O5-K2O分别为13-10-12、12-16-12、20-10-10、20-15-10。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习惯施肥减少氮肥投入39 kg/hm2,在减少氮肥投入的基础上实现了粮食的增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量国内外学者在气候适宜度模型建立、适宜性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该文对气候适宜度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气候适宜度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辣椒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评价气象条件对辣椒生产的适宜程度,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和科学防灾减灾提供依据。选取贵州省20个辣椒主要产区的气象台站1961—2018年逐日平均气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构建辣椒不同生育期的温度、降水、日照单要素和气候适宜度模型,并利用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其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移栽期的单要素和气候适宜度分别为0.93、0.90、0.86和0.88,大田生长期至始花期的单要素和气候适宜度分别为0.76、0.89、0.86和0.82,开花挂果期的单要素和气候适宜度分别为0.91、0.88、0.84和0.86,成熟采收期的单要素和气候适宜度分别为0.88、0.93、0.83和0.87,温度、降水和日照均能满足辣椒在不同生育期适宜生长的需要;大田生长期至始花期降水适宜度变异系数为16%,为中等变异,开花挂果期的温度适宜度变异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兴安盟实际情况,对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函数的参数及权重进行修订,利用突泉县农业观测站1982~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及同期的玉米单产和生育期观测资料,建立了以日为尺度的兴安盟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使用该模型对历年突泉县玉米从播种至成熟期间的逐日气候适宜度进行了计算,同时计算出各生育期的综合气候适宜度以及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并将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与历年气象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二者显著正相关,且在0.01置信水平上等级相关,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兴安盟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可以用来评价兴安盟玉米生长的气候适宜度情况。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81—2020年湖北省棉花种植区共50个县(市、区)气象资料,选取光照、气温、有效降水量3个气候影响因子计算棉花各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并采用熵权法对各生育期气候适宜度进行加权得到湖北省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构建了基于综合气候适宜度的棉花相对气象产量丰歉年型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湖北省棉花气候适宜度呈“降-升-降”波动趋势,棉花花铃期相对其他生育期更适宜棉花生长;播种期、蕾期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1.9%和20.9%;所建立的相对气象产量预报模型历史回代完全一致及较接近的占比达到94.7%,2019年、2020年试报结果与实际丰歉年型完全一致,拟合结果较好,能够基本满足业务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17.
昆明蚕豆气候因子适宜性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昆明蚕豆气候因子适宜性。[方法]该研究结合昆明蚕豆生理生态特征,建立了温度、降水和日照对蚕豆生长发育的适宜度模型,进而分析气象条件的适宜程度。[结果]多年平均气候条件下,在蚕豆整个生育期内,温度和日照适宜度总体较高,降水适宜度较低,开花结荚期温度较低和降水不足是蚕豆产量形成的限制因子。对2013年蚕豆气象因子适宜度分析表明,2013年蚕豆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总体较高。降水适宜度除苗期在0.6以上外,其余生育期的水分适宜度都较低。[结论]2013年蚕豆在整个生育期中综合气象条件为中等偏上水平。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能客观反映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可为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唐燕秋  陈佳  杨春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58-19360
综合环境功能分区是实施环境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但如何开展综合环境功能区划目前国内研究较少。以重庆北部新区为例,构建了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GIS和RS技术,开展了土地现状、高程、坡度、起伏度、粗糙度和林地景观等单因子适宜性评价,叠加形成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将用地在空间上分成了最适宜、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和最不适宜5个等级。基于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开展了北部新区综合环境功能分区,并依据不同分区的功能、环境问题提出了环境保护对策,对区域综合环境分区的思路进行了研究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温度、降水、日照等角度,分析小麦各发育期气象条件的适宜度,为作物气候评价的定量化提供参考和依据,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分别建立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对昆明小麦生长发育适宜程度的隶属函数模型,据此模型分别计算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温度、降水、日照及光温水综合因子对小麦生长发育的隶属度,进而分析气象条件的适宜程度;除生殖生长阶段温度适宜度偏低外,其余发育期温度适宜度较高;日照适宜度在小麦整个生长阶段都较高,降水适宜度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大,说明日照条件能够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自然降水偏少和生殖生长阶段的温度偏低是昆明小麦产量形成的限制因子。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的作物气候适宜度动态模型,能客观地反映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为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的优劣程度进行测度并找到主要障碍因子。基于云理论构建了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并且建立了土地生态质量障碍度模型。结果表明:(1)从总体看,2003年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等级分布呈西部、北部高,中部、南部低; 2014年各县(市、区)土地生态质量等别变化不尽相同,但整体较2003年有所上升。(2)从指标层看,土地生态质量主要障碍因子有水土流失治理率、废水处理率、节能环保支出占GDP比重、耕地自然质量平均等别等;从准则层看,障碍因子主要集中于土地生态质量状态及响应,土地生态质量响应障碍度变化较大。研究结果对榆林市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