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2头安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良好和体质量约450 kg的延边黄牛,采用单因素多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在饲料底物中添加一定量苹果酸(16 mmol/L)的条件下,不同精料粗料比(C∶F)即玉米粉∶苜蓿草分别为8∶2、5∶5和2∶8对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及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料粗料比2∶8组的pH在各培养时间均高于其他2组,在12h时2∶8组与8∶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2∶8组与5∶5组相比差异显著;培养液中氨态氮(NH3-N)的质量浓度,12h时精料粗料比2∶8组与另外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12h时精料粗料比2∶8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最高,且与5∶5组差异显著,与8∶2组差异极显著.乙酸、丙酸和异丁酸在12h时精料粗科比2∶8组较8∶2组差异极显著.乙酸/丙酸比值则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精料粗料比2∶8组在6h时与8∶2组差异显著,在12h时与5∶5组相比差异显著,与8∶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精料粗料比2∶8组的CO2、CH4和H2生成量最低,且6h时,CH4产量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极显著,CO2与5∶5组相比差异显著.综上所述,12h时精料粗料比2∶8组与8∶2组相比在pH、NH3-N和TVFA等瘤胃发酵指标方面差异极显著,与5∶5组相比差异显著,部分差异极显著.说明在添加一定量苹果酸的条件下,精料粗料比2∶8组相对其他试验组可以更好地改善瘤胃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及维生素A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培养底物的精粗比,设2:8和5:5两个水平,第二因素为维生素A的添加剂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毫升培养液中5.8、11.7和23.3 IU。试验共分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均进行4、8、12及24 h四个时间点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维生素A添加水平在5.8~23.3 IU/ml范围内,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较小。高精料组的体外培养液中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体外培养24 h时,高精料组乙丙比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氨氮浓度与BCP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3.
日粮精粗比与VA添加水平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及VA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培养底物的精粗比,设2∶8和5∶5两个水平,第二因素为VA的添加剂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毫升培养液中5.8、11.7和23.3IU。试验共分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均进行4、8、12及24h4个时间点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VA添加水平在5.8~23.3IU/mL范围内,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较小。高精料组的体外培养液中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体外培养24h时,高精料组乙酸/丙酸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氨氮浓度与BCP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复合营养调控剂在不同精粗比条件下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试验设计,因素一设4个水平发酵底物,分别是粗料组(Ⅰ组);粗料+基础精料组(Ⅱ组);粗料+基础精料+复合配方1组(0.30%苹果酸、0.06%半胱胺、0.08%糖萜素)(Ⅲ组);粗料+基础精料+复合配方2组(0.60%苹果酸、0.12%半胱胺、0.16%糖萜素)(Ⅳ组),同时另设5个水平精粗比饲料(3∶7、4∶6、5∶5、6∶4、7∶3)。培养72h采样并测定培养液pH、NH3-N和VFA浓度。结果表明:随着精粗比增加,pH和NH3-N浓度下降,且精粗比为4∶6时,试验Ⅲ组较Ⅱ组、Ⅳ组分别降低3.23%、2.22%(P0.05);乙酸浓度、乙/丙、甲烷排出等随着精料比增加呈下降趋势,丙酸呈升高趋势。在不同精粗比条件下,补饲精料组之间pH、NH3-N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精粗比增大,pH、NH3-N浓度呈下降趋势,发酵产气量呈上升趋势。与补饲基础精料组相比,基础精料中添加以苹果酸、半胱胺、糖萜素配制而成的复合营养调控剂可降低发酵液中NH3-N浓度、乙酸浓度、乙/丙值、甲烷排出量,同时升高丙酸浓度,改善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揭示硫胺素对体外培养奶牛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以2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设置精粗比为40∶60的底物,硫胺素的添加量设为0、20、40、60和80 mg/kg 4个水平,采用人工瘤胃体外发酵方法研究硫胺素对瘤胃发酵、微生物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精料日粮条件下添加硫胺素对培养液pH影响不显著,但有提高pH的趋势;低精料日粮条件下NH3-N浓度随着硫胺素添加水平的增加而上升;低精料日粮条件下硫胺素提高了细菌蛋白的产量而降低了原虫蛋白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及VA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培养底物的精粗比,设2∶8和5∶5两个水平,第二因素为VA的添加剂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毫升培养液中5.8、11.7和23.3 IU.试验共分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均进行4、8、12及24h4个时间点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VA添加水平在5.8~23.3 IU/mL范围内,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较小.高精料组的体外培养液中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体外培养24h时,高精料组乙酸/丙酸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氨氮浓度与BCP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利用长期人工瘤胃系统——Rusitec系统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对体外瘤胃发酵甲烷产量和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2×2两因子试验设计,2个因子分别为饲粮精粗比[30∶70(低精料饲粮)和70∶30(高精料饲粮)]和是否添加壳聚糖(0和1 500 mg/罐),共构成4组,每组4个重复。结果表明:与低精料饲粮相比,高精料饲粮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质的降解率,发酵液乙酸和丁酸含量、乙酸/丙酸、氨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总产气量和丙酸含量(P<0.05);添加壳聚糖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的降解率、发酵液乙酸和丁酸含量、乙酸/丙酸、氨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丙酸含量(P<0.05);在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的降解率,0、6 h发酵液氨氮浓度,0、12 h发酵液乙酸/丙酸上,2个因子存在互作(P<0.0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对甲烷产量和总产气量、粗蛋白质降解率、发酵液氨氮浓度的降低幅度大于低精料饲粮,对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乙酸/丙酸的降低幅度小于低精料饲粮。以上结果表明,改变饲粮的精粗比和添加壳聚糖均能够改变瘤胃发酵模式,且二者之间存在互作,壳聚糖在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中添加效果优于精粗比为30∶70的饲粮。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及VA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培养底物的精粗比,设2∶8和5∶5两个水平,第二因素为VA的添加剂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毫升培养液中5.8、11.7和23.3IU。试验共分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均进行4、8、12及24h4个时间点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VA添加水平在5.8~23.3IU/mL范围内,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较小。高精料组的体外培养液中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体外培养24h时,高精料组乙酸/丙酸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氨氮浓度与BCP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9.
选择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徐淮白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以可溶性淀粉、小麦淀粉、粉碎的滤纸纤维、木聚糖和果胶作为底物,精粗比为70∶30,维生素B1在瘤胃培养液底物中的浓度设为0(mg/kg)、30(mg/kg)、60(mg/kg)、90(mg/kg)4个水平,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通过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pH值、氨氮、乙酸、丙酸、丁酸以及TVFA、乳酸等指标的测定,探讨维生素B1对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精料日粮条件下,随着维生素B1添加量的增加,培养液的pH平均值呈降低趋势,NH3-N的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影响瘤胃发酵类型,但有降低乙酸浓度平均值、提高丙酸浓度平均值和TVFA浓度平均值、降低乙酸/丙酸比值的趋势。培养液中添加维生素B1可以降低乳酸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刘金萍  王士长 《饲料工业》2006,27(16):34-36
采用正交试验L1(645)筛选出植物乳杆菌N3发酵断奶仔猪料的最佳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pH值和湿度。试验结果显示,5因素对乳酸产率的影响次序依次为:接种量>温度>湿度>时间>pH值;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108CFU/ml)、温度37℃、湿度65%、时间48h、pH值6.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优化复合益生菌(酿酒酵母∶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5∶1∶2)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参数,并考察外源添加蛋白酶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通过模拟工厂化规模生产,测定4个料水比水平(1∶0.3、1∶0.4、1∶0.5、1∶0.6)在发酵0、24、48、72 h时的发酵温度、pH以及初水分、粗蛋白质、真蛋白质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选择复合益生菌发酵的最优生产参数,而后在该最优参数下设计加酶试验组和无酶对照组,比较添加外源蛋白酶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料水比条件下发酵72 h,底物温度先升高后下降,pH缓慢下降,初水分含量逐渐提高,粗蛋白质含量在1∶0.6料水比发酵48 h时有最高值47.29%,真蛋白质含量在1∶0.4料水比发酵48 h时有最高值43.34%,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在1∶0.6料水比发酵48 h时有最高值38.10×10-2mg/g。2)加入蛋白酶后发酵豆粕真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59和4.11个百分点(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0.36个百分点(P<0.05),豆粕大分子蛋白质降解程度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知,复合益生菌可实现对豆粕低料水比发酵,添加蛋白酶可进一步改善发酵豆粕的品质。推荐发酵参数为复合益生菌(酿酒酵母∶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5∶1∶2)总添加量0.5%,蛋白酶添加量为0.01%,料水比1∶0.4,发酵48 h。酶菌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发酵豆粕中可利用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究海带粉作为饲料原料对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605±36)kg的健康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采用随机试验设计,3组奶牛分别饲喂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和55%高精料+5%海带粉饲粮。试验期为35d,于试验末对晨饲前奶牛经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菌群结构。结果显示:1)相比55%高精料饲粮,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pH显著升高(P<0.05),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中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2)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降低了样本独有的操作分类单元(OUT)数量,但对瘤胃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与44%低精料饲粮相比,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SR1_Abscondita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而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进一步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相对于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瘤胃球菌属2(Ruminococcus_2)和毛螺菌科NK3A20类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的相对丰度(P<0.05);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进一步显著降低了瘤胃中Prevotella_1的相对丰度(P<0.05),并显著增加了瘤胃中Ruminococcus_2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可见,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的海带粉可以改善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的瘤胃发酵环境,调整瘤胃菌群结构,对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不同营养水平对牦牛瘤胃内VF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气相色谱法,在维持型(略低于维持水平)、粗料型、精料型三种不同营养条件下测定了牦牛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VFA)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维持组除丙酸及C_2/C_3比例极显著(P<0.01)低于粗料组外,其它无差异(P>0.05);精料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乙酸高于粗料组(P<0.05),但C_2/C_3比例相同,二者属同一发酵类型。丙酸、丁酸含量高于其它动物是牦牛瘤胃代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钾是瘤胃微生物必需的矿物元素之一,为研究钾对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以短期人工瘤胃发酵装置研究2种日粮类型添加K2CO3对瘤胃有机物发酵、pH和挥发性脂肪酸(VFA)产生的影响.日粮钾的添加量明显影响人工瘤胃的日粮有机物消失率.精粗比为5:5日粮中添加钾0.3%时,对照组和K2CO3组间瘤胃液pH、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和乙酸浓度没有明显差异,添加0.3%钾明显降低日粮有机物消失率,发酵液氨态氮浓度下降,但使日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失率提高(P<0.05).精粗比7:3日粮添加钾0.2%对TVFA、丙酸、乙酸和氨态氮浓度没有影响,但使瘤胃液pH明显上升,日粮有机物消失率提高,而NDF消失率下降.试验结果表明,日粮碳酸钾添加量明显影响体外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披碱草、碱茅和沙打旺)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用12只5月龄、(34.6±0.57)kg体重的德国肉用美利奴杂交一代绵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精料补充料和玉米青贮(精粗比49:51),处理Ⅰ、Ⅱ和Ⅲ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以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替代1/3、2/3和3/3的玉米青贮。每只羊精料补充料平均日喂600g,粗饲料自由采食。结果表明:瘤胃液pH值组间差异不显著,处理Ⅰ和处理Ⅱ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处理Ⅲ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Ⅱ组瘤胃液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处理组瘤胃液丁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瘤胃液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异丁酸和异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处理Ⅲ组瘤胃乙酸/丙酸比例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以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全部替代玉米青贮饲喂绵羊抑制了瘤胃发酵,而替代1/3和2/3玉米青贮时显著促进了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6.
饲粮中添加燕麦干草对绵羊体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燕麦干草不同添加量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选用6头体况相似、体重 (70.24±2.03) kg且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种(美利奴♂×蒙古羊♀)公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按粗饲料中燕麦干草和青贮玉米比例(干物质基础)将饲粮分为C1组(精料+100%玉米青贮),C2组(精料+50%玉米青贮+50%燕麦干草)和C3组(精料+100%燕麦干草)。饲粮精粗比为35∶65。结果表明:1)饲粮中加入燕麦干草显著提高了体外发酵的产气量和甲烷产量(P<0.05);2)饲粮中加入燕麦干草对体外培养液pH没有明显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培养液NH3-N浓度(P<0.05),未明显改变试羊瘤胃丙酸摩尔比,但TVFA浓度、乙酸、丁酸摩尔比以及乙酸/丙酸上升;3)燕麦干草的加入显著提高了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IVDMD和IVCPD,对饲粮中营养物质的降解有促进作用;4)多项指标综合指数以C2组最高,C1组最低。由此可知,在精料水平相同的条件下,燕麦干草与青贮玉米1∶1混合作为粗饲料能改善绵羊的瘤胃内环境,提高瘤胃发酵能力,得到最大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选取48只体重相近的4月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低精料饲粮(LD组)、添加BC的低精料饲粮(LD+BC组)、高精料饲粮(HD组)、添加BC的高精料饲粮(HD+BC组),每组12只。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pH,氨态氮、乙酸、异丁酸浓度以及乙丙比值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丙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丙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之间在瘤胃发酵参数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用液态发酵法研究不同菌种来源对乳酸菌发酵液体饲料(fermentation liquid feed,FLF) 感官、pH和菌落计数的影响,分别以乳酵素(Lactobacillus enzymes,LE)、乳酵素+基础料(enzymes mixture,EM)、5 mg/kg 乳酸菌种+基础料(spawn mixture,SM) 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CON)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发酵罐保持发酵底物:水=1:3,(36±1)℃恒温发酵192 h,每隔24 h做1次感官评定和pH测定;取发酵72 h的样品进行培养,分别计数培养48和72 h的菌落。结果表明,EM和SM均具有良好的感官性能,保质期长,其活菌落计数均极显著高于LE与对照组(P<0.01),但EM与SM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的pH均先降低后升高,LE处理组pH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其他试验组。提示,LE发酵方式不能改善FLF品质,EM和SM发酵方式的饲料品质优于LE,EM与SM发酵效果类似。  相似文献   

19.
1病因及症状牛瘤胃胀气多发生于喂低粗料高精料日粮,或精料与粗料分开饲喂的情况下,过多的精料积存于瘤胃异常发酵,会引起胀气。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精粗比对南江黄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以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南江黄羊[平均体重为(25.48±1.48)kg]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饲粮精粗比分别为10∶90(10C组)、30∶70(30C组)、50∶50(50C组)、70∶30(70C组)、90∶10(90C组)。结果表明:随着饲粮精粗比的提高,培养液中pH逐渐下降,发酵后70C、90C组均显著低于10C、30C组(P<0.05);精粗比对氨态氮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微生物蛋白浓度随着精粗比的提高逐渐升高,其中90C组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有机物发酵率随着精粗比的提高显著提高(P<0.05);乙酸与丙酸的比值随着精粗比的提高逐渐下降。由此可知,本试验条件下,高精料饲粮对南江黄羊体外发酵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精料比例的升高,微生物蛋白合成量增加,瘤胃发酵的能量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