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马铃薯贮藏期间几个主要加工品质指标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南部山区近几年几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贮藏时期几个主要加工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其加工所要求的主要的品质指标干物质、淀粉含量在收获时最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干物质、淀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贮藏中期下降最多,贮藏末期各品种干物质、淀粉含量有所回升.还原糖等含量的变化与淀粉磷酸化酶、蔗糖转化酶的活性息息相关.随着低温贮藏天数的延长,不同品种马铃薯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因此,在马铃薯加工利用时,对于低温长时间存贮的马铃薯根据加工利用目的如淀粉加工、食品加工必须进行升温贮藏,以降低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增加淀粉合成酶的活性,使糖转化为淀粉,提高块茎的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  相似文献   

2.
2种贮藏方式下马铃薯品质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六盘水地区选取广泛种植的威芋3号和会2号马铃薯块茎,采用室内堆放贮藏和田间原地贮藏方式,定期对马铃薯块茎干物质、淀粉、还原糖及呼吸强度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马铃薯贮藏61d是临界贮藏时期;同一品种不同海拔地区贮藏的马铃薯品质表现为:高海拔地区>中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相同海拔地区,田间原地贮藏的马铃薯品质优于室内堆放贮藏;此外,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的‘鄂马铃薯1号’和‘鄂马铃薯3号’品种为材料,对贮藏块茎还原糖、总糖含量及淀粉-糖代谢中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明确马铃薯炸片色泽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贮藏期间低温是促进块茎还原糖累积的主要影响因素,还原糖含量与炸片色泽具有极显著直线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在4℃贮藏条件下,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和蔗糖合成酶活性(SuSy)与块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指数相关,酸性转化酶(Acid Inv)和碱性转化酶活性(Alkaline Inv)与块茎还原糖的积累呈显著直线正相关,是淀粉-糖代谢过程中影响块茎低温糖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氮肥对马铃薯块茎收后贮藏期间淀粉、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夏坡帝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施氮水平下马铃薯收获时及其收后贮藏期间块茎干物质、淀粉、还原糖含量及变化、淀粉磷酸化酶、蔗糖转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获时以低氮、中氮处理干物质含量较高于无氮和高氮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还原糖含量呈增加趋势,且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亦有此趋势,但处理间差别较收获时减小,两酶活性在贮藏期间呈增加趋势,且与还原糖含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不同品种马铃薯贮藏品质的差异性,以内蒙古地区主要种植的3种马铃薯为试验材料,研究4℃控温贮藏和窖藏贮藏对马铃薯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VC含量、干物质含量及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控温贮藏下,有效抑制马铃薯的呼吸强度,降低淀粉、VC、干物质的损失,还原糖变化平稳,贮藏效果明显优于窖藏。在贮藏期间品质指标较高的有陇署3号的淀粉和VC含量、克新1号的还原糖含量、大西洋的干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引进的具有优良田间农艺性状的马铃薯种质材料进行块茎及全粉色泽品质分析,探究贮藏环境对马铃薯块茎内成分及全粉色泽品质的影响,丰富全粉加工型马铃薯种质资源.【方法】将引进的11个马铃薯种质材料分别贮藏在4、25℃条件下0、60、120 d后进行块茎及全粉色泽品质分析,测定材料块茎内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的含量,分析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块茎和全粉的色泽变化特性,分析块茎内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的含量与块茎和全粉色泽的相关性.【结果】试验材料在25℃贮藏120 d时块茎和全粉的色泽变化最大.短时期内60 d、4℃低温贮藏环境对马铃薯鲜薯块茎和全粉色泽影响的程度显著大于25℃贮藏环境,而在长时间120 d、4℃低温贮藏环境对马铃薯鲜薯块茎和全粉色泽的变化具有抑制效应.在贮藏过程中,马铃薯块茎色泽的变化与块茎内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相关,块茎内可溶性糖含量越高,其全粉的光泽度越暗.【结论】马铃薯块茎内可溶性糖含量与其全粉色泽显著相关,是判定全粉加工型品种的重要指标.引进材料中CIP301040.63和CIP397067.2是适合全粉加工的潜在品种及优良亲本材料,可有效补充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有利于全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还原糖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还原糖及淀粉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荷兰212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比较叶片、匍匐茎及块茎内还原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研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碳代谢的调控效应。[结果]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可以显著降低取样末期匍匐茎内淀粉和还原糖的含量,同时还能降低块茎内还原糖的含量,提高叶片内还原糖的积累;烯效唑(S3307)可以极显著提高块茎内淀粉积累并极显著促进取样末期匍匐茎内淀粉的转移,而且还可降低取样后期块茎内还原糖的含量、极显著提高叶片内淀粉的积累;SOD模拟物SODM与S3307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8.
云南马铃薯推广品种有效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主要推广的6个马铃薯品种块茎中的干物质、淀粉,蛋白质,还原糖和维生素C进行了测定及分析,干物质与鲜薯中的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干物质中的蛋白质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和鲜薯中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和鲜薯中维生素C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品种CFK69.1营养丰富,粮菜兼用,品种会-2适应力较强,品种CIP-24蛋白含量高,适于深加工。品种BR112-113具有高抗疾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赣南4个脐橙品种果肉、果皮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xcel和DPS统计软件对赣南4个脐橙品种(纽荷尔、红肉、林娜、朋娜)果肉、果皮中的还原糖、总糖、总酸、Vc、黄酮以及氮、磷、钾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果肉、果皮的还原糖、总糖、Vc含量差异分别呈极显著(P<0.01)水平,总酸含量差异分别呈极显著(P<0.01)、不显著(P>0.05)水平,黄酮含量呈不显著(P>0.05)、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差异水平,氮含量差异呈不显著(P>0.05)水平,磷、钾元素含量呈极显著(P<0.01)、显著(P<0.05)和不显著差异(P>0.05)水平。4个不同脐橙品种果皮中Vc、黄酮的含量均极显著地高于其果肉(P<0.01),其他成分除氮元素之外都极显著地低于果肉(P<0.01);脐橙果皮可作为提供Vc和黄酮的资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还原糖及淀粉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荷兰212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比较叶片、匍匐茎及块茎内还原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研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碳代谢的调控效应。[结果]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可以显著降低取样末期匍匐茎内淀粉和还原糖的含量,同时还能降低块茎内还原糖的含量,提高叶片内还原糖的积累量;烯效唑(S3307)可以极显著提高块茎内淀粉积累量并极显著促进取样末期匍匐茎内淀粉的转移,而且还可降低取样后期块茎内还原糖含量、极显著提高叶片内淀粉的积累量;SOD模拟物SODM与S3307的效果相似。[结论]该研究结果对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制及促进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马铃薯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窖藏条件下马铃薯种薯贮藏的理想防病药剂,以庄薯3号原种为供试材料,利用病毒克星、72%农用硫酸链霉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种薯进行喷药处理,研究不同药剂处理对贮藏期种薯生理生化特性及其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150 d贮藏后,不同喷药处理间种薯发病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相比,用病毒克星、农用硫酸链霉素、多菌灵和百菌清处理后种薯发病率分别降低了4.98个百分点、6.94个百分点、5.22个百分点、6.03个百分点。(2)不同药剂处理间种薯淀粉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干物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种薯含水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能抑制种薯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少丙二醛(MDA)含量。(4)与对照相比,农用硫酸链霉素、多菌灵和百菌清可以提高种薯活力,其中采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处理的种薯活力最高,而病毒克星反而降低了种薯活力。表明较为理想的防病药剂为72%农用硫酸链霉素和百菌清。  相似文献   

12.
为探寻马铃薯原地留存储藏方式的可行性,为该项保鲜贮藏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理论, 在黔西北六盘水水城县5 个样地选取当地广泛种植的威芋3 号和会-2 号为供试样品,通过分析田间留存贮藏方式 下马铃薯的干物质\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 等品质指标含量状况,测定相应的气候和土壤物理化学指标,剖析影响 该贮藏方式下马铃薯保鲜品质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原地留存贮藏方式下,马铃薯的干物质淀粉和Vc 含 量均在贮藏初期最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还原糖含量则相反曰同一马铃薯品种在高海拔地区的贮藏 品质优于低海拔地区,温度是马铃薯贮藏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温度越高袁光照越强,降水量越少袁马铃薯的贮藏效 果就越,影响马铃薯原地留存块茎品质的优劣土壤环境因子有产地的土壤养分、土壤含水量、土壤物理性粘粒等 理化性质,起主要作用的是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3.
以庄薯3号原种为材料,分别以竹筐、网袋和纸箱贮藏5个月,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对马铃薯种薯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窖内平均温度为4.7℃,湿度为82.6%,贮藏前期窖内CO2体积分数较低,中期较高,后期达到最高;3种贮藏方式下,种薯水分质量分数分别较收获时下降3.46%、5.71%和6.54%,且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淀粉质量分数分别较收获时下降0.61%、4.99%和3.27%,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干物质质量分数分别较收获时增加1.29%、2.74%和4.42%,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与网袋、纸箱贮藏相比,竹筐贮藏可抑制种薯PPO活性,降低POD活性,减少MDA的产生,从而降低膜结构的受损程度;竹筐贮藏的种薯活力高于纸箱贮藏和网袋贮藏的。竹筐贮藏效果最好,网袋次之,纸箱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高淀粉甘薯品种块根淀粉积累和产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高淀粉甘薯品种的淀粉积累和产量特征。[方法]以10个甘薯品种为供试材料,扦插后60d内,每20d每小区选取5株分别进行块根淀粉、直链淀粉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收获期选取10株计算单株薯数和单株鲜重。[结果]收获期,不同甘薯品种间产量和块根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明显,产量变幅为6.2×10^3-20.7×10^3kg/hm^2,淀粉含量的变幅为46.0%~73.3%,块根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幅为10.9%~17.2%,可溶性总糖的变幅为11.2%~20.2%。甘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块根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持续增高的趋势,块根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结论]可溶性总糖含量、直链淀粉与淀粉积累密切相关,产量和干率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基因型是影响淀粉含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赤霞珠光合作用与叶片积累物质的关系。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不同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Pn)随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规律,并测定叶片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和干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1)赤霞珠叶片Pn峰值随着生育期推移向高节位叶片移动。(2)赤霞珠在开花期、浆果膨大期、转色期,位于低节位叶片的还原糖含量较高,高节位叶片的还原糖含量较低;然而在果实成熟期,却恰恰相反,高节位叶片的还原糖含量较高。(3)膨大期、转色期和成熟期低节位叶片逐渐衰老,干物质含量呈负积累现象。(4)叶片含糖量、干物质积累量与Pn相关性受生育期的影响较大,从膨大期到成熟期,叶片干物质积累量与Pn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品种甘薯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差异和相关性,以浙江省常见的不同肉色(紫色、橘色、黄色、白色)甘薯品种为材料,测定甘薯的营养成分含量(干物质、还原糖、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类胡萝卜素、花色苷、多酚)和生物活性[清除DPPH·能力、抑制胰蛋白酶活性能力、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参试品种的营养成分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紫肉品种甘薯的PPO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肉色品种,在清除DPPH·和抑制胰蛋白酶活性方面也显示出明显优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薯提取液清除DPPH·能力与可溶性蛋白、花色苷和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抑制胰蛋白酶活性能力和PPO活性除了与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外,与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将12个品种甘薯分为4类,分类结果与各品种在因子得分散点图上的分布情况相吻合。该研究结果可为甘薯产后利用和育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甘薯品质特性与乙醇产量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选用11个品种鲜甘薯和14个品种甘薯粉,对甘薯干率、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等品质特性与乙醇产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乙醇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乙醇产量与鲜甘薯的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乙醇产量与甘薯粉各品质性状之间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乙醇产量与鲜甘薯品质性状之间线性回归分析呈显著水平,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2.086+0.162X1+1.064X2+0.248X3(P<0.05)(Y为乙醇产量,X1为淀粉、X2为蛋白质、X3为还原糖);乙醇产量与甘薯粉品质性状之间线性回归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紫肉甘薯主要块根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环境的变异,选用18个紫肉甘薯品系,在盐城和徐州2个试点进行异地鉴定试验,分析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环境下紫甘薯块根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因型(G)、环境(E)和基因型×环境(G×E)互作对紫肉甘薯块根花青苷、干率、淀粉、蛋白质、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影响均达显著水平.花青苷含量的E效应大于G和G×E互作效应,其他品质性状则表现为G×E互作效应较大.蛋白质、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徐州试点较高,租淀粉含量和花青苷含量在盐城试点较高.盐城和徐州两试点各品质性状变异系数变幅一致,均为:花青苷>还原糖>可溶性糖>蛋白质>淀粉,其中花青苷含量变异系数徐州较高,其他性状变异系数盐城试点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糖分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花青苷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干率和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花青苷含量和其他品质性状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