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广耀  绍帅  董立华 《食用菌》2009,31(1):25-26
栽培料不同含水量和初始pH值对白灵菇的液体菌种发菌的影响试验表明:栽培料以含水量55%-60%、初始pH值6.5为最好。  相似文献   

2.
对五株鸡腿菇菌株的生长温度、pH值、抑菌剂浓度及栽培方式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5~30℃,根据生长温度不同分为三组;各菌株最适pH6.0~6.5;熟料较发酵料栽培产量高一倍多;1、5号菌株可用于发酵料栽培,但高温发菌需加多菌灵.  相似文献   

3.
对五株鸡腿菇菌株的生长温度、pH值、抑菌剂浓度及栽培方式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5~30℃,根据生长温度不同分为三组;各菌株最适pH6.0~6.5;熟料较发酵料栽培产量高一倍多;1、5号菌株可用于发酵料栽培,但高温发菌需加多菌灵.  相似文献   

4.
在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常规栽培料中分别添加0.5%、1%、1.5%,2%、3%贝壳粉,测定金针菇的栽培料pH值变化、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和子实体产量。结果表明,栽培料pH值随贝壳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栽培料中添加贝壳粉,能显著缩短菌丝满袋时间,提高子实体产量,其中添加1.5%贝壳粉的处理菌丝满袋时间最短,子实体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巨大口蘑为试材,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栽培料的发酵温度、初始pH值和水分含量对瓶栽巨大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菌丝培养环境条件中的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明确巨大口蘑瓶栽所需的必要条件,为实现巨大口蘑从传统的袋子覆土栽培向瓶子无土栽培的转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栽培料的最适发酵温度范围为70~75℃,最适初始pH值为8.5,最适水分含量为61%;从均匀设计法的优化结果得出其菌丝生长的最优环境条件:最适培养温度为30℃,空气相对湿度为60%,二氧化碳浓度为0.15%。  相似文献   

6.
李军  祁勇 《食用菌》2010,32(4):23-24
对黄伞野生菌种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和代料栽培配方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黄伞菌丝体生长最适环境条件为温度24℃、pH值6.5、培养料含水量65%;代料栽培主料用木屑和玉米芯两种原料搭配优于单一原料;代料栽培配方e适宜黄伞生长,菌丝长势强,方差分析表明产量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使用液体菌种栽培凤尾菇,较之固体菌种具有发菌快、菌龄齐、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同时较之固体菌种的栽培方法上也有一些不同,栽培时应重视这些特点,才能得到更大的效益。一、对pH值的要求凤尾菇的最适pH值为6.5~7.0,液体菌种对这一点要求比较严格,经多次试验表明,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菌丝球的萌发。固体菌种栽培时,料中需加1%的生石灰,而液体菌种只要0.4~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1981,(4)
剑麻渣栽培草菇只需少量的稻草,成本低,产量高。其栽培方法是:先将剑麻渣堆制发酵15天左右,再和稻草混堆。先铺一层厚6~8厘米稻草,淋一遍水,然后铺一层麻渣,这样逐层堆成宽2~2.5米、高1.5~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6~7天后,堆温达70~80℃时翻料,同时加入1%的过磷酸钙,调整pH,提高堆温。建堆10~11天,第二次翻料,经15天左右的发酵分解,即可栽培。剑麻料可以利用二次,第二次产量并不亚于第  相似文献   

9.
杏鲍菇高产高效栽培料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及其复合物为主料,通过调整麸皮用量,设计了16个杏鲍菇栽培料配方,通过塑料袋栽培,研究了16种栽培料配方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和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栽培料上菌丝满袋时间及杏鲍菇产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以玉米芯为主料的配方9栽培料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满袋时间为35.83 d;其次是以木屑为主料的配方6,菌丝满袋时间为37.06 d;棉籽壳栽培料中菌丝生长速度普遍较慢.以玉米芯为主料的配方11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第1潮菇的生物学效率达到67.6%,每袋(250 g栽培料)的经济效益比生产上常用的配方4增加了0.5597元;其次是以玉米芯和木屑为复合主料的配方16,生物学效率为65.2%,每袋的经济效益比配方4增加了0.4874元;以木屑为主料的配方5产量最低,经济效益最差.可以看出,杏鲍菇菌丝生长状况及其产量受栽培料C/N和主料种类的影响均较大,配方11、配方16是杏鲍菇栽培的理想配方,原料来源广泛,价格较低,栽培效益好.  相似文献   

10.
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生产污染料为主料,添加麦草秸杆、尿素等辅料,经发酵处理,进行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kg):污染料790 g,新鲜麦草秸秆150 g,生石灰20 g,过磷酸钙20 g,尿素10 g,种料10 g(其中,首次建堆种料为干制牛粪,其他批次为前一次发酵培养料),料水比1∶1.5,pH 7~8,用于鸡腿菇栽培,发菌成功率达90%~95%,出菇率达80%以上,生物学效率为43.5%~59.4%;试验期间,培养料建堆越晚,所需发酵时间也越短,鸡腿菇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1.
梨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王宏  常有宏  陈志谊 《果树学报》2006,23(2):247-251
对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PSA平板上培养,平均日生长速率、产孢量、菌落颜色以及菌落厚度有显著不同。病原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8℃,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适宜生长相对湿度为50%~100%,最适生长相对湿度为98%~100%,孢子萌发必须具备相对湿度98%以上的高湿条件,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菌丝适宜生长的pH值为4~12,最适生长pH值为7~8,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7~8,病原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的pH值会发生改变。该病原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均可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硫酸胺和氯化胺会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2.
对草菇菌株V115在不同营养因子(碳氮源)、不同培养条件(培养温度及酸碱度)下进行了菌丝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蔗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是蛋白胨;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32~38℃;菌丝生长适宜的pH为6~7.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找栽培食用菌的新原料和增加红麻种植的经济效益,本研究进行了红麻副产物栽培刺芹侧耳试验。通过测定不同营养条件下刺芹侧耳的菌丝生长速率以及生物学效率,研究了水分、pH值、钙盐、糖以及碳氮比对刺芹侧耳生长的影响,确定了红麻副产物栽培刺芹侧耳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红麻副产物培养基中麻骨50%、氮源35%、水分67.5%,pH值为5.5,添加1%碳酸钙和1%蔗糖时用来栽培刺芹侧耳生物学效率最高。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红麻栽培刺芹侧耳产品的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和粗纤维指标与棉籽壳培养基栽培的接近,但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了7%。因此,红麻副产物是栽培刺芹侧耳的理想原料之一。  相似文献   

14.
药用真菌黄裙竹荪的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药用真菌黄裙竹荪资源调查、标本采集、菌种分离、培养基的筛选、生长温度、酸碱度、覆土土质以及覆土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一级菌种培养基以PDA培养基为主,添加松针浸出汁为黄裙竹荪的最佳培养基;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4℃;适宜pH值为6.5;栽培播种完成后,及时覆盖砂质黄壤土,是黄裙竹荪栽培的最佳方法和最佳土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发挥樱桃番茄观赏性强、营养价值高、菜果兼宜且经济效益突出的特点,满足广大消费者和种植户的热切需求,积极开展新品种选育、深入研究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产量及品质出现瓶颈的情况下,对菏泽市多个樱桃番茄大棚种植园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品种选择、播种、培育壮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方面归纳总结出了菏泽市樱桃番茄日光温室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当地种植户实现促产增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硒浓度、温度、pH值和栽培方式下豆瓣菜对硒富集能力的影响,采用原子荧光法对硒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硒浓度增加,豆瓣菜对硒的富集量增加;温度升高时,中等浓度硒添加量的豆瓣菜富硒能力更强,当添加浓度继续升高时,则低温度下豆瓣菜富硒能力比高温的强;pH值由6增加至7时,豆瓣菜的富硒能力减弱;不同栽培方式对豆瓣菜的富集能力影响较大,在添加相同浓度的硒溶液时,水培豆瓣菜的富硒量远超土培的豆瓣菜。  相似文献   

17.
研究冷刺激温度、时间对白灵菇菌株‘白灵18’子实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刺激可使白灵菇子实体较快形成,冷刺激温度控制在-1~2℃,时间控制在2~3天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构菌发酵过程中 ,pH值由降而升 ,其变化与碳源浓度有关。当葡萄糖浓度为 0 5 %时 ,接种后两天就开始回升 ,第 3天可升至 7 2 8。而浓度 2 %时 ,第 5天pH才升到 6 75。以蔗糖为碳源也有类似结果。因此当需要某范围pH以有利其活性成分产生时 ,碳源浓度应作主要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19.
珍珠绣线菊白粉病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文忠  于洋  杨彦 《北方园艺》2011,(21):127-128
以新鲜洋葱和珍珠绣线菊白粉病无性孢子为试材,研究不同碳、氮源、pH、温度及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蔗糖、葡萄糖,氮源为丙氨酸,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3℃,适宜萌发的pH为6~7,全光照条件下适宜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20.
西藏野生食用菌白鸡腿蘑的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进行了白鸡腿蘑的生长温度试验,培养基酸碱度试验,培养料成分试验,栽培方法比较试验和栽培中试,根据各项数据和当地资源情况,确定了采用以青梨秸杆和牛粪为原料,调节pH值为6.5-7.5的培养基,每年5-11月间在西藏的拉萨地区用熟料分两个阶段栽培白鸡腿蘑的方法,并筛选了高产优质的菌株,该野生品种人工栽培成功,可用于推广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