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莓褐斑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柯赫氏法和ITS DNA序列分析对草莓褐斑病的病原进行确认和鉴定。结果表明:草莓褐斑病病原在病叶及PDA培养基上均可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色,分生孢子梗瓶梗状,具分枝;分生孢子卵圆形至纺锤形、透明、单细胞,大小为(5.7~7.3)mm×(2.0~3.0)mm;根据病菌形态,确定该病原菌为昏暗拟茎点霉Phomopsis obscurans(Ellis Everh.)B.Sutton。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生长和产孢最适pH值为6,光照对菌丝生长和产孢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识别要点:主要为有伤口的大蒜鳞茎,特别是在贮藏期间的大蒜鳞茎上经常可见。剥开蒜瓣,在其上初生具紫红色边缘的小凹陷斑,后病斑扩大,凹陷更加明显,病斑上长出黑色丛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生规律:大蒜黑头病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病原菌称大蒜艾氏链格孢,艾氏霉属,属半知菌亚门类真菌。5月中下旬当温度达20℃左右时,菌丝体内可产生厚垣孢子,分生孢子梗从菌丝或厚垣孢子生出,分生孢子梗  相似文献   

3.
用滤纸片法测定多菌灵对绿色木霉菌丝生长的毒力回归式为y=-1.2997 2.9544x±0.1482,方差分析表明完全符合实际。用改良的涂布平板法测定多菌灵对绿色木霉分生孢子萌发无抑制作用,当初菌丝生长至12.50~28.33μm时,菌丝先端畸形,从而抑制菌丝生长、分生孢子梗分化和分生孢子形成。  相似文献   

4.
食线虫真菌在生物防治线虫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圆锥掘氏梅里霉(Drechmeria coniospora)是一种典型内寄生真菌,专一地侵染和寄生其宿主--线虫。利用高分辨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D. coniospora侵染秀丽隐杆线虫整个过程的清晰图片,为研究D. coniospora侵染线虫及与侵染相关的基因提供了直接、客观地依据。扫描电镜结果显示,D. coniospora 通过分生孢子完成对线虫的识别,特异地吸附在线虫头部或生殖孔,进而进入线虫体内。分生孢子在线虫体内萌发,长出菌丝。当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穿透线虫体壁,造成线虫死亡。在空气中生长的菌丝体产生新一代分生孢子,这些孢子成熟后,遇到线虫幼虫又将开始新一轮侵染周期。D. coniospora的这种特异侵染方式和高效侵染能力,使其成为生物防治线虫的潜在优良菌株,具有广阔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病情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从幼苗至成株期皆可发生。病斑部位初期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以后表面覆盖的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相似文献   

6.
一、症状玉米大斑病的病斑大而少,发病初期呈水渍状,后变灰绿色至黄褐色;扩展后,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长梭形,一般长50~150毫米。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密生黑色霉状物,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7.
从56份辣椒连作土壤中分离微生物782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5株对辣椒疫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其中ASD菌株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现最好,抑菌带宽11.7 mm,盆栽防效为75.12%,优于化学药剂代森锰锌和烯酰吗啉,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ASD菌株分生孢子头初为辐射形,后期为柱形;产孢结构双层,有明显的瓶梗及多育现象;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壁滑,未见壳细胞;其rDNA- ITS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比对,相似度97%,确定该菌株为黄柄曲霉(Aspergillus flavipes).  相似文献   

8.
一、马铃薯早疫病1、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大小3—4mm。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田间一片枯  相似文献   

9.
玉米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小斑病 1、田间病株症状: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以上,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最后生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捕食性线虫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的生长及pH值和温度对该菌生长的影响,试验将分离株少孢节丛孢菌丝接种于0.4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中,分别置15、20、25、30、35℃恒温箱中培养,又将菌种分别接种到pH值为5.5、6.0、6.5、7.0的0.4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每天定时观察菌株的发育情况,测量菌丝生长长度.结果表明:A.oligospora在pH值为5.5~7.0的环境下均能生长,其中以pH为6.0时生长速度最快;在温度为15~35℃时均能生长,其中以25℃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此外,对真菌分离株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和图片说明,特征为:分生孢子梗无色、直立、不分枝、分隔,分生孢子丛状着生、无色、具1个隔、梨形至倒卵形,捕食线虫的器官为三维粘性网.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oligospora的生物学特性及批量化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