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平凉红牛"母牛经济类型,为培育"平凉红牛"肉牛新类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肉用指数法(BPI),对381头"平凉红牛"母牛经济类型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母牛平均BPI值分别为:一岁3.64±0.68、二岁3.69±0.56、三岁3.67±0.53、四岁3.51±0.22,均已达到肉役兼用型指标。[结论]"平凉红牛"母牛已达到肉役兼用牛体型标准,并正在向肉用型过渡,为培育"平凉红牛"肉牛新类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平凉红牛"母牛经济类型,为培育"平凉红牛"肉牛新类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肉用指数法(BPI),对381头"平凉红牛"母牛经济类型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母牛平均BPI值分别为:一岁3.64±0.68、二岁3.69±0.56、三岁3.67±0.53、四岁3.51±0.22,均已达到肉役兼用型指标。[结论]"平凉红牛"母牛已达到肉役兼用牛体型标准,并正在向肉用型过渡,为培育"平凉红牛"肉牛新类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索早期补饲对规模养殖条件下平凉红牛犊牛体重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分娩日期接近的妊娠母牛18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早期补饲试验组犊牛,分析各月龄体重数据。[结果]结果表明在规模化养殖条件下,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对平凉红牛犊牛采取早期补饲,犊牛在3月龄到6月龄时体重差异显著(P<0.05)。[结论]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犊牛早期的隔栏补饲工作,有利于提高肥牛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酵素菌青贮玉米对肉牛育肥效果的影响。[方法]选用18~24月龄、体重为280kg左右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6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头,分别饲喂酵素菌青贮玉米秸秆与氨化玉米秸秆,试验期70d。[结果]表明:试验组头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21kg(P〈0.05)。试验组头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22...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育肥效果较好的湘西黄牛杂交组合。[方法]随机选择3个湘西黄牛杂交组合(黑安格斯牛X湘西黄牛、西门达尔牛X湘西黄牛、德国黄牛X湘西黄牛)的F1代6月龄犊牛,每个组合10头,组成试验组;随机选择6月龄湘西黄牛犊牛10头,组成对照组,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犊牛6、12、18、24月龄时的体重、平均日增重以及24月龄屠宰时的净肉率、肉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试验组犊牛各阶段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净肉率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对照组( P<0.01),试验组内以西门达尔牛X湘西黄牛组合为佳( P<0.01),试验牛以12~18月龄增重较快( P<0.01);对照组犊牛肉质优于试验组( P<0.01)。[结论]西门达尔牛X湘西黄牛是湘西黄牛育肥较好的杂交组合,杂交牛18月龄后出栏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安格斯牛对大别山牛的杂交效果。[方法]对安格斯牛×大别山牛杂交F1代(安—大F1)和大别山牛各24头进行了初生、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性状测定,对照组和试验组各随机选择3头持续育肥至24月龄后进行了屠宰测定。[结果]安—大杂交F1代牛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安—大杂交F1代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优于大别山牛;24月龄时安—大杂交F1代的宰前体重极显著高于大别山牛(P<0.01),胴体重和净肉重均显著高于大别山牛(P<0.05)。[结论]用安格斯牛与大别山牛杂交,杂交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比例的酵母培养物在"平凉红牛"育肥中的研究时选用体况中等、发育良好、健康无病、体重相近12月龄的秦杂阉牛24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在精料配方相同下,青贮饲料饲喂的过程中,试验A2组(酵母比例占7%)每头牛除去饲料成本后利润最大化,90 d利润是1099.8元。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综合评价支撑平凉牛产业发展的集成配套技术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跟踪调查和现场测定的方法,对生长发育跟踪调查和肉用性能测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平凉红牛各月龄体重均提高10%以上;10-24月龄日增重达663.1 g,提高10.55%;胴体重、净肉重分别提高16.16%和13.73%;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提高2.52和1.17个百分点;高档肉块重达23.00 kg,增加2.98 kg,可增加经济效益357.6元。[结论]通过普及应用集成配套技术,饲养的肉牛生长发育和肉用性能明显改善,肉牛个体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掌握利鲁牛的选育效果。[方法]对12和24月龄利鲁牛公牛各6头进行生长发育及屠宰项目指标测定。[结果]利鲁牛12月龄和24月龄的体重、体尺、肉用性能如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等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的利鲁F1、鲁西黄牛的屠宰性能。[结论]利鲁牛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明显优于鲁西黄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平凉红牛杂交类群生长发育测定及肉用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本地黄牛杂交改良效果,为平凉红牛新类群的选育和扩繁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秦川牛、本地黄牛、平凉红牛3个群体进行生长发育测定及屠宰试验。[结果]各测定月龄体重,平凉红牛都显著高于秦川牛和本地黄牛(P〈0.05),增重速度快;各测定月龄体尺,以平凉红牛较高,体格增大、胸部变宽、管围变粗、体躯紧凑,较好的继承了其父本的肉用体型;平凉红牛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分别为590.00 kg、62.76%、52.90%、85.84 cm^2,高档优质牛肉比例增加,均优于本地黄牛。[结论]利用秦川牛、利木赞牛、南德温牛与本地黄牛杂交,改良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提高本地黄牛的生产性能和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非常规饲料原料饲喂肉牛育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全混合日粮中添加苹果渣、玉米纤维及玉米酒精糟三种非常规饲料原料对育肥肉牛采食量、增重效果、产肉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选用体重(455±10)kg、健康年龄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品种育肥牛1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7头,设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未添加非常规饲料原料和添加非常规饲料原料的饲料。[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眼肌面肌分别提高了1.1%、2.1%、2.1%、3.3 cm2。出售活牛试验组头均盈利比对照组多出205.2元、牛副产品头均盈利值多出586.8元。[结论]表明在肉牛育肥中,应用推广苹果渣、玉米酒精糟及玉米纤维等非常规饲料原料,具有扩大饲料来源、降低饲养成本等优点,能进一步提高肉牛的增重速度与产肉性能,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弗杂牛在当地的生长及肉用性能。[方法]随机选择弗莱维赫牛与遵义本地黄牛的杂交F1代(弗×本)、弗莱维赫牛与(西门塔尔×本地黄牛)三元杂交一代F1(弗×西本)牛,作试验组,本地纯种黄牛(对照组)各30头,进行饲养和育肥试验。[结果]表明:6月龄时试验组弗×本、弗×西本的体重分别为90.00 kg、118.18...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验证纤维素复合酶饲喂肉牛的效果.[方法]选择临床健康的2岁~2.5岁的西门塔尔杂种公牛40头,按年龄、体重、相同或相近的原则,配对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头.试验组饲喂用0.1%纤维素复合酶制剂处理过的青贮玉米秸秆,对照组饲喂未处理的青贮玉米秸秆,经80 d饲喂.[结果]表明:试验组牛头均增重119.3...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验证新型复合酶饲喂肉牛的效果。[方法]随及对26头58~60周龄的肉牛分组、试验组13头,采用我们选用的添加剂在肉牛饲料中按0.3%添加,对照组不添加,[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增重0.99 kg/头.日,对照组平均增重0.87 kg/头.日、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13.79%(P〉0.05);料肉比试验组3.04∶1,对照组3.46∶1。[结论]表明新型复合酶制剂有显著的增重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关超  张玉换 《中国牛业科学》2011,37(1):24-25,28
[目的]为了验证"NPN"补充料时肉牛增重效果,进行本试验.[方法]试验将西杂牛2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试验组在精料中添加"NPN补充料",对照组饲喂常规饲料,不添加"NPN补充料".经过80 d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肉牛总体重5 116.8 kg,比对照组的4 806.1 kg,多增重310....  相似文献   

16.
BMY牛杂交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BMY牛为父本,云南黄牛、西本杂、短本杂等为母本的多元肉牛杂交,以期为云南省肉牛改良及其肉牛生产模式提供发展基础。[方法]通过应用BMY公牛及冻精与云南黄牛及其杂交母牛进行杂交改良中试。[结果]截止2009年底累计完成杂交改良14 734头,产犊12 738头,产犊率86.45%。进行了1 485头次体重体尺测定,BMY牛对云南黄牛及云南现有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初生体重为12.40 kg,较云南黄牛(YY)高1.64 kg,提高幅度较小(P〉0.05),但6月龄体重为108.96 kg,较YY高74.99 kg,有明显的改良效果(P〉0.01),估计的BMY牛对云南黄牛改良后代的初生重与6月龄体重杂种优势率分别是-8.02%和2.91%。[结论]以BMY牛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后代各生长性能都表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初生重、6月龄体重体尺有较大提高,为云南省、南方肉牛改良及其肉牛生产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分析宁夏地区各品种改良牛群的改良情况,本研究对宁夏中卫山羊场、夏华育肥场、王强养殖场等6个养殖场的杂交肉牛群体的152头成年公牛进行了体尺、背膘厚及眼肌面积的测量。[方法]利用肉牛选择指数(Beef Purpose Index,BPI)分析了牛群的经济类型。[结果]显示,50头秦川牛成年公牛的平均背膘厚及其眼肌面积分别为1.98 mm和28.25cm2,平均BPI为4.04,属役肉兼用用型;102头各品种杂交成年公牛的平均背膘厚及其眼肌面积分别为2.67 mm~4.09 mm和35.44 cm2~55.16 cm2,平均BPI为5.33~6.21,属肉役兼用型。[结论]各品种改良牛群在经济类型上有别于秦川牛,且在体尺、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等方面也比秦川牛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