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配置滴灌棉田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合理地布置土壤墒情监测点,获取真实的农田土壤水分信息。[方法]对2种不同配置的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含量进行测定,根据灌溉后不同取样时间、不同空间采样位置研究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结果]2种配置下滴灌带正下方土壤水分含量最大,距离滴灌带靠近膜间位置40 cm(2管4行)、60 cm(2管6行)土壤水分含量最小,各深层土壤20 cm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变异最大(CV=0.21),60 cm土壤水分含量变异最小(CV=0.16);2种配置在距离滴水时间120 h,土壤深层20-40、40-60 cm处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最为显著。[结论]对于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需要综合考虑配置、测定时期和测定位置,才能够正确反映棉田土壤水分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达到适时适量节水灌溉的目的,滴灌条件下,对不同土壤、不同树龄的枸杞地土壤水分的运动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入渗到相同深度及其水分达到饱和所需要的时间不同;相邻滴头间,滴水8h后水分在不同土壤中均互相接触,接触点位于滴头(40cm远,40cm深)坐标处;两次滴水最佳时间为10d。  相似文献   

3.
滴灌条件下沙地肉苁蓉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强卿  李铭  李鹏程  姜继元  王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48-18550,18600
[目的]研究同一点源滴灌条件下沙地肉苁蓉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性,以有效地提高沙地土壤水分利用率和肉苁蓉产量。[方法]以栽植接种过肉苁蓉梭梭的沙地为研究对象,用同一滴头流量对其滴灌12 h,监测水平及垂直方向各土层水分含量动态;探讨同一滴头流量下不同灌溉区垂直方向上各层土壤含水率的差异和不同灌水条件下沙地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层土壤相对湿度受降水和灌溉影响较大,0~20 cm土壤相对湿度变化最为剧烈,20~80 cm土壤相对湿度相对稳定,无灌溉处理的耗水深度主要集中在60~80 cm土层。12 h灌水停止后,水分发生再分布,待水分分布稳定后测定,60 cm以上土层土壤相对湿度较灌水前提高27.1%~58.8%;在60 cm深处测得水平方向水分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壤,水分分布和含量有利于梭梭根系对水分的合理高效利用以及促进肉苁蓉的生长。[结论]研究结果为滴灌条件下沙地肉苁蓉人工栽植水分补偿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滴灌条件下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地表滴灌栽培的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在滴头流量恒定为4 L/ h 的条件下,采用土壤湿度传感器,试验并测定不同灌溉时长和停灌后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过程,揭示土壤体 积含水量与不同滴灌时长和停灌后不同时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在连续滴灌6 h 过程中,土壤体积含水量的 变化过程大都呈现由快速上升到缓慢上升到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2)连续滴灌1郾5、2.5 和5.5 h,可分别使土壤20 cm 深处距滴头水平距离20、30 和40 cm 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连续滴灌2.5 和4.5 h,可分别 使土壤40 cm 深处,滴头正下方和距滴头水平距离20 cm 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3)在不同时 长的灌溉后,当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停灌时就达到峰值时,停灌后呈现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规律;当土壤体 积含水量在停灌后6 h 才达到峰值时,达到峰值后则呈现持续缓慢下降的变化规律。4)连续滴灌2、3 和5 h,可分 别使土壤20 cm 深处距滴头水平距离20、30 和40 cm 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停灌后48 h 内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80%以上;连续滴灌3、4 和6 h,可分别使土壤40 cm 深处,滴头正下方、距滴头水平距离20 和30 cm 处的土壤体积 含水量在停灌后48 h 内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膜下滴灌棉田不同质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探讨不同土质棉田水平、垂直方向上土壤水分变化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2种土壤质地,水平方向均不适宜选择滴灌带正下方和膜间作为最佳墒情监测点,而垂直方向0~40 cm土层可以作为土壤墒情监测的深度。不同土质墒情监测的最佳位点,水平方向粘土为距离滴灌带-40 cm至20 cm处,砂土为-20 cm至20 cm处(均除0 cm滴灌带正下方),垂直方向二者均为0~40 cm处。  相似文献   

6.
坡耕地中秸秆深施蓄水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东北寒地旱作地域的气候、降水、土壤等条件,对坡度为0°、4°、8°、12°的耕地进行秸秆深施,研究其蓄水效果及其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深施后在垂直方向上,深度越接近秸秆深施处土壤含水量越大;在水平方向上,距离秸秆深施处越近土壤含水量越大,反之越小;降水72 h后,在0~20 cm土层中的土壤含水量与对照地...  相似文献   

7.
宁夏旱砂地枣瓜间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百云  魏天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58-6160,6170
[目的]为枣瓜间作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调查枣树根系、土壤水分、西瓜的产量品质和效益、西瓜根系的垂直分布研究了压沙地枣瓜间作的栽培行间距。[结果]枣树与西瓜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40mm的土层中。在试验枣园,8月16日之前土壤含水量在8%~10%波动;8月16日之后大幅度上升。在整个调查期,20cm深处的土壤含水量最高。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趋势为:20cm〉40cm〉60cm。土壤含水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为:行间400cm〉行间150cm〉行间50cm。2009年,在补水180m3/hm2条件下,西瓜平均产量为10792.5kg/hm2。西瓜中瓤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2.05%,边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9.9%,西瓜平均产值为6412.5元/hm2。[结论]建议压砂地枣树定植株行距3.0m×8.0m,套种西瓜的株行距为1.6m×2.0m,枣树定植1~2年后套种3行西瓜;定植3~4年后套种2行西瓜,定植5年后不套种作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膜下滴灌棉田为材料,研究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规律.[方法]采用均匀网格法布点方式,测定了滴灌棉田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各个采样点0~20、20~40和40~60 cm三个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率.[结果]膜下滴灌模式下的棉田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相对于整个生育期,各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随着棉花的生长而增大.相对于整个生育期的不同垂直深度,各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是随着采样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小.[结论]由于表层土壤水分受人为等因素影响,0~20 cm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9.
在阿克苏佳木试验站枣树果园进行了单点滴灌灌水方式12,16,20L/h滴头流量和4,6,8h滴水时间共9种灌水模式试验,采用土壤含水量连续监测系统(AV-EC5、EM50/R)监测并分析了土壤水分时空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单点滴灌灌水方式下湿润体内土壤含水量的分布从中心向外逐渐减小,土壤水分按点源三维入渗方式运移,湿润层呈扇形剖面;供水停止后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土壤湿润峰面不断向外部推移,湿润层土壤含水量开始有所增加,后期湿润体内的土壤含水量普遍降低,高含水区逐渐下移,最后达到相对稳定;滴头流量越大,灌溉时间越长湿润层能达到的深度越深,水平方向水分运移也越远;深层土壤水分持续增加时间也与滴头流量和灌溉时间成正比;试验地土壤水分水平运移速度比垂直运移速度快;当地枣树果园滴灌模式选择16L/h流量8h灌溉模式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研究采煤塌陷对土壤水分、养分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将兖州采煤塌陷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等方法。[结果]采煤塌陷不仅促使土壤水分由坡顶到塌陷中心点迁移,而且导致垂直剖面上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明显。在垂直剖面上,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增大。受采煤塌陷和地下潜水的影响,60 cm深度之下含水量迅速增加。采煤塌陷还导致土壤养分从塌陷地坡顶到塌陷中心点发生迁移流失,并且在塌陷中心点发生富集。土壤养分在0~20 cm深度含量达到最大,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养分含量降低。此外,由于受塌陷等因素的影响,塌陷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结论]应对采煤塌陷加以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砾土质戈壁进行滴灌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时间和滴头流量对土壤湿润体特征的影响,为滴灌系统的科学设计和水分精确管理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砾土戈壁土质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灌溉时间(4、6和8 h)与不同滴头流量(4.0、6.0和8.0 L/h)的双因素试验,观测土壤湿润体水平扩散距离和垂直入渗深度.[结果]砾土戈壁滴灌湿润体近似旋转抛物体,随着灌溉时间和滴头流量的增加,土壤湿润体水平扩散距离和垂直入渗深度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并得出湿润模型的非线性回归方程D=( 17.353+0.788q)Q0.512 (R =0.954,P<0.001)和H=(56.887+1.541q)Q0.271(R=0.966,P<0.001),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出滴头流量为5.0 L/h为宜,灌水时间以6~8h为宜,不宜超过8h,滴头间距为100 cm左右.[结论]初步探索出砾土质戈壁滴灌湿润模型,为滴灌设计参数和滴灌灌溉制度的确定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砾土质戈壁土壤滴灌条件下红枣根系分布情况,为滴灌系统的科学设计和水分精确管理制度的建立及红枣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砾土质戈壁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此类土壤滴灌条件下定植3、5和7 a 的红枣根系分布采用改良壕沟法进行观察,了解枣树根系的分布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砾土戈壁滴灌条件下红枣根系有向肥水生长的特性,大量垂直根系主要分布在20~80 cm土层,以20~60 cm土层较密集,占总根量的65%~80%,水平方向主要分布在0~50 cm土层,其根系数量约占全部根系数量的90%以上,其中0~40 cm土层根系约占全部根系数量的79%以上。可见,砾土质戈壁滴灌条件下3~7 a生的红枣垂直根系主要分布在60 cm土层,水平方向主要分布在0~50 cm土层,施基肥深度应在30~50 cm,施肥槽穴可留在树行中间。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黄土区山地枣林春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半干旱黄土区山地枣林土壤水分特征,本文对陕西延川县齐家山红枣试验基地春季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枣树林地土壤水分存在差异,阴坡土壤水分最高,其次为半阳坡,而阳坡最低,且不同坡向不同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坡向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趋势相似。2)坡位对枣树林地0~60 cm土层的水分影响较大,且随着土层的增加,坡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逐渐减小直到差异不显著。3)山地枣林0~60 cm土层内,不同整地方式对土壤水分影响较大,且差异显著;但显著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4)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分存在差异。0~40 cm土层,枣树林地土壤水分含量最高,且与苹果园、草地土壤水分差异显著;40~100 cm土层,苹果园土壤含水量最大,且与枣园、草地显著差异。5)研究区3种植被类型0~1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表现为红枣(153.03 mm)苹果园(149.26 mm)草地(98.76 mm),说明林地土壤水分涵蓄能力强,而撂荒草地土壤蓄水能力较弱。因此,研究表明半干旱黄土区进行水平阶整地和合理的经济林营造有助于土壤水分的利用且不会造成土壤水分亏缺,相反进行撂荒则反而会使土壤水分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田间保墒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小燕6号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3种不同的覆盖灌水处理(①秸秆覆盖;②地膜覆盖;③PAM化控调节覆盖),以非覆盖处理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的蓄水保墒效果。[结果]不同保墒措施下冬小麦的耗水量均表现出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的特点,与对照小麦的耗水规律基本一致,但不同处理冬小麦的耗水强度因灌溉时间及小麦生长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各保墒处理均可抑制冬小麦开花前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PAM处理0 ~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略低于对照,但20 ~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略高于对照;不同处理土壤水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0 ~50 cm土层。[结论]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的抑蒸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棉花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势变化及与棉花功能叶片水势之间的关系,实现土壤水分的实时监测。[方法]利用水势测定仪测定土壤水势,并建立基于土壤水势的棉花滴灌预警模型。[结果]土壤水势在20~40 cm土层变化幅度较大,土壤水势(x)与棉花功能叶的凌晨叶水势(y)之间的关系:0~20 cm土层的方程式为y=-0.000 7x~2-0.028 3x-1.394 3(R~2=0.964 3),20~40 cm土层的方程式为y=-0.000 8x~2-0.046 6x-1.8 093(R~2=0.948 2)。通过田间验证预测精度较高(R~2=0.945 7)。[结论]该研究为膜下滴灌棉花灌溉补水和水分实时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常熟枣园林下养鸡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在枣园林下设置5个处理,即放养鸡密度依次为0只/hm2(CK)、1 200、1 800、2 400和3 000只/hm2,研究了枣园林下养鸡对0~20 cm土层土壤p H、自然含水量、容重、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和非有效孔隙度的影响。[结果]放养区各处理的土壤p H、自然含水量、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和非有效孔隙度均低于未放养区;放养区土壤容重大于未放养区。[结论]长期林下养鸡会破坏土壤物理性质,应控制放养密度和放养时间,以1 800~2 400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不同灌溉方式节水控盐效果及对枸杞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以及预防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滴灌、沟灌、漫灌3种灌溉方式对宁夏银北盐碱地区枸杞进行灌水处理,探索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全盐、产量变化以及水分生产效率高低。[结果]枸杞萌芽前,漫灌0~1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沟灌次之,滴灌略低;土壤pH沟灌>滴灌>漫灌;土壤全盐漫灌>滴灌>沟灌。随着枸杞的生长发育以及灌水的实施,秋果采摘后,滴灌0~1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沟灌次之,漫灌最低;土壤pH仍表现为沟灌>滴灌>漫灌;滴灌表层0~20 cm出现盐分表聚现象,20 cm以下漫灌土壤全盐含量最大,滴灌次之,沟灌最低。沟灌产量最高,其次为滴灌,漫灌虽灌水量大,但水分利用率最低,枸杞产量最低。[结论]在盐碱地栽植枸杞实行沟灌、滴灌灌溉方式在节水控盐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枸杞产量,是经济、高效、可行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田间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对土壤水分变化及棉花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根据不同灌溉定额和不同灌水次数设计了12个处理,在灌水前1 d利用中子土壤水分仪测定宽、窄行的10、20、40、60、80和100 cm深度处中子数,灌水间隔1 d后重复此过程,然后将中子数转换为土壤含水率,同时将不同处理条件下棉花产量和灌溉水分生产率进行对比.[结果]灌水次数为16次,不同灌溉定额处理下,10 cm深度处灌水前后宽窄行土壤含水率变化不明显.灌水次数为10次,灌溉定额为4 500、5 100 m3/hm2时,棉花生长区域土壤水分出现了深层渗漏,而其它处理条件下,均未出现深层渗漏.灌溉定额为3 900 m3/hm2,灌水次数为16次的处理产量最高,灌溉定额为4 500 m3/hm2的处理节水效率达到11.8;,在灌水次数为16、13次时,减产幅度仅为5.5;和3.1;.灌溉定额为3 900 m3/hm2的2、10处理水分生产率较高,均在1.6 kg/m3以上.[结论]灌溉定额越大,灌水次数越少,灌水后宽窄行含水率增大趋势越明显,越容易出现深层渗漏.灌溉定额越大,产量并不是越高,其灌溉水分生产率也不是很好,而中等灌溉定额的产量较高,灌溉水分生产率也是最好的.因此,设计灌溉制度时,应尽量选择中等灌溉定额和灌水次数,同时达到提高产量和节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