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香菇生产成品率新工艺双袋法"双袋法"指在通常的香菇筒袋外再套上一只特定规格的薄膜袋,然后完成灭菌、接种、培菌等过程。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常规的筒袋袋料并扎口后,在料袋的适当位置上扎一个孔,然后套上外袋,袋口用活结扎好,入灶灭菌,冷却后接种时褪下外袋...  相似文献   

2.
在食用菌生产中应用二次套袋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杂菌感染,使菌株成活率保持在97%以上。外袋宜选用比内袋周长长2cm、长度长5cm的塑料薄膜袋,一头打结封口。高温灭菌结束后,取出料筒套上外袋,拧紧袋口后搬入培养室,使料筒温度降至25℃以下。  相似文献   

3.
香菇菌袋刺孔方式及刺孔数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5,(2)
以夏菇覆沙栽培模式为基础,比较香菇发菌期间,菌袋不同刺孔次数及菌丝满袋后一次刺孔、不同刺孔孔数对菌丝生长及后期子实体性状、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刺孔次数及刺孔数量。结果表明,刺孔次数越多,菌丝满袋及转色时间越短,在菌丝长至菌袋接种穴背面的时候第一次刺孔(孔直径3.4 mm、深5 cm、数量30个)、菌丝满袋后第二次刺孔(孔直径5 mm、深4~6 cm、数量63个),即采用二次刺孔法生物学效率最高。菌丝满袋后,采用一次性刺孔法时,不同刺孔孔数对转色无明显影响,一次刺孔50~60个(孔直径5 mm、深4~6 cm),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袋栽食用菌一般是加透气塞(如棉塞、稻草把等),待菌丝长满袋后移至出菇室出菇,这样较费工时.经笔者四年的探索,摸索出了一点小经验.现介绍给广大食用菌栽培者.装袋、灭菌、接种按常规进行.接种后用尼龙线扎口,待菌丝长到袋的1/5时去掉扎口线,用手捏住袋口轻轻往外拉松,这样发菌速度比对照要快3~5  相似文献   

5.
陈容庄 《食用菌》1994,16(5):34-35
木霉(Trichoderma)是香菇代料栽培中的主要危害菌,它能分泌抗菌素毒害香菇菌丝。在香菇菌丝扩展前污染菌筒,占领培养料使菌筒报废;香菇菌丝生长后污染菌筒,在两者的交汇处出现一条深褐色线圈,抑制香菇菌丝生长,白绿相间,这条线圈称抑制圈或拮抗圈,成熟的菌筒脱袋后很快出现烂筒,如果香菇菌丝抗性弱,木霉很快突破拮抗圈寄生于香菇菌丝上,并布满整个菌筒,造成栽培失败。本文主要探讨不同浓度药剂拌料后的菌筒对木霉拮抗圈形成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①药品: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镇江农药厂产;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江西贵溪农药厂产。②菌株:木霉菌株从古田香菇污染菌筒中分离所得;香菇93011由本校提供。 (二)试验方法 ①培养料配方为木屑77%,麸皮20%,糖1%,石膏1.5%,过磷酸钙0.5%,料水比1∶  相似文献   

6.
人造菇木栽培香菇,一般都是在塑料袋上打眼接种,不但操作烦琐费时,且橡皮膏会脱落造成污染.我们在实践中,采用线绳扎口两头接种法,菌丝长满袋只需45天,成品率达95%以上.1988年9月用此法培养2000袋香菇,污染仅37袋.现将其做法介绍如下:(一)装袋扎口先将长55~60cm的塑料筒的一  相似文献   

7.
秋冬香菇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10月,浙江省各地气温偏高,湿度偏大,对常规秋冬香菇生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接种成品率普遍较低。许多菇农通过2~3次翻堆,使原本属于同一批次的菌棒,被分成了几个批次,既延误了生产季节,又给生产管理带来许多麻烦,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损失。根据当前生产实际,秋冬香菇应特别注意做好管理,避免因季节延误造成生产损失。1分别视菌棒的不同情况翻堆翻堆的目的是使菌袋的光照、空气和温度均匀,促进发菌平衡。翻堆时结合解套袋口、脱套袋、刺孔通气等措施可加快发菌速度。由于翻堆延误生产季节,应增加菌棒的翻堆次数。菌袋在菌丝培养阶段宜翻堆3~4次。翻堆可以与检查杂菌结合进行,第一次一般在接种后7~10天,以后可隔10~15天进行一次。随着发菌范围扩大,呼吸作用增强,要注意散堆和通风换气,并视天气情况调整堆形,降低堆叠层数。翻堆时不要随意丢弃污染菌棒。对于后期感染杂菌的菌棒,只要香菇菌丝生长尚占优势,就可保留,以减少损失。对于接种孔感染黄曲霉、毛霉、根霉的,只要香菇菌丝萌发良好并深入料内,仍可继续保留,香菇菌丝覆盖这些杂菌后亦能正常出菇。感染菌棒脱袋时,可切去杂菌污染部分,保留有香菇菌丝的部分,用竹签、木签把它们连接起来,再排...  相似文献   

8.
夏季代料栽培香菇出菇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香菇被誉为"菇中皇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代料栽培香菇具有段木栽培难以比拟的优势,是目前栽培香菇的主要方式。夏季香菇价格高,栽培香菇经济效益好,但由于气温高、温差小,不是香菇栽培的适宜季节,因此香菇栽培风险高。夏季代料栽培香菇的主要管理措施是降温、保湿、拉大温差。现以具有内外双遮阳系统大棚为例,介绍夏季代料栽培香菇出菇阶段管理措施。1脱袋期菌丝满袋刺孔后菌棒表面逐渐由白色转变为褐  相似文献   

9.
透气培菌袋应用于香菇栽培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自行开发的透气培菌袋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与常规培菌袋相比,用透气培菌袋栽培,改善了袋内菌丝的发育环境,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增产20%以上,同时省去刺孔通气环节,起到简化栽培工艺、省工省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液体菌种生产食用菌 ,同固体菌种相比 ,除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产量外 ,而且大大降低污染率 ,但有些用户因不注意相关环节的细节问题 ,也会造成接种后菌袋污染率上升 ,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在对菌袋灭菌过程中因温度或时间等问题处理不当 ,造成灭菌不够彻底 ,液体菌种接入后 ,菌丝长至 1/ 3左右时 ,杂菌由料中间向外生长造成菌丝不再向内生长。2 接种环境不达标 接种环境不标准 ,不卫生而导致接种环境无菌率低 ,因而在接种过程中杂菌孢子落入菌袋中的数量太多 ,形成优势而导致染菌。3 接种不熟练 使…  相似文献   

11.
袋栽香菇接种后,一般都要在穴口上贴胶布,不但增加接种时的工作量,而且胶布经蒸汽灭菌后容易脱胶或老化,杂菌即趁虚而入,从而降低了成品率。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采取用香菇木屑菌种直接封实穴口法,几经小试取得了成功,并于87年秋在我县5个香菇袋栽生产点推广应用,共接种53600多个菌筒,成品率平均达80%以上,最高的达93.1%。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首先要制一根长15厘米、直径2厘米的锥形木棒。将经灭菌的料袋连同木棒一起放入接种箱(室)内进行消毒。接种时木棒和料袋的接种部位均要用75%酒精棉球揩擦消毒,再用木棒的尖端打一个深2厘米的穴,然而接入香菇木屑菌种揿严,并与菌种料袋表面相平。由于菌种与栽培料紧密结合,再加上不贴胶布透气性好,所以菌丝定植快,抵抗杂菌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香菇菌袋接种后菌丝的生长快慢与木屑的质量、配方、装袋的松紧及拌料的干湿等因素密切相关.本试验是在上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菌龄的香菇栽培种分别接袋后,对菌丝的生长速度进行了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13.
富硒香菇栽培技术与效益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丽水地区富硒香菇是由地区农办与地区科委联合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1995年开始立项,1996年在丽水试种,共40000袋全部成功.1997年又在部分县(市)推广5000000袋,开发势头很好.产品经北京中科院和浙江省医科院检测:含硒量和17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均符合国家标准.1 富硒香菇栽培技术①硒菇栽培方法:备料→拌料→装袋→扎袋→灭菌→冷却→接种→翻堆→刺孔→培  相似文献   

14.
用塑料袋作容器制榆黄蘑栽培种,采用下述办法,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操作是: 1 扎孔压型 袋装料后,中央扎一锥型木棒,平放压成扁方型,再轻轻旋转抽出木棒。这样有利于蒸汽灭菌时透热,提高灭菌效果,还可增加摆放密度。 2 折叠封口 将袋口先对折,再左右折掖住。灭菌如常规。这种封口法,可节约材料,减少工序,同时还避免了棉塞受潮导致的污染,提高接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秋栽代料香菇套袋技术,1996年在一个乡接种500000袋,成品率95%以上,1997年在全县22个乡(镇)推广,成品率也达95%以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 套袋的规格 选2丝厚的聚乙烯筒袋,直径大于生产袋2cm,长度大于生产袋5cm,在制作生产袋的同时用线绳扎好一端。聚乙烯筒袋透明度较好,容易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大于生产袋的直径相长度的便于操作,且套袋于生产袋之间的空隙贮存氧气可满足菌丝15~20天呼吸需要。 2 套袋的方法 将套袋放在接种室内一起消毒,每接种一个生产袋后立即套上一个套袋,并扎好袋口,以“井”字形摆放,堆高5层。按正常管理,15天后当菌丝长到7~10cm时脱掉套袋,打孔增氧。为了防止室内残留的杂菌污染,在脱套袋的前1天,应使用消毒剂或甲醛喷洒熏蒸培养室,然后再脱掉套袋  相似文献   

16.
用塑料袋制菌种,常用棉塞或扎线封袋口,前者在灭菌时棉塞易受潮而增加污染率,后者则由于通气差而导致后期菌丝长速慢、纤细长势不良。我们采用厦门市厦青塑料制品厂生产的无棉盖体塑料双套环制菌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无棉盖体结构 分套环和盖两部分。盖中央有一直径1.1cm的孔,下垫一层无棉盖体,盖体下衬一张有6个小孔塑料薄片。使用时在套环上盖上盖子,压紧即可。 2 试验方法 基质配方为木屑78.5%,麸皮20%,石灰0.5%。共试验两批。第一批封口材料:a.无棉套盖;b.套环加棉塞。15×30cm的聚丙烯袋,高压灭菌。第二批封口材料:c.无棉套盖,d.棉线扎紧袋口。17×34cm的低压聚乙烯袋,常压灭菌。分别于1998年6月12、16日接毛木耳193,每组60袋,27~31℃培养。菌丝封面后隔7天测菌丝长速,各测2次,记录污染袋数。 3 试验结果 ①菌丝长速:接种后7~8天,菌丝封面,各组差异不显著。采用无棉盖体套盖的菌丝日均长速与用棉塞封口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快于用棉线扎袋口  相似文献   

17.
实践证明,在露天袋栽香菇工艺中,接种好坏是栽培成败的关键。据调查,菌袋污染率一般都在10~30%,少数严重的达50%以上,有的甚至全部报废。1986年福建省袋栽香菇1亿4千多万袋,因接种污染造成经济损失估计2~3千万元。因此,如何减少污染,是当前袋栽香菇生产上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现针对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出原因上的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污染途径及表现(一)菌种污染。栽培种本身已被污染,或接种前菌种处理不当,接种后直接污染菌袋,污染部位出现在接种穴口周围,常表现为局部的连续性污染。(二)配料装袋不当。拌料过湿,导致香菇菌丝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襄樊市供销社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林民(?)研制的代料栽培香菇接种新方法元月三十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此发明提高了成活率,减少了污染,菌丝生长快,可提前一星期收菇,每千袋香菇可降低成本百分之三十。据专家估计,此发明推广后,仅香菇栽培省胶布一项全国每年可节约资金近三千万  相似文献   

19.
袋栽香菇污染率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淑芳  张占兴 《食用菌》1998,20(1):38-39
近年来,我国香菇代料栽培发展很快,但由于有些菇农对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重视不够,导致污染率高,造成香菇减产或绝收。 1 污染原因 1.1 料袋灭菌不彻底造成污染 特征是杂菌在料袋内普遍发生,种类多样。有时前期无任何表现,后期突然暴发。造成灭菌不彻底的原因:①灭菌灶设计不合理,仓内有“死角”。②温度达100℃保持的时间太短,袋料中心由于传热慢灭菌不彻底。③原料严重霉变,杂菌基数大,按常规灭菌达不到彻底灭菌要求。 1.2 表面微孔造成污染 特征是出锅后5~10天,在袋表有杂菌小斑点,细查在袋膜有小孔。造成微孔污染的原因:①塑料袋质量不高,韧性差,本身存在有微孔。②在装料、出锅、转运过程中操作粗放,造成的小孔。③灭菌灶仓壁粗糙,在装锅过程中扎破袋造成的微孔。 1.3 接种过程中造成污染 特征是接种穴周围有杂菌斑。主要原因:①接种室消毒不彻底有杂菌孢子存  相似文献   

20.
张闽春 《食用菌》2007,29(6):51
袋栽花菇生产季节,武夷山市安排在2-4月进行拌料、装袋、灭菌、接种。接种后,菌丝开始萌发。随着气温回升,6月就进入夏季,我们把6-8月划分为高温的夏季。在这段时间里,菌丝生长最旺盛,必须创造一个适合香菇菌丝生长的环境条件,才能促进菌丝生长旺盛,菌丝强有力地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积累养分,为秋末冬初花菇生长创造一个优越条件。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