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省森林火灾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湖南省林火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各个市(县)的林火分布存在着不均匀性,有4个林火高发区域和3个林火低发区域。林火次数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呈上升趋势。一般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较多的县市在空间上的分布大致呈一个"C"型;较大森林火灾的空间分布特点为"东多西少";重大森林火灾发生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周边多、中部少"。根据分析结果,应对林火进行分区管理,以提高林火管理水平、节约防火资源。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利用《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和辽宁省森林火灾数据,按年际、季度、月份和行政区域,结合重大森林火灾指标,揭示2010-2019年辽宁省森林火灾总体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9年辽宁省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但森林火灾损失明显增大,森林火灾向大火趋势发展明显; 2014-2017年为辽宁省森林火灾高发期,2014-2019年为辽宁省森林火灾损失严重期,春季尤其是在4月份,森林火灾频发且损失严重,其次为3月份;辽宁省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最多、损失最严重的是葫芦岛市,朝阳市、大连市、鞍山市、锦州市发生次数较多,沈阳市、锦州市、铁岭市损失较严重。重大森林火灾在低森林火灾风险区也能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重庆森林火灾发生规律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2000-2010年的森林火灾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6年重庆森林火灾呈阶梯状上升式分布,2006-2010年呈阶梯状下落式分布,且隔几年出现一个高峰年;重庆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其中3月与8月是火灾发生次数较多的两个月;在一天中,森林火灾发生的次数基本呈正态分布,相对集中在10:00-18:00,高峰期在14:00-16:00;森林火灾基本上是人为火源引起的,主要为烧荒烧炭、上坟烧纸、烧灰积肥、野外吸烟以及小孩玩火等;森林类型上,主要以针叶林发生森林火灾次数最多、受害面积最大,其次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最少.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3—2018年的中国森林火灾统计数据,全面分析了森林火灾发生的时空分布格局,定量分析了其统计学规律,旨在为森林火灾预测、管理和风险决策提供基础支撑。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火灾的发生具有极强的随机性和离散性,通过森林火灾总次数、火场面积和受害森林面积的平均数来反映森林火灾发生风险将会导致评估结果偏高。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较多的为湖南、贵州、广西等省,而森林火场面积和受害森林面积较多的为黑龙江、内蒙古、云南、湖南、广西等省。按照森林火灾发生的格局,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将31省分为4类。  相似文献   

5.
中国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及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化分析森林火灾发生规律能为预测和防治森林火灾提供科学依据。文中采用四参数Weibull分布描述了我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和火场面积分布规律,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承灾主体因子、灾害管理因子、孕灾环境因子与森林火灾发生次数、面积间关系,基于全国森林火灾数据分别建立灰色系统理论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时间序列ARIMA模型,并采用Markov随机过程改进已建立模型。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分布呈左偏正态分布,火场面积呈倒J型分布,火灾次数和火场面积分布模型拟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63和0.66;承灾主体、孕灾环境和灾害管理对森林火灾次数和火场面积影响程度依次减小,人工林面积、累年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平均差值、年最低气温平均日数与森林火灾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影响森林火灾的因子与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火场面积间存在指数型关系;不同模型对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和火场面积拟合优度次序为BP模型、GM(1,1)-Markov模型、BP-Markov模型、GM(1,1)模型、ARIMA模型、ARIMA-Markov模型,采用Markov过程能显著改进GM(1,1)预测模型对火灾随机性的预测效果,可以更好地反映森林火灾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森林火灾发生现状、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全省1989~2002年的森林火灾报表和1991年以来的森林火灾档案表进行整理分析研究表明:森林火灾发生的次数呈阶梯状下落式分布,且隔几年出现一个高峰年;森林火灾发生的次数从10月开始逐渐增多,到2、3月进入高峰,4月以后火灾次数就明显降低,且森林火灾集中发生在1~4月;在一天中,森林火灾发生的次数基本呈正态分布,森林火灾次数相对集中在9~19时,高峰期在10~15时;森林火灾基本上是人为火源引起的,主要原因是烧荒烧灰、炼山跑火、上坟烧纸及吸烟等;发生火灾的森林中,针叶林发生的次数、受害面积最多;森林火灾的肇事者向高龄化方向发展。预测我省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趋势:一是全省森林火灾发生的次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二是森林火灾的火源将从生产性火源逐渐转向非生产性火源;三是肇事者趋向老龄化;四是林区内可燃物积累丰厚,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趋势在增加;五是气候异常,森林火灾多发概率在增大。针对我省森林火灾发生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森林防火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是森林火灾预测预报的基础,也是指导森林防火与扑救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收集了山东省2002-2015年森林火灾的统计数据,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统计分析,揭示了山东省森林火灾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来看,山东省森林火灾2002—2008年处于高发期,2009—2015年森林火灾次数明显减少,2002-2015年主要森林火灾类型为一般森林火灾和较大森林火灾,且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从森林火灾发生的空间分布来看,山东省17地市没有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较大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济南市,一般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济南市和威海市,森林火警主要发生在济南市和青岛市,济南市发生的森林火灾次数最多、过火面积最大,德州市、聊城市及菏泽市没有发生过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火灾进行预测,为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支持。[方法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MCD64 A1月度火点产品、地形、气候等数据,构建森林火灾潜在影响因子数据集,分别利用卷积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研究区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进行预测与可视化,在此基础上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森林火灾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大兴安岭的主要林火驱动因子按重要性值由高到低排序为海拔、平均气温、总降水量、与水域的距离等;CNN、RF、SVM预测森林火灾发生概率的AUC值分别为0.838、0.794、0.788,CNN的精度最高;CNN能够有效划分出森林火灾易感性极高、极低的区域,有利于划分森林火灾的警示区。[结论 ]CNN模型比RF、SVM模型更适用于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的预测;大兴安岭林火风险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发生在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安宁市森林火灾的空间分布和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选取了安宁市1986年至2020年有记载的森林火灾火点数据,构建广义线性模型和ARIMA算法模型研究森林火灾火点的空间分布预测和气候环境因子的时间序列分析,并对两种预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广义线性模型更适合用来研究人类活动引发的火灾,且对样本容量要求较...  相似文献   

10.
深入研究我国因祭祀引发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掌握祭祀火灾的变化规律,对科学管控火源管理、预防森林火灾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祭祀火灾主要分布在清明节和春节期间,时间主要集中在2、4月,近10年我国因祭祀引发森林火灾次数呈降低趋势;祭祀火灾大部分发生在我国南方,其中,广西、湖南、湖北等地是我国因祭祀引发森林火灾的高发区域,尤其是植被覆盖率较高且祭祀活动丰富的广西。因此,建议广西等南方地区应在火源发生最频繁的春节、清明节期间进行重点监控,尤其是高温、大风等气象条件下的野外火源管控。  相似文献   

11.
广西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比分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为害面积的季节分布、月份分布和市县分布以及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的大气环流、地形、干旱和洋流等因素.结果表明:环境条件是影响森林火灾发生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森林火灾发生有其自然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一个地区的森林防火工作进行评价时,不单是要考查其管理能力和森林火灾损失大小,也要考虑其环境条件的影响作用.旨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提出森林火灾高发期定义的基础上,对2004-2009年浙江省森林火灾档案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4-2009年浙江省共发生森林火灾3117起,森林火灾高发期17个,其基本特征表现为:火灾高发期日数仅占火灾发生总日数的23.40%,而火灾发生次数却占了总次数的66-31%;森林火灾高发期内森林受害面积、伤亡人员、扑火经费分别占期间总数的71.13%、74.77%、66.41%;火灾高发期集中于2-4月,占高发期火灾次数的82.35%;烧荒烧灰和上坟烧纸是引发森林火灾高发的主要凶素,分别占高发期次数的45.84%和31.56%.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河源市2010-2014年的林火热点和森林火灾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从森林火灾的月季变化、年度变化、火源因素和地域分布特点共4方面对河源市森林火灾的现状和趋势作研究,从而发现河源市森林火灾的发生在月季和年度分布上有明显特征,在空间的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差别,另外森林火源因素也有明显变化。最后基于对5年来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实际工作经验积累,分析河源市森林火灾现状和趋势,提出下一步森林防火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杭州市2000-2008年的森林火灾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火灾各年间发生的次数呈波浪状变化与不同年份大气环流气候变化相关;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冬两季,这与杭州市冬季晴冷少雨、空气干燥的气候特点以及炼山等人为用火活动规律相关;森林火灾次数日发生相对集中在10:00-16:00,占火灾总次数的83%;森林火灾的发生与森林植被类型相关,在针叶林的发生次数、受害面积最多;森林火灾发生火源99%是人为火源;森林火灾在中、幼林发生的次数较多,占总次数的80%。指出杭州市存在气候条件不利,林中可燃物多,森林消防基础设施条件差,森林防火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防火意识弱,防火责任不够实,防火队伍质量不高,森林自身防火性能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完善责任追究机制、考核机制、群防群治机制、火源管理机制、森林防火投入机制及各种森林防火的规章制度;严重干旱期间及高森林火险等级天气期间采取超常规措施,在各县(市)区适时颁布“禁火令”,规定禁火期间和禁火区,禁止一切野外用火;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改造针叶林成阔叶提高森林自身的防火性能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林火发生次数、林火面积、区域分布、时间分布、发生原因等方面对滇西保山地区近年来林火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0年滇西保山地区共发生林火145次,林火面积达242851hm3;林火面积与林火发生次数关系极为密切,且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复杂性,导致滇西保山林火具有不均匀性和异质性;科学掌握林火发生的年际规律、月际规律、日际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能够为保山地区森林火灾的预测、预报以及安全扑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森林火灾发生的时空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可能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损害,但在森林生态系统演替中又具有重要和积极的影响。研究森林火灾发生规律是森林火灾预测预报的基础,也是指导森林防火与补救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受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森林火灾有多发的趋势,关于森林火灾发生及其生态影响成为研究的热点。文中在参考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森林火灾发生的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空间尺度上评述我国森林火灾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总结我国森林火灾发生的一些总体规律性,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森林火灾现状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杭州市2000-2008年的森林火灾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火灾各年间发生的次数呈波浪状变化与不同年份大气环流气候变化相关;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冬两季,这与杭州市冬季晴冷少雨、空气干燥的气候特点以及炼山等人为用火活动规律相关;森林火灾次数日发生相对集中在10:00-16:00,占火灾总次数的83%;森林火灾的发生与森林植被类型相关,在针叶林的发生次数、受害面积最多;森林火灾发生火源99%是人为火源;森林火灾在中、幼林发生的次数较多,占总次数的80%.指出杭州市存在气候条件不利,林中可燃物多,森林消防基础设施条件差,森林防火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防火意识弱,防火责任不够实,防火队伍质量不高,森林自身防火性能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完善责任追究机制、考核机制、群防群治机制、火源管理机制、森林防火投入机制及各种森林防火的规章制度;严重干旱期间及高森林火险等级天气期间采取超常规措施,在各县(市)区适时颁布"禁火令",规定禁火期间和禁火区,禁止一切野外用火;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改造针叶林成阖叶提高森林自身的防火性能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河北省1994—2010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的研究材料为依据,运用灰色拓扑预测方法探讨了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建立了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的灰色拓扑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灰色拓扑预测模型十分理想,各个模型的平均精度均超过95%,所有模型总的平均精度为98.42%,达到一级精度的标准。这表明拓扑预测模型能定量分析灾害发生次数的变化规律,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可以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因此,根据所得模型对2011—2020年河北省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东部森林火灾发生的气候条件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大兴安岭东部森林火灾发生的气候条件进行了风险辨识,结论是:空气湿度是火险天气中的关键因素,相关系数为-0.81,表明湿度愈大火灾发生次数愈少,空气湿度小于60%时,就有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当相对湿度在35% ̄50%之间时火灾发生次数较多。气温与森林火灾相关系数仅为0.36,当最高温度在-10 ̄10℃时是火灾发生的高峰期。风是森林火灾发生蔓延的重要因素,相关系数高达0.92。发生火灾时,当风速大于2.5m/s时,火灾蔓延开始加大。雷击火发生和蔓延的气候指标是平均气温为14 ̄20℃,降水量小于7mm,14时相对湿度15% ̄38%,雷暴日数多于4天,平均风速2.5 ̄5.5m/s,14时风速大于3m/s。本着适用及着眼于近期与长远计划相结合的原则,选用了春季小于10mm降水日数、春季平均气温、地理因子、受灾面积、雷击火次数等7个因子进行了聚类分型,将火灾划分为3个区。  相似文献   

20.
ENSO对黑龙江省森林火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黑龙江省1980—1999年森林火灾数据,以及NINO3.4指数和SOI指数,分别对其进行谱分析,得出其波动周期分别为:火灾次数的周期为10.00年;火灾面积的周期为6.67年;La Nin~a和El Nin~o在这20年中的基本周期为5.00年。进而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La Nin~a和El Ni~no与森林火灾面积和次数的相关性极为显著,NI-NO3.4指数与森林火灾年发生面积与次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3 1和-0.659 4,SOI指数与森林火灾年发生次数与面积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5 4和0.536 3。La Ni~na对森林火灾的影响较El Nin~o的影响要小。由于受遥相关二次效应的影响,森林火灾的发生相对于El Nin~o事件的高峰有一定的滞后。在ENSO暖事件间期,通常火灾面积、次数会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