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对贵阳地区枇杷抗叶斑病种质的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以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枇杷种质资源圃中44个枇杷种质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法,对枇杷种质进行叶斑病的抗性调查。结果显示:44个枇杷种质均不同程度地感染叶斑病,病情指数在2.67~51.33;其中,抗病种质15份(高抗6份,抗病9份),占参试种质的34.1%,中抗种质18份,占参试种质的40.9%,感病种质11份(感病8份,高感3份),占参试种质的25.0%,以中抗的种质居多;春季发病最重,冬季最轻,夏季和秋季发病程度相近,即温暖潮湿的季节容易发生叶斑病;不同树冠方位以东面、西面和北面较容易感病,南面和中部感病较轻;病情指数与果实品质存在显著相关性,病害越严重,果实的单果重、总糖、糖酸比及固酸比的数值越小,可滴定酸的数值则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鉴定与筛选18份国外棉花种质黄萎病抗性、农艺性状,为丰富新疆棉花资源库提供黄萎病抗性资源。【方法】2018、2019年调查棉花农艺性状、黄萎病发病,检测吐絮期测产、取样考种、纤维品质。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各指标相关性、病情指数聚类分析。【结果】18份国外种质均为中早熟性类型;均为中等株高;果枝始节差异不显著,黄萎病高抗株系占5.55%,抗病占27.77%,耐病占44.44%,感病占22.22%;病情指数除了与有效果枝、马克隆值呈正相关,与其余指标呈负相关。病情指数聚类为抗、耐、感病三类,其中,4号为高抗材料。【结论】抗病材料6份分别为2、4、6、9、11、16号,耐病材料8份分别为1、3、5、7、8、12、14、15号,感病材料4份分别为10、13、17、18号;籽棉产量较高材料5份分别为3、4、9、11、15号,纤维品质较优材料3份分别为1、9、11号;筛选出2份抗病高产优质种质资源为9号和11号。  相似文献   

3.
柿炭疽病是柿树上的毁灭性灾害,本试验通过连续3年的自然发病调查和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研究了14份柿种质资源和1份砧木对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orii的抗性。结果显示,不同种质资源的病情指数存在差异,田间自然发病病情指数在9.0~65.0之间,田间人工接种后病情指数在8.3~72.3之间。其中,野柿和浦城方柿病情指数低于10.0,发病较轻,属于抗病品种;涩柿八月黄、鲁柿5号和砧木君迁子感病指数10.0~30.0,为中等抗病水平;次郎、早秋和小萼子在田间自然发病时为中等抗病水平,但在田间人工接种时属感病品种;其余品种均为感病或高感品种。本研究可为柿抗炭疽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4.
对52份芝麻种质资源的茎点枯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1)52份供试种质感病严重,病株率39.05%100%,平均87.04%,病情指数为0.30100%,平均87.04%,病情指数为0.301.00,平均0.82,没有发现免疫资源;(2)聚类分析表明,感病种质37份,占参试材料的71.15%,抗病种质15份,占28.85%;(3)参试材料中地方种质茎点枯病抗性要优于改良品种(系),且种质间的差异较大;(4)本研究鉴定出来的青麻、丰城白芝麻、赣芝9号等15份抗茎点枯病种质可以在芝麻育种及其抗性改良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根肿病高抗白菜品种"康根51"与甘蓝型油菜种质进行杂交,创制获得对云南特定根肿病生理小种具有抗性的种质,为根肿病抗性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染色体数目和PCR扩增对亲本和杂交后代进行分析,并采用田间抗性鉴定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抗性评价。【结果】染色体数目分析发现,"康根51"的染色体数目为20条,油菜10159染色体数目为38条,杂交F_1代材料染色体数目为29条,与预期结果相符。随着世代的增加,染色体数目逐渐趋于正常且自交结实正常。PCR扩增结果显示杂交后代具有双亲的互补带型,表明创制的种质为甘、白杂交后代种质。对不同世代的663份自交单株进行田间根肿病抗性初筛,29份材料发病率较低;以楚雄东瓜镇油菜发病根瘤上分离的休眠孢子为病原对田间初筛的种质进行室内抗性鉴定。R150和R322表现为高抗,发病率分别为6.7%和13.3%,病情指数分别为5.83和7.50;R072、R087等19份材料表现为抗病,发病率在13.3%~36.7%,病情指数在10.83~25.80,其余8份表现为感病或高感。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菜根肿病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获得对云南特定根肿病生理小种表现抗性的甘蓝型油菜新种质2份,可用于油菜根肿病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土传维管束病害,对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核心种质代表着整个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六棱塑料钵定量注射菌液法,在环境可控的人工生长室对419份陆地棉品种(系)组成的核心种质进行了黄萎病抗性鉴定与优异材料筛选。结果表明,419份陆地棉种质资源总体抗病材料偏少,共筛选出12份抗病材料,病情指数范围在21.67~25.00;耐病材料253份,病情指数分布在25.47~50.00,其他材料均表现为感病;缺乏对黄萎病免疫和高抗的材料;现代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为43.75,整体抗性都要好于中期、早期品种(平均病情指数分为48.60和51.55);来自我国黄河流域棉区的材料(平均病情指数为43.21)整体抗性要好于其他植棉区和地理来源品种的整体抗性。筛选出的抗病材料为棉花抗黄萎病遗传改良提供了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7.
芸豆种质资源抗根腐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0):1522-1525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鉴定了106份芸豆种质资源对根腐病的抗性,根据病圃芸豆根腐病病情指数分为高抗、抗、中抗、感病和高感5个等级。结果表明,通过抗病试验筛选出高抗种质资源9份,抗级种质资源25份,进一步讨论了抗病种质资源的创制及合理利用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基于室内接种病原菌进行花生果腐病抗性评价的方法,本研究以致病力为评价方法,利用田间自然病圃筛选出的抗感品种筛选花生果腐病代表性菌株新孢镰刀菌(F. neocosmosporiellum)XL-3,利用该菌株接种32份花生种质资源的离体花生荚果,以果壳发病面积为分级方法获得荚果病情指数(FDI),通过聚类分析获得了基于离体花生荚果室内接种病原菌的抗性评价方法(FDIEC):高抗(HR),065。筛选到高抗种质资源4份、抗病种质资源室6份、中抗种质资源9份、中感种质资源5份、感病种质资源4份和高感种质资源4份。本研究建立了室内花生果腐病抗性品种筛选方法,为花生果腐病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33份黄瓜核心种质为试材,通过苗期接种和成株期自然发病,调查黄瓜种质的生态类型、性型、瓜皮色、瓜形、瓜刺色、瓜瘤大小、瓜刺瘤稀密及枯萎病病情指数,分析了不同黄瓜种质对枯萎病的抗性及抗性分布频率。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3份黄瓜种质中,高抗种质3份,占9.09%;抗病种质占33.33%,中抗种质占21.21%;感病种质占30.30%,高感种质占6.06%。具有欧洲温室型亲缘关系的种质较华南型种质抗枯萎病,强雌黄瓜较雌雄黄瓜抗枯萎病,皮色较绿的黄瓜对枯萎病抗性较强,无瘤黄瓜较中瘤和大瘤黄瓜抗枯萎病,瓜刺瘤密种质较刺瘤稀的抗枯萎病。利用其中6份黄瓜自交系配制6份杂交1代,通过苗期和成株期抗性鉴定,表明黄瓜枯萎病抗性为数量性状遗传,抗性为显性基因控制,抗病与感病亲本的杂交1代抗病性介于双亲抗性均值与强抗病亲本之间,抗病性表现出中亲优势,没有发现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丝瓜病毒病分级标准和种质抗性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对丝瓜病毒病的发病率、病情分级和病情指数的研究,根据抗病等级,对112份丝瓜种质材料的抗性状况进行了鉴定、评价和筛选,并探讨了丝瓜种质病毒病抗性与丝瓜熟性、原产地、果形、植株长势及叶色的关系。结果表明:8份材料表现免疫、49份材料表现高抗、34份材料表现抗病、17份材料表现耐病、4份材料表现感病,大部分材料(91份)对病毒病的抗性在抗病级别以上。早、中熟的品种整体抗病性稍好,晚熟品种稍差;表现免疫的品种均分布在长江流域;品种的果形和叶色与病毒病抗性的关系不明显;植株的长势与病毒病抗性强弱有关,往往长势旺的品种病毒病抗性也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